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答案
选择题:
1—10 BABAC CABDB 11—20 ACDBD DDBDC 21—30 BBCCB CBCAC
31.(1)特点:①包容性或开放性;
②受宗教影响:
③融汇东西方文化(或 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每点2分,共6分)
原因: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
②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
③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每点2分,共6分)
(2)影响:①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
③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④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任3点6分)
32.(1)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分)因素:
①英国率先机器大工业生产(或英国率先工业革命);
②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的需要;
或者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英国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4分)
③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建立;
④交通运输的发展(或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
⑤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每点2分,共10分)
(2)变化:①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②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
③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新的国际贸易中心的出现(每点1分,共4分)
影响:①丰富了社会生活;
②冲击了等级观念;
③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每点2分,共6分)信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管子·四时》中写道,阴阳变化是天地的根本道理,四时运行是阴阳的根本规则,刑德适合四时则生福,违背四时则生祸。君王要按时节推行政令,春夏施德,秋冬施刑。这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A.崇德尚贤
B.道法自然
C.顺应民意
D.以农为本
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
3.下表为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塔里木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文书情况。据此可知,当时这一地区
类别 数量 内容
人口买卖文书 13件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其他买卖文书 4件 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等
借贷文书 5件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
租佃契约 3件 葡萄园、土地租赁
其他租赁文书 2件 房屋、蚕桑、鸡、牛等
雇佣文书 2件 雇人耕糜事、雇沙弥放羊文书等
A.丝绸之路贸易繁荣
C.契约意识不断增强
B.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D.商业管理日趋严格
4.唐代,海上贸易货物中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太量增多。输入的货物除了象、犀牛,古贝(棉布)等外,西方人士还把波斯工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的星历、医药传入我国。出口的除丝织品外,还有大量的瓷器以及茶叶、铜镜、文具、书籍等。由此可知,唐代海上贸易
A.丰富了中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C.推动了中西方民间海外贸易的兴盛
B.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
D.以追求政治目的为主
5.下表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本表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开凿时间 河道走向 起止点
隋朝运河 隋炀帝时 以洛阳为中心点,呈纵横形状 涿郡一余杭
元朝运河 元世祖时 呈南北垂直形状 大都—杭州
A.巩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变化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D.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6.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大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得到较快提升
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
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7.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物种交流对象的变化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8.中英《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规定导致的后果是
A.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
C.华人获得海外发展的自由
B.饱含血泪的苦力贸易形成
D.英国信守条约规定的承诺
9.有人称,1866年清政府在天津“专设局厂”,逐步形成大规模军工企业,使天津“如同在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孙中山认为广州如果“使用机器,则不久必复其昔日为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部会矣”。材料可用于说明
A.城乡差距的产生源于工业发展
C.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兴起的标志
B.城市化的推进加速了工业文明进程
D.机器生产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10.据于素云《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1871893年间中国主要出口货物变动趋势如下表:
年份 茶(担) 丝(担) 豆(吨) 棉花(担)
1871~1873 1022159 37529 57560 8486
1881~1883 1238145 39345 84760 17473
1891~1893 1055064 59946 760522 290417
由此可知
A.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国内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
B.世界资本主义工业正快速发展
D.中国在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11.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欠下汇丰等外资银行200余万两白银。后来,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出困境。据此可知,当时
A.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
C.列强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
B.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
D.中国的经济转型步履维艰
12.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材料反映了
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
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
13.1951年5月28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颁布《妇幼保健站组织条例》,对各地积极筹建妇幼保健站、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定。除此以外,还通过整顿旧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并组织建立新的属于人民的接生组织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的新型接生组织机构网。这些举措
A.破解了卫生事业发展难题
C.促进了当地经济迅速恢复
B.提升了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
D.加强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14.农业出现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村落,村落居民相互交换物品形成集镇,出于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形成了城市。下列关于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村落最早出现在埃及尼罗河流域
B.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
C.两河流域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
D.中国在商朝时形成营建城市的制度
15.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A.商业经营领域扩大
C.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B.商业管理制度完备
D.商业契约已经出现
16.在古巴比伦的浮雕中,受到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庄严肃穆地接受沙马什授予他的象征权力的魔标和魔环。这表明,在古巴比伦
A.君权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
C.神权左右了居民生产生活
B.君权神授已成为社会共识
D.王权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
17.如下图所示,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开始大规模的迁徙。这次大迁徙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雅利安人创造了哈拉帕文化
B.大月氏人被迫西迁建立了贵霜帝国
C.亚述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D.波斯人首次统一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18.4世纪中后期,遭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后,其首领说:“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我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用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西哥特首领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变化表明
A.游牧民族与农耕世界的对立
C.战争对罗马文明的严重破坏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重构与认同
D.罗马帝国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
19.中世纪,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保存者,《新约》中的许多故事是希腊罗马古代神话的翻版;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这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据此可知,基督教
A.是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C.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和解
B.推动欧洲近代科学产生
D.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20.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
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
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B.成为宗教改革的工具
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
21.“欧洲人对这场死亡(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便成为人们的生活信念”。欧洲“这场死亡”
A.使人第一次成为世界的中心
B.一定程度促进了思想解放
C.直接推动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推翻了罗马天主教的统治
22.1573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首航标志着由哥伦布开启的西班牙人新航路的真正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与葡萄牙人建立起的太平洋西部航线在南中国海交汇时,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大陆之间真正建立起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
A.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B.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
C.建立了以菲律宾为主的东西贸易通道
D.确立了葡萄牙人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
23.荷兰是近代欧洲最早输入茶叶的国家,从17世纪初开始,饮茶之风从贵族阶层发展到普通民众。饮茶成为全国时尚,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这发映出
A.文化交流的多样性特征
C.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24.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加糖红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从17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糖进口量成倍增长,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糖用量是法国人的8到9倍,与此相应,红糖和茶逐渐惠及下层民众。以上变化
A.工业革命改变生活方式
C.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权
B.自由贸易有利糖的进口
D.启蒙运动促进社会平等
25.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26.19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从广州到伦敦的运费为30~40银戈比普特(戈比:俄国货币名称,1普特≈16.38千克),19世纪七八十年代该路线茶叶运费跌落至3~4英镑/吨。据此推测,运费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工业革命后轮船载重力提高
C.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航程缩短
B.石油的运用提高了运输速度
D.铁路运输的竞争使运费下降
27.下表显示美国和欧洲咖啡进口份额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1850年——1900年,美国和欧洲在世界咖啡进口中所占份额(5年平均值)
年份 美国所占份额(%) 欧洲所占份额(%) 美国人均消费量(磅)
1800 1.0 93.0 —
1851-1855 28.2 65.0 —
1856-1860 32.2 61.0 —
1861-1865 17.5 75.0 —
1866-1870 24.9 69.0 5.01
1871-1875 50.1 31.2 6.86
1876-1880 47.6 34.7 6.93
1881-1885 51.8 37.6 8.63
1886-1890 56.8 38.1 8.62
1891-1895 57.1 46.8 8.31
1896-1900 62.4 31.9 9.93
——资料来源:Bacha and Greenhill (1992),passim;and Ukers(1935),p.529.
A.南美洲咖啡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充分
B.此时期大量欧洲移民涌入美国
D.美国南北战争引发了市场变化
2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20世纪后期,优良品种育成推广,高效化肥广泛应用,高科技在食物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已完成
B.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距今5000年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青铜农具在西周时期得到了普及
C. 1946年,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D.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上述地区,再把欧洲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不再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A. A
B. B
C. C
D. D
29.如表为1971--1977年间美国和日本在新加坡制造业方面的投资额(部分)(单位:亿新元),据如表可推知,美、日的做法
1971年 1973年 1975年 1977年
美国 5.01 9.92 11.18 13.66
日本 1.08 2.37 4.54 6.33
外国投资总额 15.75 26.59 33.8 41.45
A.对新加坡的工业化有双重影响
C.顺应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B.助推自身经济摆脱了“滞胀”困扰
D.力图排挤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势力
30.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
B.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D.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影响。(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今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笔下19世纪中期的英国
材料二 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更多种类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在荷兰,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各大城镇相继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购物,从此成为人们非常享受的一项体验。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及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世界贸易格局,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种格局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0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