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重点中学校2022-2023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重点中学校2022-2023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2022级高一下期3月考试题
生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 4 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 b→a→b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 甲图的 b→a 与丙图的 b→a 所用的时间一定是一样长的
C. 从 a→b,由于 DNA 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由细胞周期概念可知,细胞周期具有方向性。此扇形图中,按顺时针方向,分裂间期为a→b段(扇形面积更大),分裂期为b→a段(扇形面积更小)。
【详解】A、由分析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甲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
B、不同植物细胞周期不同,故尽管甲图的b→a与丁图的b→a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但是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错误;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得DNA含量加倍了,但染色体并未加倍,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因为其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幼年个体中没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没有新细胞产生。②由胚胎干细 胞诱导分化成肾脏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③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对机 体有害。④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⑤“老年斑”的出现是细胞衰老 的象征。⑥动物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体积略微增大,此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速率 也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人体是多细胞个体,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详解】①幼年和老年人体中均有新产生的细胞和衰老的细胞,①错误;
②由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肾脏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是指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重新发育为完整新个体的潜在能力,②错误;
③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有机体是不利的,③正确;
④细胞分化不会改变细胞中遗传物质,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形成的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同,④错误;
⑤细胞衰老导致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⑤正确;
⑥细胞越大,物质交换的速率越低,⑥错误。综上错误的有①②④⑥。
故选C。
3.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 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 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C. 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 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
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错误。
故选C。
4. 绵羊的乳腺细胞是高度特化的细胞,但用乳腺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这个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这主要是因为(  )
A. 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B. 卵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C. 卵细胞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
D.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而且含有促使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某种物质和营养物质。
【详解】由于细胞分化,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仍然可以发育成完整的个体,故选A。
5. 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2、分析曲线图: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则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和中期,ce段表示后期和末期;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则ab段表示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ce段表示末期.
【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中包含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都是1个,B正确;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包含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该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D正确。
故选A。
6. 一般来说,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有(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高尔基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和线粒体;末期细胞壁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 细胞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一定存在着细胞凋亡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能发生凋亡
C. 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坏死
D. 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2、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详解】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一定存在着细胞凋亡,比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尾部的消失,A正确;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
C、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C错误;
D、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C。
8.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 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2
C.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详解】A、甲细胞中染色体散乱的分布,乙细胞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丙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A正确;
B、甲、丙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比都为1∶2∶1,而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
C、甲细胞从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但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
D、由乙图细胞膜向内凹陷可判断该生物是动物,图中的细胞不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D错误。
故选A。
9. 下图中,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乙、丙、丁分别是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B. 图乙中的a、c分别表示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C. 图丙所示有丝分裂时期与图甲相同
D. 图丁所示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于图丙与图丁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则c表示核DNA,a表示染色体。
【详解】A、分析甲图可知,该细胞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A错误;
B、对比分析图丙和图丁可知,两图均不含b,说明b表示染色单体,分析图乙,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 :2:2,则a表示染色体,c表示核DNA,B错误;
C、图丙中无染色单体且核DNA和染色体均为加倍状态,说明图丙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对应图甲,C正确;
D、图丁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 :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说明丁处于有丝分裂G1期或为末期结束产生的子细胞,而细胞板形成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故选C。
10. 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 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C. 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 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细胞,形成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A正确.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没有发生改变,但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种类增加;B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C错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但细胞内溶酶体功能增强;D错误.
【考点定位】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注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11. 判断一株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杂交 B. 自交 C. 测交 D. 检测其基因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①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②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③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④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⑤检验杂种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 (自交) 植物,因此其中自交法只需要套袋即可,最简便。
故选B。
12.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B.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C. 兔的长毛和黑毛 D. 大麦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豌豆的圆粒和黄粒符合“同种生物”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狗的长毛和黑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大麦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不是同一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 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D. 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者都是隐性基因的是纯合子;控制某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称为杂合子。
【详解】A、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
C、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其后代为杂合子,C错误;
D、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的后代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错误。
故选B。
14. 下表是遗传学中常用符号的含义。运用这些符号对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A. P 是杂合子 B. 假设 F1为杂合子,通过测交验证
C. F2 发生性状分离 D. 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详解】A、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P是纯合子,A错误;
B、根据实验现象,孟德尔假设 F1 为杂合子,通过测交验证,看到了预期的结果,B正确;
C、F2出现了高茎和矮茎,发生了性状分离,C正确;
D、F1只表现出了高茎,即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B. 能稳定遗传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 纯合子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D. 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可能不同,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能不同。
【详解】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未必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以是DD或Dd,A错误;
B、能稳定遗传的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也可能是隐性,B错误;
C、纯合子不含有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C正确;
D、隐性性状可以表现出来,在杂种子代不能表现,D错误。
故选C。
16. 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与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为
A. 9∶7 B. 15∶7 C. 15∶9 D. 3∶1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子一代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基因型为(1/4+1/2×1/4=3/8)AA、(1/2×1/2=1/4)Aa、(1/4+1/2×1/4=3/8)aa;子二代自交,子三代基因型为(3/8+1/4×1/4=7/16)AA、(1/4×1/2=2/16)Aa、(3/8+1/4×1/4=7/16)aa.由于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所以AA和Aa表现为紫花豌豆,aa表现为白花豌豆。因此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和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是(7/16+2/16):7/16=9:7,选A。
【点睛】杂合子连续自交子代所占比例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
比例 1- 1/2- 1/2- 1/2+ 1/2-
17.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现用纯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3:1 B. 7:1 C. 5:1 D. 8:1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纯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由此可知紫茎为显性性状,绿色为隐性性状。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纯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由此可知紫茎为显性性状,绿色为隐性性状;假设控制紫茎和绿茎的一对基因为A和a,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即该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1/3a、2/3A;母方的配子正常,雌配子也有两种:1/2A、1/2a;雌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子代中AA=1/3,Aa=1/2,aa=1/6,所以性状分离为5:1,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 孟德尔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B.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理论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A、a、B、b独立遗传)自交后代会出现16种基因型
D. 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只有Aa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A、a、B、b独立遗传),分别产生4种雌雄配子,自交后代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C错误;
D、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个体属于杂合子的是( )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答案】C
【解析】
【详解】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AABBCc个体属于杂合子,而AABBcc、aaBBcc、aaBBCC 属于纯合子。故本题选C。
20. 丈夫的哥哥患有白化病(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妻子的外祖母也有此病,家庭的其他成员均无此病。经调查,妻子的父亲可以视为基因型纯合。可以预测, 这对夫妻的儿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1/2 B. 1/4 C. 3/8 D. 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已知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根据个体的表现型判断基因型,丈夫杂合子的概率是2/3,妻子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
【详解】丈夫的哥哥患病,说明其父母双亲皆为杂合子,故丈夫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妻子的外祖母有此病,妻子的母亲一定是携带者,可推算妻子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1/2,这对夫妻的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2/3×1/4=1/12,D正确。
故选D。
21.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高茎中杂合子概率为( )
A. 5/6 B. 1/2 C. 2/5 D. 3/5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高茎相对于矮茎是显性性状(用D、d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
【详解】由于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由此可见,后代高茎豌豆中DD占1/3,Dd占2/3.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其中1/3DD自交能稳定遗传,而2/3Dd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1/4DD、1/2Dd、1/4dd),因此自交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2/3×1/4=1/6,高茎的比例为1-1/6=5/6,DD:Dd=3:2,则自交 后代高茎中杂合子概率为2/5。
故选C。
22. 用矮秆迟熟(ddEE)水稻和高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希望得到200株矮秆早熟纯种植株,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 )
A. 800株 B. 1000株 C. 1600株 D. 3200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控制水稻高杆和矮杆、迟熟和早熟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即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杆对矮杆为显性,迟熟对早熟为显性。
【详解】ABCD、用矮秆迟熟(ddEE)水稻和高秆早熟(DDee)水稻杂交,F1植株为高杆迟熟(DdEe),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有:9/16高杆迟熟、3/16高杆早熟、3/16矮杆迟熟、1/16矮杆早熟,如希望得到200株矮秆早熟纯种植株,则F2在理论上要有200×16=3200株,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 下图为舞蹈症某家庭遗传系谱,若图中7和10婚配,他们生一个孩子出现该病的概率为( )
A. 5/6 B. 3/4
C. 1/2 D. 1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分析图可知,3号和4号生了一个没病的儿子,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并且4号患病而2号不患病,因此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一对基因表示。
8号个体不患病,基因型为aa,则3号和4号均为Aa,7号的基因型有两种:1/3AA、2/3Aa;6号个体为aa,则10号个体必为Aa,因此7和10生一个孩子出现该病的概率为=1-2/3×1/4=5/6。
故选A。
24.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 1∶3、1∶2∶1和3∶1 B. 3∶1、1∶2∶1和3∶1
C. 3∶1、1∶3和3∶1 D. 1∶3、1∶2∶1和1∶3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9:7、9:6:1和15∶1均属于9:3:3:1的变型,明确F2各表现型中各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假设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则A_bb、aaB_、aabb表现一种性状,A_B_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1:3;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6:1,则A_B_表现一种性状,aaB_、A_bb表现一种性状,aabb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1:2:1;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15:1,则A_B_、A_bb、aaB_表现一种性状,aabb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3:1。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 细胞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最新研究表明,现代人类面临着三种衰老:生理性衰老(随着年龄增长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病理性衰老(即早衰,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及心理性衰老(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常表现为“未老先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
B. “早衰”及“未老先衰”说明环境因素会影响细胞衰老
C. 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会上升,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 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细胞内不能合成酪氨酸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 。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下降。
3、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固缩,染色加深。  
5、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A正确;
B、细胞衰老不仅与基因有关,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B正确;
C、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不降反升,如合成与衰老有关物质的酶活性增大,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C正确;
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有关,并非不能合成酪氨酸酶,D错误。
故选D。
26. 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
B. 图①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
C. 图③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也加倍
D. 图④代表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植物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象,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中期。
【详解】A、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中期,顺序应该为①→④→③→②,A错误;
B、图①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B错误;
C、图③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没有加倍,C错误;
D、图④代表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故选ABC。
27. 实验中关于试剂的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要等量混合使用
B. 解离洋葱根尖时,加入体积分数 75% 的酒精溶液以固定分生区细胞
C. 鉴定脂肪时,滴加 2 滴体积分数 95% 的酒精溶液以洗去浮色
D. 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以提取色素
【答案】BC
【解析】
【分析】在生物学实验中,酒精与盐酸是常用的试剂,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要无水乙醇提取色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需要用酒精和盐酸配置形成解离液;在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需要酒精消毒等。
【详解】A、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方法:现配现用,等量混合,水浴加热,A正确;
B、解离洋葱根尖时,可将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制成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来,B错误;
C、鉴定脂肪时,可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以洗去浮色,C 错误;
D、绿叶中的色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D正确。
故选BC。
28.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1自交后,F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
B. 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
C. F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
D. F2中雌雄配子组合方式有4种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子一代全是黄色圆粒YyRr,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子二代中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
【详解】A、F1自交后,F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与亲本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不同,A正确;
B、F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B正确;
C、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C正确;
D、F2中雌雄配子组合方式有16种,D错误。
故选ABC。
29. 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实验,将灰色兔和白色兔进行杂交,F1雌雄兔全为灰色,将F1中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F2 出现了灰色、黑色、白色三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 对 F1 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 3 种,比例为 1:1:2
C. 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
D. 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
【答案】ABD
【解析】
【分析】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双杂合子自交会出现9:3:3:1的变形,F2 出现了灰色、黑色、白色三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4,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F2 出现了灰色、黑色、白色三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对 F1 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 3 种,灰色、黑色、白色比例为 1:1:2,B正确;
C、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同时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有4种,C错误;
D、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是双隐性,占1/4,D正确。
故选ABD。
二、非选择题
30.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一种自身降解的生理现象,是维持细胞内部稳态的重要机制。下图为线粒体自噬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图示自噬过程体现的溶酶体的功能 是_____。
(2)自噬小泡上的 LC3 蛋白与受损线粒体上的 parkin蛋白进行_____后,自噬小泡延伸包裹受损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_____,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3)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其意义是_____。
【答案】(1) ①. 核糖体 ②. 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 ①. 识别并结合 ②. 再利用
(3)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为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解析】
【分析】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小问1详解】
水解酶的成分是蛋白质,水解酶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溶酶体可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图示过程当细胞内的线粒体受损后,可被溶酶体分解,分解后产生的物质可被细胞再利用。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自噬小泡上的 LC3 蛋白与受损线粒体上的 parkin蛋白进行识别并结合,引起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自噬产物有一部分有用的物质可被细胞再利用,而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小问3详解】
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细胞的能量和物质供应不足,细胞自噬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为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使细胞度过危机。
31. 图I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Ⅱ表示该过程中abc三种物质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I的A中,核DNA数是_______,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
(2)观察有丝分裂可选择根尖的________(填“分生区”或“成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装片的制作流程中漂洗的目的是_______。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表现在I图中的_______图对应的时期。Ⅱ图中的甲所示时期可与I图中的_____图对应,引起II图中b数目发生变化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
【答案】(1) ①. 8 ②. 0
(2) ①. 分生区 ②. 根尖分生区细胞可持续分裂,而成熟区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 ③.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 ①. BD ②. BC ③. DNA复制和着丝粒分裂
【解析】
【分析】据图I细胞分裂图分析可知:A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据图II的柱形图分析可知: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乙组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与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代表有丝分裂末期。
【小问1详解】
图Ⅰ的A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核DNA数是8;染色单体数是0。
【小问2详解】
根尖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根尖分生区细胞可持续分裂,而成熟区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用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装片的制作流程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小问3详解】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前期和末期,据试题分析可知,图I中B图表示有丝分裂前期,D图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Ⅱ图中的甲所示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而图I中,B表示有丝分裂前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故Ⅱ图中的甲所示时期可与Ⅰ图中的BC对应;DNA复制和着丝粒分裂均可引起Ⅱ图中b数目发生变化。
32. 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为 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图甲处于图乙的_____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正常情况下,图甲中染色体①和②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____________。
(3)图乙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与造血干细胞的分裂相比,图甲所示细胞在图乙的ef段将出现的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植物 ②. 有细胞壁 ③. ef ④. 相同 ⑤. 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来的 ⑥.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⑦. 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分两极。
分析乙图: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ef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图甲细胞存在有细胞壁,故所示为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2)图甲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处于图乙的ef段。正常情况下,图甲中染色体①和②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来的,故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
(3)图乙中de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均分两极;造血干细胞是动物细胞,图甲所示细胞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是细胞膜从中央将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从细胞的中央生出细胞板,细胞板向两边延伸,形成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3. 下图是某半乳糖血症家族系谱图的家族系谱图,设该病由A、a基因控制,(已知7号为纯合子)。请据图回答:
(1)控制该种半乳糖血症的是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基因。
(2)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
(3)若10号个体与一患者婚配,所生的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4)若14号个体与一患者婚配,已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假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1)隐 (2) ①. AA或Aa ②. 2/3
(3)1/8 (4)1/2
【解析】
【分析】1、判断患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2、分析遗传系谱图:8号和9号正常,出生患病的女儿12号,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控制该种半乳糖血症的是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小问2详解】
由于12号、13号患病而8号、9号正常,所以8号、9号的基因型都是Aa。因此,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小问3详解】
由于2号患病,所以6号的基因型是Aa。又已知7号为纯合子,所以10号是Aa的概率为1/2。若10号个体与一患者婚配,所生的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8。
【小问4详解】
若14号个体与一患者婚配,已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病,说明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则假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遗传系谱图的判断及概率的计算,根据遗传系谱图及题干中的条件,准确的判别患病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34. 某种鸽子的羽毛颜色有有绿色、蓝色、灰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A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灰色;当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鸽子,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灰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鸽子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P(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一 甲×丙 全为绿色
二 甲×丁 绿色:蓝色=3:1
三 乙×丙 绿色:灰色=3:1
四 乙×丁 绿色:蓝色:灰色:白色=3:1:3:1
(1)控制鸽子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甲、乙、丙三只鸽子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一中F1代绿色鸽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_________。
(4)杂交组合四中F1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该组合中F1绿色鸽子与白色鸽子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
【答案】 ①. 符合 ②. AABb ③. AaBb ④. AaBB ⑤. 4 ⑥. 1/2 ⑦. 1/4 ⑧. 绿色:蓝色:灰色:白色=2 : 1: 2: 1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分析题文:只有显性基因A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灰色,当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小鹦鹉,甲、乙、丙均为绿色(A_B_),丁为灰色(aaB_);分析表格:乙(A_B_)×丙(A_B_)→出现灰色(aaB_),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_,丙的基因型为AaB_;甲(A_B_)×丙(AaB_)→后代均为绿色(A_B_),说明甲的基因型为AAB_;乙(AaB_)×丁(aaB_)→后代出现白色(aabb),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甲(AAB_)×丁(aaBb)→后代有蓝色(A_bb),说明甲的基因型为AABb,再结合组合一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
(1)根据题意可知,控制小鹦鹉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据试题分析可知,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AaBb、AaBB。
(3)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甲(AABb)×丙(AaBB),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有4种,即AABB、AABb、AaBB、AaBb,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AABB、AaBb)的概率1/2×1/2+1/2×1/2=1/2。
(4)杂交组合四的亲本为乙(AaBb)×丁(aaBb),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占1/2×1/2=1/4;当显性基因B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因此该组合中F1代绿色小鹦鹉的基因型1/3AaBB、2/3AaBb,其与白色鸽子(aabb)杂交,则子代绿色(1/2×2/3AaB ):蓝(1/2×1/3Aabb)色:灰色(1/2×2/3aaB_):白色(1/2×1/3aabb)=2 :1: 2: 1。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2022级高一下期3月考试题
生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 4 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 b→a→b 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 甲图 b→a 与丙图的 b→a 所用的时间一定是一样长的
C. 从 a→b,由于 DNA 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丁
2.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幼年个体中没有衰老的细胞,老年个体中没有新细胞产生。②由胚胎干细 胞诱导分化成肾脏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③细胞凋亡对机体有利,细胞坏死对机 体有害。④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⑤“老年斑”的出现是细胞衰老 的象征。⑥动物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体积略微增大,此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速率 也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
3.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高等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 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 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C. 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D. 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 绵羊的乳腺细胞是高度特化的细胞,但用乳腺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这个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这主要是因为(  )
A. 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B. 卵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物种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C. 卵细胞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
D.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 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B.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C.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6. 一般来说,参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有(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高尔基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7. 细胞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人体发育过程中,一定存在着细胞凋亡
B.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能发生凋亡
C. 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坏死
D. 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8.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 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2
C. 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 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9. 下图中,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乙、丙、丁分别是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统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B. 图乙中的a、c分别表示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C. 图丙所示有丝分裂时期与图甲相同
D. 图丁所示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10. 下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 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
C. 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但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D. 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但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11. 判断一株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杂交 B. 自交 C. 测交 D. 检测其基因组成
12.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B.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C. 兔长毛和黑毛 D. 大麦的高秆和小麦的矮秆
13. 下列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 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D. 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14. 下表是遗传学中常用符号的含义。运用这些符号对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 的杂交实验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A. P 是杂合子 B. 假设 F1为杂合子,通过测交验证
C. F2 发生性状分离 D. 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5.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B. 能稳定遗传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 纯合子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
D. 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
16. 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与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为
A. 9∶7 B. 15∶7 C. 15∶9 D. 3∶1
17.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携带绿茎基因的花粉只有1/2可以存活。现用纯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F1全为紫茎,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3:1 B. 7:1 C. 5:1 D. 8:1
18. 孟德尔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B.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理论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A、a、B、b独立遗传)自交后代会出现16种基因型
D. 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其中只有Aa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19. 下列个体属于杂合子的是( )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20. 丈夫的哥哥患有白化病(一种隐性遗传疾病),妻子的外祖母也有此病,家庭的其他成员均无此病。经调查,妻子的父亲可以视为基因型纯合。可以预测, 这对夫妻的儿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
A. 1/2 B. 1/4 C. 3/8 D. 1/12
21. 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让高茎豌豆全部自交,则自交后代高茎中杂合子概率为( )
A. 5/6 B. 1/2 C. 2/5 D. 3/5
22. 用矮秆迟熟(ddEE)水稻和高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希望得到200株矮秆早熟纯种植株,那么F2理论上要有( )
A. 800株 B. 1000株 C. 1600株 D. 3200株
23. 下图为舞蹈症某家庭遗传系谱,若图中7和10婚配,他们生一个孩子出现该病的概率为( )
A. 5/6 B. 3/4
C. 1/2 D. 100%
24.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 1∶3、1∶2∶1和3∶1 B. 3∶1、1∶2∶1和3∶1
C. 3∶1、1∶3和3∶1 D. 1∶3、1∶2∶1和1∶3
二、不定项选择题
25. 细胞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最新研究表明,现代人类面临着三种衰老:生理性衰老(随着年龄增长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病理性衰老(即早衰,由于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及心理性衰老(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常表现为“未老先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细胞的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细胞核体积增大
B. “早衰”及“未老先衰”说明环境因素会影响细胞衰老
C. 衰老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会上升,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D. 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细胞内不能合成酪氨酸酶
26. 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
B. 图①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
C. 图③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也加倍
D. 图④代表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27. 实验中关于试剂的使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鉴定还原糖时,斐林试剂要等量混合使用
B. 解离洋葱根尖时,加入体积分数 75% 的酒精溶液以固定分生区细胞
C. 鉴定脂肪时,滴加 2 滴体积分数 95% 的酒精溶液以洗去浮色
D. 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以提取色素
28.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1自交后,F2出现绿圆和黄皱两种新性状组合
B. 对F2每一对性状进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1
C. F2的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接近9∶3∶3∶1
D. F2中雌雄配子组合方式有4种
29. 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子的家兔进行实验,将灰色兔和白色兔进行杂交,F1雌雄兔全为灰色,将F1中雌雄兔相互交配得F2,F2 出现了灰色、黑色、白色三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兔的体色是由两对基因决定的,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 对 F1 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 3 种,比例为 1:1:2
C. F2灰色家兔中基因型有3种
D. F2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
二、非选择题
30.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中一种自身降解生理现象,是维持细胞内部稳态的重要机制。下图为线粒体自噬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图示自噬过程体现的溶酶体的功能 是_____。
(2)自噬小泡上的 LC3 蛋白与受损线粒体上的 parkin蛋白进行_____后,自噬小泡延伸包裹受损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自噬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_____,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3)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其意义是_____。
31. 图I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Ⅱ表示该过程中abc三种物质的数量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I的A中,核DNA数是_______,染色单体数是_______。
(2)观察有丝分裂可选择根尖的________(填“分生区”或“成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装片的制作流程中漂洗的目的是_______。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表现在I图中的_______图对应的时期。Ⅱ图中的甲所示时期可与I图中的_____图对应,引起II图中b数目发生变化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
32. 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为 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图甲处于图乙的_____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正常情况下,图甲中染色体①和②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____________。
(3)图乙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与造血干细胞的分裂相比,图甲所示细胞在图乙的ef段将出现的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下图是某半乳糖血症家族系谱图的家族系谱图,设该病由A、a基因控制,(已知7号为纯合子)。请据图回答:
(1)控制该种半乳糖血症的是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基因。
(2)1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
(3)若10号个体与一患者婚配,所生的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4)若14号个体与一患者婚配,已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假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34. 某种鸽子的羽毛颜色有有绿色、蓝色、灰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A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B时,羽毛为灰色;当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鸽子,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灰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鸽子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P(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一 甲×丙 全为绿色
二 甲×丁 绿色:蓝色=3:1
三 乙×丙 绿色:灰色=3:1
四 乙×丁 绿色:蓝色:灰色:白色=3:1:3:1
(1)控制鸽子羽毛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甲、乙、丙三只鸽子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一中F1代绿色鸽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概率为_________。
(4)杂交组合四中F1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该组合中F1绿色鸽子与白色鸽子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