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测试(含解析)

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测试(含解析)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将分开的世界连成了一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16世纪中期开始,美洲农作物……花生、南瓜、番茄等辗转经由东南亚传入中国,从而引发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粮食生产的革命”。其中“……”处的作物有( )
A.玉米、甘薯 B.水稻、玉米 C.小麦、甘薯 D.甘蔗、烟草
2.他发现新大陆,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美洲大陆的存在。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3.有学者指出:“1500年的时候,基督教世界里大多数人都是自由身。矛盾的是,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与外部世界相遇并且重新发现了奴隶制。”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宗教改革推动信仰自由 B.新航路开辟的必然结果
C.殖民者扩张利益的驱动 D.理性思潮得到广泛传播
4.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这表明西葡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东西方贸易 B.掠夺财富 C.开辟国外市场 D.丰富地理知识
5.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早期殖民扩张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们需求的推动
6.新航路开辟后的400年里,奴隶船穿梭于非、欧、美洲之间,捕奴队、奴隶船、港口、交易所、大庄园共同构成张巨大的贸易网络,天花、麻疹、流感等借此跨越大洋,并在印第安人中肆虐。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与血腥性 B.“三角贸易”推动了市场繁荣
C.传染病打破了美洲社会原有平衡 D.奴隶贸易加剧病毒在美洲传播
7.梅里曼《欧洲现代史》写道:“350头猪被哥伦布带到古巴,到了1514年猪已繁殖到3万头。这些猪……啃坏了途经的林地,破坏了原住民的梯田。”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打破了当地生态平衡 B.引发了物价飞速上涨
C.改变了商业经营方式 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8.1800年以前,(到美洲的)白人移民中只有不到1/3是自己筹措路费的,那些实际为移民付款的人感兴趣的是利用移民的劳动创造输出。而美洲商品输出的增多,在无形中又降低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美洲的移民费用。据此可知,当时
A.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B.商贸活动是殖民美洲最主要的方式
C.劳动力紧缺制约了美洲的经济发展
D.移民费用是殖民扩张的一大障碍
9.有人说:“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这句话说明葡萄牙、西班牙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之一是
A.掠夺黄金
B.掠夺原料
C.传播天主教
D.开辟海外市场
10.下图为一幅16世纪的版画,画面上五艘西班牙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小船摆渡水手上岸,码头工人准备卸货。大帆船上卸下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 B.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
C.日本生产的白银制品 D.掳自非洲的黑人奴隶
11.罗得斯是一个狂热的殖民主义者:白手起家创办德比尔斯矿业公司,成为钻石大王;创建南非公司;成为开普殖民地总理。罗得斯自称夜间看到天上的星星都会难受,因为一心想着要吞并它们。2015年,在罗得斯死后的113年,激进的开普敦学生在网上发起“推翻罗得斯运动”。“推翻罗得斯运动”主要反映了南非
A.实现民族独立的理想 B.清除殖民文化的诉求
C.发展社会经济的愿望 D.建立经济新秩序的呼声
12.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13.孔祥民《世界中古史》记载:“16世纪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意大利商业地位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B.世界贸易规模扩大
C.世界各国联系便捷 D.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14.《马可·波罗游记》纠正了此前西方人关于“麝香产自肚脐”的常识性错误,而且所记“麝无角”的特点也修正了伊斯兰文献“麝有长角”的谬识。据此判断该书
A.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打破了欧洲对中国的偏见
C.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5.现存世界上最早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地球仪上有一句题注:“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其对东半球的描绘很精细,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地球仪承载新旧地理知识 B.德国海外探险成就突出
C.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D.地圆学说成为了社会共识
16.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段论述主要表明
A.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B.世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C.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 D.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1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大肆兴建甘蔗种植园以及蔗糖加工厂。甘蔗的栽培和蔗糖的加工费时费力,于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由此推断加勒比海地区甘蔗的种植
A.完全满足了欧洲人对糖的需求 B.极大改变了美洲人的饮食习惯
C.有力推动了跨洲际人口的迁徙. D.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商品流通
18.英国在14到15世纪曾多次发布限奢法令,规定只有“王室成员、高阶神职人员、伯爵、男爵、骑士和上流社会的女士才可穿戴毛皮、贵重丝绸衣物,但是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阶级,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B.文艺复兴解放思想
C.宗教束缚逐渐减轻 D.世俗审美重大变化
19.如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造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演变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全球化的推进
20.在16世纪早期的一次航海行动中,麦哲伦下定决心,“要么完成此创举,要么就葬身大海。”此次航行,麦哲伦的船队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开辟了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C.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D.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典当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借贷机构之一,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早期的典当是多数穷苦百姓资金周转、救急告贷的选择之一。唐代质典开始走向世俗社会,北宋时搠,资金需求多,推动了质典业的发展,民办典当业在前朝数业兼营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明初,政府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至明中后期,嘉兴出现了民办的米典当,佃农可以以来质钱。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质库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具备了货币资本的某些特征。清代的典当铺,业务兴隆,利润高,吸引了不少官僚资本的介入,典当铺不仅做个人衣物、首饰等典押借款,而且也开始做棉花、粮食等小额农副产品放款。有些典当仿效钱庄,收受客户存款,发行可兑换的钱票、银票,可流通转让
——摘编自朱海城《变与不变,典当业的长时段考察》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阿姆斯特丹等西北欧城市崛起。当时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它还在标准的银行票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转账完成,支票账务系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样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过渡。荷兰人还创建了世界上最平、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明了期货、期权、掉期、卖空、买空、资产证券化、共同基金、对冲基金、永久年金等今日为人们熟知的金融工具。金融制度方面的创新成就了荷兰帝国,也引起了欧洲的金融革命,并直接刺激了英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诞生。
——摘编自薛金福等《货币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典当机构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荷兰近代早期金融业和古代中国金融机构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22.历史地图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揭示着事物的性质或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变化与发展规律。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世界经济一直被亚洲的生产、竞争力和贸易支配着,亚洲特别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欧洲只是在得到了美洲的黄金之后才得以加入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以不平等的条件从事全球贸易才能满足西方的战略利益,并且进一步巩固西方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就是在全球劳动分工非均衡性分布的基础上,保障矞方国家剥削非西方世界,从而形成一种中心——边缘的结构,居于现代世界体系中心区的是占据优势或者支配地位的核心国家,而居于边缘区域的则是广大的亚非拉地区。
——摘编自刘亚、汪漭《经济压力下导与晚清统治危机的加深——论“不平等条约”主要经济条款的社会政治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玉米和甘薯原产于美洲,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小麦原产于西亚,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甘蔗主要种植地为东南亚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最先发现了新大陆的存在,A项正确;迪亚士、达·伽马和麦哲伦都不是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BCD三项错误。
3.C
【详解】推崇自由的基督教世界是指当时的欧洲殖民者,他们却在对外扩张中采取双重标准,剥夺黑人的人身自由权,这与其追求赤裸裸的殖民利益是分不开的,故选C项;A项宗教改革与奴隶制形成没有联系,故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并不必然带来奴隶制,故排除B项;理性思潮广泛传播是在18世纪,故排除D项。
4.B
【详解】材料反映了葡萄牙寻找黄金、西班牙受黄金驱使去美洲,由此说明两国开辟新航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掠夺黄金财富,故选B;材料未提及加强东西方贸易,故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黄金的驱使,没有涉及到市场,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地理知识,故排除D。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和17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物种流向世界各地,B正确;文艺复兴与题干中所列作物移植无关,A排除;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C排除;民众需求是在移植使用之后,因此不构成原因,排除D。
6.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殖民者利用奴隶贸易扩大了在非、欧、美洲之间的经济扩张,且在与美洲印第安人的按触中,把天花等传染病带到新大陆上,造成大量印第安人死亡,甚至是城市部落乃至文明的灭绝。材料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扩张性与血腥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三角贸易”助推市场繁荣,排除B项;西方列强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打破了美洲社会的平衡,排除C项;奴隶贸易加剧病毒在美洲传播只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材料“这些猪……啃坏了途经的林地,破坏了原住民的梯田”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对美洲的生态平衡产生破坏,A正确;BCD是对欧洲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8.A
【详解】初期移民美洲的费用很高,很多人承担不起。随着资本家对移民费用的涉及,加速了劳动力向美洲流动,进而也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美洲有大量商品输出至欧洲、非洲等地,回程时为了降低成本不至于空载,顺便可带上更多的人来到美洲。这样一来也就大大降低了移民美洲的费用,进而几个地区之间的贸易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网。故反映出殖民地的开发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故A正确;材料不能证明是最主要的方式,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在强调劳动力与美洲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能体现是障碍,排除D。
9.C
【详解】材料中“天主教开始冲出欧洲,走向世界”说明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传播天主教,故C项正确;掠夺黄金不是材料所述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故A项错误;掠夺原料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目标,故B项错误;开辟海外市场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10.B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来往穿梭于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上,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B项正确;在太平洋上往来的马尼拉大帆船上的货物并非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排除A项;日本生产的白银制品并非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墨西哥的主要货物,排除C项;通过三角航程掳掠非洲黑人奴隶的活动与“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罗得斯是一个狂热的殖民主义者”以及“推翻罗得斯运动”可得出这一运动是针对罗得斯的殖民主义,反映出要清除殖民文化的诉求,B项正确;南非当时已经独立,排除A;材料与发展经济无关,排除C;材料针对的是殖民主义,而不是国际秩序,排除D。
12.D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D项正确;地理知识的积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是地理大发现得以进行的客观条件,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A项、B项;勇于探险的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个人主观因素,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C。故选D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国所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开始衰落,A项正确;“世界贸易规模扩大”“世界各国联系便捷”“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并不是意大利商业地位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纠正了此前西方人关于“麝香产自肚脐‘的常识性错误’”等信息可以看出,《马可·波罗游记》促进了东西方间的文化交流,让西方能够更了解东方,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得出欧洲对中国的偏见已经打破,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材料与环境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这属于新的地理知识。而“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说明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属于旧知识的部分。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德国探险的成就,排除B项;1492年还没有环球航行,排除C项;从材料“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来看,地圆学说还没有形成共识,排除D项。
16.C
【详解】题干表达说各民族封闭状态由于不断地交往以及生产进步、有秩序的分工逐渐消失,历史不再是单个国家的历史而是整个世界各个国家-起创造的历史这主要是为了表达人类从封闭到开放,从分散到整合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ABD表述的社会形态、地区发展不平衡及文化多元发展等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7.C
【详解】根据材料“……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兴建甘蔗种植园……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可知,大量奴隶由非洲到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推动了跨洲际人口的迁徙,C项正确;“完全”一词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改变了美洲人的饮食习惯,排除B项;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商品流通,夸大了甘蔗种植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8.A
【详解】根据材料“收效甚微”、“很多富裕的中层阶级,甚至平民都违反禁令,穿戴贵重衣物彰显自身财富和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圈地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产阶层和平民经济实力提高,奢华之风盛行,使得“限奢法令”收效甚微,A项正确;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是重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项排除;“宗教束缚逐渐减轻”是重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项排除;“世俗审美重大变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项排除。故选A项。
19.B
【详解】丝绸之路是以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并无图中阴影地区,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意大利城邦失去了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欧洲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伊利比亚半岛上。19世纪,法、英、荷三国开始活跃,主导了大西洋的经济活动,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发生在贸易中心转移之后,故C项错误;全球化此时尚未真正形成潮流,且全球化的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故D项错误。
20.D
【详解】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本人在干预当地人的内讧中被杀死,但他的同伴们驾驶的“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D项正确;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以及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是哥伦布,排除A和C;开辟了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是达伽马,排除B;故选D。
21.(1)特点:“以物质钱”的经营模式;逐渐成为独立的行业;慈善救助功能则弱化,营利性不断强化;私人资本占主导(私有性质);经营范围及规模逐渐扩大;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
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冲击和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为后来中国金融发展提供借鉴。
(2)不同:荷兰服务于国际贸易,中国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交易;荷兰以近代银行为主,中国的典当属于旧式金融机构;荷兰的金融机构是资本主义性质,中国是封建性质。
原因:政治上:荷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上:荷兰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较快,中国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文化上:荷兰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重义轻利、重农抑商思想束缚。
【详解】(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基本功能是通过质押财物调剂资金的缓急余缺”、“民办典当业在前朝数业兼营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行业”得出:“以物质钱”的经营模式、逐渐成为独立的行业;由材料信息“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具备了货币资本的某些特征”得出:营利性不断强化;由材料信息“清代的典当铺,业务兴隆,利润高,吸引了不少官僚资本的介入,典当铺不仅做个人衣物、首饰等典押借款,而且也开始做棉花、粮食等小额农副产品放款”得出:私人资本占主导、经营范围及规模逐渐扩大;由材料信息“有些典当仿效钱庄,收受客户存款,发行可兑换的钱票、银票,可流通转让”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
“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促进了商品经济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冲击和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为后来中国金融发展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
(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信息“这样阿姆斯特丹银行发行的银行票据就充当了国际货币的角色”和材料一信息得出:荷兰服务于国际贸易,中国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交易;由材料信息“它还在标准的银行票据的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商人的货币交易直接通过转账完成”和材料一信息得出:荷兰以近代银行为主,中国的典当属于旧式金融机构;由材料信息“荷兰银行业极大地推动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过渡”和材料一信息得出:荷兰的金融机构是资本主义性质,中国是封建性质。
“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荷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而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荷兰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而中国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上,荷兰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中国重义轻利、重农抑商思想束缚等角度分析。
22.示例一: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示例二: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
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
示例三: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
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巾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
示例四:信息: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交换的主要是奇珍异兽及丝绸、瓷器、香料等奢侈品;新航路开辟以后,各种商品、文化、物种通过海上商贸之路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交流。
示例五:信息: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
说明:古代中国海上商贸之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重视利润;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主的商品贸易重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二看时间:古代中国;新航路开辟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三析转型:中国仍然为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阻碍近代化进程;欧洲为工业文明,促进近代化进程。
大图小图结合看:从线路上看,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从贸易中心来看,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主导;从性质上看,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从交换产品上看,由奢侈品交换到各种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从贸易性质上看,由贡赐贸易转化为商品贸易。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路线。
23.示例1:论题;荷兰从东方贸易中赚取财富。阐述:荷兰濒临大西洋,自然资源稀缺,国内市场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许多钱财。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东方的商品,如中国的瓷器、丝绸和东南亚的香料。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在亚洲,它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人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言之成理即可)
综上所述,荷兰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积极从事与东方的贸易活动,从中赚取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在东西方的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示例2:
论题:葡萄牙在东西方贸易中占据优势。阐述: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16世纪,葡萄牙已占领非洲西岸、非洲东岸、印度西岸的一些地区,控制了欧洲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占领了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又侵占有“香料之国”之称的摩鹿加群岛,后又窃据了澳门。当时,葡萄牙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就以侵占军事据点为主,同时以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的方式掠取了大量财富。(言之成理即可)
综上所述,葡萄牙凭借航海优势,积极从事海外探险活动,通过垄断商路和欺诈性贸易,在东西方贸易中占据优势。(“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以不平等的条件从事全球贸易才能满足西方的战略利益,并且进一步巩固西方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可得出荷兰从东方贸易中赚取财富;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从荷兰开展殖民贸易,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活动等进行论述。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