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九年级历史上学期必考题专训(二)(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必考题专训(二)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这部法律设计的制衡机制,“首先是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其次是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的分权制衡,第三……对立法权再度分割”。该法律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2.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计算南方各州人口总数时,将黑人奴隶人口按3/5计算,即5名奴隶只等于3个人。这表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有明显的革命性
B.促使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
C.有很多不足之处
D.确立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制
3.将不同类型的史料相互结合、相互印证,能促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接近历史真相。以下两则不同类型的史料能印证新航路开辟( )
(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安格勒――利亚系西班牙王后的神甫,于1494年5月3日致信罗马教廷国务大臣阿 斯福尔札的信件。
A.打开殖民掠夺的道路 B.促进世界观念的形成
C.推动全球物种的交流 D.加速美洲文明的传播
4.《拿破仑法典》规定私人所有权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且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契约关系”也给予足够重视,并充分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法典中的这些规定(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象征着拿破仑的独裁
C.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 D.传播了革命精神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评价:“1689年的这一法案确实一劳永逸地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并在这情况下结束了几乎早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的英国革命。”这里的“法案”( )
A.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B.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C.成为资产阶级夺权的思想武器
D.成为他国民法的参照蓝本
6.“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强制性迁徙,北冰洋不可否认,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迁徙。在过去长达400年的期间里,大批非洲人被迫远离家乡,分散在世界各地,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与这次“迁徙”有直接关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结合如图世界地图,此“重大事件”最早应该是在什么事件后?( )
A.黑奴贸易,新航路迪亚士船队返航之后开辟
B.黑奴贸易,麦哲伦船队返航之后
C.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
D.黑奴贸易,达伽马船队返航之后
7.下框中的内容是对近代西方某部法律的描述,据此判断该部法律是( )
它内容浩繁,体系庞大,条文众多;它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遍及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是公民权利的宝典,社会生活的《圣经》。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
8.《阿拉伯文学史》记载:“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兼容并包 C.国家重视 D.社会安定
9.如图是某同学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各国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
10.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和中期,意大利出现市民文学,不仅动摇宗教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还为现实主义文学兴起奠定基础。这说明文艺复兴( )
A.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 B.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根植于悠久历史传统
11.法国人喜欢设定目标,为追求目标而绝不妥协,革命派这样,反革命派也是这样,因此妥协就不可能。这里的“不妥协”强调的是( )
A.制度的创新性 B.斗争的彻底性
C.革命的保守性 D.社会的等级性
1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顶端,刻着汉谟拉比王在太阳神夏马西座前接受权柄的浮雕;法典序言中,汉谟拉比声称自己将根据神的旨意管理国家;法典内容中,对于难以裁决的案件,会把当事人投入水或火中,交给神明审判。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13.古代亚非地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如图亚非文明发源地中,制定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说明查士丁尼编成该法典的目的在于( )
A.要收集历任罗马皇帝的法令
B.宣扬君权神授,至高无上
C.创造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文化
D.运用法律维护皇帝的统治
15.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对这场革命的本质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发展
16.小明同学在复习某单元的历史知识时,整理了一组关键词:“尼罗河的赠礼、神之子、《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据此判断,他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
A.西方文明的起源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走向近代的亚洲 D.古代的亚非文明
17.《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里说“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这里的“发动机”应该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18.如图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说明( )
A.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B.租地农场的出现
C.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 D.工业革命的兴起
19.以下古代文明成果反映的是( )
A.古代欧洲政治文明 B.古代世界民主与法制
C.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D.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20.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以上材料表明( )
A.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在北美地区的殖民统治
B.法国大革命为美国反对殖民统治提供了思想基础
C.《独立宣言》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21.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关怀,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向世界大同的光明大道。此大道的“光明”之处在于其( )
A.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B.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
C.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解放方式
D.实现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
22.某同学利用示意图反映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对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①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繁荣④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②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避免美国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C.①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③推动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D.②世界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3.13世纪,中国人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得欧洲航海家的寻金梦得以实现,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这段话强调的是( )
A.中国文化的进步性 B.阿拉伯人的桥梁作用
C.文化交流的推动性 D.欧洲航海家的殖民性
24.如图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图中②地区的文明成果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青铜器
D.梵文和佛教
25.《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材料说明( )
A.公民大会保证了全体居民的权益
B.雅典民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C.公民大会是间接的民主
D.陪审团拥有最高的司法权
二、非选择题
26.纵观世界风云,一场场政治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1)哪部法律文献颁布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实行这些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18世纪的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美国革命”是指哪场战争?这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政体是?
材料三 英国社会党致电俄国社会民主党:向俄国社会民主党致以兄弟般的问候,并衷心地祝贺它在十月初实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无产阶级革命。
——《现代史文献选编》
(3)“在十月初实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革命具有的“历史意义”有哪些?(至少2点)
(4)请你写出以上三则材料所涉及的政治变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要求“人人都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查士丁尼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挽救专制制度的目的。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
——摘自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权利法案》
材料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和历史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英国逐渐建立起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有什么认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材料二:“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示意图(部分)。
材料三: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并通过三次布匿战争确立了西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奴隶人数也不断激增。内战和独裁反而更促成了古罗马的扩张,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原有的共和体制不再适应新的统治需要,后被罗马帝国代替。
材料四: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物品也传入帝国,原来较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的进步意义。
(2)完成材料二中的填空。
(3)根据材料三,古罗马经历了哪两种政体变化?政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帝国”是指哪一国家?“帝国”建立于何时?建立者是谁?地中海何时成为“帝国”的内湖?
参考答案
1-10 DCCAA BCBBD
11-20 BABDC DAABD
21-25 CDCBB
26.(1)法律文献:《权利法案》;意义: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
(2)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政体:联邦制共和制。
(3)历史事件:十月革命;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共同作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27.(1)《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
(2)目的: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人大会议)。社会主义类型。
(4)认识:法治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要依法治国,建立法治社会;中国的法制建设已迈出重大步伐,取得众多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得到完善。
28.(1)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
(3)由共和国到帝国;古罗马的扩张,内部矛盾尖锐等。
(4)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2世纪。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