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历史试题(答案)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
历 史
本试题卷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资料中,最能印证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是:
A.《史记●殷本纪》 B.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其表现是
A.出现了曲辕犁. B.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法
C.开始刀耕火种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3.“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
俗,黎民醇厚。”材料描述的是
A.秦亡教训 B.汉承秦制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4.在魏晋南北朝近四个世纪中,先后出现过30个政权。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
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
A.政治变迁与门阀士族相关 B.分裂和动乱孕育着统一因素
C.民族冲突和民族交融并存 D.政治制度承袭秦汉而有所损益
5.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6.宋太祖赵匡胤道“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文臣出任知州 B.实行更戍法 C.设立参知政事 D.设立转运使
7.有位思想家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是
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材料涉及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9.晚清时期,国家陷人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10.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这标志着
A.武昌起义爆发 B.封建帝制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北洋政府成立
11.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源于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七大
12.“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该事件标志着
A.全面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抗战进人相持阶段 D.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13.“上海(嘉兴)——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对这条近代革命路线整体概括最恰当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B.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4. 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中印两国代表会谈 C.万隆会议 D.中美建交谈判会议
1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
C.贯彻“双百”方针 D.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16. 1978年12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7.古代各族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就。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A.楔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 莎草纸 D.60进制
18.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段话阐释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影响
19.下图为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对比示意图,天平由①到②的变化,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共和国建立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两党制成熟
20.“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 -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自诞生之日起,它就被各代革命人物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终究为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孕育了火种。“它”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工业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
22.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人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现代化强国 B.是两极世界的重要一极
C.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D.获得了各同盟国的援助
23.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1962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他谈到的事件是
A.德国分裂 B.古巴导弹危机 C.“北约”成立 D.第一次柏林危机
24.20世纪40--70年代,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从150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间阶层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社会结构的变化 D.社会运动的推动
25.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一部手机走天下”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社会信息化 B.文化多样化 C.世界多极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26题18分,27题17分,共35分)
26.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编自任怀国等著《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历代的统一政权,尤其是清朝的统一,无疑对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清朝能够最终确立统一中国的政权,完成这一巨大的历史性工程,与它成功地实行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
清朝统治者的治边思想既有继承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边思想大成的一面,又有根据时代需要和自身民族特点创新发展的一面,颇具特色,且自成体系。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相对应
的制度名称,并指出“兼相”对应的制度是由哪个皇帝设立的以及该制度的性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采取民族政策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清朝采取了不同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新疆、蒙古、西藏分别采取的管理措施。(8分)
27.(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材料中的“扬梦”和“梦碎”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梦碎”中的“界碑”是指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寻梦”,分析在寻梦路.上我国众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 (6 分)
(3)从“扬梦→梦碎→寻梦→追梦”的曲折发展之路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5 分)
三、探究题(15分)
28.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
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其特点是什么 (7 分)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2 分)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6 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