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唐河育才实高2022-2023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学试卷(答案)

唐河育才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自然状态下的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的原因是(  )
①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异花传粉
③自花传粉
④闭花受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
A. B. C. D.
3.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型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长翅对短翅为显性
B.体色和翅型的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F1灰身长翅果蝇产生了17%的重组配子
D.F1灰身长翅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
4.哈士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是一种流行于全球的宠物犬。若其白毛(W)对黑毛(w)为显性,一只白毛哈士奇与一只黑毛哈士奇杂交,生了6只小狗,其中3白3黑。这两个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性最大的是(  )
A.Ww×WW B.Ww×ww C.Ww×Ww D.WW×Ww
5.小麦高秆(A)对矮秆(a)为完全显性,抗锈病(B)对易染锈病(b)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则后代个体的表型种类是(  )
A.6 B.4 C.3 D.2
6.果蝇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2对 B.4条 C.4对 D.8条
7.在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细胞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极体和卵细胞
8.如图是某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模式图,该细胞含有(  )
A.4条染色体 B.4个DNA分子
C.8对同源染色体 D.16条染色单体
9.性染色体为3条的XYY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举止异常,性格多变,容易冲动,这种病是因为(  )
A.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C.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D.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10.下列关于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均不同,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B.男性体内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亲
C.女性体内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其母亲
D.若某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则该细胞来源于女性
11.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  )
A.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2.以下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叙述,说法正确的共有几项(  )
①演绎推理是指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预测
②在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抽样
③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④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⑤一个双链DNA分子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拟核DNA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⑥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⑦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到了差速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13.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三次使用大肠杆菌,两次用到噬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和第三次使用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B.使用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时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均为核糖体
C.第二次使用的噬菌体,其DNA分子可能同时具有32P和31P
D.该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外壳与噬菌体DNA分开
14.已知一段双链DNA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  )
A.10% B.20% C.40% D.无法确定
15.如图为艾弗里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果1中只有S型肺炎链球菌,说明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中存在转化因子
B.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DNA酶的作用是水解S型菌的DNA
C.结果2中全部为R型菌,从而可推测DNA是转化因子
D.除图示部分外,还有蛋白酶、RNA酶或酯酶处理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的实验,这样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16.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B.②③过程可发生在被RNA病毒感染的细胞内
C.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17.核糖体图谱技术可以使科研人员准确地了解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的移动情况。该技术所研究的过程是中心法则中的(  )
A.逆转录 B.DNA复制 C.转录 D.翻译
18.DNA和RNA均具有方向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时,两条子链均是由5′→3′进行延伸
B.转录时,RNA聚合酶沿模板链3'端向5'端移动
C.翻译时,核糖体沿mRNA3′端向5′端移动
D.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则相应tRNA上反密码子是3′﹣UAC﹣5′
19.下列与“表观遗传”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父母的生活经历可以通过DNA序列以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
B.表观遗传中DNA序列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未改变
C.组蛋白乙酰化可导致基因被读取进而转录
D.DNA甲基化会影响其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
20.真核生物中,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是指(  )
①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②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
④转运RNA上识别密码子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
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
A.⑤④③ B.②⑤④ C.⑤①② D.②③④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疾病是(  )
A.青少年型糖尿病 B.镰状细胞贫血
C.猫叫综合征 D.白化病
2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条件及试剂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低温诱导:与“多倍体育种”中的“秋水仙素”作用机理相同
②酒精: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相同
③卡诺氏液: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中NaOH作用相同
④甲紫溶液: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液”使用目的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和多倍体生物都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
C.多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
D.单倍体植株所结果实较小,多倍体植株长得较弱小
24.如图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性代谢病,根据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5.图为动物细胞中一个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这种变异属于(  )
A.重复 B.缺失
C.倒位 D.染色体数目减少
26.科学家研发出一套能成功从4万年前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骨骼中提取线粒体的DNA并进行扩增和测序的方法,为人类进化的研究做出贡献,荣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学家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DNA与现代人类线粒体DNA进行比较,获得人类进化的证据属于(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证据
27.三刺鱼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两种三刺鱼进行数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将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对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增加,湖泊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溪流中的三刺鱼实验种群发生了进化
B.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天然溪流环境使实验种群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
D.与溪流型相比,湖泊型三刺鱼适应溪流环境的能力更强
28.如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若亲代种群生活的环境相对稳定,则种群的基因库将保持稳定不变
D.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29.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30.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二.实验题(共3小题)
31.为选育光反应效率高、抗逆性强的甜瓜品种,科研人员用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正常叶色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
(2)实验二为   实验,可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   。
(3)如果用 G、g代表控制叶色的基因,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基因型为   。
32.如图1表示某动物(2n=4)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图,图2表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白)、染色单体(阴影)和核DNA(黑)数量的柱形图,图3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中的    细胞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    。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
(2)图1中乙细胞的前一时期→乙细胞的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    (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甲细胞→甲细胞的后一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    (用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
(3)图3中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段是    ,图中DE、HI、JK三个时间点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    (都相同/各不相同/不完全相同)。
(4)如图A是如图1丙细胞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B中可能与其一起产生的生殖细胞有    。若图A细胞内b为Y染色体,则a为    染色体。
(5)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母细胞无法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但着丝粒的分裂不受影响。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将    。
3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具有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清液中,也具有少量的放射性,而下层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该方法叫    。
(2)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一些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如果过长,会使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原因: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    (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    ,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34.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调查组分析了来自当地屠宰场的243头野猪、家猪品种肌肉的DNA样本,发现其中16%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1)野猪与家猪杂交能够产生可育后代,一般可以认为野猪与家猪并未形成    。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    。决定种群进化方向的是    。
(2)核禁区的辐射强度较高,生活在此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    (填“升高”或“降低”),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主要原因是    。核禁区的野猪与家猪依然以    为单位,处在不断地进化之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D; 2.D; 3.D; 4.B; 5.B; 6.B; 7.C; 8.A; 9.B; 10.B; 11.A; 12.A; 13.D; 14.D; 15.A; 16.D; 17.D; 18.C; 19.B; 20.B; 21.C; 22.B; 23.C; 24.A; 25.B; 26.D; 27.A; 28.A; 29.C; 30.A;
二.实验题(共3小题)
31.显性;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部为正常叶色(实验一的子代全部为正常叶色);测交;基因组成(配子类型及比例);GG;
32.丙;次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Ⅱ→Ⅰ;Ⅲ→Ⅴ;CG;不完全相同;①③;常;加倍
33.DNA;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裂解释放出来;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之后分布在上清液;
34.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自然选择;升高;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种群;

河南省唐河育才实高2022-2023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学试卷(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