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2023年生物中考押题卷(含解析)
深圳市宝安区2023年生物中考押题卷
时间50分钟 分数50分
考号_____姓名__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B.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由导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D.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控制也能影响神经调节
2.如表所示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结构 功能
A 脊髓 反射、传导
B 大脑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小脑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 脑干 调节心跳、血压、呼吸、运动等
A.A B.B C.C D.D
3.科学家利用动物作生物反应器,必须改变动物的( )
A.脾 B.心脏 C.肝脏 D.遗传基因
4.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患者是流脑流行的
A.传播途径 B.病原体 C.易感人群 D.传染源
5.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中有多条DNA分子
B.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染色体中的蛋白质也具有遗传效应
6.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请你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鳄鱼 ②带鱼 ③鲍鱼 ④鲟鱼 ⑤鲨鱼 ⑥鲸鱼 ⑦比目鱼 ⑧娃娃鱼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⑦ C.②⑤⑥⑧ D.②④⑤⑦
7.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图乙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图丙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图丁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8.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关于食物成分对人体作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术后修复需要多吃鱼、肉、蛋、奶等食品
B.膳食纤维没有营养价值,但能够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癌
C.玉米、胡萝卜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可有效预防夜盲症
D.谷类食物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能量来源
9.有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物质放在特殊的溶液中,发现这些物质能够浓缩聚集为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还有类似于膜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也能排出.请问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的哪一过程( )
A.形成单细胞生物
B.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C.形成原始生命
D.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10.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C.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11.下列有关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靠肌肉就能在土壤中运动
B.鸟的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 这些特点都与飞行相适应
C.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D.蝗虫有三对足、两对翅, 善于跳跃、 适于飞行
1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C.鸟类的骨骼中空,能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
D.狼有门齿、臼齿、犬齿,与其肉食性相适应
13.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
A.水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和无机盐
14.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从其获得的途径大致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D.学习行为可以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5.下图是血细胞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出现炎症时,[2]的数量会增多
B.[3]的作用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C.[1]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D.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1]
16.“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关系 B.竞争关系 C.共生关系 D.捕食关系
17.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下列哪种特征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繁殖后代 D.能引起疾病
18.在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哺育小鸟.这一行为属于( )
A.领域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19.如图中盖盖玻片的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A.遗传现象 B.生活需要营养
C.繁殖和生长现象 D.应激性
二、填空题(共1题;共8分)
21.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有 结构,将木本植物的茎剥去一圈树皮后,过一段时间后上半段树皮伤口处会长瘤子,原因是有机养料向下运输的 受阻.
三、读图理解题(共1题;共10分)
22.综合应用:
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
(1)A系统为 系统。过程①中,胸廓容积扩大时,人体处于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进行过程②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将会 。
(2)B系统为 系统,过程③中,无机盐由B系统进入C系统的过程称为 。
(3)C系统运输的物质最终经过 血管供给组织细胞利用,C系统的动力器官是 ,构成该器官的主要组织是 组织。
(4)在D系统中,血液经过⑤的 作用和④的 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四、资料分析题(共1题;共6分)
23.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
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
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5分)
2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 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 ,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 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 ,乙培养皿 。 (
A.水淹没种子 B.放在适温下
C.不加水 D.放在冰箱里 E、加适量水)
④ 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甲培养皿中 ;乙培养皿中 。
(5)实验结论:
六、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25.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回答下列问题:
(1)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互相协作,这是蜜蜂的 行为.
(2)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是蜜蜂的 行为.
(3)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这是蜜蜂的 行为.
(4)新、老蜂王相遇,会咬杀至蜂群只剩下一个蜂王,这是蜂王的 行为.
26.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如图甲所示,该设备将人体内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经氧合器将其充氧,并送回患者肺静脉。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氧合器替代了图乙中受损器官 (填序号)的生理功能,当血液流经氧合器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血液,再经 (填“体循环”或“肺循环”)到达脑,血液中的氧进入脑细胞后,参与 的氧化分解,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使患者保持神志清醒。
(3)若图甲中插管B直接与主动脉相连,则该EC-MO替代的是图乙中受损器官 (填序号)的生理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调节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来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A不符合题意;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B不符合题意;
C、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由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C不符合题意;
D、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系统占主导地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辅以激素调节.
2.【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是形成各种感觉的高级中枢。B不符合题意。
C.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C不符合题意。
D.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可以调节心跳、血压、呼吸,不能调节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概括如下: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括动的部位
脊髓 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3.【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将所需目的基因构建入载体(遗传基因),加上适当的调控序列,转入动物胚胎细胞,这种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因此生物反应器必须改造动物的遗传基因。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反应器的原理。
4.【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患者是流脑流行的传染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别:病原体与传染源,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这几个概念。
5.【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A说法错误。
B、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B说法错误。
C、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能控制生物的性状,C说法正确。
D、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没有遗传作用,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一般情况下,由于同种生物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细胞内所包含的基因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通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6.【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 ①鳄鱼属于爬行动物,③鲍鱼属于软体动物, ⑥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⑧娃娃鱼(也叫大鲵)属于两栖动物,所以,②带鱼、④鲟鱼、⑤鲨鱼、⑦比目鱼具有鱼类的特征,是真正的鱼类。
故答案为:D。
【分析】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两栖动物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可在陆地上生活,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有用。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7.【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由7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组成,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的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8.【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解: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故A正确;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以及预防结肠癌,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故B正确;在胡萝卜和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能够转换为维生素A,所以,常吃胡萝卜也不会患夜盲症,故C错误;谷类食物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物质是糖类,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第 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这一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他通过实验表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和多糖等放 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奥巴林等人认为,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生命现象.例 如,团聚体具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地区别于外部的溶液环境.团聚体能从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为反应物,还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 生特定的生化反应,反应的产物也能从团聚体中释放出去.另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微球体和脂球体等其他的一些假说,以解释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 程.
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 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 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 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据此解答.
10.【答案】C
【知识点】植被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能够节约用纸,减少对森林资源的利用,A正确;
B、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有利于树木和小草的生长,B正确;
C、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会造成木材和纸张的浪费,不值得提倡,C错误;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属于资源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分类处理垃圾,回收利用资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11.【答案】A
【知识点】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蚯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做“蠕动,可见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鸟类营飞行生活,有一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比如: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长骨中空,短骨愈合,轻便牢固,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鲫鱼的身体呈梭形,靠鳃呼吸,靠鳍和躯干的摆动及协调在水中游泳,适于水中生活,可见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有三对足,两对翅,运动器官发达,适于飞行,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熟记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
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
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游动。
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直肠极短,双重呼吸,适于飞行生活。
12.【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适于水中生活,A不符合题意;
B、蜥蜴是变温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于陆地生活,B符合题意;
C、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可以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C不符合题意;
D、狼有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与其肉食性相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之一, 结构与功能相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含义:①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②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13.【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西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
14.【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A符合题意;
B.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比较如下: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15.【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2白细胞对人体有防御保护作用,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来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A正确.
B、3血小板,个体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B正确.
C、1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错误.
D、1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气,D正确
故选:C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1红细胞、2白细胞和3血小板.
16.【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
故选:B
【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病毒能在生物体内繁殖,具有繁殖后代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能新陈代谢;②生物能生长发育;③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④成熟个体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8.【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
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哺育小鸟.这一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B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19.【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盖盖玻片时,应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放平,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影响观察,A符合题意;
B、盖玻片竖直平放,会使盖玻片下产生气泡,B不符合题意;
C、盖玻片一侧没有和水滴接触,留有空隙,盖盖玻片会产生气泡,C不符合题意;
D、盖玻片的一侧在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后,标本的一部分会在盖玻片之外,操作不规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1.【答案】形成层;筛管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木质茎结构中,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木本植物的茎不断长粗。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故答案为:形成层;筛管.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筛管运输有机物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22.【答案】(1)呼吸;吸气;增大(或增加)
(2)消化;吸收
(3)毛细;心脏;肌肉
(4)过滤(或滤过);重吸收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系统与空气的进出有关,可以推测是呼吸系统,过程①是吸气的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②是肺泡与血压之间的气体交换,血压流经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所以,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变为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
(2)B系统为消化系统,过程③是代表消化道中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吸收。
(3)C系统是血液循环,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运输的营养物质最终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交换,葡萄糖、氨基酸、氧气等被运送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利用,心脏主要有肌肉组织构成,心肌具有自动收缩的特点,能够自动有节律地自动跳动,因此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4)D系统为泌尿系统,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③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液的形成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故答案为:(1)呼吸、吸气、增大(或增加);(2)消化、心脏、肌肉;(3)毛细、心脏、肌肉;(4)过滤(或滤过)、重吸收。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理活动,关键是准确的识图,熟知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需要熟记:呼吸运动包括两个过程吸气和呼气,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过程与吸气相反;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需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尿素、尿酸等,和原尿相比,原尿和尿液相比较,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大分子蛋白质和红细胞不能出现在尿液,如果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和蛋白质,可能肾小球的通透性变大,即肾小球肾炎。
23.【答案】(1)土壤质量明显减少(从具体质量的数值予以比较等类似答案也可)
(2)绿色植物能释放供动物维持生命的气体(植物能产生氧气等类似答案均给分)
(3)蓝;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如果他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应该为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2)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是:A钟罩内没有绿色植物,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有绿色植物,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这说明绿色植物能够为小鼠的呼吸提供氧气。(3)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常用淀粉的这个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在检测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时也用到碘液;图丙所示的实验是脱去叶片内的叶绿素,方法是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实验结束后,因叶绿素溶解到酒精里,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变成了黄白色。
故答案为:(1)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2)绿色植物能释放供动物维持生命的气体(3)蓝;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中有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24.【答案】(1)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水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水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或种子萌发需要水等
(3)相同数量和品质的种子;B、C;B、E
(4)种子不萌发;种子萌发
(5)水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故假设为:水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水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或种子萌发需要水等,又由于对照实验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设计实验时惟一变量应是水分,所以可使甲(或乙)培养皿“不加水”乙(或甲)培养皿“加适量水”,而为了避免实验时由于自身因素而引起的偶然性我们取饱满的大豆种子各20粒,数日后,可看到甲(或乙)培养皿“种子萌发”乙(或甲)培养皿“种子不萌发”,从而可得到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
【分析】此题为探究种子的萌发的科学探究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25.【答案】(1)社会
(2)防御
(3)繁殖
(4)攻击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解:(1)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这是蜜蜂群体的分工合作,是社会行为.
(2.)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是蜜蜂的防御行为.
(3.)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这是蜜蜂的繁殖行为.
(4.)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新、老蜂王相遇会相互咬杀是为了争夺配偶,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从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26.【答案】(1)②;动脉血
(2)体循环;有机物(葡萄糖)
(3)②③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将人体内上、下腔静脉中的血液引出体外,经氧合器将其充氧,并送回患者肺静脉。所以,图甲中的氧合器替代了图乙中受损器官②肺的生理功能,当血液流经氧合器后,血氧饱和度增大,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经“人工肺”回到人体心脏的血液,再经体循环,到达脑,血液中的氧进入脑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脑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使患者保持神志清醒。
(3)若图甲中插管B直接与主动脉相连,血液不经过左心房、左心室,说明心脏功能受损。则该ECMO替代的是图乙中受损器官是②肺、③心脏。
【分析】(1)动脉血指含氧量较多,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指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流过肺部毛细血管后,即肺循环,氧气增多,静脉血就变成动脉血;流过全身毛细血管后,即体循环,氧气减少,动脉血就变为静脉血。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交点在心脏,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是心室,终点是心房。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