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四川省仁寿县七年级下历史试题(答案)

2023 年春七年级(下)期末质量监测
历 史 试 卷 2023.0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考号、姓名、班级、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代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所规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本堂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道法、历史各为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Ⅰ卷 选择题(7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分,共 70分)
1. 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这些措施促进了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南北地区文化交流
C.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D.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2.有人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是
A.帝王的喜好 B.才能和学识 C.财富的多寡 D.门第的高低
3. 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 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其根本目的是
A.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推动民族交流交融
C.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D.促进南北交通发展
4.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其中政治上完善了一项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
策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一制度是
A.皇帝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5. 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史书记载有“如纺车,
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曲辕犁 C.耧车 D.秧马
6. 唐太宗认识到边疆之患不在于少数民族,而在于中原王朝的政策和民心。 基于这一认识,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是
A.设置宣政院 B.轻徭薄赋 C.创立殿试制度 D.唐蕃和亲
7. 唐朝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
行一时。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C.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D.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 6 页
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
易等,唐朝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成就斐然。这反映
了唐朝
A.政治制度的创新 B.经济的迅速发展
C.思想领域的争鸣 D.文学艺术的繁荣
9. “唐朝独特的软实力在亚洲受众很广,对高丽、新罗、百济、日本等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变
革性影响。甚至连一些游牧、半游牧社会的统治者和知识界、政界精英也受唐朝软实力影
响,渐染华风”。这反映了
A.唐朝文化的吸引力 B.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C.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D.民族间的交流交融
10.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
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反映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11. 提取下列四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归纳唐朝的时代特征。正确的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C.繁荣与开放 D.农业手工业高度发达
12.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赵匡胤建立的王朝是
A.唐 B.北宋 C.南宋 D.元
13.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个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边疆管理 D.发展文教事业
14. 宋太祖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此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
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其目的是
A.防止武将专权 B.提高行政效率
C.增加财政收入 D.促进农业发展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2页 共 6 页
15. 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1.建立者为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10 世纪初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
2.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建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3.与宋订立盟约称“澶渊之盟”。
4 ……
A.元 B.金 C.西夏 D. 辽
16. 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
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了榷场的设置
A.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展现了宋朝国力的强大
17. 如图是某历史时期的局势演变图,图中“?”处应填写
A.匈奴 B.辽 C.吐蕃 D.元
18.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以下可以为这一结论提供佐证的史实是
A.出现晋商和徽商 B.纸币成为全国发行的主币
C.出现了纸币交子 D.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 中国茶“兴于唐,盛于宋”,饮茶在宋代不再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日常也能享用,可
谓是“全面普及”的状态。这反映出宋代
A.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B.经济作物种植扩大
C.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魏晋时期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21.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
A.泉州 B.开封 C.景德镇 D.广州
22. 中国古代某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
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是
A.宋 B.元 C.明 D.清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3页 共 6 页
23. 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绘制了下表,据此推断他们的研究主题可能是
地区 措施
西藏 由宣政院直接管理
西域 由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
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
A.西汉的边疆治理 B.隋唐的民族关系
C.两宋的民族关系 D.元朝的边疆治理
24. 元朝统一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管辖地方乃
至边疆事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这一制度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加速了统治阶层的衰落
C.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威胁 D.壮大了地方诸侯的势力
25. 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
儿等少数民族 50 名,有 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 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6. 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

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
27. 宋代的科技发明成果突出,其中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火药
28.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是
A.《四库全书》 B.《天工开物》 C.《史记》 D.《资治通鉴》
29. 《天工开物》 是一部科学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它的作者是
A.李时珍 B.施耐庵 C.宋应星 D.徐光启
30.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
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
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有利于明朝与亚非诸国的交往 B.加剧了明朝东部沿海的危机
C.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D.标志着明朝海禁政策的结束
31.某学生梳理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知识时,记录了“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制造文
字狱”三项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A.君主专制加强 B.国家疆域奠定 C.商品经济发展 D.文学成就显著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4页 共 6 页
32.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
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C.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17 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3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宣政院”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
34. 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朝官员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
何原本》的部分内容,这说明
A.西方科学知识此时开始传入中国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西学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 D.传教士来华主要是为了传播科学
35. 明清时期,戏曲在江南地区兴盛。秦淮河畔开设众多观戏的茶楼酒馆,甚至有人刊刻戏曲
剧作,“以娱民众”。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考试的推动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大一统局面形成
Ⅱ 非选择题(30 分)
二、材料解析题(2个小题共 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隋唐两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大运河贯
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物资的调运。到开元时期出现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的景象,人口滋生,经济发展,一片繁荣。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时期出现人口增长的原因。(6分)
材料二 据统计,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人口为 0.1943 亿,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
人口增至 3.13 亿。人口激增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势必造成地价上涨和粮食供应
紧张。当时的统治者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5页 共 6 页
量来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矛盾。到乾隆时期,除推广种植甘薯、玉米,还规定对泰国商船运
米来交易,万石以上的免船货税银十分之五。
——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2)清朝中期人口激增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措
施。(6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6 分)
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先
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
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
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
的景象。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的特点。(2分)请列举两位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
献的历史人物。(4分)
材料二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
等通使西洋。
——《明史·列传·宦官一》
(2)材料二反映的是明朝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其主要目的是什么?(4 分)
材料三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清朝统治者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古代的对外交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6页 共 6 页七年级(下)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2023.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B A D A D A B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D B B C B C C B D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B D C A A C B C A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36.(14分)
(1)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物质条件;儒家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新农具的发明和改善等(6分,任答3点得6分)
(2)措施:鼓励移民、垦荒;推广高产作物;鼓励粮食进口贸易。(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推广种植甘薯、玉米;对泰国商船运米来交易的船货减税等表述也可得分,3点共6分)
(3)影响: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相协调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人口增长过快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时,制约经济增长。(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可得分)
37. (16分)
(1)特点: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2分)
人物:玄奘、鉴真等(任答2点得4分)
(2)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4分)
(3)闭关锁国(2分)清廷固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可得分)
(4)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我们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任答1点得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可得分)

2022-2023四川省仁寿县七年级下历史试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