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

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检测(含解析)


单元检测一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私有制的逐渐产生
C.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 D.交换和贸易的兴盛
2.(2022·济南期末)下表是世界上不同地区最早培植出的农作物情况简表。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
农作物 最初种植区域 开始种植时间
小麦、大麦 西亚 9000年前
粟、水稻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7000年前
土豆、玉米 美洲 9000年前
A.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 B.产生时间具有一致性
C.均以农业的发达著称 D.各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3.观察图1和图2
上面的图片(  )
A.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 B.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
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 D.体现了文化多元特色
4.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不约而同地创造了巨大成就,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巴比伦遗址,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法老宫殿遗址,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哈拉帕遗址等。从中可以看出,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  )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5.(2022·济宁期末)下表为部分早期人类文明及其主要政治制度。这反映了早期人类文明的(  )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希腊 古印度
君主专制制度 法老制度 城邦制度 种姓制度
A.同源性        B.阶段性
C.规律性 D.多元性
6.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其他早期文明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字母文字。由此可知(  )
A.两河流域的文明最先进
B.所有民族都有自己创造的文字
C.早期文明之间联系密切
D.早期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7.(2022·珠海期末)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传说,早在苏美尔神话中,就有诸神毁灭人类,水神恩基提前通知吉乌苏德拉,让其预先造大船存活下来的故事,成为日后古希伯来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这说明古文明之间(  )
A.在发展中依次替代 B.固守成规发展缓慢
C.存在交流传承关系 D.具备相同文化根源
8.有学者这样描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种姓集团都居住在自己的种姓区内;各种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庙宇;各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不通婚,不共食。从历史长时段看,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
A.职业世袭,经济组织焕发新活力
B.贫富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
C.种姓隔离,导致民族凝聚力较弱
D.同姓通婚,导致种族歧视很严重
9.(2022·全国乙卷)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祇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10.(2022·广州期中)面对三面环海的地理格局,古希腊人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经营,古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
A.组建部落联盟 B.实施行省制度
C.贩卖黑人奴隶 D.建立城邦国家
11.古代的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曾征服很多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游牧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
B.通过向周边地区殖民的方式建立城邦国家
C.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来维持
D.都依靠类似罗马法等法律体系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12.(2022·济宁期末)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世界崛起了一系列帝国。下图中描述的帝国是(  )
◎经历10年征战,灭亡波斯帝国 ◎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宣布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 ◎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官职,推广希腊文化
A.亚述帝国 B.波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13.(2022·宁德期末)公元前1世纪,创建帝国的大任落在恺撒的继承人屋大维的肩头,他致力于恢复帝国内部秩序,巩固已经征服的领土。此语中的“帝国”应是(  )
A.波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4.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大多模仿西亚
B.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出拉丁字母
C.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
D.西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派人出使大秦
15.(2022·鄂州期末)古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制作青铜铸像、雕塑石像和用石料进行建筑的工艺,从拙劣的模仿到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高超艺术作品,只用了100多年。此后,雕塑成为古希腊人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据此可知(  )
A.古希腊文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埃及人曾经征服过希腊
C.文化交流利于促进文明的进步
D.古代雕塑艺术发展迅速
16.(2022·承德期末)东汉辛延年所创作的《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据此可知,该作品可用于研究(  )
A.汉朝与古罗马的经济联系
B.东西方之间的直接往来
C.汉族人与古罗马人的交融
D.罗马帝国不断向东扩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2·诸城期末)(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汇编,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由于其雕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雕刻的是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下端是法典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节选) 19条 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5条 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入该处火中。 99条 倘自由民以银与另一自由民合伙经营买卖,则彼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同等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201条 倘自由民击落穆什钦努(奴隶)之齿,则应偿银三分之一名那。 203条 倘自由民之子打另一自由民之子,则应偿银一名那。 210条 倘自由民打另一自由民之女,并致此妇死亡,则杀其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史料价值。(6分)
18.(2022·承德期末)(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法老之下设宰相,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和水利等中央部门,这一职位常由太子或皇亲贵戚充任。地方上仍由州长统治,但这时的州长已由法老任命并对法老负责,他担负收税、征役和管理当地水利工程等各项责任。一切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把持,只有中下级官吏才任用平民。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当你(巴比伦王)给我写信时,你说道:“当你的妻子们都站在你面前时,(这时)你说‘从站在你们(使节们)面前的这些人中,找出你们的女主人!’”但是我(巴比伦王)的使节没有认出她(我姐姐)。“谁是长得像我姐姐的人呢?”现在,你(巴比伦王)写信给我,说:“(如果)我的使节们不认识她,谁是认识她的人?”为什么不派一个能告诉你真话——你姐姐在这里平安生活——的可靠的人呢?这样,你就能信任那个进入(宫殿)看到她的房子、她与国王(具有友好)关系的人了!
——摘编自袁指挥《埃及法老对巴比伦王的驳斥——阿马尔第一号书信译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埃及的政治概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埃及王国与古代巴比伦王国交往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8分)
19.(2022·菏泽期中)(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中国 外国
距今约 1万年 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约公元 前3100年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地区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年 夏朝时期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1600—前771年 商朝和 西周时期
公元前770—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城邦开始兴起
公元前6世纪 恒河流域产生一系列国家: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后灭亡波斯,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 罗马统一地中海地区,建立帝国
25年 东汉建立
1—2世纪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阻返回 罗马帝国空前繁荣: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奴隶制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极端的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6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据所学可知,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故选A项;据所学,私有制产生是阶级产生的前提,排除B项;据所学,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前提,排除C项;据所学,交换和贸易的兴盛是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排除D项。
2、A【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西亚地区最早种植了小麦和大麦,美洲地区则最早种植了土豆和玉米,而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7000年前最早种植了粟和水稻,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故选A项;西亚地区和美洲地区开始种植农作物在9000年前,而中国则是7000年之前,说明文明产生的时间并不一致,排除B项;题干表格内容仅是述及世界不同地区所最初种植的农作物,而并没有述及其“发达”的特点,排除C项;题干表格内容仅是述及不同地区种植了不同的农作物,并没有述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情况,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很少,排除D项。
3、B【解析】古埃及和古代中国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来源于生产生活,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中国的文字,阶级对抗是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与文字产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中国的象形文字,阶级分化是私有制的产物,与文字产生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出示两张图片,无法体现文化多元,排除D项。
4、B【解析】“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巴比伦遗址;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法老宫殿遗址;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哈拉帕遗址”,表明人类创造的巨大成就是文字和城市,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故选B项;“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巴比伦遗址;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法老宫殿遗址;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哈拉帕遗址”,表明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排除A项;材料提及了王宫建筑,但没有涉及私有制,排除C项;材料表明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没有涉及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排除D项。
5、D【解析】由部分早期人类文明及其主要政治制度表格可以看出,不同文明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这反映出早期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的特征,故选D项;同源性说明各个文明之间有共同的源头,但是早期文明之间交流很少,且表格不能体现其有共同的源头,排除A项;阶段性是文明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题干表格并未体现出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所以也就没法体现阶段性,排除B项;规律性是通过发展过程比较得出的共性的东西,但是题干中体现不出发展过程,也就没法体现规律性,排除C项。
6、D【解析】由材料“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古希腊字母文字”可知早期文明时期,不同地区发明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征,说明人类早期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且不同文明各有特点,没有优劣之分,排除A项;“所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出现的文字,并未提及早期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
7、C【解析】据材料“早在苏美尔神话中,就有诸神毁灭人类,水神恩基提前通知吉乌苏德拉,让其预先造大船存活下来的故事,成为日后古希伯来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可知苏美尔文明中的大洪水传说被古希伯来人继承下来发展为诺亚方舟传说,说明文明之间存在交流传承,故选C项;古希伯来文明只是继承了苏美尔文明的部分,并不属于“替代”,排除A项;材料说明古文明之间通过交流得以发展,与墨守成规无关,排除B项;文明起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各具特色,排除D项。
8、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印度各种姓之间处于隔绝状态,彼此不交流,缺乏联系,长期如此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缺乏,故选C项;职业世袭有一定的优点,但是经济组织未必能焕发新活力,排除A项;题干只提到不同种姓之间彼此缺乏交流,没法得出贫富悬殊会加剧的结论,所以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加剧也就没法得出,排除B项;题干提到的是种姓,而不是种族,排除D项。
9、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政权,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均不能参政,所以,成为古代雅典官员的前提条件是本邦籍贯、成年男性,故D正确;军事才能是成为十将军的必备条件,但不是成为古代雅典官员的前提条件,故排除A;演说能力有助于公民在民主政治中胜出,但不是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故排除B;丰厚财力和贵族血统不仅不是成为古代雅典官员的前提条件,甚至还是限制条件,故排除C。
10、D【解析】据材料“古希腊人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可知古希腊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通过移民的方式建立了一些城邦,而且还移植了母邦的治理方式,故选D项;古希腊时期已经建立起民主政治,步入文明社会,排除A项;行省制度主要适用于地域辽阔的帝国,排除B项;贩卖黑人奴隶主要存在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排除C项。
11、C【解析】“古代的波斯、马其顿和罗马都曾征服很多地区”结合所学发现,它们建立的手段都是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依靠军队和官僚体系来维持,其兴起速度快,灭亡的速度也快,故选C项;“古代的波斯”并不是游牧文明,而是农业文明,排除A项;“通过向周边地区殖民的方式建立城邦国家”是古希腊向外扩张的主要方式,不具备通用性,排除B项;“依靠……法律体系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古罗马帝国,其他帝国不是这样的管理形式,排除D项。
12、C【解析】由“灭亡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宣布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等信息可知,这个帝国是亚历山大帝国,故选C项;亚述帝国统治范围仅是两河流域,并未建立过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波斯帝国并未灭亡自己,且也未推广希腊文化,排除B项;罗马帝国并未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官职,排除D项。
13、C【解析】由题干中的时间“公元前1世纪”和人物“恺撒”“屋大维”等信息可得,题干中的“帝国”指的是罗马帝国,故选C项;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后,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的背景下继续发展时候的称呼,所以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后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与题干时间也不符,排除D项。
14、C【解析】据所学,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后扩展到埃及和希腊等地,故选C项;据所学,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大多模仿埃及,排除A项;据所学,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出阿拉马字母,排除B项;据所学,东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派人出使大秦,排除D项。
15、C【解析】据材料“古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制作青铜铸像、雕塑石像和用石料进行建筑的工艺,从拙劣的模仿到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高超艺术作品”,可知古希腊与古埃及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故选C项;材料并无对比,无法得知古希腊文明领先世界,排除A项;希腊人马其顿王国曾经征服过埃及,排除B项;材料强调雕塑艺术作为媒介的文化交流,而古代雕塑艺术迅速发展需要相关成果来证明,排除D项。
16、A【解析】根据材料“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可知当时汉朝与古罗马的经济联系密切,使大量欧洲和西域商品在汉朝出现,故选A项;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主要通过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进行中转贸易,排除B项;古罗马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大多属于间接贸易,不存在民族交融关系,排除C项;欧洲商品来到中国是商业贸易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武力扩张的结果,排除D项。
17、【解析】(1)据材料“为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汇编,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材料“石柱上端雕刻的是汉谟拉比站在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得出强调君权神授,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是奴隶社会,因此法典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据材料“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由于其雕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得出它是第一手史料,因此可信度较高;从法典的内容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因此对于我们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答案 (1)特点: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强调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注重协调社会成员间的经济利益;保护私有财产;保留较多的原始残余(同态复仇)。
(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汇编,是文献史料,可信度高,其内容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对于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8、【解析】(1)据材料一“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可知法老个人权力和意志至高无上,具有专制色彩;据材料一“法老之下设宰相,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和水利等中央部门”“但这时的州长已由法老任命并对法老负责”,可知法老通过控制人事任免权已经建立起中央集权式的国家官僚系统,包括社会生产、阶级控制和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据材料一“一切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把持,只有中下级官吏才任用平民”,可知上层统治者大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充任,平民只能担任中下级官吏。
(2)第一小问方式,据材料二“但是我(巴比伦王)的使节没有认出她(我姐姐)”,可知当时古埃及王国与古代巴比伦王国以联姻的方式建立起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你就能信任那个进入(宫殿)看到她的房子、她与国王(具有友好)关系的人了”,可知通过联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为两国之间经贸往来创造有利条件,也客观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答案 (1)概况:法老实行专制统治;埃及中央集权式官僚系统已初具规模;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充任,平民可担任中下级官吏。
(2)方式:通过联姻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
影响:有助于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19、【解析】首先理解题目的要求,以“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论文。其次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距今约一万年前,中国和外国都先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故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从文明分布的地区上看,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最后是文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答案 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汉朝与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
20、【解析】(1)据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等推动人文主义的起源;据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可知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可知过程具有渐进性(阶段性);据材料二“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可知剥削方式有所变化;据材料二“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可知孕育新的经济因素。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可知适应奴隶制危机和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据材料二“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可知冲击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有利于封建农奴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结合其实质可知但本质上人身束缚和受压迫的状态并未改变。
答案 (1)背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等推动人文主义的起源;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2)特点:过程具有渐进性(阶段性);
内容:剥削方式有所变化;
结果:孕育新的经济因素。
评析:适应奴隶制危机和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冲击了奴隶制生产关系,有利于封建农奴制的兴起,推动社会转型;但本质上人身束缚和受压迫的状态并未改变。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