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吉林专版】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吉林专版】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陵县期末)改革与调整在促进苏俄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俄国“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与此结论相符的史实是( )
A.沙皇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形成斯大林模式
D.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
2.(2020九上·龙华期末)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根据因果关系,可以绘制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图是小萌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空格中应该是( )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欧美国家开始步入近代
3.(2021·许昌模拟)1861年,沙皇亚历大二世签发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A. 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2021九上·磴口期末)下列关于美国内战和美国独立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都为美国的发展扫清障碍
D.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2020九上·桐城月考)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
6.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C.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7.19世纪中期,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同一时期的印度也爆发了民族大起义。这两大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殖民统治的残暴 B.阶级矛盾的激化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民族危机的加剧
8.(2020九上·苏州期中)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在他看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
A.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B.大大推动俄国农业发展
C.改变了农民被剥削命运 D.使农民获得了政治权力
9.(2020九上·北京期中)民族独立和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领导人中,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有( )
A.②④ B.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10.(2020九上·龙华期末)《大国崛起》:“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材料反映了( )
A.两次工业革命都使用了蒸汽动力机械
B.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各国人民都为人类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D.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从一个国家率先开始再扩展到其他国家
11.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都为反抗美国而英勇牺牲
D.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12.“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著名的球星进行交流的是( )
A.葡萄牙的菲戈 B.英国的贝克汉姆
C.西班牙的劳尔 D.法国的齐达内
13.(2020九上·泰兴月考)19世纪60~70年代改革是实现国家强大、摆脱危机的方式之一,下列国家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是( )
①法国 ②日本 ③英国 ④美国 ⑤俄国。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14.(2020九上·陵县期末)《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指的是( )
A.贝多芬和他的音乐 B.托尔斯泰及《战争与和平》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 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15.(2020九上·射洪期末)17世纪末18世纪初,正处盛世的大清帝国与同一时代的俄国在对待西方文明的观念和态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以后的发展方向。康熙大帝将外来文明仅停留在欣赏层面,而“他”积极向西方学习,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极其巨大的干劲为俄国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这里的“他”是指( )
A. 索菲亚 B.彼得大帝
C.尼古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16.(2020九上·陕县期末)“1853年,印度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式法律制度被引进;为了向东印度公司输送合格人才, 大批英国人被送入刚刚成立的印度大学,印度首批三所大学均成立于1857年。”材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殖民压迫
B.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
C.殖民掠夺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D.殖民统治是印度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
17.(2021·许昌模拟)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指出:“中国人模仿西方,在短时间改革了兵制,花大把时间制造军舰,购买.炮....其实这是表象的文明...但是学习西方来改革自国的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则是最不容易做到了。”作者主要说明日本应该( )
A.引进西方技术实现工业化 B.学习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
C.培养具有民主思想的人才 D.从制度精神层面学习西方
18.(2021九上·磴口期末)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其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出当时历史潮流的是( )
A. 改革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工商业
C.改革军事,增强军事实力
D.推行文化教育
19.“印度虽然只有巴掌大的乌云,但它会变成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关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印度士兵是起义军的领导者
B.大起义的导火索是“涂油子弹事件”
C.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中的代表人物
D.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20.(2020九上·乌兰察布期中)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二、判断题
21.(2018九下·长春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在1840年之后,中国人虽然一再被西方列强敲打,但仍在半梦半醒时分。真正把中国人从落后中彻底“闹醒”的应该是19世纪末的日本:怎么一个东方小国,就把中国给打败了?
——摘编自《日本,雄狮身边的闹钟》
(1)材料中“中国一再被西方列强敲打”始于鸦片战争。
(2)材料中日本“把中国给打败了”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3)材料中的“1840——19世纪末”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
(4)材料中日本能够“打败中国”是因为它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5)“醒”过来的中国在19世纪末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三、材料分析题
22.(2020九上·合阳期末)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天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长期以来, 英格兰东南部是英国经济的重心。北部贫穷落后,南威尔士几乎无人居住。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通步向英格土西此部、南威尔士等地扩展,形成了是曼彻斯特等新的工业城市。.……1760—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2个增加到24个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进人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
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显,并逐渐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最突出的是在电力,钢铁、化工工三大部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城市化处于初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以纽约为中心,初步形成一个城市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的城市化的起点已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东部工业的纵深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起点高。此时的城市工业企业一开始就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英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在化工部门所取得的成就。
(3)材料三反映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化初期存在的问题。
23.(2020九上·潮州期末)改革或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明治政府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发展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购买工业设备的外汇主要来自于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品出口。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_年2月19日是俄国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到处都在筹备庆祝这个纪念日…… 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定居的、闭塞的、在自己农村生根的、相信神父、害怕“长官”的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 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材料四:恩格斯在1864年11月就曾经这样预言:“这种人民战争是有了大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整个美国今后几百年的命运,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努力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筑短时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横线处应该填写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农奴制崩溃”
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人民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说出这次“人民战争”中颁布的调动农民积极
性的法令。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沙皇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不符合题意;
B.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形成斯大林模式 ,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1921年起,苏联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与此结论相符的史实是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7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和影响下,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相继出现了沙皇俄国的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这进一步表明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故选C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排除AB项;
16世纪初,世界开始步入近代,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颁布的文件与美国南北战争颁布的文件的相同作用有: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所以①、④项正确。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消除种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的颁布,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没有涉及消除种族之间的矛盾。所以②、③项错误。
综上所述, 选项B正确, 选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把俄国1861年改革中颁布的废除农奴制法令和美国南北战争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4.【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引发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的经济原因是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经济原因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有关,A项并非两者的相同点,符合题意;
两者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美国内战平定了南方叛乱,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BCD都符合美国内战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同点,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二者发生的背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此类归纳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5.【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
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明开化”和实行征兵制不是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的措施,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6.【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本题是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盛行,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是为了摆脱严重国内危机、俄国当时并没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而日本与清政府相似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尤其是荷兰与美国,明治维新是在外国势力渗透下,日本为了摆脱了民族危机,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这是最大的不同点。C符合题意。共同点是,两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革都保留了封建残余,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俄国1861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课文的重点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还要指出至此这两次改革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答案】C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业原料和商品市场。南方却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人奴隶,把大量的棉花销往英国,从英国购买工业品。南北双方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矛盾不可调和,爆发了美国内战;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各阶层的不满,爆发印度民族大起义。C项符合题意;
殖民统治的残暴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排除A项;
因为美国北方是资产阶级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奴隶主阶级,主张推行黑人奴隶制。南北双方阶级矛盾激化,排除B项;
英国对印度的进一步压迫和掠夺,加剧了印度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印度起来反抗。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共同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美国南北战争是因为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南方黑人奴隶制的阻碍;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因为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加剧了对印度剥削和压迫,导致印度人民不满。故确定答案与工业革命有关。
8.【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改革中规定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且能以赎买方式分到一块耕地,他们可以交换或买卖自己的土地,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能自由转换职业。因此在俄国官员看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A项符合题意;
BD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C项农民被剥削命运并没有改变,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9.【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关键词:“民族独立和解放”要求选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这个范畴的选项,备选②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具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备选③玻利瓦尔则是南美独立运动中杰出的代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备选⑤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人物的理解识记来回答,注意理解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含义。
10.【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械所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电力及内燃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美国、德国等国家开始的。因此材料反映了各国人民都为人类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选项C符合题意;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了蒸汽动力机械,A排除;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是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B排除;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多个国家开始的,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都是反抗殖民侵略和扩张的代表人物,选项D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
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获得了独立,章西女王没有使印度获得独立,排除B;
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印度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异同点,不要混淆知识点。
12.【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率先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其中巴西称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他地方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因为巴西长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而使用葡萄牙语,故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葡萄牙的菲戈进行交流,故A符合题意;
英国的贝克汉姆、西班牙的劳尔、法国的齐达内与题干无关,故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巴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殖民扩张。
13.【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60~70年代 ,资本主义进一步扩展,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英法美三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14.【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贝多芬和他的音乐 ,不符合题意;
B. 托尔斯泰及《战争与和平》 ,不符合题意;
C. 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 ,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世纪”“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对生存斗争的强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了。他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变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出版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材料指的是达尔文及《物种起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是关键。
15.【答案】B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A. 索菲亚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的在位沙皇是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为俄国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彼得一世就是彼得大帝,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尼古拉一世,不符合题意;
D.亚历山大二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6.【答案】B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A.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殖民压迫 ,不符合题意;
B.随着英国对外扩张的进行,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材料中“铁路通车”“英式法律制度被引进”“印度大学的建立”说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同时,也促进了印度交通、政治以及教育等的近代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殖民掠夺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不符合题意;
D. 殖民统治是印度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A.材料没有体现引进 西方技术实现工业化 ,所以排除选项A;
B.作者强调的重心在于"改革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排除B项;
C.材料强调的也不是单纯的人才培养,排除C项;
D.根据材料,福泽谕吉认为中国在学习方过程中,只学习西方的表象,并没有依照西方的做法改革本国的政治法律,改变国民质。言外之意,学习西方必须做到引进有形之物的同时变革本国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与精神, 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且对比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了,因为它只关注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像明治维新一样涉及到精神层面的变革。
18.【答案】B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8世纪,世界正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因此发展工商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潮流,B正确;
ACD都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但不是最能体现出当时历史潮流,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9.【答案】A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故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大起义的导火索是“涂油子弹事件”、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中的代表人物、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故BC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错误的”是解题的关键,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
20.【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内容“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材料反映了流水线生产汽车的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竞争力增强。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21.【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北洋政府;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东西方第一次真正的较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中国一再被西方列强敲打”始于鸦片战争,表述正确。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9世纪末”中国还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能够“打败中国”是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国家,清政府腐败无能等原因造成的,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通过判断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题目难度适中,对重要知识点的细节考查到位。对吉林省的考生比较适用。吉林省中考开卷,该题可以辅助考生熟悉教材。
22.【答案】(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落后地区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
(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发明的内燃机、发明了现代炸药。
(3)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工人每天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通步向英格土西此部、南威尔士等地扩展,形成了是曼彻斯特等新的工业城市.……1760—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2个增加到24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落后地区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
(2)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进人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 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显,并逐渐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可知“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在化工部门所取得的成就,如发明的内燃机、发明了现代炸药;
(3)根据材料三“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的城市化的起点已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东部工业的纵深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起点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动城市化发展。可知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初期存在的问题,如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等;
故答案为:(1)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落后地区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
(2)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发明的内燃机、发明了现代炸药。
(3) 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化工部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找到关键语句理解它们的关系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这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要从材料中去找,注意是存在的问题,即消极影响。
23.【答案】(1)危机:一面对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幕府的统治遇到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农民的土地税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
(3)1911;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4)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宅地法》。
影响: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面对危机,就要革新进取;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一中的“被迫开放的港口”、“主持倒幕运动的四强藩”以及图二的物价变化趋势,得出一面对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幕府的统治遇到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根据“明治政府兴建" ,结合所学可知,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和"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发展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 ,可得出农民阶层为日本近代社会转型做出的贡献。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因此农奴制崩溃的50周年应是1911年。依据“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可知,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依据“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
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 .""可知,农奴制改革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依据“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 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可知,农奴制改革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依据材料“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可知, “人民战争”指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结合所学可知, 《宅地法》的颁布调动农民积极性;结合材料“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最短期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和所学识,南北战争的结果是平定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日本、俄国、美国在崛起中都面临危机,都在不断克服,可见,面对危机,就要革新进取;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维护祖国统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点评】 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考查日本、俄国、美国在崛起中都面临危机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本题突出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史为鉴,为社会发展提供经验。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吉林专版】
一、单选题
1.(2020九上·陵县期末)改革与调整在促进苏俄的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俄国“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与此结论相符的史实是( )
A.沙皇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形成斯大林模式
D.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A. 沙皇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不符合题意;
B.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形成斯大林模式 ,不符合题意;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1921年起,苏联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与此结论相符的史实是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020九上·龙华期末)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根据因果关系,可以绘制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图是小萌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空格中应该是( )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欧美国家开始步入近代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70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和影响下,资本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相继出现了沙皇俄国的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这进一步表明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故选C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排除AB项;
16世纪初,世界开始步入近代,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
3.(2021·许昌模拟)1861年,沙皇亚历大二世签发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A. 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颁布的文件与美国南北战争颁布的文件的相同作用有: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所以①、④项正确。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消除种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的颁布,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没有涉及消除种族之间的矛盾。所以②、③项错误。
综上所述, 选项B正确, 选项AC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把俄国1861年改革中颁布的废除农奴制法令和美国南北战争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4.(2021九上·磴口期末)下列关于美国内战和美国独立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B.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C.都为美国的发展扫清障碍
D.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引发美国内战即南北战争的经济原因是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经济原因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有关,A项并非两者的相同点,符合题意;
两者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美国内战平定了南方叛乱,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BCD都符合美国内战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同点,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二者发生的背景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此类归纳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5.(2020九上·桐城月考)下列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 D.实行征兵制
【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
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明开化”和实行征兵制不是最能体现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的措施,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6.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C.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答案】C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本题是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盛行,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是为了摆脱严重国内危机、俄国当时并没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而日本与清政府相似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尤其是荷兰与美国,明治维新是在外国势力渗透下,日本为了摆脱了民族危机,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这是最大的不同点。C符合题意。共同点是,两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革都保留了封建残余,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俄国1861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课文的重点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还要指出至此这两次改革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19世纪中期,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同一时期的印度也爆发了民族大起义。这两大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殖民统治的残暴 B.阶级矛盾的激化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民族危机的加剧
【答案】C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业原料和商品市场。南方却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大量使用黑人奴隶,把大量的棉花销往英国,从英国购买工业品。南北双方在劳动力、市场、原料等方面矛盾不可调和,爆发了美国内战;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各阶层的不满,爆发印度民族大起义。C项符合题意;
殖民统治的残暴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排除A项;
因为美国北方是资产阶级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南方奴隶主阶级,主张推行黑人奴隶制。南北双方阶级矛盾激化,排除B项;
英国对印度的进一步压迫和掠夺,加剧了印度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印度起来反抗。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共同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美国南北战争是因为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南方黑人奴隶制的阻碍;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因为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加剧了对印度剥削和压迫,导致印度人民不满。故确定答案与工业革命有关。
8.(2020九上·苏州期中)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在他看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
A.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B.大大推动俄国农业发展
C.改变了农民被剥削命运 D.使农民获得了政治权力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改革中规定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且能以赎买方式分到一块耕地,他们可以交换或买卖自己的土地,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能自由转换职业。因此在俄国官员看来,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A项符合题意;
BD项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C项农民被剥削命运并没有改变,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9.(2020九上·北京期中)民族独立和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领导人中,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有( )
A.②④ B.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关键词:“民族独立和解放”要求选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这个范畴的选项,备选②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具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备选③玻利瓦尔则是南美独立运动中杰出的代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备选⑤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人物的理解识记来回答,注意理解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含义。
10.(2020九上·龙华期末)《大国崛起》:“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材料反映了( )
A.两次工业革命都使用了蒸汽动力机械
B.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都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C.各国人民都为人类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D.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从一个国家率先开始再扩展到其他国家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瓦特驯服了地下之火,使之转化为机械能…爱迪生则以天上之火的形式,用于照明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械所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电力及内燃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美国、德国等国家开始的。因此材料反映了各国人民都为人类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选项C符合题意;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了蒸汽动力机械,A排除;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是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B排除;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多个国家开始的,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都为反抗美国而英勇牺牲
D.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答案】D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都是反抗殖民侵略和扩张的代表人物,选项D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
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获得了独立,章西女王没有使印度获得独立,排除B;
玻利瓦尔反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印度和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异同点,不要混淆知识点。
12.“民族语言往往也会烙上历史的印记”,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下列著名的球星进行交流的是( )
A.葡萄牙的菲戈 B.英国的贝克汉姆
C.西班牙的劳尔 D.法国的齐达内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率先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其中巴西称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他地方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因为巴西长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因而使用葡萄牙语,故巴西著名的球星罗纳尔多不用翻译就可以和葡萄牙的菲戈进行交流,故A符合题意;
英国的贝克汉姆、西班牙的劳尔、法国的齐达内与题干无关,故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巴西”是解题的关键,考查殖民扩张。
13.(2020九上·泰兴月考)19世纪60~70年代改革是实现国家强大、摆脱危机的方式之一,下列国家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是( )
①法国 ②日本 ③英国 ④美国 ⑤俄国。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答案】D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60~70年代 ,资本主义进一步扩展,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英法美三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明显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识记。
14.(2020九上·陵县期末)《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指的是( )
A.贝多芬和他的音乐 B.托尔斯泰及《战争与和平》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 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 贝多芬和他的音乐 ,不符合题意;
B. 托尔斯泰及《战争与和平》 ,不符合题意;
C. 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 ,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世纪”“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对生存斗争的强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了。他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变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出版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材料指的是达尔文及《物种起源》,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是关键。
15.(2020九上·射洪期末)17世纪末18世纪初,正处盛世的大清帝国与同一时代的俄国在对待西方文明的观念和态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以后的发展方向。康熙大帝将外来文明仅停留在欣赏层面,而“他”积极向西方学习,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极其巨大的干劲为俄国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这里的“他”是指( )
A. 索菲亚 B.彼得大帝
C.尼古拉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A. 索菲亚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的在位沙皇是彼得一世。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为俄国打开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彼得一世就是彼得大帝,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尼古拉一世,不符合题意;
D.亚历山大二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6.(2020九上·陕县期末)“1853年,印度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式法律制度被引进;为了向东印度公司输送合格人才, 大批英国人被送入刚刚成立的印度大学,印度首批三所大学均成立于1857年。”材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殖民压迫
B.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
C.殖民掠夺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D.殖民统治是印度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B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A.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殖民压迫 ,不符合题意;
B.随着英国对外扩张的进行,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材料中“铁路通车”“英式法律制度被引进”“印度大学的建立”说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同时,也促进了印度交通、政治以及教育等的近代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殖民掠夺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不符合题意;
D. 殖民统治是印度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2021·许昌模拟)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指出:“中国人模仿西方,在短时间改革了兵制,花大把时间制造军舰,购买.炮....其实这是表象的文明...但是学习西方来改革自国的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则是最不容易做到了。”作者主要说明日本应该( )
A.引进西方技术实现工业化 B.学习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
C.培养具有民主思想的人才 D.从制度精神层面学习西方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A.材料没有体现引进 西方技术实现工业化 ,所以排除选项A;
B.作者强调的重心在于"改革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排除B项;
C.材料强调的也不是单纯的人才培养,排除C项;
D.根据材料,福泽谕吉认为中国在学习方过程中,只学习西方的表象,并没有依照西方的做法改革本国的政治法律,改变国民质。言外之意,学习西方必须做到引进有形之物的同时变革本国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与精神, D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且对比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了,因为它只关注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像明治维新一样涉及到精神层面的变革。
18.(2021九上·磴口期末)18世纪初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其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出当时历史潮流的是( )
A. 改革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工商业
C.改革军事,增强军事实力
D.推行文化教育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18世纪,世界正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因此发展工商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潮流,B正确;
ACD都属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但不是最能体现出当时历史潮流,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理解和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9.“印度虽然只有巴掌大的乌云,但它会变成淹没英国殖民者的滂沱大雨。”关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印度士兵是起义军的领导者
B.大起义的导火索是“涂油子弹事件”
C.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中的代表人物
D.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答案】A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故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大起义的导火索是“涂油子弹事件”、章西女王是这次起义中的代表人物、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故BC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错误的”是解题的关键,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
20.(2020九上·乌兰察布期中)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内容“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材料反映了流水线生产汽车的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竞争力增强。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二、判断题
21.(2018九下·长春月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在1840年之后,中国人虽然一再被西方列强敲打,但仍在半梦半醒时分。真正把中国人从落后中彻底“闹醒”的应该是19世纪末的日本:怎么一个东方小国,就把中国给打败了?
——摘编自《日本,雄狮身边的闹钟》
(1)材料中“中国一再被西方列强敲打”始于鸦片战争。
(2)材料中日本“把中国给打败了”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3)材料中的“1840——19世纪末”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
(4)材料中日本能够“打败中国”是因为它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5)“醒”过来的中国在19世纪末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北洋政府;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东西方第一次真正的较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中国一再被西方列强敲打”始于鸦片战争,表述正确。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9世纪末”中国还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能够“打败中国”是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国家,清政府腐败无能等原因造成的,19世纪上半期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⑸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通过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点评】本题通过判断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题目难度适中,对重要知识点的细节考查到位。对吉林省的考生比较适用。吉林省中考开卷,该题可以辅助考生熟悉教材。
三、材料分析题
22.(2020九上·合阳期末)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天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长期以来, 英格兰东南部是英国经济的重心。北部贫穷落后,南威尔士几乎无人居住。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通步向英格土西此部、南威尔士等地扩展,形成了是曼彻斯特等新的工业城市。.……1760—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2个增加到24个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进人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
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显,并逐渐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最突出的是在电力,钢铁、化工工三大部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城市化处于初步形成阶段,这一时期以纽约为中心,初步形成一个城市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的城市化的起点已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东部工业的纵深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起点高。此时的城市工业企业一开始就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
——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英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在化工部门所取得的成就。
(3)材料三反映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化初期存在的问题。
【答案】(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落后地区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
(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发明的内燃机、发明了现代炸药。
(3)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工人每天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通步向英格土西此部、南威尔士等地扩展,形成了是曼彻斯特等新的工业城市.……1760—1814年,5万人以上的城市由2个增加到24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落后地区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
(2)根据材料二“工业革命进人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 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显,并逐渐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可知“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在化工部门所取得的成就,如发明的内燃机、发明了现代炸药;
(3)根据材料三“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的城市化的起点已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建立在东部工业的纵深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起点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动城市化发展。可知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初期存在的问题,如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等;
故答案为:(1)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落后地区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等。
(2)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发明的内燃机、发明了现代炸药。
(3) 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化工部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找到关键语句理解它们的关系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这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要从材料中去找,注意是存在的问题,即消极影响。
23.(2020九上·潮州期末)改革或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明治政府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发展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购买工业设备的外汇主要来自于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品出口。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_年2月19日是俄国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到处都在筹备庆祝这个纪念日…… 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定居的、闭塞的、在自己农村生根的、相信神父、害怕“长官”的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 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材料四:恩格斯在1864年11月就曾经这样预言:“这种人民战争是有了大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整个美国今后几百年的命运,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努力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筑短时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社会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各种社会力量在日本近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横线处应该填写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农奴制崩溃”
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人民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说出这次“人民战争”中颁布的调动农民积极
性的法令。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答案】(1)危机:一面对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幕府的统治遇到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农民的土地税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
(3)1911;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4)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宅地法》。
影响: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面对危机,就要革新进取;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 (1)根据图一中的“被迫开放的港口”、“主持倒幕运动的四强藩”以及图二的物价变化趋势,得出一面对侵略,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幕府的统治遇到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2)根据“明治政府兴建" ,结合所学可知,明治天皇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民众承担了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和政治成本”和"1873年农民的土地税占据了农民谷物收益的40%-50%,在明治发展的开头几年相当于政府财政收入的90%" ,可得出农民阶层为日本近代社会转型做出的贡献。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因此农奴制崩溃的50周年应是1911年。依据“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可知,农奴制改革促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依据“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
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 .""可知,农奴制改革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依据“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 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可知,农奴制改革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依据材料“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可知, “人民战争”指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结合所学可知, 《宅地法》的颁布调动农民积极性;结合材料“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最短期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和所学识,南北战争的结果是平定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日本、俄国、美国在崛起中都面临危机,都在不断克服,可见,面对危机,就要革新进取;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维护祖国统促进国家经济繁荣发展;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点评】 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考查日本、俄国、美国在崛起中都面临危机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本题突出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史为鉴,为社会发展提供经验。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