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部分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部分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部分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用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材料反映的是(  )
A. 禅让制的弊端 B. 分封制的瓦解 C. 行省制的建立 D. 世袭制的实行
2. 某学者认为,秦代以后中国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其所辖的各地方已不是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划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B. 分封制稳定了政治局势
C.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 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一
3. 贵族的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这些职业官僚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教育程度成了统治王朝的代理人。这一状况出现得益于实行了(  )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4. 苏轼在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这是一种腹如小舟,首尾上翘在水田滑行以省体力的农具。这可以说明(  )
A. 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 B. 畜力仍是农业主要动力
C. 手工业成宋朝主要行业 D. 农业的专业化发展迅速
5.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表中错误的一项是重大事件作用或影响(  )
重大事件 作用或影响
A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抗战开始
C 百团大战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A. A B. B C. C D. D
6. 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是指(  )
A. 重庆谈判 B.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 遵义会议 D.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7. 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
A. “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 B. 土地改革推动西安发展
C. 公私合营是主要经营模式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8. 柏拉图曾经说:如果你否认比例规则,把过分大的帆装到小船上,给一个小个子吃太多的食物,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作者的论述反映出雅典(  )
A. 民主政治的缺陷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造船技术的先进 D. 君主专制的盛行
9.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0. 据估计:1730年时,全英国12000至17000名教师中约有2000名女性。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其中有七万名妇女就业于教师行业,伯明翰的女性教师占该市教师总人数的79%。此外,不少知识女性还开办了学校。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妇女(  )
A. 经济独立推动女权运动发展 B. 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机会
C. 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改变 D. 完全摆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
11. “美国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史实体现的时代主题是(  )
A.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B.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2. 从646年开始,孝德天皇实行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封建国家。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3. 东汉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誉为“神医”。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4. 1897年创办的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经济繁荣、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地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唐朝在当时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明代的郑和远航,带来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局面。这支古代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海上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遍访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架起了一座通商与友好交往的桥梁。
--摘编自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2) 材料二图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6. 英国的崛起,实际上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殖民扩张】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17世纪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理解?并列举英国在北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的殖民活动?
【爆发革命】
材料二:实际上,从17世纪中期开始的约两百年间,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从传统政治体制向新型政治体制的转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议会通过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殖民争霸】
材料三: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3)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6-18世纪英国为争夺殖民地与世界市场都经历了哪些战争?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早期崛起有何认识?
17. 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作)
(3) 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 材料二中,康有为提出的强国的具体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辛亥革命产生的历史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用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可知,由于周王室的衰微,诸侯纷纷起来争夺霸权,最后导致改朝换代,因此材料中的“封建”指的是分封制,B项正确;题干材料与禅让制无关,排除A项;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世袭制,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的瓦解与诸侯争霸等知识,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的瓦解与诸侯争霸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指的是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与秦朝的郡县制度无关,排除A项;
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秦代以后,秦代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分封制稳定了政治局势”与秦朝无关,排除B项;
题干没有强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信息,排除C项;
根据题干“秦代以后中国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其所辖的各地方已不是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划了”可知,秦代以前的国家统一只是诸侯并列的统一,中央没有会的有效控制地方的权力,秦代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皇帝是全国权力的中心,地方是中央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隶属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说明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一,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贵族的力量逐渐衰弱,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被职业官僚所代替,这些职业官僚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教育程度成了统治王朝的代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出现后,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不以门第为依据,注重考查应试者的才能和学识,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导致“贵族力量逐渐衰落”,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的重要选官制度,而不是题干强调的隋唐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以来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员的制度,是贵族力量强大的表现,不是题干中“贵族力量逐渐衰弱”的原因,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与材料中的选官制度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等知识,掌握科举制度的选官标准和方式。
本题掌握科举制度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插秧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据“农夫皆骑秧马”可知,这说明农业的专业化发展迅速,D项正确;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发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畜力仍是农业主要动力、手工业成宋朝主要行业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专业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业的专业化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解析】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所以C不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的知识点。
本题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善于分析总结,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与毛泽东重庆谈判有关;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和王若飞的陪同下前往重庆,进行重庆谈判,探讨如何和平建国的大事,所以说“大喜事”是指重庆谈判,A项正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抗日战争时期,遵义会议是1935年长征时期,国民革命运动开始是1924年,均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不符合,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庆谈判等知识,重点掌握重庆谈判的目的、结果以及影响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重庆谈判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A
【解析】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外国专家沙博理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说了题目的话,表明了“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A是正确的选项;BCD都不符合当时的中国现状。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一五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A
【解析】根据“把太大的权威交给一个够不上这一权威的人,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柏拉图认为国家的权力不应该交给无法操纵和运用的人手中,因此他是在批评当时雅典直接民主下轮番而治的缺陷,由于公民的素质不同,直接民主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柏拉图的论述反映了直接民主的缺陷,而非商品经济的繁荣、造船技术的先进,排除BC项;当时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没有实行君主专制,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等知识,重点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故A正确。
B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出现,故排除B。
C与题干主旨矛盾,故排除C。
D与宗教改革有关,故排除。
故选:A。
本题实际文艺复兴出现的相关背景。关键信息是“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高。
10.【答案】C
【解析】从材料“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使更多的英国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这说明当时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女权运动,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出更多的妇女就业,但没有体现出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机会,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摆脱”。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的改变的相关史实。“到1851年,更多妇女走出家庭”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传统社会角色定位发生的改变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解析】“美国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史实体现的时代主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同时伴随着欧洲走向联合,其综合实力迅速增强,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其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这些都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ABD和“美国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史实不是一个主题,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考查欧洲的联合、战后的美国经济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掌握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
12.【答案】×,“民主共和制”改为“中央集权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民主共和制”改为“中央集权制”。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民主共和制”改为“中央集权制”。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把“神医”改为“医圣”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神医”改为“医圣”。
本题主要考查“医圣”张仲景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医圣”张仲景的相关史实。
14.【答案】×,把“中华书局”改为“商务印书馆”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中华书局”改为“商务印书馆”。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中华书局”改为“商务印书馆”。
本题主要考查商务印书馆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务印书馆的相关史实。
15.【答案】【小题1】原因: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高度发展;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人物:鉴真;玄奘。(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
【小题2】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或架起了一座通商与友好交往的桥梁);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小题3】原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郑和下西洋以及伟大意义、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成为“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因、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郑和下西洋以及伟大意义、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等知识。
16.【答案】【小题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英国地处大西洋沿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英国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英国进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
【小题2】《权利法案》;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小题3】英国先后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擅于抓住机遇,制定合理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融入世界;创新是增强国力的重要途径;杀戮掠夺、殖民争霸是历史悲剧,应当永远摒弃。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近代英国的崛起等知识,重点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早期的殖民掠夺、三角贸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早期的殖民掠夺、三角贸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知识。
17.【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可知,叙述的是洋务运动的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及所学可知,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
(2)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根据材料二“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可知,康有为认为中国国弱的主要因素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根据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可知,康有为提出的强国的具体主张是立宪法、开国会、实行维新变法。
(5)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将此前所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作为同盟会宗旨写进《中国同盟会总章》,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根据材料四“辛亥革命后,谁敢帝制自为成了人人讨伐的对象,谁还拖着辫子,抱着老黄历就成了封建余孽。”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
(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4)立宪法、开国会、实行维新变法。
(5)三民主义;重要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及影响,戊戌变法的背景,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及作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及影响,识记戊戌变法的背景,识记理解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及作用,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