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课后作业(答案)

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课后作业(答案)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课后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选择题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2.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大力推广煤改气、煤改电以减少酸雨 B.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CO2排放
3.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隔绝氧气原理的是 (  )
A.吹灭蜡烛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关闭炉具阀门 D.用高压水枪灭火
4.劳动教育贯穿义务教育阶段,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生火炒菜时,将燃着的木柴架空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降低油的着火点
C 用燃气灶炒菜 燃气燃烧放热
D 用洗洁精清洗有油污的碗筷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5.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二、非选择题
6.如图所示,点燃酒精灯,推动注射器后,发现②处的红磷燃烧,①处的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熄灭酒精灯可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所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推动注射器前②处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另一个条件是________。
(2)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7.氢气被看作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常见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A、B装置均可用于制取氢气,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用B装置制取氢气时,对多孔隔板材质的要求是________。
(3)若要收集较干燥的氢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后同)。
(4)用大小不同的试管分别组装成F、G装置,通过缓慢向上移动上面一支试管收集氢气,其中设计较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_。
8.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做好个人防护,生活中常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手部消毒。另外,乙醇还用作酒精灯的燃料,酒精灯添加燃料不得超过其容量的,约含乙醇92 g。已知: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请问:
(1)从是否含碳元素的角度,乙醇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92 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拓展性作业
一、选择题
9.古籍《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镕硫黄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松木含有有机物 B.松木发火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C.“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 D.“发烛”发火只生成 CO2
10.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11.如图1,在密闭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燃烧的蜡烛,并在a、b、c三点均放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三支蜡烛熄灭的顺序是从高到低 B.蜡烛熄灭后容器内仍有O2剩余
C.燃烧过程容器内CO2含量逐渐减少 D.该实验说明,火灾发生“要往低处逃生”
二、非选择题
12.天然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Ⅰ.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
(1)天然气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室温下,充分燃烧1 g天然气和1 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
(3)甲烷可以直接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方式为________。
Ⅱ.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催化重整(Ni作催化剂)可制得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甲烷无氧催化重整可获得碳氢化合物X,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且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3.某化肥厂以煤、空气、水为原料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三大化石燃料为煤、天然气和________。
(2)该工艺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物为______(写一种即可)。
(3)写出设备3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流程中将氨气转化为液氨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5)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
探究性作业
14.《天工开物 燔石》中介绍了“烧石成灰”的方法:将煤饼和石灰石隔层垒堆,木材放在最下方,引燃木材即可制成生石灰(如图)。同时,还介绍了生石灰的用法:“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注释:“沃”:浇)
(1)从能源角度分析,煤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从能量角度分析,“急用者以水沃之”,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从燃烧条件分析,“铺薪其底”中置于最底层的木材对煤饼燃烧的作用是________。
(3)从原理角度分析,写出锻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风”指的是空气 b.“吹化”过程为缓慢氧化 c.“粉”的成分为熟石灰
参考答案
1.C 2.D3.B4.B5.B
6.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绝空气(或氧气) 4P+5O22P2O5 (1)与氧气接触 (2)节约药品环保反应可控(合理即可)
7.(1)Zn+H2SO4=ZnSO4+H2↑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不能与酸反应 (3)D  (4)F
8.(1)有机物 
(2)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C2H5OH+3O22CO2+3H2O
46 96
92g x
46∶96=92g∶x 解得x=192g
答:92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92g。
9.D【解析】松木含木质纤维、松油等多种有机物,A正确;松木可以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B正确;“发烛”发火是燃烧,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C正确;“发烛”中添加了硫磺,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硫,以及松木中H元素产生的水,D错误。
10.A【解析】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A错误;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B正确;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正确;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内因);②氧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外因),D正确。 
11.C【解析】由于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则向上聚集到高处,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因此三支蜡烛熄灭的顺序是从高到低,A正确;蜡烛燃烧并不能耗尽装置内的氧气,当氧气浓度小到不能支持蜡烛燃烧时,蜡烛就会熄灭,B正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过程容器内CO2含量逐渐增大,C错误;结合实验结果,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而在位置较低处,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高,有利于呼吸,因此火灾发生“要往低处逃生”,D正确。
12.(1)不可再生 (2)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燃烧,天然气产生的CO2少,产生的热值高 (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CH4+CO22CO+2H2 (5)C8H10 
13.(1)石油 (2)CO(或CO2或H2O,写名称也可) (3)N2+3H22NH3 化合反应 (4)放热 (5)氨气
14.(1)不可再生 化学 热 (2)利用木材燃烧放热,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3)CaCO3CaO+CO2↑ (4)ac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