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选修班)试卷(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历史(选修班)试卷(答案)

洪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测试
历史(选修班)
分数:100 分
一、单选题(共16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 D.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2.据下图可知,春秋时期( )
A.诸侯国封建化程度存在差异 B.世卿贵族强力推进社会变革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社会流动冲击传统政治秩序
3.有学者指出: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修长城,70万人修始皇陵,70万人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宗法时代的周天子绝对不敢设想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秦朝( )
A.强大的经济实力 B.发达的交通网络
C.完备的法律体系 D.有力的制度保障
4.北京清河镇附近曾发现汉代铁器遗址,其中出土的铁器有锄、铲等农具,刀、剑、戟等兵器,也有镜、剪等日常用具。该发现表明汉代( )
A.冶铁行业门类较多 B.官营手工业日渐发达
C.民营冶铁业遭排挤 D.冶铁技术有显著进步
5.苻坚即位后,采纳王猛重礼尊法的主张,重用汉人儒生,兴办学校,各级官员子弟也要学习儒术。苻坚不遗余力地推广儒家文化( )
A.昭示其承续中原王朝正统 B.促进了南北统一
C.刺激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巩固了统治基础
6.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代扬州社会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些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扬州( )
内容 出处
江南药少淮南有……扬州喧喧卖药市 《买药歌送杨山人》
(扬州)侨寄衣冠及工商等多侵街造宅,行旅拥弊 《旧唐书》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纵游淮南》
富商巨贾,动逾百数 《广陵妖乱志》
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 B.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C.商业经济较为繁荣 D.商品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7.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业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加速了清政府走向灭亡 B.有助于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C.标志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A.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B.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机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9.1946年,国共两党军队人数是比例是430∶127(万),其中国民党军队多使用“美械装备”,而人民解放军以“小米加步枪”为主;1947年,国共兵力对比变为373∶195(万),解放军仍然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1949年1月,国共兵力对比达到204∶385(万),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解放区全面推行土地改革 B.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武装干涉
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展 D.两党阶级立场的差别及人民的选择
10.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 )
A.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B.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C.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据下表可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旨在( )
21世纪初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部分)
时间 重要投资领域 投资额(美元)
2006—2008年 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资源开发和制造业。 5.2亿增至54.91亿
2013—2018年 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项目。 33.7亿增至53.9亿
A.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B.保障非洲的经济安全
C.深化中非合作共赢伙伴关系 D.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12.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则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 )
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 B.国内外形势发展促使日本进行社会变革
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对日本造成严重威胁 D.日本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13.“(西欧)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 )
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 B.是相对独立政治集团,具有割据性质
C.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 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
1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对另一自由民有谷或银之债权,不通知谷物主人,即从谷仓或谷场取去谷物,则此自由民因其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彼应全部交还其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这说明当时( )
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B.违约现象比较普遍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奴隶主利益受保障
15.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已 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迅速崛起。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B.使欧洲的物价大幅下降
C.使西欧国家完成社会转型 D.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16.16世纪以来曾经的贸易中心威尼斯、佛罗伦萨被阿姆斯特丹、伦敦所取代;1531年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巴黎开业;咖啡、香料、奴隶、鸦片都成了商船上的货物。上述材料表明( )
A.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17题17分,18题12分,19题11分,20题12分)
17.符合历史潮流的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由朝廷直接委派县令、县尉、县丞等,规定以军功的大小分赐土地,并依据军功为分封新贵族的主要标准,废除田地的封疆阡陌,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变法改制不仅为当时秦国作出贡献,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制度的深远影响亦不可低估。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请来孔子做变法的旗手,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全都挂到了孔子的名下。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出现,成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社会力量,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但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的“制度创新”,从“历史潮流”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6分
(2)阅读材料二,写出康有为“请来孔子做变法旗手”的著作名称,结合所学指出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的含义,并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的原则,并概述新中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路径,从民族复兴角度概括改革开放的作用。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并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前期还规定开市和散市的时间,即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没前七刻击钮三百下,散市。
——摘编自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摘编自《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所发生的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特点。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埃及……水源是许多条热带河流,它们分布的范围很广……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而且保障了这种条件的持续,即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 ——摘自吴昊编著《古希腊城邦史》
材料三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埃及易于从事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形成的政治制度。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的主要经济活动并指出其形成的独特政治文明。4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人类早期文明的认识。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高一历史答案(选修班)
单选题
1-5:D D D A A 6-10:C D A D B 11-16:C B B A D C
二、材料题
17.(1)制度创新:推行县制,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
进步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向封建时代转型,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著作:《孔子改制考》。
含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潮流:向西方习以救亡图存。
(3)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基本路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作用: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8.(1)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为主并与民居分开;坊市分开,交易区跟居住区是严格分离的;市的贸易是有时间规定的,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外营业。
(2)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9.(1)经济活动:农业生产。政治制度:君主专制。
(2)经济活动: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早期殖民活动(开辟海外殖民地)。政治文明:古代民主政治。
(3)认识:文明是多元的;文明是平等的(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文明是包容的(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示例:论题:“哥伦布大交换”对交流地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阐述:“哥伦布大交换”促进了大陆间物种的双向交流,不仅改变了交流地的农业种植结构,也促进了交流地经济的发展。如玉米、番薯等农作物传播到欧洲、中国等地后,既缓解了粮食危机,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正是由于农作物物种的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交流地人们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但“哥伦布大交换”也给交流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了交流地的生态系统,如番薯、玉米在中国的广泛种植,导致了干旱地区的过度开垦,以至于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
综上所述,“哥伦布大交换”对交流地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有益的一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辩证地看待该“大交换”。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