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答案)

必修二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答案)

必修二第八章测试
化学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兴趣小组利用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等杂质)设计制备氧化镁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和步骤(Ⅱ)中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
B.步骤(Ⅰ)获得的滤液X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Mg2+、Al3+、H+
C.步骤(Ⅱ)中获得Mg(OH)2沉淀,说明Al3+不与NaOH溶液反应
D.步骤(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2.下列关于石油及石油炼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烯烃
B.石油经减压分馏可以得到煤油和柴油
C.裂化汽油不能用于萃取溴水,石油的催化重整可得芳香烃
D.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分馏得到的各馏分仍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3.中国南海海域是全球范围内石油储量与可开采储量较丰富、开采潜力较大的地方,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石油分馏所得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4.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其重要部件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D.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B.PM2.5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D.云、雾、烟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CaCO3、MgCO3和Al(OH)3等做抗酸药
B.CaO可用作干燥剂和抗氧化剂
C.FeSO4 7H2O是生产铁系净水剂的原料
D.分子筛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
7.下列对于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石油的裂化属于化学变化
B.可燃冰的结构与天然气完全相同
C.乙烯和聚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中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B.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
C.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与铯的中子数相等
D.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生活垃圾可用于焚烧发电
B.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或生物柴油
C.石油裂解主要是为了获得气态不饱和短链烃
D.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含有焦炭、苯、甲苯等
10.某同学通过如下流程制备氧化亚铜:
已知:难溶于水和稀硫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可用替换
B.步骤③中为防止被氧化,可用溶液洗涤
C.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如果试样中混有和杂质,用足量稀硫酸与试样充分反应,根据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可计算试样纯度
11.“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行为不符合以上主题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开发新能源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落实“3R”发展观,即: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12.化学与生活、科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天问一号”中Ti-Ni形状记忆合金的两种金属都属于过渡金属元素
B.光伏发电成为青海省第一大电源,电能是污染小的二次能源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D.烟花燃放是利用了金属的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SO4作补血剂时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增强药效
B.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剂与防腐剂
D.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1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段②中结晶出的MgCl2 6H2O可直接电解制得镁
B.在工段③④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C.工段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 、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试剂的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D.从海水中制得粗盐应用蒸发结晶的原理
15.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钙溶解放热,可用于制作自加热罐头
B.二氧化氯能够氧化甲醛,含二氧化氯的装修除味剂可用作甲醛清除剂
C.固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使周围温度降低,低温实验时常用其作制冷剂
D.柠檬酸常用作复合膨松剂的酸性物质,其作用主要是降低食品的碱性
16.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下列做法与该报告精神相违背的是
A.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
D.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二、填空题
17.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从表中的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其中属于调味剂的有________,
属于防腐剂的有________,
18.已知单质A和化合物甲在一定条件发生反应可以生产单质B和化合物乙,表示为:A+甲→B+乙。
(1)若A为金属钠,甲为水,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A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填写化学式)。
(2)若A为金属镁,B为黑色的非金属固体,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A为金属铝,甲为磁性氧化铁,则反应过程中若消耗10.8g的铝,会得到B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将产物乙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若B可以使淀粉溶液显蓝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
(5)若A为氢气,B为铜,则在反应过程中会看到固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
三、计算题
19.将一包铝热剂(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①向一份铝热剂中加入8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20.16L(S.T.P.)②另一份等质量的铝热剂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固体中加入2L 2.5mol/L的盐酸溶液,使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PH=0(假设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取少量反应后溶液,滴加硫氰化钾,没有出现血红色.完成下列计算:
(1)计算该铝热剂中铝与氧化铁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多少?(S.T.P.)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资料:常温下溴呈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
(1)酸化:海水通入Cl2前需进行酸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
(2)脱氯:除去含溴蒸气中残留的Cl2,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富集、制取Br2:
用Na2CO3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溴时,Br2生成BO3-和Br-,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H2SO4酸化反应后的溶液即可得到Br2。
(4)萃取、蒸馏
物质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19 1.595 0.753
沸点/℃ 58.76 76.8 215~217
萃取时选择合适的萃取剂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21.综合利用海水可以制备食盐、纯碱、金属镁等物质,其流程如图所示:
(1)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的装置如图,其中有_____处错误。
(2)在母液中通入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从溶液A中提取Br2,需要的主要仪器是____
(3)操作③是_____
(4)粗盐中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①为制得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如下:
a.溶解;
b.依次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NaOH溶液、_____溶液;
c._____;
d.加适量盐酸;
e._____(请补全缺少的试剂和实验步骤)
②步骤b中,加入最后一种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5)用这种方法制得的Na2CO3中有少量的NaCl,检验NaCl的实验为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还含有少量SiO2、Al2O3等,加入足量盐酸,过滤,滤渣是SiO2,滤液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过滤出氢氧化镁沉淀,滤液Y为偏铝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镁灼烧生成氧化镁和水。
【详解】A.步骤(Ⅰ)和步骤(Ⅱ)为过滤,过滤一定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烧杯,故A正确;
B.步骤(Ⅰ)获得的滤液X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和剩余盐酸,所以阳离子主要有Mg2+、Al3+、H+,故B正确;
C.氯化铝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C错误;
D.步骤(Ⅲ) 是氢氧化镁灼烧生成氧化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故D正确;
选C。
2.B
【详解】A. 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通过石油的裂解获得较多的气态烯烃,故A正确;
B. 石油经常压分馏可以得到煤油和柴油,故B错误;
C. 裂化汽油中含有不饱和键,不能用于萃取溴水,石油的催化重整可得芳香烃,故C正确;
D. 石油分馏是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分馏得到的各馏分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烃,仍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因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矿物能源,故A正确;
B、因石油中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故B错误;
C、因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故C正确;
D、因石油分馏的各馏分仍是混合物,故D错误。
4.C
【详解】A.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制造太阳能电池重要材料,故A正确;
B.丝织品的原料是蚕丝,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正确。
C.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在气缸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故C错误;
D.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者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者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煤的干馏是指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的过程,所以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PM2.5中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A正确;
B.PM2.5中的微粒直径大于胶体颗粒大小,因此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B错误;
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防止扬尘造成的污染,因此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C正确;
D.云、雾、烟都是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属于胶体,因此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6.B
【详解】A.CaCO3、MgCO3和Al(OH)3等均可与胃酸反应,可用做抗酸药,A说法正确;
B.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干燥剂,无还原性,则不能作抗氧化剂,B说法错误;
C.FeSO4 7H2O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生成铁盐,铁盐可用于净水,绿矾是生产铁系净水剂的原料,C说法正确;
D.分子筛因吸附的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具有筛分大小不同的流体分子的能力,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A
【详解】A. 通过石油的裂化、裂解可以得到小分子化合物,所以石油的裂化、裂解是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可燃冰是天然气的水合物,可燃冰的结构与天然气不相同,故B错误;
C.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聚乙烯不能,故C错误;
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变性,析出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中,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 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但不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使海水淡化,选项A错误;
B. 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的溶解度,溶解度大的物质能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化,所以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选项B正确;
C. 的中子数,的中子数,选项C错误;
D.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用电解法,氧化铝与碳不反应,应用电解法治炼,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较为综合,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为选项A.明矾只能作为净水剂,但不能使海水淡化。
9.D
【详解】A. 焚烧将某些还原性的物质氧化,某些生活垃圾可用于焚烧发电,故A正确;
B. “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含有有毒物质,不能食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称为皂化反应,油脂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可制作生物柴油,故B正确;
C. 石油裂解主要是为了获得气态不饱和短链烃,如乙烯、丙烯等,故C正确;
D. 煤中不含苯、甲苯等,苯和甲苯是煤的干馏的产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应注意的是煤中不含苯、甲苯等,苯、甲苯是煤的干馏产物。
10.D
【分析】碱式碳酸铜和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溶液中通入,可将还原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氯化钠和水,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步骤②中的主要作用是将还原为,同样具有还原性,可以替换,A项正确;
B.溶液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被氧化,B项正确;
C.步骤④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正确;
D.如果试样中混有和杂质,用足量稀硫酸与试样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和,此时无法计算试样纯度,D项错误;
答案选D。
11.C
【详解】A.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且使用时会产生环境污染,所以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开发新能源,有利于节省自然资源,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会造成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过量使用,不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C符合题意;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详解】A.Ti位于第四周期IVB族,Ni为第四周期VIII族,均属于过渡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光伏发电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属于二次能源,且电能自身无污染,故B正确;
C.该过程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13.B
【详解】A.FeSO4作补血剂时要预防其氧化变质变为Fe3+,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与Fe3+反应使其变为Fe2+,因此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增强药效,A正确;
B.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但由于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食盐具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剂;食物中加入一定的食盐,其保鲜期可以延长,因此可作防腐剂,C正确;
D.碘化银具有感光性,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水蒸气聚集形成水滴,因而可用于人工降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D
【详解】A.由MgCl2 6H2O制得熔融状态的MgCl2,才能电解制得镁,故A错误;
B.第③步Br的化合价从-1升到0价,被氧化,第④步,Br的化合价从0降到-1价,被还原,故B错误;
C.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以便把过量的钡离子一并除去,故C错误;
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用蒸发结晶得到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A.氯化钙溶解放热的性质使得它可用于制作自加热罐头和加热垫上等,A正确;
B.甲醛是还原性物质,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即通过它的强氧化能力和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物质,不再释放有害气体,因此含二氧化氯的装修除味剂可用作甲醛清除剂,B正确;
C.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广泛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因此低温实验时常用其作制冷剂,C正确;
D.柠檬酸常用作复合膨松剂的酸性物质,可与复合膨松剂中的碳酸氢钠等反应,可使产气量大,另一方面能使发粉之残留物为中盐,保持制品的色、味,D错误;
答案选D。
16.A
【详解】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 蔗糖、柠檬酸、甜蜜素、菠萝香精 山梨酸钾
【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很多,作用各不相同,主要包括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调味剂包括食盐、醋、味精、蔗糖、柠檬酸、甜蜜素、香精等;防腐剂包括食盐、醋、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盐等。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属于调味剂的有蔗糖、柠檬酸、甜蜜素、菠萝香精;防腐剂包括食盐、醋、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亚硝酸盐等,所以该题中属于防腐剂的为山梨酸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蔗糖、柠檬酸、甜蜜素、菠萝香精;山梨酸钾。
18. 2Na+2H2O=2NaOH+H2↑ Na2O2 2Mg+ CO2 2MgO+C 0.45mol Al2O3+2OH-=+H2O 2I-+Cl2=2Cl-+I2或2I-+Br2=2Br-+I2 黑色变为红色
【详解】(1)若A为金属钠,甲为水,两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是淡黄色的Na2O2;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Na2O2。
(2)若A为金属镁,B为黑色的非金属固体,镁在二氧化碳中点燃生成氧化镁和碳,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Mg+ CO22MgO+C;故答案为:2Mg+ CO22MgO+C。
(3)A为金属铝,甲为磁性氧化铁,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8Al+ 3Fe3O44Al2O3+9Fe,则反应过程中若消耗10.8g的铝即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题意得到B(Fe)的物质的量为,将产物乙(Al2O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因此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H2O;故答案为:0.45mol;Al2O3+2OH-=+H2O。
(4)若B可以使淀粉溶液显蓝色,说明生成了单质碘,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2I-+Cl2=2Cl-+I2或2I-+Br2=2Br-+I2;故答案为:2I-+Cl2=2Cl-+I2或2I-+Br2=2Br-+I2。
(5)若A为氢气,B为铜,说明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因此在反应过程中会看到固体的颜色变化是黑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黑色变为红色。
19. 2:1 13.44L
【分析】(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H2)==0.9mol,根据氢气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关系式知,生成0.9mol氢气需要n(NaOH)=0.6mol<2.0mol/L×0.8L=1.6mol,说明铝完全反应,根据氢气和铝的关系式计算铝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计算n(Fe 2+),求氧化铁的物质的量;
(2)、根据电荷守恒计算n(Fe 2+),根据氧化铁和铝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中的单质,再结合单质的物质的量计算生成氢气体积。
【详解】(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H2)==0.9mol,根据氢气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关系式知,生成0.9mol氢气需要n(NaOH)=0.6mol<2.0mol/L×0.8L=1.6mol,说明铝完全反应,设铝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3mol
x 0.9mol
54g:3mol=x:0.9mol
x==16.2g
n(Al)==0.6mol,
所以铝热剂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6mol;
根据电荷守恒得n(H+)+2n(Fe2+)+3n(Al3+)=n(Cl﹣),
1mol×2L+2×n(Fe2+)+3×0.6mol=2.5mol/L×2L
n(Fe2+)==0.6mol,
根据铁原子守恒得n(Fe2O3)=n(Fe2+)=0.3mol,所以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3mol
所以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mol:0.3mol=2:1,故答案为:2:1;
(2)、2Al+Fe2O3Al2O3+2Fe,根据铝热反应方程式知,0.3mol氧化铁完全反应需要n(Al)=0.6mol,所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根据铁原子守恒得n(Fe)=n(Fe2+)=0.6mol,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生成氢气体积=0.6mol×22.4L/mol=13.44L,故答案为:13.44L。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1)中要进行过量计算,然后根据氢气的体积计算铝的质量,注意铝热剂中铝的质量为①中铝质量的2倍,为易错点;(2)中要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进行解答,注意守恒思想的正确运用。
20. 2OH-+Cl2=Cl-+ClO-+H2O Fe2+和Br- 正十二烷 正十二烷的沸点和溴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时二者更容易分离 c
【分析】浓缩海水加酸酸化,酸化海水中加氯气,Br-被氯气氧化成Br2,Br2易挥发,用热空气将其吹出得含溴空气,用FeBr2脱氯,除去其中混有的Cl2,再用吸收剂Na2CO3溶液吸收溴得含BO3-和Br-的溶液,再酸化得Br2,通过萃取得Br2的有机溶液,用蒸馏得溴单质,据此解答。
【详解】(1)溴主要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酸化的目的是避免氯气被OH-消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故答案为:2OH-+Cl2=Cl-+ClO-+H2O;
(2)Fe2+和Br-都具有还原性,都能和Cl2反应,故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为Fe2+和Br-,故答案为:Fe2+和Br-;
(3)用Na2CO3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溴时,Br2生成BO3-和Br-,则发生歧化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由表可知,正十二烷的沸点和溴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时二者更容易分离,所以萃取剂选正十二烷更合适。由图可知,a、d温度计的位置不对,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冷凝回流,该实验选择c装置,故答案为:正十二烷;正十二烷的沸点和溴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时二者更容易分离;c。
21. 3 2Br-+Cl2=Br2+2Cl- 分液漏斗 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BaCl2 Na2CO3 过滤 蒸发(或蒸发结晶) CO32-+Ba2+=BaCO3↓、CO32-+Ca2+=CaCO3↓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溶解,再滴加过量的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NaCl
【分析】将海水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粗盐和母液,向母液中加入氢氧化钙,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将沉淀溶于盐酸中发生反应,将溶液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水合物,将晶体在氯化氢氛围中加热得到固体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将粗盐提纯得到氯化钠溶液,向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钠而析出,所以得到溶液X为氯化铵溶液,将碳酸氢钠加热得到碳酸钠固体。
【详解】(1)烧瓶加热未垫石棉网,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冷凝管进水口在上,有3处错误。
(2)在母液中通入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从溶液A中提取Br2,需要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3)操作③是氯化镁溶液中获得氯化镁晶体的过程,需要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①为制得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如下: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把过量的钡离子用碳酸根离子除去,沉淀完全除去后过滤,滤液加入盐酸除去溶液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蒸发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②步骤b中,加入最后一种试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Ba2+=BaCO3↓、CO32-+Ca2+=CaCO3↓;
(5)氯离子能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应选用稀硝酸,硝酸银溶液,方法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溶解,再滴加过量的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NaC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