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课后作业评价(答案)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课后作业评价(答案)2024-2025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 1 课时
班级: 姓名:
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空气成分中 含量最多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体积分数约为 21% 的物质是( )
A.N2 B.He C.CO2 D.O2
3.如图是空气成分体积含量示意图,下列有关说 法错误的是( )
A.气体a是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
B.气体 a 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 反应
C.气体b是氧气,可用于供给动植物的
D.其他成分包括: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 气等
4. 下 列 关 于 测 定 空 气 中 氧 气 含 量 的 实 验 分 析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图中药品为红磷和 水)( )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 验的依据之一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C. 图 Ⅰ 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
D. 图Ⅱ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5.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匙
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
A.铁丝 B.木炭 C. 红磷 D.硫粉
6.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现象能表明氧气含量的是( )
A.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B. 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C.烧杯中的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D.集气瓶中水面最终上升至 2 处
7.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石灰水
C.海水 D.二氧化硫
8. 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 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 读数
C.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 升到刻度 1 处
D.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 升到刻度4 处
9.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食盐水、②蒸馏水、
③新鲜的牛奶、④二氧化碳、⑤食醋、⑥白酒、
⑦臭氧、⑧红磷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10.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实验前该 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至少为 mL 才 能顺利完成实验 (空气 中氧气 的含量按照 20%计算)。
11.根据如图所示的两种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甲 乙
(1)请你写出甲装置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你认为 甲装置 的优点是 。
(2)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 白磷在热水加热的 条件下会燃烧,活塞先向 移,充 分冷却后活塞应停留在刻度 处。 若最后测得氧气的含量结果偏小,除了未 充分冷却之外,还可能的原因是

12.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设计了如图 1所示装置, 白磷在空气中很 容易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据图 1 回 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 电阻丝会发热,可以观察 到白磷 。
(2)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U 形管内左侧 液面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 气体积的 。
(4)实验完毕后,集气瓶 内残余 的气体主要 是 。
(5)小明同学由该实验得到启发,设计了如图
2 的实验,但是他看到的现象是水面并没 有上升约 ,原因是

13.通过数字化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 定,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B.用红磷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瓶内压强后来降低不仅是因为温度恢复至 室温导致的
D. 实验后压强恢复是因为打开了止水夹
14.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 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以说明N2 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
积大于
15.用如 图 1 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 中氧气 的 含量。
(1)图 1 中,能证 明空气 中氧气含量 的现象 是 。
(2)图 2 中,CD 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3)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 V,烧杯中水 的体积为V1 ;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为V2 。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 式为 (用V、V 1、V2 表示)。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课题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 1 课时 答案与点拨
1.B 2.D
3.B [点拨:气体 a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 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在一定 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B不正确。]
4.C [点拨 :图 Ⅰ 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
(
5
,
)体积的 1 C错误。]
5.C [点拨: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燃烧,A错误 ;木 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压强变化不 明显,B 错误 ;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导 致压强变化不明显,D错误。]
6.D [点拨:A 是实验现象;B 说明红磷燃烧消耗
氧气 ;C 说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 ;D 说明氧
(
5
,
)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能表明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故选D。] 7.D
8.D [点拨:金属铜具有导热性,加热铜丝,用来
(
5
,
)引燃红磷,A 正确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若实验成功,则装置内 的气体被消耗,左侧
玻璃管 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 1 处,C 正确,D 错误。]
9. (1)①③⑤⑥ (2)②④⑦⑧
10.20 [点拨:实验后装置中减少的气体就是注 射器中的气体,设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为 x,
则 =x,x=20 mL,则实验前该注
射器中空气的体积至少为 20 mL 才能顺利完 成实验。]
11.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无污染、误 差小 (2)右 4 白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12. (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液面上升,约
上升至 1处 (4)氮气 (5)集气瓶的
处 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瓶内气压基
本不变
[点拨:(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燃 烧,产生大量的白烟;(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 可观察到U 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约上升至 1 处;(5)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物中有二 氧化碳气体,故水面没有上升到理论位置。]
13.B [点拨: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 据,A 正确 ; 由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的变化 图可知,反应后氧气有剩余,用红磷不能准确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错误 ;瓶内压强后 来降低不仅是因为温度恢复至室温导致的, 还因为氧气被消耗,C 正确 ;实验后压强恢复 是因为打开了止水夹,有水进入,压强恢复至 原压强,D 正确。]
14.C [点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 白色烟雾,A错误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错误 ;红 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 部消耗掉,进入的水偏少,无法准确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 D错误。]
15. (1)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内,体积约占广口
瓶原空气总体积的 (2)瓶中氧气被消耗, 温度降低至室温 × 100%
[点拨:(2)根据图像可知,CD段表示广口瓶内 压强变小,这是由于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五氧化二磷固体,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 至室温,瓶内压强逐渐减小。 (3)烧杯中水的 体积为 V 1,实验后烧杯 中剩余水 的体积为 V2,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为 V 1-V2,根据实 验原理可知,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为消耗 的氧气体积,而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
V,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100%。]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