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专题8 金属和金属材料 检测题(含解析)

2023--2024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专题8 金属和金属材料 检测题(含解析)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单选题
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2是酸
D.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相互刻画
C.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D.区分NaCl和NaOH固体:加水,测温度变化
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硝酸铵溶解时温度降低
B.验证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C.制取并收集纯净的CO2
D.验证铁钉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6.X、Y、Z三种常见金属及其盐溶液存在以下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①X+H2SO4=XSO4+H2↑ ②Y+H2SO4不发生反应 ③Y+2ZNO3=Y(NO3)x+2Z
A.Y>X>Z B.X>Z>Y C.X>Y>Z D.Z>X>Y
7.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硫酸铵和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8.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KC1溶液(K2SO4) 加适量BaC12溶液,过滤
B CH4(CO) 点燃混合气体
C NaCl固体(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ZnSO4溶液(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9.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4.8g该金属粉末样品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g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可能只含铝和镁
B.充分反应后溶液一定为浅绿色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24g
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10.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为
A.Zn和Cu
B.Zn和Ag
C.Ag
D.Cu和Ag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大于五分之一可能是未夹止水夹
B.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能立即观察到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C.将新制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混浊可能是因为CO2中混有HCl 气体
D.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2.下列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带放入食醋中,冒出气泡,放出大量的热
C.在双氧水中加入新鲜的土豆片,溶液中快速冒气泡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的火焰
二、填空题
13.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用“>”“=”“<”“≥”“≤”填空:
①质子数:镁原子__________镁离子。
②硬度:硬铝___________铝。
③含碳量:生铁_________钢。
④aml酒精与bml水相混合,充分混合后体积为cml,则a+b_______c。
⑤a克铝与b克氧气充分反应,得到c克氧化铝,则a+b_______c。
14.某同学设计了一实验方案,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它使用了铁片、银片和一种试剂即达到目的,试完成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铁片和银片,再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_____溶液约2ml。 加入铁片的试管中:_______加入银片的试管中: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结论:金属活动性顺(用“>”表示)__________
15.将Zn加入到一定量的AgNO3、Fe(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取b点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个。
(2)取c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16.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回答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从化学与健康角度:
① 当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时会影响健康,人体缺铁会引起________;
②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B.在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C.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D.把霉变的花生榨油用于食用
(2)从化学与能源角度:
①天然气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化石燃料之一。天然气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② 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________(任写一种)
(3)从化学与材料角度:
① 衣服用料中的羊毛属于________(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②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它们的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③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如图中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________(填序号“a”、“b”或“c”)。
④ 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Mg17Al12是一种特殊的镁合金,通常选择真空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___________(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 “储氢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从化学与环境角度:
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 ,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CH3OH)等产品。
①“捕捉”CO2: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②用“捕捉”的CO2生产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实验结论 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8.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煅烧炉甘石(ZnCO3)和煤炭(C)炼锌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ZnCO3和C模拟古法炼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设计实验对粗锌产品中含有的杂质进行探究。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忽略其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查阅资料:已知碳酸锌与硫酸的反应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连接好装置后,装入药品前,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粗锌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3)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时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知,粗锌含有的杂质有___________。
(5)C装置收集的气体主要为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9.已知A是黑色固体粉末,F为金属单质,X是气体,溶液Y和Z分别是一种碱溶液和盐溶液,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4)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
20.某化学小组研究物质的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部分物质已略去:
则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___;甲与乙反应生成的气体为___;乙固体的成分为____;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生成丁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五、计算题
21.取10g金属锌样品(假设其中杂质和硫酸不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试管中,和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g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求解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__;
(3)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4)原金属锌样品的纯度(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2.“黄铜”即铜锌合金,古代称为“俞石”。由于其外观酷似黄金,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出售。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某黄铜样品的成分,取三份各25.0克的该黄铜样品与不同质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所用稀盐酸的质量/g 100.0 150.0 200.0
充分反应后H2的质量/g 0.4 0.6 0.6
(1)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第___________次实验。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计算该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燃烧。例如灯泡发光;故选项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碳酸显酸性,二氧化碳不是酸;故选项错误;
D、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A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故A选项说法正确;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电解水能生成单质氢气和氧气,但是电解水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C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但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例如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但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镁条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A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可通过相互刻画,观察表面是否有划痕的方法,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壁有水珠产生,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加水,测温度变化,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A
【分析】A、根据U型管液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可验证硝酸铵溶解时温度降低,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铁分别放入硫酸铜、AgNO3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使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验证铁钉的锈蚀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6.C
【详解】由①X+H2SO4=XSO4+H2↑ 可知,X比氢活泼,由②Y+H2SO4不发生反应可知,氢比Y活泼,由 ③Y+2ZNO3=Y(NO3)x+2Z可知,Y比Z活泼,故可得:X>Y>Z。故选C。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D
【详解】A、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正确;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桂花中的芳香分子不断运动弥漫在整个花园中,正确;
C、酸电离产生阳离子全部是的H+,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中和反应的本质是酸电离产生的H+与碱电离产生的OH-反应,结合生成H2O的过程,正确;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硫酸铵是盐,和碱熟石灰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D。
8.A
【详解】A、氯酸钾与适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且不引进新杂质,方法正确。
B、甲烷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点燃混合气体会将原有物质除去,方法错误。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不能得到氯化钠固体,还需要蒸发滤液,方法错误。
D、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硫酸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方法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生成0.4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
生成0.4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
生成0.4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
生成0.4g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
所以该金属粉末样品的组成可能是①镁;②铝、锌;③铝、铁;④铝、铁、锌;⑤镁、铝、锌;⑥镁、铝、铁;⑦镁、铝、锌、铁,A错误;
B、该金属粉末中不一定含有铁,反应后溶液不一定为浅绿色,B错误;
C、因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可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0.4g÷(×100%)=19.6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9.6g+4.8g-0.4g=24g,C正确;
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D错误。
故选C。
10.C
【分析】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溶液;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锌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被完全置换后,铁粉开始与硝酸铜进行置换反应;由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说明加入的锌粉不足,没能完全置换出溶液中的银离子,所以,析出的金属只有银。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
A、由于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析出的金属中不可能含有Zn和Cu,故A错误;
B、由于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析出的金属中不可能含有Zn,故B错误;
C、由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说明加入的锌粉不足,没能完全置换出溶液中的银离子,所以,析出的金属只有银,故C正确;
D、由于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析出的金属中不可能含有Cu,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金属与盐的混合溶液反应时,置换反应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先后反应,首先把溶液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11.B
【详解】A、红磷燃烧时,未关闭止水夹,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膨胀逸出,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A正确;
B、未打磨的铝片放入稀盐酸中,因为表面有氧化铝薄膜,盐酸先和氧化铝反应,此时没有剧烈反应产生气泡的现象,故B错误;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稀盐酸,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可能会有氯化氢气体,将此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故C正确;
D、将红热的木炭缓慢地插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能够充分利用O2,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D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正确;
B、镁带放入食醋中,由于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则现象是冒出气泡,放出大量的热,该选项正确;
C、在双氧水中加入新鲜的土豆片,溶液中快速冒气泡,该选项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白色火焰,该选项错误,
故选D。
13. = > > > ≥
【详解】①质子数: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变成镁离子,质子数不变.所以,镁原子=镁离子;
②硬度:硬铝是由铝、铜、镁、硅组成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的纯金属,故填>;
③含碳量: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填>;
④amL酒精中加入b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cmL。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和水混合时,一部分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占据间隔。所以,a+b>c;
⑤a克铝与b克氧气充分反应,得到c克氧化铝.当a克铝与b克氧气恰好反应时,a+b=c;当a克铝与b克氧气不能恰好反应时,a+b>c。所以,a+b≥c。
14. 硫酸铜(铜盐或写化学式均可) 有红色固体析出 Fe + CuSO4 → FeSO4 + Cu 无明显现象 Fe > Cu >Ag
【详解】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所用药品可是两固夹一液,即两头金属单质与中间金属的盐溶液,故填硫酸铜。排前置后,Fe + CuSO4 =FeSO4 + Cu,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故实验现象是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银位于铜的后面,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由实验可探究出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Fe > Cu >Ag。
点睛:考查学生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能力。
15. 3/三 Fe+2HCl=FeCl2+H2↑
【详解】(1)将Zn加入到一定量的AgNO3、Fe(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当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时,恰好是b点,b点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亚铁和硝酸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有:硝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硝酸钠,硝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硝酸钠,一共有3个反应。
(2)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亚铁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当锌和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恰好是c点,c点中的固体中含有银和铁,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 贫血 A 不可再生 太阳能(合理即可) 天然纤维 含碳量不同 a 化学 CO2
【详解】(1)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A、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所以可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故A正确;
B、三聚氰胺有毒,在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会危害人体健康,故B错误;
C、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错误;
D、霉变的花生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榨油用于食用,故D错误。故选A。
(2)①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等(合理即可);
(3)①衣服用料中的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②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两者的含碳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
③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a;
④Mg17Al12是一种特殊的镁合金,通常选择真空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是因为镁、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空气的氧气反应,例如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CO2溶解于甲醇,得到CO2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二氧化碳;
(2)由微观粒子的反应过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17. 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检验产物CO2 水沸腾,液滴飞溅 铜生锈需要氧气 锰 铁 铜
【详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产物CO2;
(2)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禁止把水倒入浓硫酸里。图1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水剧烈沸腾,液滴飞溅;
(3)①和②中变量为氧气,所以考查氧气与铜生锈有关;
(4)根据实验现象,锰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于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故锰的活泼性大于铁,铜不与盐酸反应,故铜最不活泼,从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依次为:锰>铁>铜;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18.(1)检查装置气密性
(2)碳/C
(3) 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碳
(4)碳和碳酸锌
(5)氢气/H2
【详解】(1)该实验中有气体生成,所以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且碳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粗锌中一定含有碳。
(3)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使为了检验并且吸收二氧化碳。
(4)A装置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该黑色固体是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碳,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A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证明粗锌中含有碳酸锌,粗锌含有的杂质有碳酸锌和碳
(5)锌会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装置收集的气体主要为氢气。
19. CaCO3 CO2+Ca(OH)2=CaCO3↓+H2O Cu+2AgNO3=2Ag+Cu(NO3)2 置换反应 灭火(合理即可)
【分析】A氧化铜,B是铜,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E是硝酸铜,F为银,G是氧化钙,X是一氧化碳气体, Y是氢氧化钙、Z是硝酸银。
【详解】(1)D的化学式CaCO3。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2Ag+Cu(NO3)2;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4)物质C的一种用途:灭火(合理即可)。
20. Cu(OH)2 H2 铁和铜 FeSO4 Fe+CuSO4=Cu+FeSO4
【分析】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为硫酸过量,故甲溶液有硫酸铜和硫酸;而氧化铜、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铁、铜和二氧化碳,故乙固体含有铁、铜;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故丙中一定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而丁一定为铜。
【详解】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H)2;甲与乙反应为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故生成的气体为H2;氧化铜、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铁、铜和二氧化碳,故乙固体含有铁、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与硫酸亚铁,故丙中一定有硫酸亚铁;生成丁固体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1. Zn+H2SO4=ZnSO4+H2↑
16.1g 65%
【详解】(1)锌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2)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中H2与H2SO4的质量关系2:98,故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X)和氢气质量的比例式为:
(3)解:设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金属锌的质量为z 。
(4)原金属锌样品的纯度(锌的质量分数)=。
22.(1)二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则
解得x=40.8g
答: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8g。
(3)设该铜锌合金中的锌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9.5g
则该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为2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