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检测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公私合营”等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可确定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赎买政策,实行公私合营。
B三大改造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史实。
2.2016“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慢慢生长起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表格,我们知道1952年之后,税收显著增加,反映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在1954年,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建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做出的决定,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下列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B.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源:学考频道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可以判断出只有B符合“一五”计划的基本精神。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 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一五”计划相关的知识点。
6.小明的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在1954年9月时,曾经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爷爷参加的活动可能是 (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7.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生产合作社”,1953年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8.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学习苏联……经验”“为……工业化而奋斗”可知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参考苏联经验,制定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念链接】“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9.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的相关知识点。
10.时代不同,主题不一。下表中1949~1956年应该填的主题词是( )
时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49~1956年应该填的主题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选项A、B、C都发生在1949年以前,民族独立,获得新生是1949~1956年的主题词。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时代主题词相关的知识点。
11.(2016八下·淮安期中)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的途径就是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故选A。
12.(2016九下·临沂期中)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在农村,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的优越性得到发挥,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3.刘老师每天开着小轿车到学校上课,你知道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在( )
A.土地改革期间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三大改造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3年,国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以156项重大工业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夕,一辆墨绿色的汽车从总装配线上开了下来,她被命名为“解放牌”。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泰来机器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是在20世纪( )
A.4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要求选出该厂改名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的方式,1956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
15.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是(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意义的准确认识。
16.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时期
A.“一五” B.“大跃进” C.“文革” D.改革开放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所以根据标语中的“工业化”可判断,它最早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17.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前夕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有: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一五”计划的有关知识。
18.第一个五年计划内,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机关。
19.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东北工业基地形成,要求选出与之对应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时期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二、综合题
20.请根据提示列出相关历史事件
(1)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是
(2)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是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答案】(1)新中国成立
(2)土地改革
(3)三大改造的完成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2)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3)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艺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1)此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此问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2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写出三件即可)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政策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2)公私合营 ;赎买; 三大改造。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的措施是: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 战争,抗美援朝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中朝人民联合作战,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2)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政策又是赎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为贯彻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订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举一例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答案】主要任务是发展重工业。第一根无缝钢管的诞生(南京长江大桥;长春汽车制造厂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2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材料二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引自1950年9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的声明
材料三 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局面。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政府崩溃的12年当中,通货增长了一千四百多亿倍,物价上涨八万五千多亿倍,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四千多万人。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遗产”。
材料四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华丽的转身”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中的“帝国主义”主要指哪个国家?中国政府针对侵略战争作出了什么决策?
(3)材料二中,为摆脱困境,国家采取什么措施扭转局面?这项措施实施的时间、目的和重点各是什么?
(4)这次大会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5)你认为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
(2)美国;抗美援朝。
(3)一五计划 1953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工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5)党的正确领导,党和国家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材料一中“华丽的转身”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此结束,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表明中国终于是一个自主的国家了,表明中国人民可以从东亚病夫成为龙的传人。(2) 材料中的“帝国主义”主要指美国;中国政府针对侵略战争作出的决策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3) 材料二中,为摆脱困境,国家采取一五计划扭转局面;这项措施实施的时间是:1953、目的是: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是是:重工业;“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 这次大会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2]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党的正确领导,党和国家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国家的领导和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何种改造途径?
(3)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答案】(1)土地改革。
(2)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制定土地政策要立足国情;要保障农民的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1950—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提出了土改的基本目标,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2) 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的改造。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发动,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的群众运动。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办起了人民公社。(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 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土地政策一定要立足本国国情;制定土地政策一定要保障农民的利益;经济改革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5)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25.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 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三 1962 年 12 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 1956 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1)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爱国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为人民服务。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这些都是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3)分析材料三的“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从中可以看出焦裕禄热爱祖国,生活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2)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焦裕禄事迹体现的精神。
26.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被称为什么?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最可爱的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从材料引出了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历史史实的考查,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共同纲领》,文献的主要内容为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材料二的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题目问的是有关此部宪法的类型和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从材料中的朝鲜核问题引出了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的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抗敌,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今天留下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1)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4)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
27.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答案】(1)三大改造意义: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化大革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①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意义: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党中央于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最终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十年动乱局面最终结束。(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根据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灵活回答即可,如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错误中得出的认识是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文化大革命失误中得出的教训是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点评】(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2)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8.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规定“第一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贯穿着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性质;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1982年新宪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必须健全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坚决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法律条款可以确定该法律文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与此同时,全国人大还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3)材料三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和践踏,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应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知识的识记(2)本题考查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教训,属运用层面的要求。
2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图①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观察图②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哪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有直接关系?从图①到图②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2)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或者走社会主义道路)。
(3)图一;土地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观察图片及提示可以确定该图为土地改革时期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 观察图片及提示可以确定该图为建立农业合作社。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图一是土地的私有制。土地改革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图二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点评】此题为图片、材料相结合的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1)此题通过图片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通过图片考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2018八下·江门开学考)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2016“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慢慢生长起来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3.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罗布代尔《文明史纲》,以1952年基数为100)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进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对当时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B.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源:学考频道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5.我国在“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1: 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6.小明的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在1954年9月时,曾经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爷爷参加的活动可能是 (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时代不同,主题不一。下表中1949~1956年应该填的主题词是( )
时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1.(2016八下·淮安期中)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2.(2016九下·临沂期中)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刘老师每天开着小轿车到学校上课,你知道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是在( )
A.土地改革期间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三大改造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14.泰来机器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该厂改名的时间是在20世纪( )
A.4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15.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是(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时期
A.“一五” B.“大跃进” C.“文革” D.改革开放
17.现在汽车已进入我们寻常百姓家,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步于(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前夕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8.第一个五年计划内,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 )
A.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二、综合题
20.请根据提示列出相关历史事件
(1)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是
(2)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是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2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写出三件即可)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政策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2.为贯彻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订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举一例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2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材料二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引自1950年9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的声明
材料三 解放前夕中国社会经济已是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局面。从抗日战争起到国民党政府崩溃的12年当中,通货增长了一千四百多亿倍,物价上涨八万五千多亿倍,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城市失业工人达400万,农村灾民达四千多万人。旧中国留给人民的是这样一个破烂不堪的“遗产”。
材料四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主持了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华丽的转身”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中的“帝国主义”主要指哪个国家?中国政府针对侵略战争作出了什么决策?
(3)材料二中,为摆脱困境,国家采取什么措施扭转局面?这项措施实施的时间、目的和重点各是什么?
(4)这次大会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什么?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
(5)你认为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4.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中共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何种改造途径?
(3)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5)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25.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 下图是 1952 年和 1957 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三 1962 年 12 月焦裕禄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通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在一年多时间里,在全县 149 个大队中,他跑遍了 120 多个。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 1956 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的成就。
(3)材料三中焦裕禄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26.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议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王志珍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13日宣布,美国和朝鲜高级代表将于本月23日在北京恢复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在华盛顿的记者会上表示,此次的会谈是美方和朝鲜会谈的“继续”。美方希望借此了解朝鲜“是否愿意做到先前的承诺和国际义务,还有在弃核问题上采取切实步骤”。——(中新网)华盛顿(2012年)2月13日电
(1)材料一中提及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属于什么类型的宪法?该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被称为什么?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
27.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3)“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28.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规定“第一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贯穿着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
2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图①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彻底摧毁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观察图②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3)哪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有直接关系?从图①到图②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公私合营”等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可确定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赎买政策,实行公私合营。
B三大改造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表格,我们知道1952年之后,税收显著增加,反映出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在1954年,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建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做出的决定,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由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可以判断出只有B符合“一五”计划的基本精神。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一五”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一五”计划相关的知识点。
6.【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7.【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生产合作社”,1953年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8.【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学习苏联……经验”“为……工业化而奋斗”可知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参考苏联经验,制定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概念链接】“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9.【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的相关知识点。
10.【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49~1956年应该填的主题词。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选项A、B、C都发生在1949年以前,民族独立,获得新生是1949~1956年的主题词。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时代主题词相关的知识点。
11.【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的途径就是进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在农村,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的优越性得到发挥,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3年,国家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以156项重大工业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夕,一辆墨绿色的汽车从总装配线上开了下来,她被命名为“解放牌”。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要求选出该厂改名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的方式,1956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
15.【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大改造意义的准确认识。
16.【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所以根据标语中的“工业化”可判断,它最早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17.【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有: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一五”计划的有关知识。
18.【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机关。
19.【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东北工业基地形成,要求选出与之对应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一五计划时期形成了东北工业基地,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20.【答案】(1)新中国成立
(2)土地改革
(3)三大改造的完成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2)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3)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艺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1)此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此问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意义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2)公私合营 ;赎买; 三大改造。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的措施是: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 战争,抗美援朝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中朝人民联合作战,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2)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政策又是赎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主要任务是发展重工业。第一根无缝钢管的诞生(南京长江大桥;长春汽车制造厂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23.【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
(2)美国;抗美援朝。
(3)一五计划 1953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工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5)党的正确领导,党和国家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材料一中“华丽的转身”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至此结束,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表明中国终于是一个自主的国家了,表明中国人民可以从东亚病夫成为龙的传人。(2) 材料中的“帝国主义”主要指美国;中国政府针对侵略战争作出的决策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3) 材料二中,为摆脱困境,国家采取一五计划扭转局面;这项措施实施的时间是:1953、目的是: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是是:重工业;“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 这次大会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2]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该法律文献通过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共同纲领》。(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党的正确领导,党和国家制订了正确的政策,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国家的领导和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土地改革。
(2)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制定土地政策要立足国情;要保障农民的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建国后,为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党采取的措施是1950—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提出了土改的基本目标,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2) 1953年—1956年,为实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采取了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的改造。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1958年,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共产风盛行,我国政府开展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发动,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的群众运动。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办起了人民公社。(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 上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土地政策一定要立足本国国情;制定土地政策一定要保障农民的利益;经济改革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内容。(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内容。(5)本题考查的是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25.【答案】(1)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爱国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为人民服务。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所以材料二中 1952 年到 1957 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这些都是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3)分析材料三的“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 3 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他患了肝癌,仍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从中可以看出焦裕禄热爱祖国,生活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2)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焦裕禄事迹体现的精神。
26.【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最可爱的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从材料引出了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历史史实的考查,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共同纲领》,文献的主要内容为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2)材料二的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题目问的是有关此部宪法的类型和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从材料中的朝鲜核问题引出了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的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抗敌,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今天留下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完成的历史意义是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评】(1)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4)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内容。
27.【答案】(1)三大改造意义: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文化大革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4)①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意义: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党中央于1958年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最终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十年动乱局面最终结束。(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根据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灵活回答即可,如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错误中得出的认识是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文化大革命失误中得出的教训是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点评】(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2)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8.【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性质;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1982年新宪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必须健全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坚决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法律条款可以确定该法律文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与此同时,全国人大还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3)材料三揭示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和践踏,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应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知识的识记(2)本题考查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成就,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教训,属运用层面的要求。
29.【答案】(1)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2)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或者走社会主义道路)。
(3)图一;土地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 (1) 观察图片及提示可以确定该图为土地改革时期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 观察图片及提示可以确定该图为建立农业合作社。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图一是土地的私有制。土地改革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图二是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点评】此题为图片、材料相结合的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1)此题通过图片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通过图片考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