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必3 第二单元 第5课 南亚、东亚和美洲的文化 检测题(含解析)
第5课 南亚、东亚和美洲的文化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他们建造了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金字塔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他们使用象形文字,记载其文明的传奇与神秘。他们指( )
A.阿拉伯人 B.马里人 C.玛雅人 D.埃及人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智慧无穷,创造力超强。古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克服自然地理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下列古代优秀文化遗存,2007年7月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是( )
①中国的长城②古罗马的斗兽场③古埃及金字塔
④秘鲁的马丘比丘遗址⑤古巴比伦空中花园⑥印度泰姬陵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3.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古代不同地区分别诞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字。其中,印章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玛雅文字分别出现于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4.“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 B.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C.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D.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5.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这反映了( )
A.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 B.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C.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 D.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文明
6.朝鲜自古遣使中国,在明朝时称使节为“朝天使”(朝觐天子之意),到了清朝则改称“燕行使”(入燕京之行之意)。这折射出朝鲜( )
A.否认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B.对汉族政权的认同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扛起“反清复明”大旗
7.西佩·斯图尔曼在《发明人类:平等与文化差异的全球观念史》中分析希罗多德、司马迁与塔西佗的历史视域。在以下的四幅图中,接近塔西佗历史视域的是( )
A. B.
C. D.
8.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A.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B.产生了种姓制度
C.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 D.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9.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这次改革( )
A.适应了庄园制经济基础 B.推动了镰仓幕府建立
C.仿效了隋唐的律令体制 D.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10.有学者说:《三国史记》中的三国与“三国鼎立”中的“三国”不同,它不是由一个国家分裂形成的,是三国独立发展而形成的,直至最后也未统一成为同一个国家。其记载了( )
A.魏晋前后的历史发展 B.朝鲜半岛的发展演变
C.日本的诞生和发展史 D.东亚三国交流合作史
11.种姓制度是印度教中的一个社会体系(如图)。它反映出( )
A.古代的神权统治仍然存在 B.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性
C.等级制度浓厚的宗教色彩 D.教会势力干预世俗权力
12.有学者指出,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起源于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泰国为了举行合乎体统的礼仪,仍然需要宫廷婆罗门在场;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的传统舞蹈和皮影戏仍以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吸引观众。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不同文明发展的趋同化
B.古代印度文化影响了东南亚社会生活
C.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性
D.古代东南亚国家具有强大的外贸能力
13.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材料中的婚姻制度( )
A.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B.造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D.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 B.美洲文明的发展较缓慢
C.美洲文明发展缺乏历史依据 D.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
15.下图所示是玛雅人在时间计算方面创造的一种数学体系,他们用了三个符号:“点”表示一,“横”表示五,画一“贝壳”表示零。在将“零”的符号应用到数字计算方面,他们要早于欧洲八百年。这可用来说明( )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影响 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C.人类文明与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兴起和发展是独立进行的
16.如下图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该地区古代文明( )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纸做纸张 B.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二十进制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
17.据学者统计,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等。从这些记载可推知,中古时期阿拉伯人( )
A.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擅长于海上贸易活动
C.将中国作为第一贸易伙伴 D.善于吸收各地的文化
18.4世纪时期,印度出现了一种更为醒目的现象:继婆罗门教自身发生了变化,逐渐转变成印度教,在群众中重新发展起来,并得到多数国君的信奉和推崇。这一时期的印度( )
A.外来移民建立德里苏丹国 B.笈多帝国逐渐崛起
C.摆脱了种姓制度的束缚 D.商业活动遍及欧亚
19.有学者认为:“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据此可知,印度文明( )
A.具有多元性 B.是人类的发源地
C.具有先进性 D.拥有悠久的历史
20.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也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一:古代的印度,面积410多万平方千米,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加起来还要大。在印度的思想和想象模式中,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半岛所形成的一个倒三角形……印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不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就是流经喜马拉雅山脉。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有以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印度河古老城市文明,在这时,印度文化的第一批元素:圣畜崇拜、圣树崇拜、瑜伽方式等已经出现。
——摘编自张法 《对印度文化的核心象征湿婆之舞的读解》
史料二: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6代表的古代人类最初的文明名称,并指出1和.4代表的两种古代文明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这一时期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
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世界文明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论著颇丰,涉及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如:《草原帝国》、《世界征服者》、《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伊斯兰世界帝国》、《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日本文明——一个比较的视角》、《文明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太阳与献祭众神:阿兹特克与玛雅神话》、《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世界文明的不同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它们指”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丰碑金字塔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象形文字”等可知时空是:中古时期的美洲。据题干“金字塔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可知,在这一文明中金字塔是用来进行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据题干“他们使用象形文字”,并结合所学,综合判断这一文明应该是玛雅文明,C项正确;中世纪的阿拉伯没有金字塔,也不使用象形文字,排除A项;马里也有金字塔遗址,但其功能是陵墓,排除B项;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主要是陵墓,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新七大奇迹”是中国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该评选结果于葡萄牙当地时间2007年7月7日晚上21:30分(北京时间2007年7月8日凌晨)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揭晓,其中,中国万里长城位居第一,①②④⑥属于世界新七大奇迹,B项正确;③⑤不属于世界新七大奇迹,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②是古印度地区,古代印度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楔形文字诞生于③两河流域地区,象形文字诞生于①古埃及地区,玛雅文字诞生于④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地区,所以印章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玛雅文字分别出现于图中的②③①④,C项正确;A、B、D项文字和产生地区对应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的到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招揽人才,翻译书籍,大量的希腊、波斯、罗马的典籍被翻译成阿拉伯文,为西方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的开展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多个领域的成就,排除A项;古希腊罗马是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阿拉伯文化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两部史诗,吴哥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反映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B项正确;9—12世纪吴哥王朝以佛教为国教,排除A项;柬埔寨艺术也受到印度教影响,且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柬埔寨石窟艺术受到印度文明的影响,无法体现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据材料可知,朝鲜来中国的使节称为“朝天使”,清朝称为“燕行使”,都体现出了对中国政权的认同,把中国的天子作为朝鲜的天子,把中国的都城作为朝鲜的都城,B项正确;材料中“朝天使”和“燕行使”都体现出对中国宗藩关系的认同,排除A项;材料中朝鲜使节的称呼不能反映儒家思想的内容,排除C项;在中国朝代更替后,朝鲜仍然认同清朝为其宗主国的地位,并没有“反清复明”,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塔西佗是古罗马历史学家,因此他研究的视域应该是古罗马统治区域,B项属于古罗马统治时期统治区域,B项正确;A项属于西亚和东亚区域,不符题意,排除A项;C项涉及北非、西亚还有欧洲一部分,不完全符和过罗马统治区域,排除C项;D项涉及美洲,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据材料“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及金字塔图片可知,该遗址所属的文明是玛雅文明,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C项正确;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的是古埃及人,排除A项;产生了种姓制度的是古印度文明,排除B项;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孝德天皇颁布的法令中,学习了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效仿了隋唐的律令体制,C项正确;均田制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与庄园经济不符,排除A项;日本12世纪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史记》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历史的高丽官修正史,反映了朝鲜半岛的发展演变,B项正确;《三国史记》记载了朝鲜半岛的发展演变,与魏晋前后的历史发展无关,排除A项;《三国史记》记载了朝鲜半岛的发展演变,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三国史记》中的三国指的是新罗、百济、高句丽,而不是中日韩三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印度种姓制度是源于印度教,它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按照典籍解释,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因此,它反映出等级制度浓厚的宗教色彩,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种姓制度等级制度浓厚的宗教色彩,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种姓制度的特点,而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性,排除B项;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干预世俗权力,这不符合印度, 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起源于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泰国为了举行合乎体统的礼仪,仍然需要宫廷婆罗门在场;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的传统舞蹈和皮影戏仍以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吸引观众。”可知,印度的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是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的起源,宫廷婆罗门对泰国、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对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都有相应的影响,说明古代印度文化影响了东南亚的社会生活,B项正确;材料是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而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没有体现印度宗教环境信息,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影响,没有体现外贸能力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据材料可知在印度种姓制度下,婚姻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如“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这使得种姓制度下的等级秩序进一步被固定,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种姓制度下,婚姻的严格等级秩序,与国家认同感没有关系,排除A项;种姓制度下严格的等级秩序造成了婚姻制度中的等级秩序,而非婚姻制度的等级造成了古印度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B项;种姓制度的等级秩序加剧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在从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前,美洲内部的诸文明之间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说明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未体现美洲文明发展速度,排除B项;该学者意在说明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材料未涉及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采用圆点或横条加圆点的办法进行计数,且有了“零”的概念,使人们不再只停留于计算多少,还开始计算有无,体现了玛雅人创造的数学体系遵循了一定的规律,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玛雅人的文明是独立发展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玛雅人的数学体系,与历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玛雅人的数学体系特点,与人类文明是否独立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据材料信息“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和图片中金字塔的形状可知该金字塔为玛雅文明的金字塔,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二十进制,B项正确;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发明的,排除A项;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排除C项;发明“浮动园地”的是阿兹特克人,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据材料“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和“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可知,阿拉伯人与中国有着频繁的商品贸易,且贸易路线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阿拉伯人与中国的贸易,并没有体现与西方的贸易,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阿拉伯人与中国之间存在频繁的贸易往来,但没有体现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情况,不能得知阿拉伯人是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阿拉伯人与中国的贸易,并没有体现阿拉伯人吸收了中国的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材料“4世纪时期”“印度教......得到多数国君的信奉和推崇”,结合所学可知,4世纪初,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所以这一时期的印度笈多帝国逐渐崛起,B项正确;德里苏丹国建立时间是13世纪初,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排除A项;结合所学,二战后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才正式被废除,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排除C项;结合所学,笈多帝国时期,印度与欧亚地区有商业往来,但是说其商业活动遍及欧亚,略显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根据材料“……印度曾被称为‘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并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文化体系中,包含有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成分,这体现了印度文明具有包容性,进而说明了印度文明具有多元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度文明的多元性,未涉及人类发源地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其他文明对比,无法得出印度文明“具有先进性”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印度文明的多元性,没有体现印度文明的历史是否悠久,排除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在中国的朝阳、韩国庆州地区唐代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胡俑,这生动地反映了罗马人、波斯人、回鹘人、粟特人在朝鲜半岛的生活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唐代丝路畅通发达的结果,故选C项;墓葬中出现胡人俑,这只是当地人对胡人形象的一种记录,据此看不出当地风俗深受外来文化影响,排除A项;唐代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之说,有失片面,排除B项;“外交”是近代伴随着主权国家的形成才诞生的,中国古代王朝只有藩务和夷务,而没有外交关系,排除D项。
21.(1)特点:古代印度文明的出现与特殊的地理环境紧密联系;具有多神崇拜色彩。
(2)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史料一“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有以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印度河古老城市文明”可得出古代印度文明的出现与特殊的地理环境紧密联系;根据史料一“圣畜崇拜、圣树崇拜”可得出具有多神崇拜色彩。
(2)核心:根据史料二“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可得出,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和政治方面作答,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2.(1)文明:2西亚(两河流域)文明;6印加文明。
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条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城市发展,贸易增加;大帝国出现。特点: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领域增加。
【详解】(1)文明名称: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图中2代表的是2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图6代表的是印加文明。
不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代表的是古中国文明,古代中国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图4代表的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产生了民主政治。
(2)条件:根据“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得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生产力提高;根据“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得出城市发展,贸易增加;根据“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得出大帝国出现。
特点:根据“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得出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领域增加。
23.(1)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独特的文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
【详解】(1)成就:根据材料“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可归纳出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根据材料“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可归纳出发明独特的文字;根据材料“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可归纳出修筑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原因:根据材料“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可归纳出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根据材料“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可归纳出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
24.论题: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论述:世界文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各地区自然、政治、经济和传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了地中海周边区域。阿拉伯人继承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也颇具特色。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东亚的朝鲜和日本的文化以及东南亚的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因大洋阻隔而与大陆缺乏交流的美洲独立发展起来印第安文化。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小结: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多样的世界文明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对待不同文明,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自拟论题,据材料“《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伊斯兰世界帝国》、《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日本文明——一个比较的视角》”可以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角度来分析,可拟定论题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首先指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然后列举西亚、非洲文化,欧洲文化,南亚、东亚文化文化,美洲文化的各自特点,阐述文明多样性的体现,最后进行总结: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