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子晶体与共计晶体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分子晶体与共计晶体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2分子晶体与共计晶体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单选题
1.在电池工业上,碳酸乙烯酯(EC)可作为锂电池电解液的优良溶剂,其结构为,熔点为3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分子中有10个σ键
B.EC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分子中至少有4个原子共平面
D.EC由固态变成液态破坏了分子间的作用力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的与氨水的中性混合溶液中,数为NA
B.和中各含有4NA个键和4NA个键
C.含中子数目为9NA
D.甲酸(HCOOH)水溶液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5NA
3.磷化铝(AlP,熔点:2000℃)通常是作为一种广谱性熏蒸杀虫剂,主要用于熏杀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lP属于分子晶体
B.起熏杀作用的物质通常是Al(OH)3
C.AlP能水解或与稀硫酸作用,且均产生一种无毒气体
D.常用铝与红磷在一定条件下化合制备AlP
4.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①二氧化硅 ②碘 ③食盐 ④蔗糖 ⑤磷酸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过氧化氢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离子键 B.氢键 C.非极性键 D.范德华力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金刚石中含有C—C键4NA
B.6.4gCaC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2NA
C.已知H2(g)+I2(g)2HI(g) ΔH=-11kJ/mol,当晶体I2与H2(g)反应生成2NA个HI(g)分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kJ
D.1L0.01mol/L溶液中, 和 的数目之和为0.01NA
7.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Na2O Na AlF3 AlCl3 Al2O3 BCl3 CO2 SiO2
920℃ 97.8℃ 1291℃ 190℃ 2073℃ -107℃ -57℃ 1723℃
A.Na2O、AlF3是离子晶体;AlCl3、BCl3是分子晶体
B.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C.Al2O3熔点高于AlF3,因为Al2O3晶格能大于AlF3
D.在上面涉及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8.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Cl4的熔沸点小于SiCl4,则NCl3的熔沸点小于PCl3
B.CH3CH2OH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则1—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很大
C.N≡N由于键能大而结构稳定,则C≡C键能也大结构也很稳定
D.MgCl2溶液低温蒸干得到Mg(OH)2,NaCl溶液低温蒸干也可得到NaOH
9.氯化三乙基锡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15.5℃,沸点为206℃。氯化三乙基锡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四乙基锡的二氯代物有6种
B.低温下,氯化三乙基锡为分子晶体
C.lmol四乙基锡中含有28molσ键
D.氯化三乙基锡中所有原子可以共平面
10.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干冰(CO2)是分子晶体,推测SiO2,也是分于晶体
B.SiH4的沸点高于CH4,推测H2Se的沸点高于H2S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l3
D.NaCl与浓H2SO4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HBr
11.下列物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水晶 B.晶体硅 C.金刚石 D.干冰
12.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沸点:Li<Na<<K B.熔点: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
C.第一电离能:S<P<Cl D.元素的电负性:N>O>F
13.硫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相图(用于描述不同温度、压强下硫单质的转化及存在状态的平衡图象)如图。已知正交硫和单斜硫是硫元素的两种常见单质,且都是由S8分子组成的晶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正交,s)+O2(g)=SO2(g) △H1;S(单斜,s)+O2(g)=SO2(g) △H2。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交硫和单斜硫互为同分异构体
B.温度低于95.5℃且压强大于0.1Pa,正交硫发生升华现象
C.图中M→N过程为固态硫的液化,该过程一定破坏了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D.由上述信息可判断:△H1>△H2
14.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我国科学家独创了一种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成功合成了葡萄糖(C6H12O6)和脂肪酸,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关于上述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和H2O均为极性分子,故CO2易溶于水
B. CO2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
C.H2O分子中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故H2O分子的VSEPR模型为V形
D.葡萄糖为分子晶体,脂肪酸为离子晶体
二、填空题
15.非金属元素在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C、N、O、Si、Cl等。
(1)上述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中s亚层和p亚层电子数相等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由氮元素与硅元素组成的物质可用于制造发动机的耐热耐磨部件。请写出一个与它晶体类型相同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请从元素周期律的角度解释中N元素显负价的原因_______。
(3)氧元素的简单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
下列事实能说明氯与氧两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有_______(选填编号)。
a.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O多 b.酸性:
c.中氯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 d.沸点:
16.2019年1月3日一吨多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它所搭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通过砷化镓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开展工作。下表是As、Ga等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Al Si P
Ga Ge As
(1)上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元素周期表中镓的位置是__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磷与砷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aAs可以用浓硝酸溶解,生成H3AsO4和Ga(NO3)3。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GaAs+HNO3→Ga(NO3)3+NO2↑+H3AsO4+H2O,_________
(3)GaN、GaAs、GaP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晶体类型与晶体硅相同,它们的熔点如表。
晶体 GaN GaAs GaP
熔点/℃ 1700 1238 1480
解释它们熔点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
(4)亚磷酸(H3PO3)与NaOH反应只能生成Na2HPO3和NaH2PO3两种盐,这两种盐溶液均呈碱性。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亚磷酸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酸,Na2HPO3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_______。
三、计算题
17.(1)金刚砂()的硬度为9.5,其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则金刚砂晶体类型为_______;在中,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_______;若晶胞的边长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金刚砂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
(2)硅的某种单质的晶胞如图乙所示.晶体与该硅晶体结构相似,则晶体中,每个原子与_______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若该硅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晶体中最近的两个硅原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即可)。
18.如果1mol金刚石的质量为a g,密度为ρg·cm﹣3,请计算出每个碳原子的共价半径________(两个原子核之间距离的一半)(设碳原子为紧密堆积结构,见图)。(用含a,ρ,NA的式子表示。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四、实验题
19.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从传统中药中发现的能治疗疟疾的有机化合物。已知: 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 60℃以上易分解。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
(1)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流程如下:研究团队经历了使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的探究过程,实验结果如下:
溶剂 水 乙醇 乙醚
沸点/℃ 100 78 34.5
提取效率 几乎为 0 35% 95%
①分离残渣与提取液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___________。
③研究发现,青蒿素分子中的某个基团受热不稳定,据此分析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效率偏低,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 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2)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 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____ (填字母)具有相似的性质。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葡萄糖
(3)青蒿素的质谱数据中有一个峰值与另一种抗疟药鹰爪素相同,而鹰爪素的该质谱峰对应过氧基团,于是推测青蒿素中也含有过氧基团,请写出过氧基的电子式:___________。青蒿素所属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晶体。
(4)研究还发现,将青蒿素通过下面反应转化为双氢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效果更好。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5)科学家对 H2O2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观点:甲:、乙: H—O—O—H,甲式中 O→O 表示配位键,在化学反应中 O→O 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化学家 Baeyer 和 Villiyer 为研究 H2O2的分子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将 C2H5OH 与浓 H2SO4反应生成(C2H5)2SO4和水;
b.将制得的(C2H5)2SO4与 H2O2反应,只生成 A 和 H2SO4;
c.将生成的 A 与 H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 H2作还原剂)。
①如果 H2O2的结构如甲所示,实验 c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 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 H2O2的结构,还需要在实验 c 后添加一步实验 d,请设计 d 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该物质分子式是C3H4O3,分子中含有的C-H键、C-C键、C-O都是σ键,而C=O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则在一个C3H4O3分子中含有10个σ键和1个π键,A正确;
B.在碳酸乙烯酯的分子中,在O原子上无H原子,C-H键极性较弱,因此不能形成分子间的氢键,B错误;
C.分子中的碳氧双键具有乙烯的平面结构,所以与C原子相连的3个O原子与这个C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分子中至少有4个原子共平面,C正确;
D.碳酸乙烯酯为分子晶体,因此其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D
【详解】A.没有提供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混合溶液中NH4+的数目,A错误;
B.60gSiO2和28gSi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SiO2中1个硅原子形成4个硅氧键,Si晶体中1个硅原子平均形成2个硅硅键,故分别含有4NA个Si-O键和2NA个Si-Si键,B错误;
C.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分子含有1×2+8=10个中子,故含中子数目为10NA,C错误;
D.10g46%甲酸(HCOOH)水溶液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0.5NA,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A.的熔点为,比较高,属于共价晶体,A项错误;
B.可发生水解:,没有氧化性,不能熏杀害虫,有剧毒,可熏杀害虫,B项错误;
C.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水解或与稀硫酸作用均可产生有毒气体,C项错误;
D.红磷和铝粉烧制可得到磷化铝,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项正确;
故选D。
4.A
【详解】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是离子晶体,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是原子晶体,所以②④⑤都是分子晶体,①是原子晶体,③是离子晶体。答案选A。
5.A
【详解】过氧化氢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分子内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不存在离子键,故A符合题意;
答案为A。
6.B
【详解】A.1个碳原子形成四条共价键,每2个碳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12g金刚石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金刚石形成2NA个C-C键,A错误;
B.6.4gCaC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2NA,B正确;
C.当I2(g)与H2(g)反应生成2NA个HI(g)分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kJ,C错误;
D.溶液中含有邻苯二甲酸, 、 、  的数目之和为0.01NA,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A.Na2O、AlF3是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离子,离子再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离子晶体。由于离子键是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断裂消耗很高能量,因此物质的熔沸点较高。在AlCl3、BCl3中,尽管Cl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但其原子半径大,得到电子能力弱,所以AlCl3、BCl3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形成的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因此它们的熔沸点较低,A正确;
B.C、Si都是第IVA的元素,它们形成的氧化物中,CO2是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分子晶体,而SiO2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晶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的多,故CO2熔沸点比较低,在室温下呈气态;而SiO2在室温下呈固态,B正确;
C.Al2O3、AlF3都属于离子晶体,物质的熔点Al2O3高于AlF3,是因为两种物质的阳离子都是Al3+,但Al2O3中阴离子O2-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AlF3中的阴离子F-只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与Al3+形成的离子键时Al2O3更强些,断裂消耗能量更多,即晶格能Al2O3大于AlF3,C正确;
D.在上面涉及的物质中,BCl3、CO2、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其中在BCl3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没有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故答案为D。
8.A
【详解】A.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四氯化碳和四氯化硅是结构相似分子晶体,三氯化氮和三氯化磷也是结构相似分子晶体,所以四氯化碳的沸点小于四氯化硅,三氯化氮的沸点小于三氯化磷,故A正确;
B.羟基是亲水基,烃基是憎水基,烃基中碳原子个数越大,憎水性越强,亲水性越弱,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所以1—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故B错误;
C.氮气分子中的氮氮三键键能大,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结构稳定,而碳碳三键中π键易断裂,结构不稳定,故C错误;
D.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低温蒸干时氯化氢挥发,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导致水解趋于完全生成氢氧化镁,而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在溶液中不水解,低温蒸干时得到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把第一个氯原子固定在乙基中的甲基碳原子上,如图 移动另一个氯原子可得到4种二氯代,将第一个氯原子固定在乙基中的次甲基碳原子上,如图 移动另一个氯原子可得到2种二氯代物,四乙基锡的二氯代物的种数一共6种 ,A正确;
B.氯化三乙基锡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15.5℃,沸点为206℃,熔沸点较低,故为分子晶体,B正确;
C.四乙基锡中共有4个—CH2CH3,故lmol四乙基锡中含有σ键4×7=28mol,C正确;
D.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结构特点,甲烷为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共平面,D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A.SiO2熔沸点高,属于原子晶体,故A错误;
B.SiH4、CH4、H2Se、H2S形成的均是分子晶体,且均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根据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H2Se的沸点高于H2S,故B正确;
C.因I2的氧化性较弱,碘单质与铁反应生成的是FeI2,故C错误;
D.浓硫酸氧化性很强,能够将NaBr氧化为Br2,不能用该方法制取HBr,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水晶是二氧化硅晶体,属于化合物,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故A正确;
B.晶体硅,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但晶体硅属于单质,故B错误;
C.金刚石,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但金刚石属于单质,故C错误;
D.干冰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分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晶体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晶体类型及化合物的判断,注意晶体类型的分类和区别。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是周期系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单质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硅晶体、SiO2、SiC等。
12.C
【详解】A.碱金属元素随电子层数增多,单质的沸点降低,沸点Li>Na>K,故A错误;
B.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都是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Si原子半径小于C,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B错误;
C.P原子3p能级半充满,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S<P<Cl,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大,元素的电负性:N选C。
13.D
【详解】A.正交硫和单斜硫均是硫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
B.温度低于95.5℃且压强大于0.1Pa,正交硫是固态,需要降压才能升华为气态,B错误;
C.图中M→N过程为固态硫的液化,该过程中,正交硫先转化为单斜硫,再变成液体;正交硫和单斜硫都是由S8分子组成的晶体,则两种晶体中分子排列的方式不同,从正交硫转化为单斜硫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单斜硫变为液体破坏的也是分子间作用力,C错误;
D.在同压条件下,升温由正交硫转化为单斜硫,说明单斜硫能量高,同质量的情况下,单斜硫燃烧放热多,由于两个燃烧反应的ΔH均为负值,则ΔH1>ΔH2,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CO2是非极性分子,而H2O均为极性分子,C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A错误;
B.CO2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仅有范德华力作用,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晶体采用最密堆积方式,故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B正确;
C.H2O分子中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O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故H2O分子的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C错误;
D.葡萄糖和脂肪酸均为有机物,均由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均为分子晶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15.(1)C、Si
(2) SiC、Si、SiO2 N元素的电负性大于Si,共用电子对偏向N
(3) 2s22p6 c
【详解】(1)最外层电子排布中s亚层和p亚层电子数相等说明p上排布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根据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数,符合要求的应该是第IVA族,故答案为C、Si;
(2)可用于制造发动机的耐热耐磨部件,硬度大,是共价晶体,晶体类型相同的物质有SiC、Si、SiO2等;中N元素的电负性大于Si,共用电子对偏向N,故N显负价;
(3)氧元素的简单阴离子O2-,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2s22p6;
a.最外层电子数多少与元素非金属性无直接关系,故a错误;
b.判断非金属性与最简单氢化物的酸性无关,应该比较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故b错误;
c.非金属性强的显负价,中氯元素为+4价,氧元素为-2价,故c正确;
d.非金属性强弱由得原子电子能力决定、是化学性质方面的体现,沸点是物理性质,不能说明非金属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 磷 第四周期第IIIA族 磷原子和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磷原子比砷原子少一层电子,原子半径小,得电子能力强,所以磷的非金属性强于砷 GaN、GaP、GaAs都是原子晶体,原子半径N<P<As,键长Ga N<Ga P<Ga As,键能Ga N>Ga P>Ga As,故GaN、GaP、GaAs的熔点依次降低 二元弱 >OH->
【详解】(1)上表中,根据层多径小,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最小的是磷元素,Al在周期表中是第三周期第IIIA族,Al和Ga是同族,因此元素周期表中镓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IIIA族。磷原子和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磷原子比砷原子少一层电子,原子半径小,得电子能力强,所以磷的非金属性强于砷;故答案为:磷;第四周期第IIIA族;磷原子和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磷原子比砷原子少一层电子,原子半径小,得电子能力强,所以磷的非金属性强于砷。
(2)GaAs可以用浓硝酸溶解,生成H3AsO4和Ga(NO3)3。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GaAs中As化合价由 3价升高到+5价,升高8个价态,HNO3中N化合价降低到NO2,由+5价降低到+4价,降低1个价态,根据升降守恒得到NO2系数为8,GaAs系数为1,H3AsO4系数为1,Ga(NO3)3系数为1,HNO3系数为11,H2O系数为4,根据O守恒检验,因此得到GaAs+11HNO3 = Ga(NO3)3+8NO2↑+H3AsO4+4H2O,其单线桥法为;故答案为:。
(3)从图中熔点变化分析出GaN、GaP、GaAs都是原子晶体,原子半径N<P<As,键长Ga N<Ga P<Ga As,键能Ga N>Ga P>Ga As,故GaN、GaP、GaAs的熔点依次降低;故答案为:GaN、GaP、GaAs都是原子晶体,原子半径N<P<As,键长Ga N<Ga P<Ga As,键能Ga N>Ga P>Ga As,故GaN、GaP、GaAs的熔点依次降低。
(4)根据信息,说明亚磷酸(H3PO3)与足量NaOH反应生成Na2HPO3,说明亚磷酸应属于二元弱酸,Na2HPO3溶液显碱性,说明水解大于电离,因此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OH->;故答案为:二元弱;>OH->。
17. 共价晶体 12 4 正四面体形
【详解】(1)金刚砂()的硬度为9.5,硬度很大,属于共价晶体;以顶点碳原子为研究对象,与其距离最近的碳原子位于该顶点相邻的面心上,所以每个碳原子周围最近的碳原子数目为12;该晶胞中C原子个数为,原子个数为4,晶胞边长为,体积,密度。
(2)根据图乙所示的晶体结构可知,在晶体中,每个原子与4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在晶体的晶胞中含有原子的数目是,则根据晶体的密度可知,晶胞的边长,在晶胞中2个最近的原子之间的距离为晶胞体对角线长的,即。
18.cm
【详解】由金刚石的晶胞结构可知,晶胞内部有4个C原子,面心上有6个C原子,顶点有8个C原子,所以金刚石晶胞中C原子数目为4+6×1/2+8×1/8=8;设晶胞体积为V,,,晶胞边长为 ,若C原子半径为r,根据硬球接触模型,晶胞正方体对角线长度的1/4,就是C—C键的键长,即=2r, r=cm;答案:cm。
19.(1) 过滤 蒸馏 乙醚 乙醇沸点相对乙醚来说较高,分离时易造成青蒿素受热被破坏,导致其提取效率偏低 B
(2)C
(3) 分子晶体
(4)还原反应
(5) +H2→C2H5OC2H5+H2O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分析】本题是一道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实验题,首先用乙醚从青蒿干燥破碎中萃取出青蒿素,之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再通过蒸馏的方式分离乙醚和粗品,再对粗品提纯即可得到精品,以此解题。
(1)
①分离残渣与提取液的操作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该实验操作方法是名称是过滤;操作Ⅱ为分离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操作,应该用蒸馏的方法;
②由已知信息可知:青蒿素不溶于水,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大,而易溶于乙醚,而且水与乙醇互溶,而与乙醚互不相溶,所以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溶剂最好选择乙醚;
③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效率偏低,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是乙醇沸点相对乙醚来说较高,分离时易造成青蒿素受热被破坏,导致其提取效率偏低;
④操作Ⅲ为提纯青蒿素的过程得到精品青蒿素;
A.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不能用水溶解,A错误;
B.青蒿素在乙醇中可溶解,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可以提纯青蒿素, B正确;
C.加入乙醚分液后得到的还是混合液,不是精品,C错误;
故选B。
(2)
A.乙醇易溶于水,A错误;
B.乙酸易溶于水,B错误;
C.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后水解生成乙酸,且水解的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C正确;
D.葡萄糖易溶于水,D错误;
故选C;
(3)
过氧基里两个氧之间有一对共用电子对,另外两个氧还各有一个单电子,故其电子式为: ;青蒿素的熔点为156~157℃,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
(4)
根据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分子结构的不同,可知是青蒿素分子中的羰基变为羟基,由于得氢被还原,得氧被氧化,所以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
(5)
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的分子式为C4H10O2,所以如果双氧水的结构如甲所示,O→O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则c中的反应为+H2→C2H5OC2H5+H2O;②如果双氧水的结构如乙所示,则反应为C2H5O-OC2H5 + H2 → 2CH3CH2OH,两者的区别之一为是否有水生成,所以可利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故答案为:+H2→C2H5OC2H5+H2O;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