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1.3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训练(含解析)

必修一 1.3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训练(含解析)


必修一 1.3 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氧化剂是()
A. B. C. D.
2.下列我国古代的几种技术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卤水煮盐 B.铁矿石炼铁
C.化丹(Pb3O4)为铅 D.火药爆炸
3.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MnO→Mn2+ B.HSO→SO2
C.Fe→Fe2O3 D.Na→NaOH
4.纯净物状态下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用来比较对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现有5组标准电极电势数据如表所示: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反应式 标准电极电势
0.77
0.54
1.36
1.07
0.15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氧化性:
B.往淀粉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不变蓝
C.往含有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变红色
D.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已知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I2+SO2+2H2O=H2SO4+2HI,下列粒子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6.将Fe、Cu、Fe2+、Fe3+和Cu2+盛于同一容器中充分反应,如Fe有剩余,则容器中只能有(  )
A.Cu、Fe2+、Fe B.Fe2+、Fe3+
C.Cu、Cu2+、Fe D.Cu、Fe3+
7.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会由淡绿色(Fe2+)变为黄色(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还原性 B.碱性 C.氧化性 D.酸性
8.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Z2+2A2+=2A3++2Z 可以进行
B.Z元素在反应③中被还原,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Z2可以置换出X2+溶液中的X
9.硝酸工业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NO和NO2,它们都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已知某厂排放的尾气中NO、NO2的体积比为1:1,该厂采用NaOH溶液来处理该尾气,处理后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含氮的钠盐。则该含氮的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3 B.+1 C.+3 D.+5
10.下列古诗或古文中的描述与化学方程式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丹砂烧之成水银
B.爆竹声中一岁除
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D.曾青得铁化为铜
11.实现下列转化的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O3→H2SO4: H2SO3+H2O2=H2SO4+H2O
B.Fe→Fe3+: 2Fe+6H+=2Fe3++3H2↑
C.Br →Br2: 2Br +I2=Br2+2I
D.Cu→CuSO4: Cu+2H2SO4(稀)=CuSO4+SO2↑+2H2O
二、非选择题
12.在KClO3+HCl→KCl+Cl2↑+H2O的反应中(未配平):
①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以上两空均填元素符号).
②配平该反应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13.为探究化合物A(仅含三种元素,摩尔质量为198g/mol)的组成与性质,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取3.96g化合物A溶于水中,一段时间后全部转化为B(红褐色沉淀)、C(一种碱)和气体单质D(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溶液中加入100mL 0.6mol/L稀硫酸,再加入含有0.08mol KOH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沉淀洗涤后充分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粉末1.60g;将所得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发可得到一种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盐。
(1)化合物A所含有的元素为   ;化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化合物A可由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4.将质量为12.64g 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 O2;向反应后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又收集到bmol Cl2,此时Mn元素全部以Mn2+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1)请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KMnO4+   HCl═   KCl+MnCl2+   Cl2↑+   
(2)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FeSO4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当KMnO4固体加热生成O2 a mol值最大时,向反应后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并加热,产生Cl2的物质的量b=   mol.(此时Mn元素全部以Mn2+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15.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广泛应用.
(1)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图)之间脱去两个分子产物,其结构式为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   
(2)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
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a)   Ni2++   H2PO2﹣+   →   Ni++   H2PO3﹣+   
(b)6H2PO2﹣+2H+=2P+4H2PO3﹣+3H2↑
16.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从原子结构分析,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5)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在化合物为氧化剂,NaN3中的N化合价为,KNO3中的N化合价为+5价,N2中的N化合价为0价,NaN3中的N化合价升高,KNO3中的N化合价降低,故KNO3为氧化剂;
故答案为:A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所在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在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氧化剂的氧化物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
2.【答案】A
【解析】【解答】A:卤水煮盐是利用水的蒸发使盐析出,属于物理过程,故A符合题意;
B:铁矿石炼铁涉及反应,Fe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C化合价从+2价变为+4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化丹为铅,Pb化合价从价变为0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火药爆炸,涉及燃烧过程,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MnO4-转化为Mn2+的过程中锰元素由+7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加入还原剂,A符合题意;
B、HSO3-转化为SO2的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
C、Fe转化为Fe2O3的过程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Na转化为NaOH的过程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转化,该转化过程为还原反应,该转化过程中存在元素化合价降低。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A.标准电极电势越高,其中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A项不符合题意;
B.的氧化性弱于,不能氧化得到,因此溶液不变蓝,B项不符合题意;
C.的还原性大于,当加入少量溴水时,溴水先氧化,溴水量不足不能被氧化为,则滴加KSCN溶液不一定变红,C项符合题意;
D.溶液与溶液反应,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则离子方程式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标准电极电势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B.氧化性:>,则不能氧化;
C.溴水少量,先氧化碘离子;
D.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
5.【答案】D
【解析】【解答】反应①中FeCl3中铁元素由+3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Cl2,因此还原产物为Fe2+,还原剂为I-,因此还原性:I->Fe2+;
反应②中铁元素由+2价变为+3价,发生氧化反应,因此Fe2+为还原剂;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发生还原反应,因此Cl-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Fe2+>Cl-;
反应③中硫元素由+4价变为+6价,发生氧化反应,因此SO2为还原剂;碘元素由0价变为-1价,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I-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I-。
综上,还原性:SO2>I->Fe2+>C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确定各个反应的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结合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答】由于铁粉有剩余,金属的还原性为:Fe>Cu,所以金属铜不会参加反应,容器中一定存在铜;能够与铁粉反应有铁离子和铜离子,所以铜离子和铁离子不会存在,与铁粉反应后生成了金属铜和亚铁离子,所以容器中一定存在亚铁离子,即反应后容器中一定存在:Cu,Fe2+,Fe
故答案为:A。
【分析】(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解答,当一种氧化剂遇到两种还原剂时,还原性强的先反应。
(2)还原性;Fe大于Cu,铁有剩余,故铜一定不能参加反应,铜只能以单子形式存在,不存在Cu2+铁与铁离子反应,故溶液不存在铁离子,一定有亚铁离子
7.【答案】A
【解析】【解答】Fe2+变为黄色Fe3+,该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说明维生素C可以防止铁元素被氧化,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Fe2+具有还原性,能够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3+,维生素C能够防止Fe2+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答】A.若反应Z2+2A2+=2A3++2Z-可进行,则氧化性Z2>A3+。由反应③中可得出氧化性:Z2>B2,反应②中可得出氧化性:B2>A3+,得出结论:氧化性Z2>A3+,与推断一致,A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中③中Z元素降价,被还原,在反应①中Z元素升价,被氧化,B不符合题意;
C.由①②③反应中氧化性的比较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C不符合题意;
D.由式①可知,Z2不可能置换出X2+溶液中的X,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①16H++10Z-+2XO4_=2X2++5Z2+8H2O中,氧化性XO4->Z2,还原性Z->X2+;
②2A2++B2=2A3++2B-中,氧化性B2>A3+,还原性A2+>B-;
③2B-+Z2=B2+2Z-中,氧化性Z2>B2,还原性B->Z-;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9.【答案】C
【解析】【解答】NO和NO21:1反应,生成一种盐,为归中反应。最终为+3价,生成亚硝酸钠。
故答案为:C。
【分析】设反应后氮的化合价为n,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算出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答】A.丹砂烧之成水银指硫化汞加热生成汞,方程式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黑火药爆炸,方程式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述的是古代冶炼场景,方程式错误,C符合题意;
D.曾青得铁化为铜指湿法炼铜,方程式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丹砂加热得到汞和硫单质
B.爆竹爆炸是硫单质,硝酸钾以及木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根据题意描绘的是冶炼金属
D.根据要求即可写出方程式
11.【答案】A
【解析】【解答】A. 亚硫酸被双氧水氧化,发生反应H2SO3+H2O2=H2SO4+H2O,可实现H2SO3→H2SO4的转化,故A符合题意;
B. 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可利用硝酸与铁反应实现Fe→Fe3+的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溴的氧化性大于碘,则2Br +I2=Br2+2I 不能发生,故C不符合题意;
D. Cu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发生Cu+2H2SO4(稀)=CuSO4+SO2↑+2H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将亚硫酸氧化为硫酸;
B、硝酸溶液能将铁单质氧化为二价铁离子;
C、根据溴与碘的氧化性强弱来分析;
D、铜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
12.【答案】Cl;Cl;
【解析】【解答】①KClO3+6HCl=KCl+3Cl2↑+3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被还原,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被氧化,
故答案为:Cl;Cl;
②反应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当有3mol Cl2生成时,转移5mol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分析】KClO3+6HCl=KCl+3Cl2↑+3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以此来解答.
13.【答案】(1)K、Fe、O;4FeO42-+10H2O=4Fe(OH)3↓+3O2↑+ 8OH-
(2)2Fe3+ + 3ClO- + 10OH- = 2FeO42-+3Cl + 5H2O(或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3Cl + 5H2O)
【解析】【解答】(1)根据红棕色固体粉末1.60g,推出此物质是含有铁,气体单质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含有氧元素。化合物A所含有的元素为:K、Fe、O;合物A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O42-+10H2O=4Fe(OH)3↓+3O2↑+ 8OH-
(2)化合物A可由FeCl3和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得,根据电子守恒,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 3ClO- + 10OH- = 2FeO42-+3Cl + 5H2O(或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3Cl + 5H2O)
【分析】此题考查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中的三守恒,原子,电荷,电子守恒进行判断。根据物质的特点进行判断所含有的元素,如红褐色沉淀可以得出其中含有铁元素。
14.【答案】(1)1;8;2;2;4 H2O
(2)5Fe2++MnO4﹣+8H+═5Fe3++Mn2++4H2O
(3)0.12
【解析】【解答】解:(1)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4,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K2MnO4+8HCl=2KCl+MnCl2+2Cl2↑+4H2O,故答案为:1;8; 2; 2; 4 H2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FeSO4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2++MnO4﹣+8H+═5Fe3++Mn2++4H2O,故答案为:5Fe2++MnO4﹣+8H+═5Fe3++Mn2++4H2O;(3)将质量为12.64g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当KMnO4固体加热生成O2 amol值最大时,2KMnO4 K2MnO4+MnO2+O2↑,高锰酸钾物质的量n= =0.08mol,生成K2MnO4物质的量为0.04mol,生成MnO2+物质的量为0.04mol,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K2MnO4+8HCl=2KCl+MnCl2+ 2Cl2↑+4H2O,
1 2
0.04mol 0.08mol
MnO2+4HCl MnCl2+ Cl2↑+2H2O
1 1
0.04mol 0.04mol
生成氯气物质的量=0.08mol+0.04mol=0.12mol,
故答案为:0.12
【分析】(1)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4,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FeSO4溶液生成硫酸铁、硫酸锰、硫酸钾和水;(3)将质量为12.64g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当KMnO4固体加热生成O2 amol值最大时,发生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高锰酸钾物质的量n= =0.08mol,生成K2MnO4物质的量为0.04mol,生成MnO2+物质的量为0.04mol,结合化学方程式K2MnO4+8HCl=2KCl+MnCl2+2Cl2↑+4H2O,MnO2+4HCl MnCl2+Cl2↑+2H2O,计算生成氯气物质的量.
15.【答案】(1);Na5P3O10
(2)+1;2;1;1H2O;2;1;2H+
【解析】【解答】解:(1)磷酸分子间通过羟基脱水形成三聚磷酸,所以三聚磷酸的结构式为: ;三聚磷酸中羟基的氢原子被钠离子取代生成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所以三聚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5P3O10,
故答案为: ; Na5P3O10;(2)①由化合价代数为零,H为+1,Na为+1,O为﹣2,故可求算化合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答案为:+1;
②(a)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2价,故Ni2+的系数均为2、H2PO2﹣的系数均为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生成物中缺项为H+,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可得配平的方程式为:2Ni2++H2PO2﹣+H2O═2Ni+H2PO3﹣+2H+,
故答案为:2;1;1H2O;2;1;2H+.
【分析】(1)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之间脱去两个水分子的产物,即磷酸分子间两个羟基脱去应该水分子;三聚磷酸钠可以看作三聚磷酸中五个羟基的氢原子换成钠离子;(2)①由化合价代数为零可求算化合物中P元素的化合价;
②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1价,磷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Ni2+的系数均为2,H2PO3﹣的系数为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生成物中缺项为H+,再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
16.【答案】;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Cl2+2Br﹣=Br2+2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或紫红)色 
【解析】【解答】(1)因KMnO4与浓HCl反应可以用来制Cl2,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因Cl2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生:Cl2+2I﹣=I2+2Cl﹣,I2能使淀粉变蓝;
故答案为:淀粉KI试纸变蓝;
(3)因Cl2的氧化性大于Br2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发生:Cl2+2Br﹣=Br2+2Cl﹣,
故答案为:Cl2+2Br﹣=Br2+2Cl﹣;
(4)因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5)因Cl2的氧化性大于I2的氧化性,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要发生:Cl2+2I﹣=I2+2Cl﹣,同时检验产物碘的存在;
故答案为: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震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或紫红)色.
【分析】(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为Cl2;
(2)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并检验产物碘;
(3)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4)从原子结构(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角度分析;
(5)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并检验产物碘的存在.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