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体液调节 单元练习 (有答案)2022—2023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3章体液调节 单元练习 (有答案)2022—2023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体液调节 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激素中产生场所与其他激素不同的是 (  )
A.促甲状腺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呼吸加快,提供更多能量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升高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又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生殖细胞形成和第二性征出现
3.下列关于激素和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激素和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4.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中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
B.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又是血糖调节中枢
C.下丘脑既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也可以作为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
D.若食物过咸,会刺激下丘脑细胞兴奋并产生渴觉
5.如图表示部分血糖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调节过程中激素的靶细胞只有肝细胞
B.此血糖调节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C.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过程是神经调节,胰腺属于效应器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糖尿病是血糖调节异常引起的常见疾病。请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
B.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胰岛A细胞受损
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
D.垂体分泌促胰岛素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
7.临床上通过空腹血液生化检测可以为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下表是某患者血液检测的部分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
项目 检查结果 参考范围 单位
Ca2+ 1.2 2.25~2.75 mmol/mL
甲状腺激素 1.5 3.1~6.8 pmol/L
血糖 4.5 0.8~1.2 g/L
A.该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和肌无力等症状
B.该患者可能伴有神情呆滞、畏寒等症状
C.该患者体内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可能比较旺盛
D.该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可能偏低而胰高血糖素含量可能偏高
8.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细胞b分泌的激素增加
B.人体对寒冷刺激作出的反应与图乙和图甲均有关
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传递给细胞d
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速度快
9.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持续进行高强度工作的人易引发“热射病”,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该病患者体温可高达40 ℃以上,并伴有皮肤干热、无汗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辐射、传导和对流是“热射病”患者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
B.“热射病”是由人体体内热量积蓄过多,散热不足引起的
C.“热射病”患者仅依靠生理性调节便能使体温恢复正常
D.“热射病”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10.大麻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它们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并排出水分,以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已知肾上腺素会作用于鳃以减少Na+和Cl-的排出。据此推断,进入淡水后,大麻哈鱼的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趋势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①    D.③①③
11.为研究影响家兔尿液生成速率的因素,某科研小组将家兔麻醉后,对各组施加不同药物并检测实验家兔的尿液生成速率(实验中对家兔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各种药物,其中垂体后叶素主要含有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呋塞米为速尿剂),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药物 尿液生成速率(滴/min)
注射前1 min 注射后1 min
生理盐水 4 7
0.1 g/L的去甲肾上腺素 7 5
1 000 U/L的垂体后叶素 6 2
10 g/L的呋塞米 1 28
A.呋塞米能使尿液生成速率迅速增大,一定与其能增大肾小管对Na+和Cl-的重吸收速率有关
B.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尿量减少与抗利尿激素减小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有关
C.注射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明显降低,从而使尿液生成速率增加
D.去甲肾上腺素在影响家兔尿液生成速率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受体结合
12.下丘脑的CRH神经元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分泌增多,此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CRH的产生、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B.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抑制CRH神经元的分泌
C.CRH神经元与垂体细胞上都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受体
D.抑制CRH受体基因的表达是抑郁症的治疗思路
13.如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该器官为性腺,则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14.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细胞(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导致BAT细胞中催化脂肪氧化分解的cAMP增加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通过加快脂肪分解和减少ATP合成来增加产热
15.科学家用蝌蚪做了甲状腺的切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
组别 第一步:手术处理 第二步:饲喂 发育结果
甲 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不能发育成青蛙,成为大型蝌蚪
乙 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丙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正常饲料 生长发育成正常青蛙
丁 手术但不摘除甲状腺 含有甲状腺粉末的饲料 发育加速,成为小型青蛙
经过后期不断探索,科学家从甲状腺中提取出了甲状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用蝌蚪作实验材料比用小鼠观察指标更明显
B.丙组和丁组的目的是排除手术外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四组实验中的蝌蚪需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D.该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如图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a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2.5%NaCl溶液10 mL注射到颈动脉(图中箭头b所示)后,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提取物(图中箭头c所示)后,尿量也减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2.5%NaCl溶液注入动脉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
B.2.5%NaCl溶液注入动脉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本实验证明了脑垂体后叶提取物中含有能减少尿量的物质
D.本实验可证明下丘脑与人体的水盐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17.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28 ℃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 min,然后进入零下5 ℃的环境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
B.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
C.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
D.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大于Q点
18.健康志愿者参与两次血糖调节相关实验。第一次口服葡萄糖,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第二次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来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改变程度,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给志愿者注射的葡萄糖总量和志愿者口服的葡萄糖总量相同
B.曲线Ⅰ在30 min后下降的原因是血糖经肾进入尿液排到体外
C.给志愿者注射葡萄糖比口服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志愿者血糖浓度既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作用的调节
19.甲状腺激素有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表示促进或含量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T3与核内受体结合,激活转录过程,加速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基础代谢加快,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兴奋,患者喜凉怕热
C.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蛋白质合成减少,若组织液中黏蛋白增多并结合大量的水分子,则可能形成水肿
D.胚胎时期缺碘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20.科学家选择了一批各项生理指标都相同的健康大鼠开展了三组实验:甲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乙组大鼠饲喂等量高糖高脂饲料,丙组大鼠饲喂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并加强运动。实验持续6周后,测得如表数据(瘦素是一种激素,可促进脂肪的分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组别 体重 (g) 瘦素 (ng/mL) 胰岛素 (mIU/L) 血糖 (mmol/L) 瘦素受体 蛋白(OD)
甲 361.75 1.28 13.61 5.06 0.48
乙 436.60 7.95 33.57 7.49 0.10
丙 348.70 4.62 25.69 5.77 0.28
A.乙组大鼠血糖明显高于甲组,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B.运动能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C.乙组大鼠的瘦素水平高于甲组,但体重没有降低的原因与瘦素受体蛋白数量有关
D.据实验结果推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减少糖类等物质的摄入量,加强运动进行日常保健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高水平体温调节活动。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图一所示,机体在较高的温度下维持产热和散热平衡的具体过程如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侵入人体的病毒会引起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EP),EP刺激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在体温上升期,图中运动神经兴奋使得骨骼肌战栗,从而     ;而交感神经则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从而      。
(2)图二中第Ⅱ阶段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量。第Ⅲ阶段是人体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通过         、          等途径增加散热实现的。
(3)当病人处于第Ⅲ阶段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直接刺激          ,进而引起      分泌量增多,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
(4)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能参与体温调节。为了验证5-HT具有降低体温的作用,用相关试剂对小鼠(体温为39 ℃)进行灌脑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结果。
22.(10分)科学研究表明,胰腺分泌胰液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科学家将其简化成如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效应器是          。
(2)胰液的分泌除了受神经调节之外,     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进胰液的分泌,促胰液素的运输方式为     。
(3)胰腺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的功能,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主要与糖代谢调节有关。进餐后,血糖升高刺激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              ,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不会无限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机体内大多数激素的调节都存在    调节机制。
(4)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文明病”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2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最可能是                 。
23.(11分)如图1是有关肾上腺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如图2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模式图,甲~丁表示不同的分泌细胞,A~D表示不同的靶细胞。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以下丘脑作为靶器官的激素有         ,GC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中存在    和    调节机制。
(2)若午休时突然惊醒,其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立刻大量增加,此过程为
    调节,效应器为              。
(3)图2中,若甲、乙、丙分泌的是激素,则据图分析这三种激素的作用方式的共同特点有                     。
(4)若图2中细胞D是肾小管细胞或集合管细胞,且接收到信号后重吸收水加快,则丁分泌的信息分子是       。
(5)若图2甲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与       有关外,还受到来自     (器官)的神经调节。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该器官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       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肝可作为胰高血糖素作用靶器官的原因是                     。
24.(14分)如图1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尿道内、外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       。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的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
(3)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但是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在此过程中,既有神经递质的参与,又有激素的参与,神经递质与激素在发挥生理作用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请举例说明:       。
(4)人的尿量超过3 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前者是由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导致的;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    ,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检测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与正常人相比    (填“偏低”“不变”或“偏高”)。如图2表示的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Ⅱ可代表
         的变化曲线,判断理由是    。
(5)“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春捂”    (填“会”或“不会”)使人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     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          两种调节方式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
25.(8分)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光暗信号对蛋鸡生殖节律(周期)的调节与褪黑素的产生和作用有关。如图是光暗刺激引起蛋鸡体内调节过程示意图。
(1)据图分析,光暗信号刺激视网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量的变化,这一过程属于    调节,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过程中伴随的信号转变是               。
(2)为了揭示褪黑素影响蛋鸡性成熟机制及与光周期的关系,科研人员选用海兰灰蛋鸡240只,在其10周龄时随机分为3组,进行系列实验,并观察记录开产日龄(开产日龄即蛋鸡产第一枚蛋的日龄,标志着性成熟),测定各组蛋鸡血浆中褪黑素浓度。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0至9周 龄的实验 处理 10周龄至开产 的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开产日 龄/天 褪黑素浓度/ (ng·L-1)
Ⅰ组 每天均为 8 h光照、 16 h黑暗 8 h光照、16 h黑暗 159 47.15
Ⅱ组 12 h光照、12 h黑暗 148 42.29
Ⅲ组 16 h光照、8 h黑暗 138 29.69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长日照对蛋鸡的性成熟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3)据表中数据推测,褪黑素对蛋鸡的性成熟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科研人员选用10周龄海兰灰蛋鸡240只,随机分为3组,通过实验证明了褪黑素确实具有此作用。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完善表中的实验方案(填序号)。
①基础日粮 ②添加褪黑素(20 mg/kg)的基础日粮 ③添加褪黑素(200 mg/kg)的基础日粮 ④8 h光照、16 h黑暗 ⑤16 h光照、8 h黑暗
组别 10周龄至开产的实验处理 开产日龄/天
对照组 ①⑤ 138
实验组1 A:    144
实验组2 B:    154
(4)经检测,发现垂体等组织中褪黑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下丘脑。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长日照刺激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减少,对下丘脑的    作用减弱,最终使    (填激素)分泌增加,蛋鸡开产日龄提前。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A 6.C 7.A 8.A 9.C 10.D
11.D 12.D 13.C 14.D 15.D
16.AD 17.AD 18.ABC 19.ACD 20.BCD
21.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下丘脑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2)基本等于 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 增加排汗量(或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 汗腺活动增强)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实验思路:分别用(39 ℃的)5-HT溶液和(39 ℃的)生理盐水对生理状况等相同的体温为39 ℃的两组小鼠进行灌脑实验,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记录并比较灌脑前后两组小鼠体温的变化。实验结果:用(39 ℃的)5-HT溶液进行灌脑实验的小鼠体温下降。(3分)
22.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2)小肠黏膜 体液运输 
(3)胰岛B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分) 负反馈
(4)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2分)
23. (每空1分)
(1)肾上腺素、GC 分级 反馈 
(2)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髓质 
(3)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4)抗利尿激素 
(5)血糖浓度降低 下丘脑 交感 肝细胞表面含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24. (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效应器 
(2)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低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2分)
(3)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控制 通过体液运输(或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4)相应受体 偏高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2分)
(5)不会 大脑皮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5. (每空1分)
(1)神经 电信号→化学信号 (2)促进 
(3)抑制 ②⑤ ③⑤ (4)抑制 雌激素(或性激素)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