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 二轮专题复习 材料题专题(答案)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专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 汉朝
政治
思想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 秦始皇本纪》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此“设官”的名称,“行使国家主权”意味着什么?综合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春秋 孔子 ① (核心思想)
战国 ② “民贵君轻”
秦朝 ③ 焚书坑儒
汉朝 董仲舒 ④
材料二: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在秦朝,一次是汉朝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材料三:
丝绸之路遗址发现的《诗经》残片 (现藏德国国家图书馆)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日)岛南戈吉郎《诸子百家》
(1)材料一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儒学发展历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2)材料二中胡寄窗、李威熊对董仲舒统一思想的评价有何不同?(不得照抄原文)
(3)依据材料三指出“孔子之道”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材料三: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在唐朝出现了一个高峰,请你写出两个这一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其对唐朝的发展各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出大进”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国家兴盛所需具备的因素。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政治篇】
材料一:历史上不少王朝立国之初,都搞过“恐怖统治”,借以威慑臣民。朱元璋建立明朝,清兵入关,都大兴“文字狱”,唯独赵宋立国,宋太祖即在宗庙立下誓约,告诫子孙不得诛杀上书言事之人。在这个誓约的约束下,宋王朝的文臣庶民嘴上议论国政,哪怕出言不逊,一般来说是不用担心被砍头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朝实行了什么政策?宋太祖立此誓约的目的是什么?
【经济篇】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2)材料二中的故都指的是北宋的首都,在哪里?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什么行业的兴盛?政府专门设立什么机构管理这个行业?
【文化篇】
材料四: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4)材料四作品是宋朝的哪种文学形式?请再列举一位同时期这种文学形式的代表人物。
【科技篇】
材料五: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5)根据材料五回答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在哪个朝代?结合所学,请写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
5.君主专制的演变主要是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问题,但宰相制度的调整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比如还包括文化专制措施、选官用官制度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太祖为吴王时本如元制置中书省,以左右相国为之长,先尚右,后尚左。洪武元年(1368)改为左右丞相,或居内辅政,或统军征伐。其居内负行政责任者先后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权力甚大。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诛胡惟庸后,“革去中书省,升六部”。——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摘编自[清]爱新觉罗 昭槤《啸亭杂录》
材料四:阅读下列图片。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五代之制”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了什么办法?
(2)根据材料二回答: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4)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在思想文化领域又采取了什么政策?
6.阅读下列材料
(1)名片解读: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发现意义:
(2)学会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完善年代尺的内容。
(3)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什么远古居民使用的陶器和种植的作物?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考古发现有什么意义?
7.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开创了古代中国大一统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商鞅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坏;崩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西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明]李贽《史纲评要 后秦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全国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有何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概括贾谊、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简要评述秦始皇的功过。
8.对外政策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之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分析宋朝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
参考答案
1.(1)政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实行推恩令;思想: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1)①仁。②孟子。③李斯。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胡寄窗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巩固了封建政权,确对文化危害深远;李威熊认为董仲舒统一思想使国民信仰一致,功大于过。
(3)不仅影响了我国周边国家,而且影响了欧洲和美洲,成为影响整个世界的学说。
3.(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制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文化方面:诗歌的繁荣;影响:促进了唐朝政权稳固,提高办事效率,为国家获得了大量人才。成为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推动唐朝文化的繁荣。
(3)特点:唐朝时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典型事例有:玄奘西行学习佛法;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物产首位;新罗歌舞传到唐朝。唐朝文化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典型事例有: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朝制度文化,回国后进行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宣传唐朝文化;新罗学习唐朝制度、典籍、医学等。
(4)因素:政治清明、政权稳固;对外开放、兼收并蓄;社会开放、人才兴盛。
4.(1)政策: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武将专权。
(2)城市:开封;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3)海外贸易(或对外贸易或商业贸易);市舶司。
(4)宋词;苏轼、李清照。
(5)宋朝;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5.(1)三省六部制;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2)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6.(1)名称:北京人
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发现意义: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元谋人;距今约7000年;半坡人。
(3)半坡人、河姆渡人。
(4)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进化的重要途径。
7.(1)中原与周边地区联系增强;各国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统一的历史趋势增强。
(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贾谊:秦始皇是贪鄙、暴虐之人;李贽: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4)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他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首创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他的过错主要表现在:实行残暴的统治,刑法严苛,赋税和徭役沉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8.(1)官方与民间并举;交往频繁;内容丰富;和平交往。
(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变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政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技术,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业的发达。
(3)目的: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加强明朝与海外的联系;扩大明朝政治影响。
(4)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变化: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或从开放到封闭。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