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陵之战(齐吴艾陵之战)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秦国是最强大的四个诸侯国。不过,到了春秋后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并向中原地区扩张。其中,就吴国来说,吴王阖闾在位时,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这就是著名的柏举之战。
吴王阖闾去世后,吴王夫差即位。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会稽(今绍兴市),迫使越国屈服。在楚国和越国都得到削弱之后,吴王夫差将目光转向了中原之地。于是,公元前489年,吴国进攻陈国。公元前488年,吴国又攻打鲁国,这体现出吴王夫差问鼎中原的态度。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得知齐景公去世的消息,认为这是一个进攻齐国的良好机会。于是,吴国联合鲁国发动了艾陵之战。那么,问题来了,艾陵之战,齐国损失10万大军,吴国为何不一举消灭齐国呢?
>艾陵之战(齐吴艾陵之战)
一
具体来说,艾陵之战是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次著名战役。此战,吴国一方的兵力达到10万人,而就齐国来说,也派出了10万大军。由于双方兵力各为十万,大体相当,于是吴上、下、右军分别由大夫胥门巢、王子姑曹、展如指挥,与齐军相对列阵。吴王夫差亲自指挥中军,列于吴三军阵后为预备队。齐军由国书率中军,高无邳率上军,宗楼率下军。
在双方展开激烈的较量中,吴王夫差亲率精兵三万、分三股反以鸣金为号,从一侧穿插齐军,将齐兵隔绝三处。齐军首尾不能相顾。吴军见夫差亲临指挥,救援胥门巢军,勇气倍增,大败齐军,从而获得了艾陵之战的胜利,也即齐国吃到了败仗,10万大军损失殆尽。对此,在笔者看来,纵观整个春秋时期,20万人规模的战役,无疑是比较罕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陵之战中,吴国还俘获了齐国的众多卿大夫,这客观上削弱了齐国的公室力量,为田氏代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到了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没有继续攻打齐国,而是召集了鲁国、卫国等诸侯国,通过会盟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霸主地位。由此,艾陵之战后,吴国放弃了趁势消灭齐国的机会,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二
就第一点来说,吴王夫差发动艾陵之战,主要是为了争霸,而不是为了吞并齐国。当然,这也是春秋时期的特点。彼时,各个大国之间的较量,主要是为了迫使对方臣服,并不一定要消灭对方。但是,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较量,都是为了兼并土地乃至于消灭对方。因此,在战国时期,数十万人规模的战役,是比较常见的,甚至还出现了长平之战这样规模达到百万人的战役。
受到齐桓公、晋文公等春秋霸主的影响,吴王夫差希望通过重创齐国,以此增强自己对中原诸侯国的威慑力。比如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就来到中原之地,从而和晋国争霸中原霸主的宝座。
就第二点来说,在春秋时期,众多弱小的诸侯国相继被消灭,比如晋国、楚国就吞并了周边的众多小国,从而成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但是,想要消灭一个大国,除了自身要拥有相对应的实力,还需要考虑到周王室以及其他大国的态度。
对于吴国来说,虽然是姬姓诸侯国,也即和周王室是同宗同源的关系。但是,因为地处偏远之地,又僭越称王,吴国和周王室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有齐国和周王室之间亲近,毕竟齐国的祖先姜子牙,本身就是西周的开国攻城。在此基础上,吴国想要消灭齐国,自然不会获得周王室的支持。
三
至于晋国、秦国、楚国等大国,也不愿意看到齐国被消灭的结果,因为迅速崛起的吴国,自然是一个重要威胁,甚至会打破中原之地的平衡。早在柏举之战中,吴国虽然攻占了楚国都城。不过,秦国不愿意吴国势力的继续扩张。于是,秦国派出大军支援帮助楚国,从而击退了吴国大军。同样的道理,吴国如果继续攻打齐国,或许也会遭到周边大国的干涉。
就第三个原因来说,虽然在艾陵之战中,齐国损失了10万大军,但是,齐国作为春秋时期的传统强国,显然还有继续抵抗的实力。早在春秋初期,因为山海鱼盐之利,齐桓公率先称霸,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诚然,齐桓公去世后,因为内乱等问题,齐国没能维持霸主的宝座。不过,齐国的底蕴,还能能够避免自己被吴国迅速消灭,也即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此背景下,如果吴王夫差把主力长期留在齐国战场,不管是楚国还是越国,都可能对吴国趁机发难。众所周知,在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之间长期交战,双方之间的矛盾是比较深的。如果有机会能削弱吴国,楚国自然不会错失这一机会。同样的道理,越国和吴国之间,也是长期交战。比如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击败之后,卧薪尝胆,准备对吴国发动致命一击。所以,在艾陵之战后,吴王夫差必须及时收手,否则吴国很可能会在齐国灭亡之前,就被越国、楚国联手消灭。
四
最后,到了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和晋国等诸侯国进行了会盟,这就是黄池会盟。趁着这一机会,越兵五千人与吴兵交战。在这场战役,越王勾践俘获吴国太子友。吴人向夫差报告失败的消息,夫差害怕有人泄露消息,让会盟的诸侯得知,于是怒斩七人于帐前。七月辛丑,夫差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
夫差盟会已毕,与晋定公分别,想伐宋国。伯嚭说:“您能打败宋国,但您不能留下来占有它。”于是领兵归国。吴国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夫差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连年兴师动众,吴国的国力已经到了极限,这促使其不仅无法消灭齐国,甚至连自保都比较困难了。
公元前476年,勾践再次攻打吴。公元前475年,越兵围困吴国。公元前473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夫差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拔剑自刎,吴国灭亡。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