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将30mL 0.5mol/L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2 mol/L B.0.03 mol/L C.0.05 mol/L D.0.3 mol/L
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稀释浓硫酸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收集NO2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A.A B.B C.C D.D
3.下列学者在原子结构探索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没有建立自己原子结构模型的
A.德谟克利特 B.汤姆孙 C.卢瑟福 D.玻尔
4.下列有关1mol·L-1硫酸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1L水中含有1mol硫酸
B.1L溶液中含1molH+
C.将98g硫酸溶于1L水所配成的溶液
D.从1L溶液中取出500mL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仍为1mol·L-1
5.为了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甲苯,下列的实验正确的是( )
A.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溴水,充分振荡后,静置分液分离
B.使用蒸馏烧瓶,加热蒸馏出苯
C.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搅拌后,转移至分液漏斗,静置分液分离
D.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搅拌后,静置分液分离
6.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A.5.0L 1mol·L-1NaClO溶液 B.1.0L 0.2mol·L-1 FeCl3溶液
C.2.0L 0.6mol·L-1KClO3溶液 D.3.0L 0.15mol·L-1 BaCl2溶液
7.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图1装置蒸发结晶获得NaCl晶体 B.用图2装置收集CO2气体
C.用图3装置制Fe(OH)3胶体 D.用图4装置可用于获取蒸馏水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pH试纸在使用前先用蒸馏水润湿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
C.用500 mL容量瓶量取480 mL溶液 D.用50 mL量筒量取18.42 mL稀硫酸
9.实验室有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BaCl2 0.2 mol·L-1”的字样,下面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500mL该溶液,可将0.1 mol BaCl2溶于500mL水中
B.B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 mol·L-1
C.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2 mol·L-1
D.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10.下列溶液中的Cl-个数与50 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的Cl-个数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氯化钠 B.75 mL 2 mol·L-1氯化铁
C.150 mL 3 mol·L-1氯化钾 D.100 mL 0.5 mol·L-1氯化钙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生石灰作干燥剂时发生化学变化
③与反应生成和NO,故是酸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⑥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①③⑥ B.①②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2.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电子数是16,则中子数是
A.16 B.17 C.18 D.15
13.已知碳有三种核素 12C、13C、14C,氧元素也有三种核素 16O、17O、18O,则由以上核素形成的不同CO2分子的分子量有
A.10种 B.8种 C.9种 D.7种
1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浓硫酸的贮运罐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5.如图是硫酸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次学生实验需要0.5mol·L-1H2SO4溶液480mL,若由你来配制所需溶液,请根据实验室已有的仪器和药品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
(2)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约为_______mL;若将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49%(填“<”、“=”或“>”)。
(3)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
B.向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4)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5)容量瓶上标记有_______(填序号)。
①质量②温度③刻度线④浓度⑤容积
16.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及各种微量,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1)下列7种微粒 、、、、、、中有____种核素,含有____种元素,其中 与;____与____互称为____,、具有相同的____。
(2)现有以下8种物质:① Cu ② BaSO4晶体 ③熔融的NaCl ④Fe(OH)3胶体 ⑤纯硫酸 ⑥CO2 ⑦氯气 ⑧石灰水
①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
②能导电的单质是____;
③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
④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
17.如果乙醇中含水,如何检验?______如何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的水?______
三、计算题
18.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mL,溶液密度为dg 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 L-1,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g。
(1)用w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___。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四、实验题
19.用10 mol·L-1 H2SO4配制 480mL 1mol·L-1 H2SO4,有如下几个操作:
①计算并用量筒量取 x mL10 mol·L-1 H2SO4,稀释;
②将稀释后的溶液转入规格为 y 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转入容量瓶;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1)请填写上述步骤中 x、y分别是:x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
(2)若没有进行操作③,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下同);操作④中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设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30mL× 0.5mol/L=500mL× cmol/L,解得c=0.03 mol/L,故选B。
2.B
【详解】A.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不能用量筒,A错误;
B.定容时眼睛应该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图象符合,B正确;
C.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导气管应该遵循“长进短出”原则,C错误;
D.得到的乙炔中含有硫化氢等气体,硫化氢等气体也能使溴水褪色,应该先将得到的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除去杂质,然后将得到的气体通入溴水检验乙炔,D错误;
故本题选B。
3.A
【详解】A.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最终没有建立自己原子结构模型的,故A选;
B.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孙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故B不选;
C.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故C不选;
D.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4.D
【详解】A. 表示1L溶液中含有1mol硫酸,A不正确;
B. 表示1L溶液中含2molH+,B不正确;
C. 表示98g硫酸溶于水所配成的1L溶液,C不正确;
D. 从1L溶液中取出500mL后,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仍为1mol·L-1,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溶液分两层,上层为Br2、苯、甲苯层,无法分离苯和甲苯,A错误;
B.苯的沸点比甲苯低,蒸出的是苯,B错误;
C.甲苯不与强碱溶液反应,不能除去,C错误;
D.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苯甲酸溶于水,苯不溶于水,可分层,上层为本层,下层为苯甲酸溶液,可分液,D正确;
答案选D。
6.B
【详解】A.5.0L 1mol·L-1NaClO溶液中无Cl-,Cl-浓度为0;
B.1.0L 0.2mol·L-1 FeCl3溶液中,Cl-浓度为0.6mol/L;
C.2.0L 0.6mol·L-1KClO3溶液中无Cl-,Cl-浓度为0;
D.3.0L 0.15mol·L-1 BaCl2溶液中,Cl-浓度为0.3mol/L;
综上分析,B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答案选B。
7.D
【详解】A.蒸发结晶获得氯化钠晶体应在蒸发皿中进行,不能用烧杯,故A错误;
B.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应从长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装置制氢氧化铁胶体应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加热制备,不能直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故C错误;
D.题给装置为可用于获取蒸馏水的蒸馏装置,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 pH试纸在使用前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对待测溶液进行了稀释,测定溶液的pH可能存在误差,故A错误;
B. 因pH试纸的精确度为1,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可以为3,故B正确;
C. 容量瓶上只有1个刻度线,不能用500 mL容量瓶量取480 mL溶液,故C错误;
D. 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不能用50 mL量筒量取18.42 mL稀硫酸,故D错误;
答案选B。
9.C
【详解】A .溶剂体积为500mL水,溶剂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A错误;
B.Ba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2 mol·L-1,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mol·L-1,B错误;
C.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4mol·L-1×=0.2mol·L-1, C正确;
D.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D错误;
答案选C。
10.A
【详解】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5L×1mol/L×3=0.15mol,
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则氯离子数目相等,
A、NaCl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5L×1mol/L=0.15mol,选项A选;
B、FeCl3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75L×1mol/L×3=0.225mol,选项B不选;
C、KCl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5L×3mol/L=0.45mol,选项C不选;
D、CaCl2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L×0.5mol/L×2=0.1mol,选项D不选;
答案选A。
11.C
【详解】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①错误;
②生石灰作干燥剂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②正确;
③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化合成酸,与反应生成和NO,不符合酸性氧化物的定义,③错误;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④正确;
⑤鸡蛋壳膜是半透膜,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的过程为渗析,是物理变化,⑤正确;
⑥两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如,⑥错误;
综上所述,②④⑤正确,C满足题意;
答案选C。
12.A
【详解】硫原子的质量数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为3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2-16=16,故选A。
13.D
【详解】碳元素有C、C、三种原子,氧元素有、、三种原子,选任意的两种O原子与C原子组合,根据数学组合可知,它们能够形成种分子,由C、C、C、、、组成的分子有:括号内为分子量,,,,,,,,,,,,,,,,,,共18种,但是式量只有44,45,46,47,48,49,50共7种。
答案选D。
14.A
【详解】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故对应的图标应为选项A,答案为A。
15.(1)500mL容量瓶
(2) 13.6 >
(3)A
(4)向烧杯中先加入适量蒸馏水,再将量取的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②③⑤
【解析】(1)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2)
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8.4mol/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V=mL=13.6mL;水的密度比硫酸的小,等体积混合时,硫酸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所以混合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大于原来的。
(3)
A项,仰视量筒时,量筒中实际液面高于看到的液面,导致硫酸取多了,结果偏高;B、C两项操作均引起结果偏低;D项无影响。故选A。
(4)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为:向烧杯中先加入适量蒸馏水,再将量取的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
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刻度线和容积,故答案为②③⑤。
16. 5 4 同位素 质量数 ④⑧ ① ②③⑤ ⑥
【详解】(1)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中有5种核素,含有H、C、N、O共4种元素,和、和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质量数;
(2)①Cu是单质,是纯净物,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BaSO4晶体是纯净的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的电解质;
③熔融的NaCl是纯净的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的电解质;
④Fe(OH)3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纯硫酸是纯净物,水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的电解质;
⑥CO2是纯净物,属于非电解质,气体二氧化碳不能导电;
⑦氯气是单质,是纯净物,不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石灰水是混合物,能导电;
故答案为④⑧;①;②③⑤;⑥。
【点睛】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类、金属氧化物等;在水溶液里不能完全电离的物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3.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的一种属性,影响它的因素既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系,也与温度、压强有关系。
4.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导电性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决定的。
17. 取少量样品,加入无水硫酸铜固体,若变蓝色,说明乙醇含水 加入生石灰,加热蒸馏
【详解】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水的检验一般用无水硫酸铜,乙醇中含水的检验:取少量样品,加入无水硫酸铜固体,若变蓝色,说明乙醇含水;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乙醇中的水,而不与乙醇反应,故除去乙醇中含有的少量的水:加入新制生石灰,在对液体进行蒸馏就可以得到无水乙醇;
18. g mol L-1 25dwmol L-1 %
【分析】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等于100g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为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解题时需考虑到使用的数据,从而确定计算的公式;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需使用溶液的体积并注意单位的变换。
【详解】(1)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得溶解度g。答案为:g;
(2)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为:mol L-1;
(3)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为:25dw mol L-1;
(4)。答案为:%。
【点睛】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有时很方便。
19. 50 500 偏低 偏高
【分析】根据溶液配制的原理分析所需仪器及进行相关计算;根据溶液配制原理及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1)需配制 480mL 1mol·L-1 H2SO4,但实际要配制500mL,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保持不变的规律分析得:1mol/L×500mL=10mol/L×XmL,解得X=50mL,需要规格为50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50;500;
(2)配制过程中没有洗涤烧杯,则溶质损耗,根据 分析得,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则则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低;偏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