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二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测试
历史 试题卷 (2023.04)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宇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学者在论及中国某一文化遗址时指出,“它是中国邦国时代“满天星斗'中的一颗,展现了中华文明乃至东亚地区史前稻作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这一文化遗址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3.到隋朝时,汉中地区“杂有僚户,富室者颇参夏人为婚,衣服居处言语,殆与华不别”;原荆州和雍州地区也“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
A.戎狄蛮夷开始融入华夏族
C.北人南迁推动南方的开发
B.大一统下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边疆管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
4.中晚唐进士及第后,要参加各种宴集活动,这种公开的宴集活动便成了公卿择及第进士为婿的最佳场所。至北宋中期进士卖婚日盛,以致进士“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这反映了
A.八股取士难以选拔人才
C.门第观念依然十分流行
B.平民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D.科举制对婚姻择偶观念影响深刻
5.明人张燮记载:“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据统计,1571年至1644年的74年间,西班牙由菲律宾输入中国的白银约4240万两,同一时期西班牙输入中国的白银约为明朝白银开采量的3倍。上述现象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②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③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和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④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7.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该企业的创办
A.体现了与洋商争夺利权的决心
C.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B.开始引入西方商业经营形式
D.践行了清末“新政”的自救主张
8.中共某次会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抗日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这一会议
A.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说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B.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下表是中国外交部长参加某次会议的一日行程安排表(节选)。据此判断,中国参与该会议
8:30 出席中国同印度尼西亚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协定签字仪式
9:00-12:00 .出席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14:00 参加决议起草委员会会议
16:00-19:00 出席各代表团团长会议
19:00 宴请出席会议的印度尼西亚、锡兰、阿富汗、尼泊尔、叙利 亚、菲律宾代表团团长 欢迎关注公众号:浙睿talk
22:25 去印度总理尼赫鲁驻地同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 代表谈印度支那问题
A.积极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进程
B.讨论的核心议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践行了“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
D.为同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10.截至2023年2月,科学家通过它发现了740余颗新脉冲星,这使人们更加直观地观测到空间中充满活力的星系宇宙。作为一项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技术,它为人类探索宇宙迈出了重要一步。与“它”直接相关的是
11.古罗马曾发生过多次瘟疫,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的惩罚联系起来,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据此推知,古罗马人
A.创立巴氏消毒法
C.修建复合式公寓
B.重视修建饮水道、下水道等
D.逐渐普及自来水与排水系统
12.有学者认为,中古时期西欧封建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中古西欧文学体裁的多样化正展示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诉求。下列文学作品能够用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A.《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C.《哈姆雷特》和《伊戈尔远征记》
B.《吉尔伽美什》和《天方夜谭》
D.《列那狐的故事》和《罗兰之歌》
13.下表为13世纪蒙古汗国三次西征的概况表,下列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第一次西征 1219-1225年 攻灭花刺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 1235-1242年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 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 1253-1260年 攻陷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A.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发动
C.第三次西征时马可·波罗由陆路来华
B.第二次西征征服了基辅罗斯
D.蒙古西征改变了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
1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西式期刊,其中一期记载英国某一事件:“若翰(注:若翰即约翰,1199-1216年在位)乃暴虐,先被教师(注:教师指教士)迫甚,后被诸侯围绕,不得已立法,赐民自专,至今犹存。”这部“不得已”所立的“法”
A.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C.使英国成功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15.列宁指出,“(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列宁旨在揭露
A.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
C.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虚伪
B.“政党分肥制”的乱象
D.三权分立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
16.右图是1930年的苏联宜传画《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五年计划,四年完成!》,该宣传画
A.表达了争取国内战争胜利的迫切需求
B.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体现了斯大林时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D.彰显执政者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精神
17.战后某一国际组织协定内容为:“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关贸总协定
C.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8.《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上述变法措施
①使井田制开始瓦解
③通过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统一了货币与度量衡
④鼓励以小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对下表中历史名词的叙述,合理的有
① 陆王心学 明代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 癸卯学制 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欢迎关注公众号:浙睿talk
③ 西欧庄园 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④ 大陆法系 以习惯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英国皇家农业学会主席皮由兹先生曾说,“由于采用新机器,(相对的)经营费用几乎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从土地上得到的实际收益也迅速增加了。农业技术革新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这样农业技术革新所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工业的劳动后备军。”上述材料的主旨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技术革新
C.农业技术革新得益于并反哺工业革命
B.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巨大
D.圈地运动为开展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21.读下表。下列项中对19世纪出国契约华工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1801-1875年出国契约华工人数估算表(部分) 单位:人
国家/地区 1801-1850年 1851-1875年
共计人数 年均人数 共计人数 年均人数
美洲 60000 1200 535000 21000
美国 18000 360 160000 6400
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 10000 200 60000 2400
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
②澳大利亚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③欧洲人入侵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锐减
④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本人在中外文著述中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李之藻等人在序文中也有同样的说法。近年来,有学者以《坤舆万国全图》中的1000多个地名的出处问题为逻辑起点,推论《坤舆万国全图》原图是明代内府藏的世界地图,是郑和为了准备“第七次下西洋”而绘制的,约成图于1430年,远早于利玛窦的时代。今又有学者认为上述研究在史实上有错误、在逻辑上有问题,其结论不能成立。这说明
A.当事人的陈述属于一手史料,可直接作为立论依据
B.学术观点的提出需要可靠史料和合理逻辑作为支撑
C.历史研究要有质疑精神,必要时可先树立观点,以论带史
D.历史研究应当合乎逻辑;解释历史可立足现实,以古鉴今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8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6分,共51分)
23.人口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国家治理的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汉代,《户律》“单独成章,成为封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篇章之一”。特殊户籍在秦的基础上,增加了“侯籍”、“博士弟子籍”等。平民户籍第一次被称为“编户齐民”。户籍登记一般为姓名、籍贯、爵级、住址、年龄等,户籍迁移也有一定的程序。还制定了“舍匿(首匿)”法,打击范围从逃亡者扩大到藏匿者。中央仍以上计检查地方的户口等。
-整理自林浩《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 廷议:“(康熙)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仍五岁一编审。”
雍正四年 (1726年) 直隶总督李绂《改编审行保甲》一疏略云:“编审五年一举,虽意在济户口,不如保甲更为详密。既可稽察游民,且不必另查户口。请自后严饬编排人丁。”欢迎关注公众号:浙睿talk
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 停编审造册。时丁银既摊入地粮,而续生人丁又不加赋。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
-整理自《清史稿·食货志》
材料三
对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少子高龄化、人口高流动性现象等带来了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也给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带来诸多重大挑战。有鉴于此,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步入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树立适应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思维,高度重视从人口变化的视角来谋划其发展方略与具体措施。只有真正全面把握人口变化态势并在适应其变化规律的条件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成为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的稳定可靠保障。
-摘编自张赢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应适应人口变化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户籍管理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户籍管理在促进社会治理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康乾时期户籍编审的变化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6分)
(3)概述材料三所揭示的人口变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结合所学,概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作用。(6分)
24.商业是交通的先导,交通是商业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得到让他们神魂颠倒的东方香料,他们势必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是葡萄牙。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进行转口贸易。他们用美洲的白银换取棉布,再用印度的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和奴隶,再用它们换胡椒。香料贸易使世界各地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整理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等
材料二
长江的“营业额几乎是难以估计的,即以原棉一项而论,其数量便十分可观。湖南、湖北等的茶叶在供应市场时肯定还得顺长江而下,总量便估计有7万吨。”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一批因工商业兴起的城市迅速壮大。上海在开埠初期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依靠长江流域广阔的腹地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上海开埠以后很快就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三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葡萄牙开辟的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贸易路线,并简述新航路开辟后香料贸易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
(2)结合所学,写出晚清时期列强在华攫取的交通领域的一项特权。根据材料二,简述上海“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心”的原因。(6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正以“一带一路”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和世界大势的角度,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依据。(5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于是,他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实力最强大的帝国:波斯。······他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亚历山大死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古希腊的思想、观念和意象逐渐传入东方,人们目睹了渐进的但确定无疑的希腊化进程。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传教士是与商人一起东来的,西洋宗教在中国登陆之后,比商品走得更远,甚至深入穷乡僻壤。西洋宗教不仅触犯道教和释教,而且直接践踏了儒学真义,但它比商品和大炮更多地输来过“西学”,并以此影响中国的一代知识分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印度精英人士,如提拉克、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领袖就非常注意发扬和利用印度传统文化,推动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殖民时代的教育基础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涌现推动了独立后的印度走上了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由于印度传统文化的核心印度教包含的一些消极因素还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根深蒂固,成为印度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因此,在印度这样一个受宗教影响如此之深、如此之广的国家,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整理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的原因,并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文化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三,在“战争与文化交锋”话题下,自拟主题,运用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2023年高三教学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2023.04)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c
D
A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B
D
C
A
A
C
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8
19
20
21
22
答案
0
A
c
B
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3题18分,第24题17分,第25题16分,共
51分)
23.(18分)
(1)举措:《户律》单独成章加以规范;户籍分类登记管理,编户齐民;规范户籍迁
移,惩戒逃亡或藏匿者;用上计制度进行检查。(4分)
作用:保证赋役征发,维护社会稳定。(2分)
(2)变化:从五年一编审到永停编审。(2分)制度因素:赋税制度的调整,摊丁入
亩(或彻底废除人头税);已有严密的保甲制度。(4分)
(3)关系:人口结构变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挑战;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与完
善需适应和把握人口变化态势和发展规律。(2分)
作用:在医疗、养老、就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保
障,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4分)
24.(17分)
(1)路线:从欧洲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2分)
影响:促使香料在欧洲从奢侈品向大众化商品转变;密切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品
和人员的联系;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4
分)
高三教学测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特权:内河航行权或铁路修筑权。(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原因: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广
阔的腹地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5分)
(3)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3分)依据: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
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2分)
25.(16分)
(1)原因:亚历山大死后,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2分)影响:被征服
地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埃及、
西亚等被征服地区文化的交汇融合。(4分)
(2)历史短文评分建议欢迎关注公众号:浙睿talk
标题2分,要求围绕主题,并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
论据3分,要求论据充分,运用合理。
结构3分,有概括小论文观点的总起句或总结句,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表述2分,要求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示例: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欢迎关注公众号:渐睿talk
鸦片战争后,文化侵略成为西方列强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西
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基督教的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
了一定的冲击。林则徐、魏源、徐继畲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他们初步提出了
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说明:如举“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
炮利,为挽救国家颓势,推行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甲午战败,一批
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等例亦可。
高三教学测试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