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酸和碱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生石灰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
C.盐酸用于除铁锈
D.用干冰作制冷剂
2.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A.Mg B.MgO C.Mg(OH)2 D.MgCl2
3.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浓氨水后,大烧杯甲中会有白烟产生
B.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氨水和酚酞试液后,丙中酚酞试液会变红
C.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浓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后,乙中产生白色沉淀
D.乙和丙中分别放入水和浓硫酸后,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少
4.某混合气体由H2、N2、CO和CH4中的两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点燃后,得到的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OH溶液,结果两溶液的质量均有增加.则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H2和CH4 B.CO和CH4 C.N2和CO D.H2和CO
5.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B.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CuO不能与水反应,则CaO也不能与水反应
6.人们学习和研究化学,都是希望化学给人们带来正能量,但是在生活中常有些不法分子不是利用化学来造福人类,而是危害人类,下列做法严重危害人类的是( )
A.利用化学合成各种药品治疗疾病
B.研制各种化肥用于种植庄稼
C.用SO2漂白已霉变的食品,使其颜色好看
D.在月饼包装盒内放置CaO干燥包
7.下列归纳或类推中,正确的是( )
A.将氯化氢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是酸类物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8.长期施用 (NH4)2SO4化肥的土壤容易酸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4)2SO4属于氮肥
B.(NH4)2SO4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
C.不宜长期施用 (NH4)2SO4化肥
D.(NH4)2SO4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A 碳酸钠 氯化钾 适量的水
B 氧化钙 碳酸钙 稀盐酸
C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溶液 过量的铁粉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A.A B.B C.C D.D
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
B.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
C.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
D.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
二、填空题
11.我们学化学,用化学。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餐时,学校食堂给同学们准备以下食物:①米粉②纯牛奶③瘦肉④馒头⑤骨头汤⑥海带丝。这些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填序号)。丽丽用塑料饭盒盛早餐,塑料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体育课,丽丽发现篮球架出现了锈迹,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生活中,可以用厨房里的一种调味品除铁锈,该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为防止篮球架生锈,请你写出一条防锈措施:______。
(3)下课后,丽丽洗手时看到墙上贴有“节约用水”的提示。请列举一条生活中你节约用水的例子:______。
12.安全、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保障.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检验它们的_____.
(2)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这是利用了灭火原理中的降低温度和_____.
(3)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可在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吸收有毒的SO2,其反应的生成物是Na2SO3和H2O,这一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13.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H2SO4可以直接转化为CuSO4,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写一个即可)。
(3)反应④可证明Fe的活动性比Cu强,选用下列各组试剂进行实验时,不能验证此结论的是_____(填字母)。
A Cu、FeCl2溶液 B Fe、Cu、稀盐酸
C Fe、Cu、ZnSO4溶液 D Fe、CuCl2溶液
三、实验题
14.用图甲和图乙所示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_ (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
(2)B装置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______ 。
(3)F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
(4)C、E、F装置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C _______ ;E _____ ;F _______ 。
15.(1)氢气是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氢气作为未来的理想能源,是航天工业的高能燃料,也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实验室通常采用下面装置制取少量氢气,请根据
要求回答:
要求回答:
①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 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水蒸气,可将杂质气体通过装置 _________________ 除去;
②实验中可采用 __________ 装置收集氢气;集满氢气后的集气瓶按装置G方式放置备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校课题研究小组到电镀厂考察,了解到铁件镀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流程中提供的信息回答:
①流程Ⅱ废水中含有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经测定:流程Ⅳ中废水的pH为4,废水中一定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流程Ⅳ废水中除流程Ⅰ、Ⅱ引入的物质外,还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设计简单方案来证明你的推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
16.将氯化钠和氯化铜的固体混合物20g完全溶于100g水中,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请计算:
(1)NaOH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该性质是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C、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铁锈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镁与稀硫酸混合之后不能结合成气体、沉淀或水,氯化镁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不能通过氯化镁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A、浓盐酸和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和氨气在大烧杯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颗粒氯化铵,看到有白烟生成,正确;
B、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正确;
C、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硝酸银溶液中,在丙烧杯内产生白色沉淀,不是在乙烧杯内,故此项错误;
D、浓硫酸有吸水性,会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吸收乙烧杯内的水而使自身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4.C
【分析】浓硫酸质量增加说明吸收了水分,说明混合气中有氢元素;氢氧化钠质量增加,说明吸收了二氧化碳,说明混合气中有碳元素,也就是说混合气中必须含有碳、氢元素。
【详解】A、含有碳、氢元素,故A正确;
B、含有碳、氢元素,故B正确;
C、不含氢元素,故C错误;
D、含有碳、氢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5.C
【详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A错误。
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故B错误。
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D错误。
点燃H2与O2、CH4与O2的混合气体都可能爆炸,故C正确。
6.C
【详解】A、可利用化学合成各种药品治疗疾病,保证人体健康,正确;
B、研制各种化肥用于种植庄稼,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正确;
C、SO2具有漂白性,但是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用来漂白馒头、银耳等食品,且霉变的食品不能食用,错误;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在月饼包装盒内放置CaO干燥包,可作干燥剂,正确。
故选C。
7.C
【详解】A、氯化氢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形成盐酸和亚硫酸,盐酸和亚硫酸使石蕊变红,所以不是氯化氢和SO2使石蕊变红,所以它们不是酸类物质,故A错误;
B、中和反应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和质子,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B、(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故选项错误;
C、不宜长期施用(NH4)2SO4化肥,因为长期施用 (NH4)2SO4化肥的土壤容易酸化,故选项正确;
D、(NH4)2SO4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选项正确。
故选:B。
9.C
【详解】A、氯化钾、碳酸钠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水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B、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C、过量的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正确。
D、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
【详解】碳酸氢铵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钙沉淀溶于酸。
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说明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氢铵;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会产生气体的白色固体应该是碳酸钙,蓝色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不溶性沉淀应该是氯化钡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氢氧化钠,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生成的沉淀有部分不溶于酸,所以一定含有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可能含有氯化钠,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不一定为1:2。
选C。
11. ①④ 有机合成材料 Fe2O3 CH3COOH 刷漆 随手关闭水龙头
【详解】(1)①米粉富含糖类物质;②纯牛奶富含蛋白质;③瘦肉富含蛋白质;④馒头富含糖类;⑤骨头汤富含无机盐;⑥海带丝富含维生素,故这些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①④;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生活中,可以用厨房里的食醋除铁锈,醋酸能与氧化铁反应,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3COOH;为防止篮球架生锈,可以采用刷漆的方法;
(3)生活中可以随手关闭水龙头来节约用水。
12. 纯度 隔绝氧气 2NaOH+SO2=Na2SO3+H2O
【详解】(1)因为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检验它们的纯度,故填纯度。
(2)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湿抹布能够吸收热量可以降低酒精的温度,并且能够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
(3)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故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NaOH+SO2=Na2SO3+H2O。
13. 置换反应 CuO+H2SO4=CuSO4+H2O(合理即可) C
【详解】(1)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3)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A、铜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B、铁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C、铁、铜都不会与硫酸锌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铁、铜,但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
D、铁会与氯化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2H2O22H2O + O2↑ 分解 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CaCO3↓ +H2O C:承接排出的水并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 E: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F:验证二氧化碳并验满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2H2O+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甲图中,B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故B中是水;
(3)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乙图D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导管进入E,E收集满后通过导管进入F,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根据(1)和(2)选项的分析可知:C、E、F装置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C承接排出的水并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E作用是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F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 Zn+2HCl=ZnCl2+H2↑ 氯化氢 盐酸有挥发性 B、C E或F 氢气比空气轻,以防逸出 H2SO4、Fe2(SO4)3、FeSO4、Na2SO4 NaOH##氢氧化钠 CuSO4##硫酸铜 取少量废水,插入一打磨光亮的铁片,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铁片上有红色的铜,说明废水中含有CuSO4
【详解】(1)①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氯化氢 (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和水蒸气,由于B装置中的氢氧化钠能与氯化氢反应,可以除掉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C装置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故可将杂质气体通过装置B和 C除去;
②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E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可采用F排水法收集,集满氢气后的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即按装置G方式放置备用,原因是由于氢气比空气轻,以防逸出;
(2)①因为稀硫酸过量,因此有硫酸,硫酸与过量的烧碱(氢氧化钠)生成了硫酸钠和水,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流程Ⅱ废水中含有硫酸、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钠;
②经测定:流程Ⅳ中废水的pH为4<7,显酸性,因此废水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③因为流程Ⅲ中硫酸铜溶液过量,因此流程Ⅳ废水中除流程Ⅰ、Ⅱ引入的物质外还有硫酸铜;可以用铁片来检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即取少量废水,插入一打磨光亮的铁片,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铁片上有红色的铜,说明废水中含有CuSO4。
16.(1)16:1 (2)40g (3)12.3%
【详解】(1)NaOH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2)解:设CuCl2的质量为x,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的质量为y,生成NaCl的质量为z。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 。
(3)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40g;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3%。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