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检测题(答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同步检测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2.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
A.国家名称变了 B.国家的版图变了 C.国家的首都变了 D.国家的性质变了
3.《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巨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美苏争霸
4.“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
A.经济日益强大 B.国家走向解体C.社会政局安定 D.各种矛盾缓和
5、两极格局完全瓦解的标志是 (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崛起 D.多极化形成
6.“东欧五国除煤产量稍多以外,石油资源极其匮乏。但在苏联‘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这些国家原本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转变为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从而迫使它们在能源供应上严重依附苏联。”材料说明,东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西方国家的颠覆和破坏 B.矿产资源的严重匮乏
C.放弃独立自主,依附苏联 D.拒绝引进高新科技成果
7.“赫鲁晓夫迈着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美国,结果以出丑告终。”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出丑告终”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
8.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解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彩
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C.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
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9.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规模日渐扩大,由于其内容日趋复杂,使得中央政府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和无效。从以上材料可以总结得出( )
A.经济规模扩大并不是苏联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经济规模扩大暴露出苏联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
C.苏联行政统筹经济的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苏联中央政府正在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权力
10.下面漫画中的人物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的是 ( )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
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C.大国兴衰——从冷战到苏联解体
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
11.下列两幅图片,与苏联哪位国家领导人的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 )
A.列宁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12.《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
A.没有进行改革B.没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
C.最终成为苏联模式的拥护者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13.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B.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14.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各国发生了剧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不属于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 )
A.苏联模式弊端的日益显露 B.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5.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68年 B.69年 C.70年 D.71年
1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坚持民主集中制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D.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17.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二、非选择题
18、材料一 1988年,苏联的市场上90%以上的食品,服装和鞋脱销,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
材料二 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苏共党员由19487822人降至16516100人足足减少了290万人,更不用说发展新党员。如在切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000人入党,1989年为750人,1990年81人,1991年仅有4人。到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5车间党组织、1/2党小组或解散、或停止了活动。苏共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
(2)有人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外长钱其琛曾说,这些国家(东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材料四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注:苏联,东欧)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请回答:
(4)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
(5)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是如何看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材料三 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5ADABB 6-10CDCCA 11-15BBBDB 16-17CB
18、(1)综合国力衰退,经济每况愈下,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
共产党在苏联人民的心目中失去了威信。
(2)不对;他只是苏联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结束。
(4)照搬苏联模式,不适合本国国情;苏联“新思维”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曲折,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
19、(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
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下降。共同的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问题。
(3)①历史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一些政策上的失误。②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