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练习(答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31~1932年,以“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武装队伍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总兵力达几十万人。这些武装力量的出现(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为全民族抗战进行了社会动员 D.表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加深
2.1937年日本进攻北平前夕,美国记者福曼赴陕北云阳和川里考察,并见到了红军将领彭德怀。在回答福曼的提问时,彭德怀说:“和日军作战随时都有可能,但我们已准备作战。我们的士兵都明白为何而战,这正可弥补武器的不足。同时,我们也有庞大的人力做后盾,有作长期消耗战的必要资源。”彭德怀的这一言论( )
A.指出了日本侵华的严重危害 B.强调了中共坚定的抗战立场
C.包含了对日作战的必胜策略 D.指明了强国御侮的具体策略
3.1937年,南京沦陷后,一位二十来岁的女学生一路从南京走到四川,她写道:“颠沛流离有说不尽的苦难,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户内户外,能容下数十人之处,就是老师上课的地方。学校永远带着足够的各科教科书、仪器和基本设备随行。”这段记录表明“大内迁”( )
A.激发了妇女同胞的爱国热情 B.彰显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意志
C.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D.坚定了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念
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战区设置与调整简表(部分)
战区名称 作战区域 (1937.8) 作战区域(1939—1945年初) 战区名称 作战区域(1939—1945年初)
第一战区 河北、鲁北 河南、皖北 第八战区 绥远、宁夏、甘肃等
第四战区 福建、广东 广东、广西 第九战区 湖南、江西、鄂南
第五战区 山东、苏北 安徽、鄂北、豫南 第十战区 陕西
第六战区 津浦路北段(天津—山东韩庄) 战区撤销 鲁苏游击战区 山东、苏北
第七战区 苏南、皖南、浙北 战区撤销 冀察游击战区 河北、察哈尔
据表可知,国民政府当时( )A.为持久抗战进行战略布局 B.意识到游击战争的重要性
C.坚持抗战的态度摇摆不定 D.借鉴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5.下图是1936年上海申报的漫画。画面中一名日本军官微笑着手把手教一名中国的老先生写字,而写的字就是“自治”。这一漫画的发表有助于( )
A.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B.推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
C.凸显中日关系的改善 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1938年冬至1939年春,有人对147个以师为单位的国民党部队的614名士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士兵知道“中国国民党”的占70%,知道“三民主义”的占48%。即使知道“中国国民党”和“三民主义”的,他们也很少知道这两个名词以外的内容。这一调查结果表明( )
A.士兵的思想觉悟影响抗战斗志 B.士兵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低下
C.国民党战时政训工作低效失职 D.国民党政权失去了民众支持
7.日本政府投资设立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1936年对遵化县进行了全面调查,将遵化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家庭人口、气象水文等一并写入调查报告。此举意在( )
A.巩固遵化的殖民统治 B.加快日军的经济掠夺
C.配合日军的侵华战略 D.呼应华北的自治运动
8.1940年秋,日军侵华大本营在给山西日军的作战命令中说:“此次扫荡,要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八路军根据地内的人民。”“不问男女老幼,应全部杀死,所有房屋,应一律烧毁,所有粮食,不能运输的,亦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并要一律埋死或投入毒药”。这一作战命令( )
A.完成了侵华大本营的作战任务 B.源于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抵抗
C.旨在摧毁根据地消灭抗日军民 D.给国统区军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9.1942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的主要内容从原来的马恩列斯著作、联共(布)党史、共产国际纲领等向中国共产党自身读物转变,以更好地开展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旨在( )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 B.推进思想理论建设
C.明确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10.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反映了( )
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
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
11.20世纪4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我两路南出后, …… (敌)为要抽出几十个旅守备长江、汉水、平汉各地,不但有大减陇海线及其以北各地守备兵力之可能,且有将机动兵力一部改为守备兵力之可能。如此,则全局可能起变化。在此,毛泽东( )
A.指出了孟良崮战役的影响 B.阐明了战略进攻的意义
C.积极筹划构建第二条战线 D.意在加快推进淮海战役
12.《挥手之间》(见下图)定格了1945年8月毛泽东乘飞机去重庆时与送行人员告别的情景。毛泽东此行( )
A.以争取和平民主为目的
B.使国共两党长期延续合作关系
C.使根据地军民陷入被动
D.主要揭露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
13.1947-1948年,中国多地灾情严重,各解放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社会互济”运动,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争取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救灾物资;山东解放区组织5县民众运粮,民工从中提成粮食超80万斤。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赢得国际广泛支持 B.筹划战略决战
C.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创新救济模式
14.194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出,美国政府“在人民解放军接近于全国胜利时,甚至不惜用承认人民共和国的方法,以求取得合法地位,实施这一‘内部破坏’的政策。对于这一帝国主义的阴谋计划,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性,并坚决地将其击破。”这( )
A.反映出民族矛盾影响到战争形势 B.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走向
C.体现了我党民主革命原则的调整 D.表明中华民族独立仍面临挑战
15.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中小学教科书编撰活动是解放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各解放区的教科书中,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这反映出当时教科书编撰活动( )
A.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B.得益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C.展现出较严密的组织性 D.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二战初期,无论英国还是美国,都没有把蒋介石当作真正的平等伙伴,也没有把中国视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场。1941年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组织中国战区,以“完成我等共同抗敌力量之联系与合作”。1942年1月5日,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中国战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
17.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抗战时期,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国统区工作。期间,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以及敌后游击战的经验等。《新华日报》和偏向于国民党的报刊杂志都成为叶剑英宣传的阵地。1938年11月,国共合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1940年,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叶剑英的一系列统战实践为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谢涛、周竞风《抗战时期叶剑英的军事统战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要求税收由国家财政部门征收,地方政府不许自行其是。1932年,邓子恢出任中央财政部长,他把统一财政当作“当头的重要工作”,指出:“只有把一切财政开支统一起来,……由中央作有计划的支配,才能把不必要的用款通通节省下去,拿去供给红军。”9月,财政部颁布训令:“各级政府必须按照中央颁布之财政条例,坚决执行。”他还要求各级财政部“必须尽量指导和帮助各种合作社组织……之建立与发展”。到1933年9月,据江西、福建两省17个县的统计,各种合作社共有1423个。
——摘编自苏俊才《中央苏区财经建设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1947年1月,党中央采纳了晋察冀中央局的建议,决定召开华北各解放区财政经济会议,要求统一各区步调,克服本位主义,合用各区一切财经条件和资源。3月,会议正式开始。最后通过了《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报告》。报告强调:“要努力发展各种生产,奖励人民发家致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4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负责统筹管理华北各个解放区财政经济。1948年4月,华北各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在石家庄召开,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政策和行动计划。会议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战争外,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取消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成立中央财政经济部。
——摘编自薛暮桥《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央苏区和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华北解放区财经工作调整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国民党和中共都是以救国救民为已任而诞生的革命政党。当时,中国社会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欲从广东北伐,实现国家统一,却陷入了内部分裂、组织涣散的状态。当时,苏联基于其地缘政治利益,愿意支援中国革命。1922年8月,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让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以俄为师,进行改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全体党员加入了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国内各党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人赴西安,促使事件和平解决,并向蒋介石提出联共抗日等多项条件。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随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
——摘编自王也扬《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促使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材料“1931~1932年,以‘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武装队伍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总兵力达几十万人”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出现“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抗日武装队伍,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B项正确;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C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而材料反映的是“义勇队”“自卫军”“救国军”命名的抗日武装队伍,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彭德怀认为中国士兵明确参战的目的,人力资源雄厚,强调了中共坚定的抗战立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日本侵华的言论,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参战的士气和兵力,未涉及对胜败的言论,排除C项;材料是对抗战的整体表述,并不是具体策略,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京的青年学生带着相应的教学用具步行入川,并且在征途上坚持行课,这体现了危难时期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意志,B项正确;材料只是一位知识女性的记录,将其扩大到妇女同胞,以偏概全,排除A项;日本侵略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巨大破坏,“大内迁”保留了中国教育的火种,并不能实现“均衡分布”,排除C项;“大内迁”有利于长期抗战,但并不能击退侵略者,坚定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表格信息表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将兵力集中宁夏到广东的南北几千公里的战线,牵制大量日军,建立鲁苏游击战区和冀察游击战区,进行敌后游击战,消耗敌人,由此可以看出是为持久抗战进行战略布局,A项正确;“游击战争”是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非正规战争样式,是为战胜强大敌人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形式。由材料信息可知 ,国民政府仍以战区正面抵抗为主,排除B项;坚持抗战的态度摇摆不定主要表现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材料信息未体现 这一点,排除C项;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质,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材料体现的仍然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依靠民众,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漫画的情境可知,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自治”的局面,再结合“1936年”的时代背景,这是在华北事变之后,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日益高涨,据此,这一漫画的创作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改善”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这一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没有形成,“巩固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1938年冬至1939年春,有人对147个以师为单位的国民党部队的614名士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士兵知道‘中国国民党’的占70%,知道‘三民主义’的占48%......他们也很少知道这两个名词以外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没有很好的对士兵进行相关的军事、政治常识和知识的普及,国民党战时政训工作低效失职,C项正确;材料表明受调查的士兵缺乏相关的政治、军事常识和知识,但未表明士兵的思想觉悟高或低并影响了抗战斗志,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证明受调查的士兵士兵都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低下,以及就算他们出身低微,文化素质低下,在入伍之后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军事、政治知识的培训学习,材料反映的还是国民党战时政训工作低效失职,排除B项;材料表明受调查的士兵缺乏相关的政治、军事常识和知识,国民党战时政训工作低效失职,而不是体现国民党政权失去了民众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日本政府投资设立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1936年对遵化县进行了全面调查,将遵化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家庭人口、气象水文等一并写入调查报告。”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对遵化县进行了全面调查,在侵华战争期间对河北的军事政策、河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敌我斗争态势,在河北制造一系列惨案,给河北人民留下了空前的灾难,可见此举配合日军的侵华战略,C项正确;日军侵占遵化后,为了隔绝八路军与老百姓的鱼水关系,便在此地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部落化殖民统治,这属于日军侵华战略的表现,排除A项;日军对遵化进行经济掠夺也属于日军侵华战略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日本帝国主义为不战而得华北所采取的重大侵华步骤。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侵占了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后,又进一步策动汉奸制造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企图使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等五省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材料此举服务于日军的侵华战略,并非呼应华北的自治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1940年秋,日军组织对山西地区进行大扫荡,强调完全歼灭八路军及其根据地内的人民,杀光、烧光和抢光一切人员、物资,甚至指示投毒等,旨在摧毁根据地消灭抗日军民,C项正确;只有命令内容,不能说明日军已完成了侵华大本营的作战任务,排除A项;当时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抵抗相对低落,并非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根源,排除B项;日本对八路军及其根据地内的残暴扫荡,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非国统区军民造成了巨大灾难,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据材料可知,1942年初中国共产党党员学习的主要内容从原来的马恩列斯著作、联共(布)党史、共产国际纲领等向中国共产党自身读物转变,其目的是推进中共思想理论建设,以更好地开展革命实践,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共党员学习内容的变化,未涉及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排除A项;明确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属于1949年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内容,而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根据“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可得出这反映的是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场景,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有所发展,A项正确;农民并不是领导力量,排除B项;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排除C项;歌曲以前就是宣传的途径,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40年代后期,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南下后,国民党军队的部署将会变动,从而使得战争全局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南下,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既是国民党军的要害又是其薄弱环节的中原地区,到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因此,材料反映了毛泽东阐明了战略进攻的意义。B项正确;孟良崮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阶段,与材料的战略进攻阶段不符,排除A项;第二条战线是解放战争期间在国统区内,中国共产党组建的统一战线,与解放军南下无关,排除C项;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A项正确;1946年夏内战爆发,国共两党关系破裂,排除B项;重庆谈判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军队的武装进攻进行了有力反击,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揭露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争取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救灾物资;山东解放区组织5县民众运粮,民工从中提成粮食超80万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为应对灾情,中共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社会互济”运动,而且还争取国际援助以及运粮,创新了救济模式,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战争阶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从材料看,关于美国主动要求与人民政府接触,并力图建立正常关系,对于这一图谋,我们以反帝为由予以否定,与建国后的外交政策有内在一致性,表明其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有一定影响,B项正确;1949年1月,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基本结束,此后战争形势明朗,并未受到帝国主义过多干扰,排除A项;我党在民主革命阶段对于帝国主义反对态度坚决,原则并没有改变,排除C项;1949年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望,反帝任务即将完成,民族独立也将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依据材料“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可知,教科书的编写紧密结合解放区的形势和特点,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生产与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立,排除B项;严密的组织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当时教科书编撰活动配合战争的需要,而不是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特点: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进行武装斗争;活动范围较大,规模较大。
(2)变化:态度从轻视到重视。
作用: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民族解放,也振奋了他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有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根据材料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可知进行武装斗争。根据材料一“义勇军斗争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可知活动范围较大,规模较大。
(2)变化:根据材料二“二战初期,无论英国还是美国,都没有把蒋介石当作真正的平等伙伴。”“1942年1月5日,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中国战场的态度从轻视到重视。
作用:根据材料二“1942年1月5日,蒋介石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中国战区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大陆最大的战区。中国死死拖住日本法西斯南进、北进的步伐,打乱了轴心国的战略计划,为同盟国集中优势兵力先行击败纳粹德国作出重要贡献。其次,由于中国的配合与付出,苏联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从远东抽调兵力,全力对付纳粹德国,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最后,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起到牵制日军的作用,它还是对日作战的基地,更是同盟国进攻日本本土的桥梁,为同盟国共同抗击日寇提供了重要的军事保障。总之,从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层面看,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是贯穿始终的。中国实施持久战战略,自始至终死死拖住日本法西斯南进、北进的步伐,打乱了轴心国的战略计划,使同盟国得以集中优势兵力先行击败最凶恶的敌人—纳粹德国,然后再回头收拾日本法西斯。可以说,在东方,中国为打击日本侵略军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世界范围,中国为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推动了民族解放,也振奋了他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17.(1)宣传抗战,树立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向国民党将领传授游击战经验,支持国民政府抗战;以斗争促团结,维护抗战大局;广交各界爱国人士,为中共敌后抗战争取广泛支持。
(2)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国民党爱国力量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理解与支持;英美苏等国支持中国团结抗战;叶剑英高超的统战智慧。(三点)
【详解】(1)根据材料“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可得出宣传抗战,树立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形象;根据材料“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可得出向国民党将领传授游击战经验,支持国民政府抗战;根据材料“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可得出以斗争促团结,维护抗战大局;根据材料“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可得出广交各界爱国人士,为中共敌后抗战争取广泛支持。
(2)结合所学可知,在日军侵华的步步紧逼下,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结合材料“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可知,叶剑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根据材料“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可知,叶剑英坚持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团结抗战的方针政策;根据材料“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可得出国民党爱国力量和各界民主人士的理解与支持;根据材料可知,叶剑英的个人才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即高超的统战智慧;此外,英美苏等国支持中国团结抗战也是原因之一。
18.(1)同:强调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都重视发展集体经济。
异:中央苏区财经工作主要服务于军事斗争,华北多数解放区强调发展生产是工作中心;华北解放区还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2)意义: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解放区政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建国后的财经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答出三点)
【详解】(1)异同:同:依据材料一“要求税收由国家财政部门征收,地方政府不许自行其是”、“统一财政”,材料二“要求统一各区步调,克服本位主义,合用各区一切财经条件和资源”可知,强调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依据材料一“必须尽量指导和帮助各种合作社组织……之建立与发展”,材料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可知,都重视发展集体经济。异:依据材料一中的时间和信息“拿去供给红军”可知,中央苏区财经工作主要服务于军事斗争;依据材料二“要努力发展各种生产,奖励人民发家致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会议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战争外,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可知,华北多数解放区强调发展生产是工作中心;华北解放区还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2)意义:依据材料二的时间和信息“要求统一各区步调,克服本位主义,合用各区一切财经条件和资”、“要努力发展各种生产,奖励人民发家致富,在公营经济还不能大量发展并占有主要地位的时候,应该注意发展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会议强调华北各解放区除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战争外,一般应以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结合所学从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发展,巩固了解放区政权;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建国后的财经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等角度分析。
19.(1)不同因素:第一次:中国社会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孙中山意欲实现国家统一;苏联的倡导;中共积极响应。第二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主动倡导;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侵华危及到国民党的统治。
(2)主要成果:第一次合作后,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后,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启示: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共两党加强合作,将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详解】(1)因素:本题考查促使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因素,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当时,中国社会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可得中国社会面临军阀混战的局面;根据“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欲从广东北伐,实现国家统一,却陷入了内部分裂、组织涣散的状态”可得孙中山意欲实现国家统一;根据“苏联基于其地缘政治利益,愿意支援中国革命”“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可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倡导。
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国内各党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事件和平解决”“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促成第二次合作的因素包括: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主动倡导;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侵华危及到国民党的统治。
(2)成果:本题考查两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及从中得到的启示,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以俄为师,进行改组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可得第一次合作后,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回答第二次国际合作的成果需要联系所学知识,联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回答。
启示:根据近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史实及其影响,以及对未来国共再次合作的展望进行作答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合作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练习(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