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下册专题八练习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含解析)

仁爱版九年级下册专题八练习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含解析)

仁爱版 练习题-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单选题
1.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下列用途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铝壶烧水 B.用铜做导线
C.用汽油做燃料 D.用液氮做冷冻剂
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3.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A.溶液中有、,不溶物为Cu
B.溶液中有、,不溶物为Zn
C.溶液中只有、不溶物为Zn
D.溶液中只有,不溶物为Zn
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是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B.是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C.是等质量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到过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D.是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5.如图所示,弹簧称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称读数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配制足够的时间后,溶液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已知重物与前、后溶液均不发生任何反应,对于F1和F2的相对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 B.F1<F2 C.F1>F2 D.F1=F2
6.下列理化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铝制作菜刀
B.利用超导体材料做电炉的发热丝
C.利用二氧化碳灭火
D.利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7.下列所涉及的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建构“鸟巢”的新型钢材 B.18K的黄金
C.用作钻探机钻头的金刚石 D.用来制作日用品的黄铜
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归 类 物质(或变化)
A 氧化物 水、干冰、铁锈
B 银白色金属 镁条、铁丝、铜片
C 常见合金 青铜、硬铝、生铁
D 氧化反应 铁生锈、燃气燃烧、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9.下列变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H2O2→H2 B.Fe→FeCl3 C.CO2→H2O D.CaO→CaCO3
10.下图是 CO 和 Fe2O3 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 CO 具有氧化性
②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
③反应前应先通一会 CO,再点燃酒精灯
④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了 CO 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全部
11.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纳米管温度计”,这种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m,直径为10-7m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范围为18 ℃~490 ℃,精确度较高,所以它可以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
C.金属镓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D.金属镓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12.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Cu(NO3)2、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含有铜
C.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滤液中溶质只有AgNO3和Zn(NO3)2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只有Zn(NO3)2
13.哈尔滨地铁1号线所用B型车通常采用铝合金和不锈钢。下列有关铝合金和不锈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不锈钢的硬度比生铁的硬度大
②铝合金和不锈钢都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③金属铝是从自然界中的铝土矿经过冶炼得到的
④不锈钢除了含铬和锰两种金属外,还含有少量的碳等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14.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C.银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生活中常用来做导线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二、填空题
15.质量相等的三种物质①H2 ②CH4 ③CO充分燃烧所需的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下同);三种金属①Na ②Mg ③Al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三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金属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
16.钴主要用于制作合金。钴合金常用作燃汽发动机、喷气发动机、导弹的部件,还有化工设备和原子能工业等,是重要金属材料。下面我们根据教科书所学铜的冶炼方法,利用下表提供的钴的化合物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SO4 Co(NO3)2 CoCO3
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1)已知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写出钴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教科书所学铜的冶炼方法及上面的信息,用两种方法来制取金属钴,请完成下表,一种反应规律只能利用一次。(实验室可提供除上表外的其它仪器和药品)
方案 原料1 原料2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依据的反应规律
① ______ ______ ______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②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7.“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指明了方向。“科技梦”助推“中国梦”,都离不开化学。
(1)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______。
(2)2021年3月,我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目前科学家已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与氢气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用金属钌催化将其转化为新能源甲醇(CH3OH),同时有水生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抗击新冠肺炎(2019-nCoV)疫情期间,我国政府颁布了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的通知,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4)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2+、Fe2+、Cu2+、Ag+等阳离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该工厂废水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①若a=b,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5)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②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有______。
a.升温;b.降温;c.加溶质M;d.加另一种固体N;e.恒温蒸发水;f.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18.(1)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Al2O3存在,Al2O3属于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金属 D.混合物
(2)工业用电解熔融 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反应。
(3)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性.
(4)运载“嫦娥三号”的火箭外壳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易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抽空多去野(如森林或海边)外走一走,那里的PM2.5值很低.
①PM2.5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氮氧化物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②今年的11月份至今,许多地区已出现多次灰霾天气,污染比较严重,据统计,冬季是灰霾日相对集中的季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PM2.5的一点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
(4)某化学小组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与氧化铁反应,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①CO气体与氧化铁反应利用了CO的_____性;
②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乙→甲→丙→甲→丁 D 乙→甲→丙→乙→丁
20.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
【资料】二氧化碳(CO2)能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无水硫酸铜(CuSO4)能吸收水(H2O)。
(1)装置 A 中加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时先点燃______处(填“A”或“D”)加热仪器。
(2)装置 D 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 D 装置中发生完全反应,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减少了 2.4g,则参加化学反应 Fe2O3的质量为______g。
(3)装置 E 的作用是______。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_。
(5)从微观角度分析 CO2与 CO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四、推断题
21.下图是一定条件下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D 为红色固体,G 为蓝色溶液,B、C、E 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且 B、E 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C _______,E ______。
(2)写出符合反应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符合反应④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2.如下图中的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九种物质,是由C、H、O、Fe、Cu五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氧化物,其中C、F、H、I为氧化物,且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B、H为红色固体;通常D→B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H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I→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写出D→B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五、计算题
23.在实验室里称取7 g含有杂质的锌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8 g。则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某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锌粒,将60 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下:Zn+H2SO4=ZnSO4+H2↑)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20 20 20
生成氢气质量/g 0.08 0.08 0.04
(1)共制得氢气___________g。
(2)求第二次所用20 g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用铝壶烧水,利用的是铝的导热性,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铜做导线,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汽油做燃料,利用的是汽油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D、用液氮做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挥发吸热,该性质不用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故A错误;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故B正确;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故D错误。
点睛∶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合金属于混合物,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A
【详解】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是锌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A、当锌粉不足,溶液中有新生成的Zn(NO3)2 、未反应的Cu(NO3)2,不溶物为新生成的Cu;故符合题意;
B、当溶液中有Zn(NO3)2、Cu(NO3)2时,不溶物不可能有Zn,因为Zn会与Cu(NO3)2反应,但一定含有新生成的Cu;故不符合题意;
C、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溶液中一定有Zn(NO3)2 ,所以不能只有 Cu(NO3)2 ,不溶物不可能为Zn,因为Zn会与Cu(NO3)2反应,但一定含有Cu;故不符合题意;
D、当锌粉过量,溶液只有Zn(NO3)2 ,不溶物应为未反应的Zn和新生成的Cu;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酸性减弱,pH增大,图示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热,容器内压强变大,当燃烧完毕,冷却过程中气压减小,当冷却至室温时,由于消耗了氧气,容器内气压小于初始状态下压强,图示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到过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镁活动性强于铝,所以镁反应所需时间更短,等质量的铝产生氢气更多,图示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某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溶液已饱和,不会再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图示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由Cu+2AgNO3=2Ag+Cu﹙NO3﹚2 知,溶液密度减小,物体浮力减小,弹簧称拉力增大。故B. F1<F2 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性质。
6.C
【详解】A、铁的硬度大,利用金属铁制作菜刀,不能使用硬度小的铝,应用错误;
B、超导体材料电阻小,不能做发热丝,利用铁丝做电炉的发热丝,应用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正确;
D、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利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应用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 合金是由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经高温熔合在一起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钢是铁的合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18K的黄金即黄金占75%,其余25%为其它贵金属,属于合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合金,此选项符合题意;
D.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干冰是由碳、氧元素组成都是氧化物,铁锈是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物质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镁条、铁丝都是银白色金属,铜片是紫红色金属,选项错误;
C、青铜是铜的合金、硬铝是铝的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选项正确;
D、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铁生锈、燃气燃烧都是氧化反应,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不是氧化反应,选项错误。故选C。
9.C
【详解】A、过氧化氢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气,不符合题意;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是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符合题意;
D、初中阶段涉及的反应中,氧化钙不能一步转化为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①错误;红色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铁粉,②正确;反应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把管内的空气排出,再点燃酒精灯加热,③正确;一氧化碳气体有毒,要进行尾气除理,防止污染空气,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操作步骤是反应前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反应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11.D
【详解】A、因为碳纳米管可以作体温计的外壳,所以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正确;
B、因为金属镓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18℃~490℃,所以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正确;
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应该比较均匀.正确;
D、如果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那么就不能用作温度计中的液体了.错误.
故选D.
12.D
【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铜>银,锌可以置换出铜和银,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还含有铜离子,不能确定锌是否将铜置换出来,不能确定滤渣中是否含铜,故A错误;
B、若滤液为无色,说明铜离子被全部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锌是否过量不确定,故滤渣中是否含锌不确定,故B错误;
C、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还含有银离子,锌还没与铜离子反应,原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故C错误;
D、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锌,锌过量,溶液中的铜离子和银离子全部被置换出来,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锌,故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①不锈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但生铁的含碳量更大,所以硬度更大,说法错误;
②铝合金和不锈钢都属于合金,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说法正确;
③金属铝是从自然界中的铝土矿经过冶炼得到的,说法正确;
④不锈钢除了含铬和镍两种金属外,还含有少量的碳等,说法错误。
则说法错误的有①④,故选A。
14.D
【详解】A、青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铝不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B、铁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说法错误;
C、银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生活中常用来做导线的金属为铜和铝,说法错误;
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合金硬度大、抗腐蚀性强,说法正确;
答案:D。
15. ①>②>③ ①<②<③
【详解】 ,①H2 ②CH4 ③CO与氧气的质量比分别为:1:8,1:4,1: ,质量相等的三种物质①H2 ②CH4 ③CO充分燃烧所需的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②>③;
将Na、Mg、Al三种金属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仍相等,说明溶液质量增加的质量相等,即加入的金属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设钠的质量为a,生成氢气的质量为a1,镁的质量为b,生成氢气的质量为b1,铝的质量为z,铁的质量为z1,则:



得: a16. Co+H2SO4=CoSO4+H2↑ 镁 CoSO4溶液 Mg+CoSO4=MgSO4+Co 木炭粉 CoO粉末 2CoO+C2Co+CO2↑ 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生成金属钴(或CO;CoO粉末;CoO + COCo +CO2;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生成金属钴。或H2;CoO粉末;CoO+H2Co+H2O;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生成金属钴)
【详解】(1)金属钴(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钴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SO4=CoSO4+H2↑。
(2)①因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钴的活动性与铁相似,所以可将镁加入可溶性的钴盐溶液中,以置换出钴盐溶液中的钴,因为CoSO4是可溶性的盐,所用试剂可以是镁、CoSO4溶液,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SO4=MgSO4+Co。依据的反应规律是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②因为碳(或一氧化碳、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所以可用碳粉(或一氧化碳、氢气)还原CoO粉末,得到金属单质Co。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C2Co+CO2↑(或CoO + COCo +CO2或CoO+H2Co+H2O),依据的反应规律是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生成金属钴。
17. RbCl 合成材料 Mg2+、Zn2+ Ag、Cu、Fe 无法判断 bce
【详解】(1)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7,即m=37,;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铷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铷和氯组成化合物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故填:RbCl。
(2)根据题干信息,二氧化碳与氢气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用金属钌催化将其转化为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是一种合成纤维,它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合成材料。
(4)①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银,向废水中加入锌粉,锌先与银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银,反应质量关系简化为:,每65份锌置换出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待银离子完全反应后,锌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铜和锌离子,反应质量关系简化为: ,每65份锌置换出64份铜,固体质量减小;待铜离子完全反应后,锌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铁,反应质量关系简化为: ,每65份锌置换出56份铁,固体质量减小,锌与镁离子不反应;若a=b时,说明一定发生了锌和银离子、锌与铜离子的反应,可能发生了锌与亚铁离子的反应,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均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不参与反应的镁离子和反应生成的锌离子,故此时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镁离子和锌离子;故填:Mg2+、Zn2+。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至少含有铁,锌可能过量也可能完全反应,而锌粉置换的顺序是先银、后铜、最后铁,这时滤渣有铁存在,这也一定含有银和铜,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和铁。故填:Ag、Cu、Fe。
(5)①不饱和溶液改变温度时析出晶体的过程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65℃析出晶体为0,65℃~50℃之间析出晶体多少却是未知的,所以无法判断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将温度从75℃降低到65℃后,没有固体析出,该溶液可能还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刚刚达到饱和,所以都没有固体析出,因此是无法判断。故填:无法判断。
②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物质M的溶液在降温过程中逐渐有晶体析出,即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水、降温,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后仍然为不饱和溶液。故填:bce。
18. B 分解 导热 混合物 D 夏季多雨冬天干旱 吸烟/少开机动车/多植树等
【详解】(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l2O3属于氧化物,故选B;
(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4)合金属于混合物;
(5)①PM2.5其实就是我国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D;
②冬季是灰霾日相对集中的季节,其原因是:冬季天冷,煤的使用量增大,而且夏季多雨冬天干旱(或夏天树叶茂盛等);
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PM2.5的一点有效措施:不吸烟;少开机动车;多植树等。
19. 水槽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集满 AD 还原 C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水槽,故填水槽。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集满,故填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集满。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A,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D,故填AD。
(4)①CO气体与氧化铁反应时,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元素,表现出还原性,故填还原;
②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与氧化铁反应时,首先应通过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对检验反应后生成CO2产生干扰,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丙进行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应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乙→甲→丙→甲→丁,故填C。
【点睛】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
20.(1) 酒精喷灯 A
(2) 8
(3)防倒吸(或安全瓶)
(4)没有除去尾气中多余 CO 的装置
(5)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1)
装置 A 中加热仪器的名称为酒精喷灯,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时先点燃A处加热装置,利用产生的一氧化碳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入空气加热时发生爆炸;
(2)
装置 D 玻璃管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下发生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玻璃管中氧化铁完全被还原,反应中固体由氧化铁变为单质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 4g,则减少的2. 4g是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故加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的质量为:;
(3)
装置 E 的作用是防倒吸(或安全瓶);
(4)
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会污染环境,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没有除去尾气中多余 CO 的装置;
(5)
从微观角度分析 CO2与 CO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1. CuO O2 CO2 Ca(OH)2+CO2=CaCO3↓+H2O
【分析】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E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E为二氧化碳、H为碳酸钙;D为红色固体,能和硝酸银生成F、G,G为蓝色溶液,则D为铜、F为银、G为硝酸铜溶液;B、E 组成元素种类相同,B为一氧化碳;A、B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A为氧化铜;B和C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为氧气。代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氧化铜,化学式是:CuO;C为氧气,化学式是:O2;E为二氧化碳,化学式是:CO2。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③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2. Fe2O3 置换反应
【分析】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是由C、H、O、Fe、Cu五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氧化物,其中C、F、H、I为氧化物,且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B、H为红色固体;通常D→B是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所以H是氧化铁,C是氧化铜,B是铜,所以D是铁,氧化铜会与F反应,F会转化成铜,所以F是一氧化碳,A、G是碳或氢气,E是氧气,I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H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2)I→F反应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D→B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该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置换反应。
23.解:生成氢气的质量:7 g+100 g-106.8 g=0.2 g
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4.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0.08g+0.08+0.04g=0.2g;
(2)设20g硫酸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
x=1.96g,
第二次所用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1)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0.2g
(2)第二次所用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