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机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 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 ,共 29 个小题 ,共 8 页; 满分 100 分 ,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叙述,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
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B .951 年,南唐灭楚
C .宋朝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 .12 世纪时,蒙古草原分布着许多部落,各部落之间互相仇杀
2.这一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
由此参政。“这一制度 ”是( )
A .禅让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3 .武则天的统治,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措施是( )
A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创立殿试制度
C .创立行省制度 D .开凿了大运河
4.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以此来命名。开元盛世出现
的原因是( )
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选贤用能 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注重调整统治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在绘制“盛唐气象 ”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 ( )
①来自波斯的马球 ②来自西域的胡旋舞 ③由印度佛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
A .多彩的文学艺术 B .繁荣的经济
C .密切的民族交往 D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6 .“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该诗句出自杜甫《垂老别》, 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这场动乱是( )
A .大泽乡起义 B .安史之乱 C .陈桥兵变 D .王安石变法
7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人民赋役沉重,生活困苦,发生了大规模起义对抗统治。给唐朝统 治以致命打击的历史人物是( )
A .黄巢 B .史思明 C .朱温 D .安禄山
8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
时有谚语曰:“做人莫作军,做铁莫做针。”材料反映了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重武轻文 B .重农抑商 C .奖励耕战 D .重文轻武
9 .“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 速壮大。 ”这里的“他 ”是指( )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赵匡胤
10 .宋朝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
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这些史实反映了宋朝( )
A .农业发达 B .海外贸易兴盛
C .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 D .手工业的兴盛
11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 ”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 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汉朝 B .唐末 C .南宋 D .明朝
12 .如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①②③处分别应填( )
(
A
.唐、元、北宋
C
.唐、北宋、元
)B .元、北宋、蒙古
D .清、北宋、元
七年级·历史·第 1页(共 8 页)
七年级·历史·第 2页(共 8 页)
13 .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区都以“ 山川形便 ”为惯例划分,通常以大山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 但是元朝在划分地方行政区划时,打破以往原则,采取“犬牙交错 ”的原则,将自然环
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材料反映的是( )
A .行省制 B .郡县制 C .丞相制 D .分封制
14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如图这组宋元时期的文物图片生动反映了当时( )
河南出土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 宋代蹴鞠铜镜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A .科学技术先进 B .诗词文化空前繁荣
C .中央集权强化 D .繁华的都市生活
15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
特点的特殊之处。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 .繁荣与开放
C .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 .中华文明的起源
16 .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明太
祖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举措是( )
A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 B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C .参加李自成起义 D .设立锦衣卫
17 .明朝时,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
携带重金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这反映出明朝( )
A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B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 .政治体制比较民主 D .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18 .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带来如图两种变化的历史人物是( )
A .努尔哈赤 B .崇祯帝 C .吴三桂 D .皇太极
19 . 由于清朝疆域辽阔,管理难度大,于是部分地区叛乱不断。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设
立了专门的管辖机构。其在西北边疆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 .噶厦 B .伊犁将军 C .台湾行省 D .北庭都护府
20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措施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设置安西都护府 ④确立金瓶挚签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1 .1689 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与这一条约关联最密切的史实是( )
A .雅克萨之战 B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C .文天祥抗元 D .岳飞抗金
22 .清朝是一个疆域广大、幅员辽阔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清朝前期疆
域南到( )
A .巴勒喀什池 B .海南岛 C .钓鱼岛 D .南海诸岛
23 . 日本《中国政治论》这样写道: “雍正帝实现了中国近世独裁君主制的理想……他在某 种程度上解散了官僚私下的团结,令每个人都直属于自己(皇帝)。”材料中雍正帝“实
现了独裁君主制理想 ”指的是( )
A .派文臣做知州 B .设置转运使
C .设置军机处 D .设立通判和东厂
24 .吴晗说: “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据近代学者推算,全国禁毁图书一万 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达十五万册,销毁版片总数一百七十余种、八万余块。这种现象
出现是因为( )
A .八股取士 B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C .“焚书坑儒 ” D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5 .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全国人口突破一亿五千万,乾隆五十五年突破三亿,而且生
活基本上比较安定。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消极影响是( )
A .人地矛盾尖锐 B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C .社会动荡不安 D .实行垦荒政策
七年级·历史·第 3页(共 8 页)
七年级·历史·第 4页(共 8 页)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0 分,第 27 题 14 分,第 28 题 14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629—646 年 玄奘西行 1561— 1563 年 戚继光抗倭
630 年 遣唐使来华 1662 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742—753 年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1757 年 “ 广州十三行”
1405— 1433 年 郑和下西洋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纪年方式写出遣唐使来华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
期对台湾的管辖措施是什么?(4 分)
(2)阅读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27 .(14 分)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 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 。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图组
2
)图 1
材料二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 系列革新的措施 。在政治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 明确中央机构 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制定法律 ,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鼓励士人报考 ,进士科逐渐 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 农业生产 。在这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 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历史上 称之为“ 贞观之治 ”。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临安(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 口 。唐代已经户 口 日益增 ,开肆三万室 ,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 , 临安的商业发展超过了东京 。… … 随着政 治重心南移 ,我国的经济重心也完成了南移 … …
——摘编自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1)材料一中的图 1 反映的是哪一伟大工程? 图组 2 是哪个朝代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的革 新?(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状况?该皇帝的哪些治国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 学习?(4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杭州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 ”的原因。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写出该纸币的名称。(4 分)
七年级·历史·第 5页(共 8 页)
(4)根据上述内容,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 分)
七年级·历史·第 6页(共 8 页)
28.(14 分)各民族的交融与碰撞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 ,又蒙降金城公主 ,遂和同为一 家 。天下百姓 ,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二
盟约名称:
时间: 宋真宗统治时期(1005 年)
签约双方: 北宋和辽(契丹族)
内容: 辽军撤回 , 宋朝给辽岁币
材料三
在元朝的行省中 ,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 ,具体负责边疆 事务 , 包括边疆民族 … … 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 ,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 地区的驿站制度 ,“朝令夕至 ,声闻毕达 ”… …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 ,元朝对吐蕃采取 了政教合一的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四
清廷在全国的统治稳定下来后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 同外部侵略势力和内 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 系列重大斗争 ,终于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在统一 西北过程中 ,既用军事征伐 ,也利用同信喇嘛教进行招抚 ,取得了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在 政治上的优势 ,为战胜西北部多次叛乱和最后完成统一创造重要条件 。清朝前期强大统一 国 家政权的出现 ,为近代中国奠定了疆域基础。
——摘编自姚太中、米运昌主编《简明中国史》
(1)材料一中“先皇帝 ”时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 族政策?(3 分)
29 .(12 分)坚定文化自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以元朝都城为中心兴盛了一种戏剧表演形式。
甲: 构(注: 勾)栏里看杂技去来。
乙:去时怎么得入去的?
甲: 一个人与他五个钱时 ,放入去 。有诸般唱词的;也有弄棒的: 一个高卓儿上脱下衣裳 , 赤条条的仰白着卧 ,一托来长短、停柱来粗细、油红画金棒子 ,放在脚心上转 … …有诸 般把戏的 ,那好看的什么没!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部分)
朝代 成就
唐朝 诗歌: 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 绘画:《步辇图》《送子天王图》等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医药学:《唐本草》 、孙思邈《千金方》
宋朝 词: 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 绘画:《清明上河图》等 科技: 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 史书:《资治通鉴》
明朝 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 建筑: 长城、紫禁城 小说:《西游记》《水浒传》《 三 国志通俗演义》等 戏剧:《牡丹亭》
清朝 戏曲: 昆曲、京剧
(2)根据材料二,将盟约名称补充完整。并谈谈双方结盟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3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对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4 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同“ 内部分裂割据势力 ”做斗争的史实。(2 分)
(5)根据上述内容,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2 分)
——整理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描述的戏剧表演形式是什么?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及他的一部代表作。(4 分)
(2)《红楼梦》是清朝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它的作者是谁?(2 分)
(3)阅读材料,选取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行文流畅)
七年级·历史·第 7页(共 8 页)
七年级·历史·第 8页(共 8 页)2022—2023 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B D B A D C B B C A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D B C A D C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6题 10分,第 27题 14分,第 28题 14分,第 29题 12分,共 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 30年代(2分);设立台湾府(2分);
(2)评分标准:观点明确 2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4分,共 6分。
(示例 1)观点: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论述: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发展。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记录,形成了《大
唐西域记》。唐朝先进的文化向周边辐射,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
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总之,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
策,中外友好交往,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示例 2)观点:明清时期中外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
论述: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是世界航海之上的壮举。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
除。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总之,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及郑成功收
复台湾,表明这一时期对外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
(示例 3)观点: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开放变为闭关锁国。
论述: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清朝中后期设立“广州十
三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使中国逐
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隋朝大运河(2分);唐朝(2分);
(2)唐太宗李世民(2分);民贵君轻,勤俭治国,以民为本,民族平等(2分,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
(3)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分);“交子”(2分);
(4)水利工程的修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统治者的统治;轻徭薄赋及符合
国情的措施;政策的制定;货币的演变;政治中心的转移(2分,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
七年级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
{#{QQABJQSEogggQBIAARhCAQHgCgGQkBGACCgOABAEMAAAiANABAA=}#}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文成公主入藏(1分);开明(2分);
(2)澶渊之盟(1分,错别字不得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2分,意思相近也可);
(3)设置驿站制度,使政令通达;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政事务;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设置北
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4分,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
(4)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分,任答一点即可);
(5)少数民族向中原王朝学习;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相处;设置机构;(互市)边境贸易;册封;和亲;
战争(2分,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杂剧(2分);关汉卿《窦娥冤》(2分);
(2)曹雪芹(2分);
(3)评分说明:学生能够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提出观点均可,2分;理由说明史论结合即可,4分。
(示例)观点:明朝的科技巨著影响深远。
论述: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经过 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
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
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
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是一部科学巨著,作者是宋应星。《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
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
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都是明朝的科技巨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级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2 页
{#{QQABJQSEogggQBIAARhCAQHgCgGQkBGACCgOABAEMAAAiANABAA=}#}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