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酸、碱知识(WORD版含答案和解析)

2023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酸、碱知识(WORD版含答案和解析)

酸、碱知识
例1 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标志是( )
例2 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例3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例4 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
例5 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例6 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例7 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例8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反应,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BaC12溶液呈中性,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 NaHCO3不发生反应
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溶质的成分为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成几种。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
猜想四:NaHCO3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 过滤 /
③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没有明显现象
④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酚酞溶液 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__成立。
【实验反思】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借助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实验现象来判断;也可以借助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
例9 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ii.CaCl2+2NaOH=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________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跟踪练习
1.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2.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
(3)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_____保存。
3. “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光照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
(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4.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6.氢氧化钙有很多性质,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写出一条利用氢氧化钙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除去该白色固体时,应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用水冲洗干净,请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__(填“酸”或“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符号)。
酸、碱知识
例1 装运浓硫酸的箱子应贴的标志是( )
解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A图标是剧毒标志,浓硫酸不具有该性质;B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浓硫酸不属于易爆物;C图标是禁止烟火标志,浓硫酸不具有可燃性;D图标是腐蚀品标志,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在箱子外侧应该张贴腐蚀品的标志。
答案 D
例2 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为氧元素,醋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A错误;醋酸水溶液中存在H+,能与氧化铁反应,能用于除铁锈,B错误;醋酸水溶液中存在H+,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C正确;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24:4:32,可见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错误。
答案 C
例3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解析 甲中盛有浓氨水,滴下后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A不符合题意; 当甲中的石灰水滴入到乙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些物质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的棉花变红,B符合题意;当甲中的稀盐酸滴入到乙中的石灰石上,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不符合题意;当甲中的浓盐酸滴入到乙中的锌粒上,锌粒与盐酸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例4 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1)铜片和稀盐酸不反应,镁条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 +H2O,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因此有气泡产生的是BD。(2)酚酞遇碱变红,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铜不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 (1)BD Mg+2HCl=MgCl2+H2↑(或NaHCO3+HCl=NaCl+CO2↑+H2O)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位于氢后面,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例5 某同学总结的Ca(OH)2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也可以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因此甲不一定是碳酸盐,A错误;反应②是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反应③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现象明显,且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正确;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可以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C正确。
答案 A
例6 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酸和碱的用途。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烧碱、火碱,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A正确;氢氧化钙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正确;稀盐酸显酸性,不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错误;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柠檬、柑橘中含柠檬酸等,D正确。
答案 C
例7 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
D.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解析 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硫酸解离出H+的数目是SO42-数目的2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SO42-,A错误;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硫酸不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B错误;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用于制备CuSO4等硫酸盐,C正确;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D错误。
答案 C
例8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反应,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BaC12溶液呈中性,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 NaHCO3不发生反应
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溶质的成分为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成几种。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_________
猜想四:NaHCO3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 过滤 /
③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没有明显现象
④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酚酞溶液 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__成立。
【实验反思】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借助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实验现象来判断;也可以借助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
解析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探究二:【猜想假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二氧化碳足量的话,也可以发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因此若二氧化碳量不足,则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恰好反应,则是只有碳酸钠,若稍加过量,则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足量二氧化碳,则为碳酸氢钠。【实验探究】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钠;再加入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氢钠;因此需要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存在,若加入酚酞溶液不变色,没有明显现象,证明不含有氢氧化钠,只有碳酸钠,猜想二成立,若溶液变红,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一成立。
答案 有气泡冒出 【猜想假设】Na2CO3、NaHCO3 【实验探究】溶液变红(或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一(或二)
例9 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1】配制溶液
(1)用NaOH固体配制20g20%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填标号)。
A.胶头滴管 B.酒精灯 C.量筒 D.烧杯 E.玻璃棒
【实验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U型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型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2)U型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3】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CaCl2溶液呈中性;ii.CaCl2+2NaOH=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
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
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
(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________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解析 【实验1】(1)用NaOH固体配制NaOH溶液的实验步骤为:称量(托盘天平)、量取(量筒和胶头滴管)、溶解(烧杯和玻璃棒),故不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实验1】(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型管中右边液面下降。(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也会使U型管中右边液面下降。【实验3】(4)钙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有沉淀产生,故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5)步骤④中,稀盐酸被吸入A中,若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答案 (1)B (2)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3)没有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CO2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会造成试管内气压减小”等其他合理答案) (4)CaCl2与NaOH溶液反应也会产生沉淀[或“CaCl2+2NaOH=Ca(OH)2↓+2NaCl”等其他合理答案] (5)A中有气泡冒出 CO2+ 2NaOH=Na2CO3+H2O
跟踪练习
1.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2.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性。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
(3)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_____保存。
3. “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4HNO3光照4NO2↑+2H2O+X↑。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
(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4.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5.结合NaOH、Ca(OH)2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固体是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6.氢氧化钙有很多性质,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写出一条利用氢氧化钙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除去该白色固体时,应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用水冲洗干净,请写出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__(填“酸”或“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符号)。
答案 1.C 2.(1)吸水 (2)H+ (3)CO2 密封 3.(1)O2 (2)HNO3 (3)H+ 4.(1)锌(或铁等活泼金属) (2)H2SO4+BaCl2=BaSO4 ↓+2HCl(合理即可) 5.(1)Ca(OH)2(或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2)阴离子都是OH-(或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都含有OH-、都含氢氧根离子) (3)Na2CO3溶液(或碳酸钠溶液、Na2CO3、碳酸钠) 6.(1)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废水;处理工厂酸性废水;处理酸性废水等合理答案均可) (2)CO2+Ca(OH)2=CaCO3↓+H2O CaCO3+2HCl=CaCl2 +CO2↑+H2O 7.(1)红色 (2)2NaOH+CO2 =Na2CO3+H2O 密封 (3)酸 (4)OH-
+5
+5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