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卷(答案)

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B.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 生态系统在一定限度内有自动调节能力,能保持相对稳定
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方面
C. 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5.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CO2消耗量(相对值)的曲线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生物a、b在图乙中均属于成分D,但二者同化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
B. 图甲中生物c表示图乙中的A、B、E,其同化的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散失
C. 若增加图乙中A类群中的生物数量,则可增大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 若图乙中箭头仅表示有机碳的流动方向,则不应存在的过程有①②⑥⑦⑧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B.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 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8.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Q为输送到地球的太阳能中的大部分能量
B. Q1/Q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C. 太阳能→牧草→牲畜→人构成一条食物链
D. 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恢复力稳定性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1. 关于生态系统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它能够加快物质循环过程
B.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小,则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大
D. 信息传递只能在被捕食者和捕食者之间传递,维持了生态平衡
12. 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B. ①和②、②和③之间存在信息交流,①和③之间则没有
C. 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绘制成数量金字塔,总是呈正金字塔型
D. 若图中②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③的数量会增多
1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③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15. 图一是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图;图二是能量流经牛这一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虫取食后,能放出特殊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敌,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B. 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人占第二、三、四营养级
C. 图二中Ⅲ代表下一营养级(或人)摄入的能量
D. 图二可表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16. 分析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 图中的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 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该食物网流动
D.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17.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C.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18. 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的营养结构(共四个营养级),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同化能量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A. 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属于化学信息,说明种间关系的调节离不开信息传递
B.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丁,位于第二营养级的是甲
C. 图中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3%
D. 如果丙为丛生或者蔓生的单子叶植物,可以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19.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 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
C. 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
D. 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20. 甲、乙、丙、丁 4个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 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B. 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
C. 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D. 丁瓶中虽然物种更加丰富,但可能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稳定
21.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F数量增加,短时间E增加,D减少
C. 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B,C,E,F
D. A ,D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B , C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22.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和Ⅳ是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分解者
B. 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 1 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 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劳动人民留下大量描写草原美丽风光的诗句,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出现四季更替。草原返青时,食草动物先在远处通过识别植物的绿色来搜寻食物,然后在近处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
23. 组成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成分
24. 下列关于北方草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岁一枯荣”体现了草原群落具有时间结构
B. 草原上的动物大多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 大量放牧或开垦草原变耕地能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D. 食草动物用来辨别和摄取食物的植物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25.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草、昆虫、兔、鸟、鼠、鹰和狐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食物链有5条B. 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
C. 鸟属于第三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D. 大量捕杀狐,鸟的数量会先增加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碳循环对生物和生态系统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为了提高芦苇纤维的长度和纤维的品质,在生长期可以用______(激素)进行处理。
(3)植物的“绿色”和花香可以吸引昆虫传粉。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沼泽干涸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若要调查沼泽地里黑脸琵鹭的密度,用的方法应是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一般为______。
(5)人们不断的除草、杀虫,目的是__________。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_____。
27. Ⅰ.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来说,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2)由于污染,一只生活在湿地中的杂食动物(18Kg)死亡。假如这只动物的食物有1/3来自植物,1/2来自植食性动物,1/6来自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按能量流动最大效率计算,该只动物生长过程中最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 Kg植物。
(3)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Ⅱ. 园林建筑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园林建筑中生物既有本地常见的品种,又可引入外来的奇珍异宝,但引种时在考虑生物自身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物及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当地_____________的降低。
(6)景观建筑修建时,小桥桥基、假山往往打洞,这为东方田鼠提供了绝好的栖息环境,它们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7%。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7)目前园林主要由自然改造和人工修建,自然改造的园林往往人类的调节作用很少,就可以保持稳定,原因是______,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28. 生态果园是当下悄然兴起的一种养殖模式,该系统包括果园、家禽、家畜、蚯蚓、蚯蚓养殖床。果园为家禽、家畜提供食物和生活空间;家禽、家畜散养,它们的粪便分别为蚯蚓、果园提供食物、肥料;蚯蚓在蚯蚓养殖床养殖,为家禽提供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其分解释放的能量供__________利用。
(2)为满足家禽、家畜的营养,人们还需为其提供饲料,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假设单位时间内果园中的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1×103 KJ,则家畜同化的能量流向蚯蚓最多为________KJ。
(3)与普通果园相比,该果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害虫治理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从未使用农药,但害虫数量一直较少,没有泛滥成灾,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期,放置一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利用了________信息的作用,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29. 回答下列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蝗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大危害之一,可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关措施有效治理蝗灾,例如: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的环境,降低蝗虫的________;另一方面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进行________防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_的作用。
(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往往较简单,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往往较差。一般生态学家不能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3)一条食物链:草本植物→蝗虫→食虫鸟→猫头鹰。输入食虫鸟的能量,一部分流入猫头鹰、一部分储存在食虫鸟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和被分解者利用,食虫鸟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两部分。
(4)研究发现,过度放牧,不仅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_______结构。某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对过度啃食的牧草地铺枯草层能使植被快速恢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0.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来自鼠,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C 6.C 7.C 8.D 9.C 10.C 11.A 12.D 13.C 14.C 15.B 16.B 17.D 18.C 19.C 20.A 21.C 22.C 23~25.A 、C 、C
26.(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赤霉素
(3)有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4)次生演替;标志重捕法; 0
(5)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就地保护
27.Ⅰ.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 630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间接
Ⅱ. (5)生物多样性 (6)3000×(1.0157)30 (7)物种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
28.(1)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者(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
(2)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所含的能量;0
(3)充分利用废弃物中能量(充分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4)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家禽捕食果园害虫,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害虫种群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5)物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29.(1)K值(环境容纳量);生物;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3)食虫鸟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食虫鸟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猫头鹰粪便中的能量
(4)垂直(空间);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0.(1)B、D CO2(2)样方法(3)N+R(4)45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次生演替 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卷(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