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 年 3 月高一历史 3 月阶段性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1.西周建国之初,周王室并未能实际掌握四方蛮夷之地,但在推行分封制后,周王室基本上
控制了华夏文化周边的蛮夷之地。这表明西周分封制( )
A.实现了中央集权统治 B.成为稳定社会秩序的规范
C.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利于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2.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时间里,今陕甘豫晋一带的戎狄族已无迹可寻。楚国灭越灭鲁,势
力发展到云南滇池一带,秦国兼并了巴蜀,又夺取了楚的巴黔中郡,中原的诸夏和东
南沿海的越族、西南方的西南夷交融也加速了。这表明当时( )
A.中原华夏文化南渐加速 B.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C.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D.各个民族社会发展同步
3.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图 1 是我国某朝形势图,据图可知该朝代建立于
(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
4.陈寅恪先生评论,北魏孝文帝“变胡语、胡姓与胡名为汉语、汉姓与汉名,进入了汉
化的实质问题,鲜卑贵族变为文化士族的道路打通了”。该评论认为孝文帝改革( )
A.利于提高鲜卑贵族的文化水平 B.打破了原有的等级制度
C.改变了鲜卑族落后的游牧生活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5.表 1 出自开元九年(721 年)敦煌户籍残卷,反映了当时的授田情况。这一状况
( )
表 1
户主 应授田 实授田 实授田占应授田的比率
赵玄义一户 52 亩 11 市 21.1%
曹仁备一户 3182 应 63 应 1.9%
董思勖一户 131 应 28 应 21.3%
第 1 页
雄黄继光。对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举行
C.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D.社会主义建设稳步推进
14.下表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简表。据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1990 年前后
乡镇企业 利润 265.3 亿元.超过了国有企业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 33%
利润
1978 年 1988 年
从事农业的劳动
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为
力 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为 59.5%
70.7%
A.使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加速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C.使农业总产值超过其他产业总值 D.推动农村工业化基本实现
15.下列四幅图是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图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印章文字是世界已知最早的文字 B.文字的差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C.文字出现越早说明文明程度越高 D.符号文字相比于图画文字更先进
16.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
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随着
东征,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第 3 页
二、非选择题(4 题,共 52 分)
17.(20 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随着民族交融的不
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并巩固下来。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了夏商周三代,黄河流域的居民不断吸收周围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族的成分,
逐渐形成华夏民族。相传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仲雍与当地的民族结合,形成兼有商、周和当
地特点的吴文化,先秦时期,吴和越开发了东南地区;秦人和西戎诸族共同开发了西北地区;
楚地的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相交融,共同开发了长江中游地区。最后秦灭六国,统一了中
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视为多民族交融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的
成分,扩大为人口近 6000 万的民族,后来遂称汉族。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前秦创立者氐人苻氏宣称先祖为
“有息之苗裔”;后秦创立者羌人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
声宣称“朕大禹之后,居幽、翔。”
——摘编自房玄龄(唐)等《晋书》
材料三
表 3 清政府边疆管理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装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1)据材料一,概述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历程。(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其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
(最少 2 点)。(6 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边疆统治的特点,并分析边疆治理的历史意
义。(8 分)
18.(12 分)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
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第 4 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
史论结合。)
19.(10 分)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 50.5 % 36.4 % 5.1 %
工业制成品 46.5 % 49.5 % 63.6 % 94.9 %
材料二
/
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
——材料一、二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4 分)
第 5 页
20.(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水源是许多条热带河流,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
谷带来大量的沃土,而且保障了这种条件的持续,即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
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
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
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
——摘自吴昊编著《古希腊城邦史》
材料三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
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
劣之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埃及易于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形成的政治制
度。(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的主要经济活动并指出其形成的独特政治文
明。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影响古埃及和古希腊两种政治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4
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人类早期文明的认识。(4 分)
第 6 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