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一、单选题
1.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是一种单质
B.1个N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N 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N 共含有35个电子
2.荧光棒中含有H2O2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O2溶液是氧化物
B.H2O2中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D.5%的H2O2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0.3%
3.由C、H、O、Mg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是一种难溶性碱
C.是一种稳定性酸 D.、都属于盐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5.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一定不涉及的物质种类是( )
A.有机物 B.酸 C.氧化物 D.单质
6.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一种化合物
B.两种化合物
C.两种单质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7.氧化物与X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则X是
A.碱 B.单质
C.化合物 D.金属氧化物
8.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干冰 冰水混合物 氧化铁 B.碱:烧碱 纯碱 氨水
C.混合物:合金 海水 高锰酸钾 D.有机物:甲烷 乙醇 碳酸钙
9.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11.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因此必须要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可用次氯酸来杀死细菌,即将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投入水中以产生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漂白粉)→净水
(l)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____。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
(3)A步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和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关于水与过氧化氢(H2O2)的问题:
(1)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H,__________个O。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水通电后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氧化氢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①水、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②过氧化氢溶于水得到的物质仍然属于纯净物
③水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
④硬水可以使肥皂水产生更多的泡沫
14.能源和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15.“宏观现象—微观结构—符号表征”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
(1)用化学符号表示5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2)上图所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上图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16.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_____ 。
A 酸 B 碱 C 盐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_____ 。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 _____ 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_____ 。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___ 猜想②正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A.N5-是一种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的离子,不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1个N5-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已知N为7号元素,即每个氮原子中含有7个质子,1个N5-中共含有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已知N为7号元素,1个N5-中共含有个电子,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详解】A、H2O2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选项错误;
C、CuSO4溶液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本身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CuSO4溶液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选项正确;
D、H2O2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与水两种物质,5%的H2O2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100%+95%××100%≈10.8%,选项错误,故选C。
3.C
【详解】A、H2O、H2O2都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Mg(OH)2是一种难溶性碱,故B正确;
C、H2CO3是一种不稳定性酸,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
D、Mg(HCO3)2、MgCO3都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4.A
【详解】A、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B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仍满足只有一种元素,但该物质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属于盐,D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逻辑推理,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加以排除。
5.B
【详解】A、酒精属于有机物,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B、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涉及到酸,故符合题意;
C、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氧化物,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为单质,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该瓶气体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如甲烷、乙炔等,不符合题意;
B、该瓶气体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也可能是两种化合物,如甲烷和乙炔混合而成,不符合题意;
C、该瓶气体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两种单质,因为碳的单质是固体,符合题意;
D、该瓶气体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如氢气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详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有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
A、X是化合物,和碱在分类上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X是化合物,不能是单质,故B错误;
C、X是化合物,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应属于氧化物,所以,X不是金属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8.A
【分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
【详解】A、干冰、冰水混合物、氧化铁都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烧碱和氨水属于碱,纯碱属于盐,故B不正确;
C、合金和海水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属于纯净物,故C不正确;
D、甲烷和乙醇属于有机物,碳酸钙属于纯净物,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纯碱属于盐,氨水属于碱。
9.B
【分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详解】A、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不是交叉关系,故A不正确;
B、化合物包括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包括有机物,故B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不正确;
D、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B。
10.B
【分析】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
【详解】A、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则反应为甲和丁生成丙,符合多变一,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则甲可能是单质,故B正确;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故C不正确;
D、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该物质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
11. C D 产生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混合物 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
【分析】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漂白粉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净化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
【详解】(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过滤,故填:C。
(2)漂白粉投入水中可以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故填:D。
(3)明矾溶于水产生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填:产生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混合物,因为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故填:混合物;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
12. 交叉关系 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化学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详解】(1)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如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故二者是交叉关系。
(2)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见,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3)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见,前者包含后者。
(4)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性质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反应又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个基本类型,前者均包含后者。
13. -1 2 2 2H2O2H2↑+O2↑ 2H2O22H2O+O2↑ ③
【详解】试题分析:(1)过氧化氢中氢的化合价为﹢1 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确定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 (2)由化学式H2O2可以知道,一个过氧化氢分子,含有2 个H原子,2 个O原子。(3)水电解时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H2↑+O2↑;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4) ①水和过氧化氢虽然组成元素一样,但是化学式不一样,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错误。②过氧化氢溶于水后变成了过氧化氢溶液,含有H2O2、H2O两种分子,溶液是一种混合物,错误;③水是生物体重要的组成物质,可以及时把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正确;④软水使肥皂水产生较多的泡沫,硬水含有较多的Ca2+、Mg2+,加入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浮渣,错误。
考点:考查关于水与过氧化氢的知识。
14.N2
【详解】本题通过微粒的模型图考查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定。根据定义进行分析。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2NO2+4CO4CO2+N2;图中反应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N2。
15. 5NO2 N2 4CO+2NO24CO2+N2
【详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5个二氧化氮分子 表示为:5NO2;
(2)图中反应生成物中“”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化学式是N2;
(3)由图示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2NO2+4CO4CO2+N2。
16. A NaHCO3 NaOH NaCl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OH) 2=CaCO3↓+2NaOH
【详解】根据标签上物质的化学式是于Na开头,而酸一般是于H开头,所以这瓶试剂不可能是酸,选A
【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用字母S表示,而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S/100+S×100%,所以结合表中的溶解度数值,NaHCO3在室温(20℃)时,溶解度为9.6g,意味着此时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9.6/9.6+100×100%<10%,意思是说在室温(20℃)时,不可能配制成10%的NaHCO3溶液,故这瓶试剂不可能是NaHCO3溶液
【作出猜想】根据上面查阅的资料,再加上排除了NaHCO3,所以①可能是NaOH溶液
【设计并实验】(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NaCl,因为它的水溶液呈中性;
(2)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应抓住这两者化学性质的不同点,所以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其中碳酸钠会也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考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