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22-2023度下学期 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B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2022-2023度下学期 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B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B 卷(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3.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调整的示意图,在其中某一阶段推动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4.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
5.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  )
A.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6.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焦裕禄
7.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④都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工农收入差距状况,与表中差距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的是 (  )
年份 工人人均 工资收入 /元 农民人均 农业生产性 收入/元 工农 收入比
1978 631 113 5.56
1979 678 133 5.09
1980 729 141 5.16
1981 770 166 4.62
1982 786 199 3.93
1983 803 218 3.68
A.农村土地改革的推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9.小唐同学暑假要完成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他应该实地考察 (  )
A.南昌   B.浦东 C.厦门   D.武汉
10.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共十六大上,哪一“理论思维”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1.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  )
A.中共十八大 B.中共十九大
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D.中共二十大
12.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精准扶贫的成就
13.著名的楹联专家马萧萧写了一副对联:“结缔归根玉莲蕊共紫荆艳,清源正本镜海波随香港回”。请问这副对联赞颂的事件是 (  )
A.台湾回归     B.中日建交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1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对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  )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
C.“三不”政策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5.下图展现的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中的内容。据此判断,他的关注点是 (  )
(
1.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国庆阅兵
2.
辽宁舰、山东舰航母
3.

-20
战机升空
4.
地空导弹实弹发射
)
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6.万隆会议前夕,中国代表团就认为,应该在会上多提亚非国家的共同性问题,不突出我国的特殊问题。为此,周恩来在大会发言时提出 (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8.在时间轴的空白处应填入 (  )
A.多边外交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的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19.如图人物被称赞为“象征中国粮食安全的科学家”“亚洲的英雄”。下列属于他的贡献的是 (  )
A.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发现青蒿素 D.研发神舟系列飞船
2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
21.(14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美奋斗者”——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1959年国庆,他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的“煤气包”,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次年,他参加东北石油大会战,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而两腿已血肉模糊。他的英雄行为感动了附近乡亲,称他为“铁人”。
(1)据材料概括,“铁人”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
“最美奋斗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十八枚红手印,映红农民新生活。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做法 (4分)
  “最美奋斗者”——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她致力于中医研究实践,在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治疗寒热诸疟的启迪下,带领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历经190次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据材料,屠呦呦取得的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她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6分)
  “我们都是奋斗者”——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接续奋斗,继往开来。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最美奋斗者”精神 (2分)
2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十年(1949—1959年)……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任何商务往来……1972年,中美之间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关系,中美贸易额只有9 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89亿美元,1981年达54.78亿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1988年达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摘编自邓小平《我国经济
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材料三 
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主张。(4分)
(3)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3分)
23.(13分)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夏季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
(2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2分)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3)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任意举出两例重大外交成就。(4分)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圆满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
(4)“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答案解析
1.A 题干中表达的主旨是中国有了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这与新中国的成立有关。
2.C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赶赴朝鲜协助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处于大后方的中国人加班加点,为前线输送物资。
3.B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4.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可以培养多个领域的人才,适应了国家建设需要。
5.D 由题干“手工业工人代表”“合作化”等信息可知,这与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由“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雕刻家杨士惠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故选D。
6.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7.A 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八大没有这样的内容,故选A。
8.B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可判断出该表格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工农收入差距状况。表中数据反映了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工农收入差距缩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人均收入明显增加,工农收入差距缩小,B项正确。
9.C 根据“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因此该同学应该实地考察厦门。
10.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可知,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选择D项。
11.D 2022年,中共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12.C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成就。
13.C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玉莲”与澳门有关,“紫荆”与香港有关。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顺利回归祖国。故选C。
14.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故选D。
15.B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辽宁舰、山东舰航母”“歼-20战机升空”“地空导弹实弹发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内容都是我国在军队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体现了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16.A 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A。
17.A 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1月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
18.D 结合“九二共识”及中日建交的相关基础知识,可判断D符合题意。
19.B 根据题干中“象征中国粮食安全的科学家”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是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0.C “东北纺管局员工缴回节余粮票”反映了当时物资匮乏,“南京市民通过无人货架购买商品”反映市场供应充足,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21.(1)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2)影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看法:小岗村农民的自我革新、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3)意义:屠呦呦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原因:正确的研究方法,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通过材料中的“便下决心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发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等关键语句总结“铁人”的优秀品质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通过材料可知,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介的最佳疟疾治疗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这是屠呦呦取得成就的重大意义。屠呦呦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她坚持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具有勇于创新、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22.(1)变化: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有限贸易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美贸易额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原因: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美建交。
(2)主张: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3)转变:由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一的有效信息“1972年,中美之间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关系,中美贸易额只有9 200万美元,但1978年猛增至11.89亿美元,1981年达54.78亿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1988年达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进行概括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美建交。由此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提取材料二的有效信息“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概括回答即可。第(3)问,提取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有效信息“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回答即可。
23.(1)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2)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体育外交关系。
(3)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可)
(4)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 (1)从材料一可知,苏联和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待中国态度不同。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新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体育外交关系。(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
()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