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单元测试(答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单元测试(答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共16题)
一、选择题(共13题)
下表为探究蛙卵孵化条件的实验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恰当结论是
A.水温越高越有利于蛙卵孵化 B.蛙卵最适孵化温度为
C.光照时间不影响蛙卵孵化率 D.水温对蛙卵孵化率有影响
把写有“”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A. B. C. D.
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当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和视野亮度依次有什么变化?
①变多
②变少
③变大
④变小
⑤变亮
⑥变暗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①选用大光圈②选用小光圈③选用平面反光镜④选用凹面反光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科学家将 基因(小鼠体内基因)不能正常起作用的小鼠作为实验组,将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给它们喂食等量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实验鼠体重基本保持正常。下列选项最符合此实验研究目的的是
A.研究小鼠肥胖的原因
B.研究小鼠肥胖与时间的关系
C.研究小鼠肥胖是否与基因 有关
D.研究小鼠肥胖是否与高脂肪食物有关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培养几周,其结果如图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变量是水分多少 B.植株的正常生长需要无机盐
C.实验变量是光照时间 D.植株的正常生长只需要水分
某地山清水秀,可是后来因燃烧生煤,导致空气污染,小东同学在附近森林调查某种蛾类的群体数量,下表是第一年到第五年的调查结果。由表中数据进行推论并用实验法进行证明,你能帮小东同学从以下选项中提出一个值得探究且最为合理的问题吗?
A.黑色蛾是否更容易被鸟发现
B.演化的过程对于白色蛾的生存是否更为不利
C.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种体色的蛾是否同时存在
D.白色蛾遇到危险后其体色是否会变成黑色
在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中,培养皿周边和顶部一侧用黑纸遮盖,其目的是
A.便于观察鼠妇活动
B.创设一个阴暗的环境作为实验的对照条件
C.避免光的直射,影响实验效果
D.有利于鼠妇在培养皿内活动
某同学想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实验方案中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A. B. C. D.
一位同学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在视野内看到一小黑点,分别移动载玻片和目镜,小黑点都不动,则黑点可能在
A.反光镜上 B.物镜上 C.盖玻片上 D.目镜上
下图中,图 为某同学低倍镜下最初观察的物像,图 为调整后的物像。该同学进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③转动粗准焦或细准焦螺旋
④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⑤擦拭镜头
⑥转换高倍物镜
A.③②⑥① B.③④⑥① C.①④⑥③ D.③⑥①④
下图为某中学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显微镜镜头。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倍,同学们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A.①和③ B.②和⑤ C.③和⑤ D.②和⑥
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率下,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玻片往左移,则像也会往左移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则甲比乙亮
C.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像,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像
二、综合题(共3题)
初冬,小陈往杯子里倒蜂蜜时发现蜂蜜很黏,向下流动得比较缓慢,想起以前在夏天倒蜂蜜时好像不是这么黏的,她猜想液体的黏性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黏性越小。回家后小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将罐里的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里,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加热—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将它们倾斜放置。确保倾斜程度一样,让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三支试管口内壁的相同位置,观察并比较三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现象。结果见下表。小陈又用其他几种有一定黏性的液体做了相同的实验,结果都相似。
(1) 根据小陈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有些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黏性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 在小陈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 (填“比较”“转换”或“分类”)法,将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变成可以测量的物理量。
(3)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在这次科学探究中,小陈为了研究“温度”对蜂蜜“流淌时间”的影响,控制了哪些变量不变? 。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1) 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
(2) 除了步骤 和 中的观察指标外,实验也可以通过观察并记录 来比较不同烧杯中金鱼的呼吸频率。
(3) 小明在步骤 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 ,以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4)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预测一:若①②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高于或低于③④中的金鱼,则: 。预测二:若①②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与③④中的金鱼几乎相同,则: 。
(5) 请说出此实验不完善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理由与方案: 。
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骤为:
①取 的带芽的枝条若干,均分为 、 、 、 、 、 六组;
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 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据表回答:
(1) 将实验步骤①补充完整。
(2) 该实验通过 来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
(3) 根据 组的对照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其规律是 。
答案
一、选择题(共13题)
1.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水温最高为 ,不能确定 以上的温度孵化率是否提高,A错误;
从图中不能确定 以上,孵化率能否上升或下降,所以不能确定 为蛙卵最适孵化温度,B错误;
由图可知,光照时间一直没有改变,自变量是温度,不能得出光照时间对孵化率是否有影响的结论,C错误;
由图可知,水温变化,对应的孵化率也发生变化,由此可知水温对孵化率有影响,D正确。
2. 【答案】B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 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旋转 度后得到的是“”。
3. 【答案】A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故A正确。
4. 【答案】C
【解析】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因此对光时,要使视野变亮,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故C正确。
故选C。
5. 【答案】C
【解析】科学家将 基因(小鼠体内基因)不能正常起作用的小鼠作为实验组,将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给它们喂食等量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实验组的小鼠体重基本保持正常。实验研究目的是研究小鼠肥胖是否与 基因有关。故选C。
6. 【答案】B
【解析】由分析可知,玉米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玉米幼苗生长不好。所以此实验说明玉米生长需要无机盐。故选择B选项。
7. 【答案】B
【解析】该实验探究的是被污染后的环境中某种蛾的黑色和白色种群数量随着年份的变化,主要研究演化过程是否对白色蛾不利。
故选择B选项。
8. 【答案】B
【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观察鼠妇活动的实验中,培养皿的周边用黑纸遮盖,并在培养皿一侧用硬纸板或黑纸遮盖,其目的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B正确。
故选择B选项。
9. 【答案】A
【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湿度。除湿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光照、温度等。表中实验材料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所以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鼠妇的数量。
故选A。
10. 【答案】B
【解析】反光镜只是用来反射光线的,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反光镜上的东西,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装片和换用目镜污点都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装片与目镜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B正确。
11. 【答案】B
【解析】在显微镜观察时,首先要找到观察的部位,转换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进一步把要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由于显微镜呈的是倒立的虚像,由图可知,把物象调节到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然后成转换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故顺序为③④⑥①,B正确。故选择B选项。
12.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裝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④⑤⑥是目镜,①②③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倍,同学们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③和⑤,C正确。
故选择C选项。
13. 【答案】B
二、综合题(共3题)
14. 【答案】
(1) 变小
(2) 转换
(3) 蜂蜜种类和质量、试管、试管倾斜角度
【解析】
(1) 根据题中表格可知,温度变高时,流淌时间变短,可得岀有些液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黏性会变小。
(2) 蜂蜜黏性较难测量,通过测定流淌时间来确定蜂蜜的黏性,这种方法属于转换法。
(3) 在探究性实验中,一般要保证单一变量,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此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蜂蜜的流淌时间,无关变量是蜂蜜种类和质量、试管以及试管倾斜角度等。
15. 【答案】
(1) 水温
(2) 金鱼的鰓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
(3)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没有影响
(5) 步骤 金鱼数量太少,应至少 只;步骤 中①②不能直接加冰水降温,可将烧杯放入 环境中
【解析】
(1) 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实验的唯一实验变量是水温,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水、金鱼的生长状况都相同。所以,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水温。
(2) 根据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来测定不同烧杯中金鱼的呼吸频率。
(4) 预测一:若①②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高于或低于③④中的金鱼,则: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预测二:若①②中的金鱼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与③④中的金鱼几乎相同,则: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没有影响。
(5) 该实验方案两处不合理之处是:步骤 金鱼数量太少,应至少 只;步骤 中①②不能直接加冰水降温,可将烧杯放入 环境中。
16. 【答案】
(1) 同种植物生理状况相同
(2) 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
(3)
(4) 在一定范围内,随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上升,促进生根的效果越来越强,超过一定范围,会抑制生根
【解析】
(1) 控制植物生理状况相同,避免干扰实验。
(2)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因变量是生根数量,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对照作用。
(3) 由表可知, 组比 组生根数量少。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