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测试(含解析)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美国联邦宪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天赋人权 B.总统至上 C.分权与制衡 D.自由平等
2.1796年,美国总统华盛顿的告别辞对后继者提出了谆谆教诲:“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华盛顿为“政府的统一”所做的努力是
A.积极推进西进运动 B.推动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3.张芳梅在《美国1787年宪法是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妥协的产物》一文中提到「美国1787年宪法虽然制定于美国独立战争后,但它并非《独立宣言》的继续和发展。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材料说明
A.1787年宪法违背了《独立宣言》精神 B.1787年宪法具有局限性
C.美国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公民的权力 D.美国民主制具有妥协性
4.有学者在论述英国某一政治事件时,指出“英国的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这一事件
A.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B.由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发动
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D.有利于英国日后调整贸易政策
5.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这表明他
A.否定教皇绝对权威 B.把矛头指向君主专制
C.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6.一位英国人曾于1890年画了一幅“辞退俾斯麦”的漫画(如图).根据德国当时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德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
7.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 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 D.封建统治腐朽
8.史学家认为:英国、法国的革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就其本质而言,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最终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B.人民群众都积极参加革命
C.最终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经过反复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9.1481年,达·芬奇创作的《三博士来朝》在整体上以建筑最低端为画面的上下分界线,其上下部分非常符合黄金比例的构图美学。这反映了( )
A.达·芬奇全新的科学艺术理念 B.古典主义绘画注重画面结构
C.人文主义文化蕴含科学意义 D.理性主义对宗教观念的冲击
10.勒内·笛卡尔(1596—1650年)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保持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坚守着“我思故我在”的精神,并创立了将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解析几何学。他堪称17世纪及其后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他的思想
A.促成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B.与新教的理念背道而驰
C.引导伽利略的实验科学
D.推动着理性主义的传播
11.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主要体现在启蒙运动( )
A.主张自由民主 B.反对宗神学
C.主张法治平等 D.建构政治制度
12.14~16世纪的意大利,以阿尔伯蒂为代表的众多建筑家的思想源泉来自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第三书中绘制的一张关于人体比例的画作(见下图)。建筑家们认为这些人体比例所反映出来的圆形是和谐与美的象征,"是所有图形中唯一具有简单、统一、均等、稳固与宽敞诸特点的形式",因此应该将教堂建造成圆形。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创作( )
A.全面复兴古典建筑 B.崇尚人文主义思想
C.否定天主教的信仰 D.表达强化王权愿望
13.有个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有个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有个国家的制度笼子藏着阴谋,有种权力随时想跳出来。以上关于“权力与笼子”的表述分别对应的是
A.法国共和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
B.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法国共和制
C.法国共和制、美国三权分立、英国君主立宪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美国三权分立
14.“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因此宗教改革家们主张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绝色弃欲 D.服从教会
15.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革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说:"统治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据此可知,潘恩主张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防止专制政府的弊墙 D.公民应当享有充分自由
16.《欧洲史》记载,1861年3月3日的皇帝告示使一直为农奴的农民获得自由。他们在法庭上得到了平等,但土地仍属于村社。告示使农民非常不满,他们或者去南部参加农村无产者的队伍,或者加入城市工业无产者的队伍。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A.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造成了社会的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C.使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D.培育了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17.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来自异域的丝袍、瓷器、漆木、香料罐、外族人以及动物也出现在他们的画布上,从而营造出欢快而充实的心理感受。这表明当时( )
A.教会积极支持文艺复兴的创作 B.欧洲对东半球事务的参与增加
C.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生活体验 D.文艺复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8.恩格斯说:“俾斯麦在经济方面是很乐意迎合资产阶级的,甚至在讨论议会的权限问题时,他所显示的也不过是带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拳。”“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是德国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
C.议会通过的法案由皇帝批准生效
D.德意志其他各邦保留自治的权利
19.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解决州权问题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20.古往今来,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从发展来看,无不采取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下列事件中没有起到强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
A.西汉的推恩令 B.《美国1787年宪法》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权利法案》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解放法令》是充分保证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可以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债券,而农民则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给政府。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l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
——摘编自《农业资本主义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 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l872年,明治政府向土地所有者发放了地契,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条例》,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按地价3%的税率征收现款作为地税。这些措施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同时减轻了农民的税负。
——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材料三 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秋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1)有学者指出,l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农业政策的中心是什么?这种政策对当时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的“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即:美利坚合从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简要分析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政治体制分别对其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发展繁荣一般伴随着数学的发展繁荣,文化思想的解放一般预示着数学重大成就的来临。相反,对思想的束缚,对知识分子个性的压制一般会导致数学发展受挫。
中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贡献简表
单位:项
时间 世界 中国
公元前600年以前 5 2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元年 15 3
公元元年至400年 10 4
401年至1000年 9 6
1001年至1500年 15 9
1501年至1900年 100 0
——摘编自王汝发、韩文春《数学 哲学与科学技术发展》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中外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注意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政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因此,“分权与制衡”是美国联邦宪法最突出的特点,所以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属于《独立宣言》的内容,不符合材料,所以AD错误;1787年实行三权分立,“总统至上”不符合这一原则,所以B错误。
2.B
【详解】根据材料“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可知,华盛顿主张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中规定美国成为联邦制国家,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选项B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三权分立原则的目的是制约联邦政府的权力机关,与强化中央政府权威无关,排除C;强化中央政府权威属于内政,和外交政策无关,排除D。
3.B
【详解】材料“从其制定与批准的过程来看,广大劳动群众一直被排除在外……它由富人集团制定与批准,只维护有产者的利益”体现的是1787年宪法的民主范围有限,受到富人集团控制,B正确;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符合民主原则的,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中即可判断这一事件为1832年议会改革。这次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治权力,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了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以“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D正确;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排除A;B描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题干中“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不符,排除B;C是《权利法案》的原则,排除。
5.D
【详解】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选D;A是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B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文艺复兴时间是14-16世纪,启蒙运动时间是17、18世纪,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
【点睛】
6.A
【详解】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德国皇帝,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7.C
【详解】明治维新是推翻幕府统治,实行天皇制度,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就是推翻旧政府统治,建立新的政权,C正确;其他不属于真正的“要义”,排除。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最本质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所以革命呈现反复性和曲折性的特点,D项正确;法国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法国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英国不符合,排除B项;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达·芬奇创作该面时运用了黄金比例,而黄金分割点的运用蕴含了近代科学意义,C项正确;仅从材料中黄金比例的运用无法得出“全新的科学艺术理念”,排除A项;15世纪古典主义绘画尚未兴起,排除B项;17、18世纪出现理性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笛卡尔的近代科学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笛卡尔坚守自己思想精神创立解析几何学,其思想为接下来启蒙运动中理性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符合题意的是D项,此时期宗教改革已经兴起,排除A项,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伽利略实验科学是在17世纪,排除C项。
11.D
【详解】据材料“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可知启蒙运动较文艺复兴的进步性,即反对封建制度,构建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彻底与旧社会决裂,D项正确;自由民主不足以反映其彻底性,排除A项;启蒙运动只是反对宗教神学,并并不反对宗教,排除B项;法治平等属于构建政治制度中的一部分思想,不足以说明其彻底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材料中文艺复兴的建筑家们把人体比例所呈现出来的圆形作为其建筑创作的思想源泉,认为“圆形是和谐与美”的最完善的体现,由此可知,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创作主要关注世俗生活,凸显人体之美,B项正确;材料主旨只是借助复兴古典建筑来表达自己的建筑主张,强调人的价值,排除A项;这一时期的人们依然信仰上帝,但反对神学束缚,排除C项;强化王权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渐形成;“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作用;“制度笼子藏着阴谋,有种权力随时想跳出来”反映了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激烈斗争建立总统制共和制;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材料言论反对教皇权威、反对兜售赎罪券,主张因信称义,建立信徒和上帝的直接联系,B项正确;因行称义、绝色弃欲、服从教会是天主教的主张,不符合宗教改革家的主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材料“统治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体现的是潘恩主张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主要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C项正确;材料反对的是政府过多的干预,AB项错误;材料与公民应当享受充分自由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详解】从材料中的“他们或者去南部参加农村无产者的队伍,或者加入城市工业无产者的队伍”可以看出,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奴制改革造成农民阶级的分化,而不是社会的分化,且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没有对专制统治产生影响,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没有为俄国民主革命培育领导力量,排除D项。
1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把异域丝袍、瓷器等日常事物当作创作对象,表达欢快、充实的心理感受,表明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生活体验,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教会对文艺复兴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与欧洲对东半球事务的参与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文艺复兴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由“甚至在讨论议会的权限问题时,他所显示的也不过是带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拳”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宪法中议会是没有什么权力的,结合所学知识议会被皇帝主宰,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题干核心是议会不是皇帝;B项不选,题干核心是议会不是宰相;D项体现的是地方的权力,题干中体现的是议会的权力。
19.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信中主要是指出了此时美国的邦联制之下,中央权力软弱无力,导致邦联政府的经济困境,所以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首要问题”的限制,排除。故选A。
20.D
【详解】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王权受限制,加强了议会的权力,故D符合题意;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A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故B错误;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错误。
21.(1)依据:l861年改革解放农奴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
(2)中心: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减轻农民税收负担。
作用: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地税征收现款,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提供保障。
(3)由外部因素引起;以天皇为旗帜,排除阻碍改革的势力;文明开化,脱亚入欧;全面学习西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等。
【详解】(1)依据材料“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结合教材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得出l861年改革解放农奴并向农民索取高额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
(2)中心:依据材料中的“1870年,日本民部省提出:士、农、工、商同受国家保护,士、工、商不纳税,而让农民承担重税是不公平的,‘必须减重增轻,使天下民产得以平均’”得出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减轻农民税收负担。
作用:可结合第一问的答案并联系所学,从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为工业化提供保障等方面来回答,得出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地税征收现款,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工业化提供保障。
(3)特点:根据“由于外部原因所产生”可以分析得出改革由外部原因引起;根据“立足于民族主义”可以分析得出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从“年轻天皇的诏书”可以分析得出以天皇为旗帜;从“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可以分析得出文明开化、脱亚入欧;从“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建立同时并进”可以分析得出全面学习西方。
22.(1)政治创举:英国一君主立宪制;美国一联邦共和制。
社会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美国:独立后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各州权力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财政不统一,制约经济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
(2)推动作用: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使英国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近代民主政体的新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借鉴;美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维护了国家主权与利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近代民主政体的新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借鉴。
【详解】(1)创举:根据材料一中“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材料二中“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的政治创举分别为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背景:根据材料一中“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政治、经济和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背景;根据材料二中“通过了《联邦条款》”,“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结合所学知识,从独立后美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等方面,简要分析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的社会背景。
(2)作用:根据材料一中“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政治、经济和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等方面,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产生的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经济和世界政治文明等方面,分析美国联邦共和制确立后产生的历史作用;
23.信息:1501年至1900年,中国的数学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
阐述: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以八股文、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趋向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古代中国科技缺少创新意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开展,欧洲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学文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结论:1501年至1900年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差异是中国数学发展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详解】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中外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无误。根据材料“1501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贡献为零”可得出信息:1501年至1900年,中国的数学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分别从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对比说明。明清时期,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以八股文、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趋向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古代中国科技缺少创新意识。西方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学文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由此可见,1501年至1900年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差异是中国数学发展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测试(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