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历 史 答 案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
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C A C C C D C C C B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D C B C B D B A A C
26. 阅读材料,走近隋朝(共 10 分)
(1)589年;(1分)隋文帝(杨坚)(1分)
(2)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等(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共4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3)示例1:同意。(1分)理由: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至今,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分)
示例2:不同意。(1分)理由:隋场帝开凿大运河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灭亡。(3分)
27. 分析史料,感知宋朝(共 9分)
(1)特点: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2分)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
弊端重现(2分)
(2)消极影响: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
财政支出。(每点 2 分,任意两点即可,共 4 分。全部照抄材料不得分。)
(3)王安石(1 分)
28. 图说历史,归纳主题(共 9 分)
(1)②曲辕犁:是唐代发明改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设计精妙,轻便灵巧,大大提高
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③ 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创作了许多剧本,代
表作是《窦娥冤》。 ④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了《本草纲目》,丰
七年级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QQABDQAAogCAQBJAABACQwlQCAKQkhEACCgOgAAUIEIACQNABCA=}#}
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⑤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他的
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⑥农政全书:是
明代徐光启所著的科技名著, 全面总结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研
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任意一个即可,共 3 分)
(2)科技类:②、④、⑥;文化类:⑤(每点1分,共4分)
(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意思相近,表述精炼即可,2分)
29. 比较外交,鉴古知今(共 10 分)
(1)2015年(2分);闭关锁国(2分)
(2)郑和下西洋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2分);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
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共2分)
(3)应该主动对外开放(意思相近即可,2分)
30. 探究历史,聚焦台湾(共 12 分)
(1)澎湖巡检司(2 分)
(2)荷兰;(2 分)收复台湾(2 分)
(3)A(1 分);1683 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 年台
湾正式建省。(只有措施,不写时间亦可得分,3 分)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古代朝廷都重视对台湾的管辖和统治等(任意一点,
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 分)
七年级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QQABDQAAogCAQBJAABACQwlQCAKQkhEACCgOgAAUIEIACQNABCA=}#}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闭卷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2.本次考试实行网阅,请按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卷 I(选择题,共 50 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相 应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新全球史》中有这样的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言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 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 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唐太宗善于纳谏 B.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武则天大力整顿吏治
2. 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的《简明中国通史》制定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 万户)。表格反映了唐朝前期
A.经济迅速发展 B.民族交融深入 C.社会风气开放 D.中外交流频繁
3.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
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4. 右图是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局
部),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
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作
有助于我们了解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C.玄奘西行天竺 D.鉴真东渡日本
5.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 ”之称。759 年,他创作了《无家 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该诗反映出
A.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B.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
C.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D.黄巢起义对唐朝的沉重打击
6. 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这一年用世纪纪年应表述为 A.8 世纪初 B.9 世纪初 C.10 世纪初 D.11 世纪初
7. 在宋与辽、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被称为“榷场 ”。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 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出
A.宋与辽、西夏一直和平相处,没有战争
B.宋代海外贸易繁盛
C.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交往交融
D.宋代民族之间的隔阂已完全消失
8. 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点有
①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 ②重视科举制度、文化艺术兴盛 ③城市经济 繁荣、纸币交易盛行 ④完成中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A.②③ B.①③ C.④② D.①②
9. “(蒙古族)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 而天下为一。 ”其中,“天下为一 ”的标志是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元灭南宋 D.金灭北宋
10. 元朝为了管辖辽阔的疆域,建立了行省制
度。右图为元代疆域图(局部),观察地
图,我们的家乡唐县在当时应该属于
A.辽阳行省 B.陕西行省
C.中书省 D.岭北行省
11. 《元史·地理志》记载: “元有天下,薄
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
如行国中。 ”这主要说明元朝
A.文化繁盛 B.科技先进
C.交通发达 D.民族团结
12. 1351 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 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1368 年,朱元璋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
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上述材料描述的 是明朝建立的
A.原因 B.过程 C.意义 D.影响
13. 戚继光《止止堂集·凯歌》如下:“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首军歌表现了
A.为民请命,不畏权贵的凛然正气 B.勇于钻研,顽强进取的担当精神 C.廉洁自律,厚以待人的宽仁品质 D.同仇敌忾,誓死卫国的坚强意志
14. “ 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 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 ”材料体现出长城是
A.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B.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 族封建王朝,它们是
A.隋朝、唐朝 B.宋朝、明朝 C.元朝、清朝 D.明朝、清朝
16. 历史上曾流传一首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与上述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陈桥兵变 B.岳飞抗金 C.朱元璋起义 D.李自成起义
17. 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清代把这个地区成为“回 部 ”。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 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 ,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 地区。材料中“ ”应填写
A.西域都护 B.驻藏大臣 C.伊犁将军 D.达赖喇嘛
18. 他在位时,首次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封号、平定三番、三次亲征噶尔丹,打败
俄罗斯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被后人称为“圣祖 ”,他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9. 在学习清朝历史的时候,老师设计了一个知识结
构图(见右图),请为该图选择合适的标题
A.清朝的社会危机
B.清朝的文化专制
C.清朝经济的发展
D.清朝的政治腐败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20. 右图为“清代开荒执照 ”,图片能够证实
A.清政府重视兴修水利
B.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清政府注重引进新作物品种
D.清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21. 清代大臣胡中藻写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 ”之句,
乾隆帝看了竟说: “加‘浊 ’字于国号‘清 ’字之上,
是何居心? ”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人们把清
代统治者的这种做法称为
A.八股取士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
22.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写到:从雍正设立军机大臣开始,采取一系列 限制办法,以掣其权,从而保证皇帝“乾纲独揽 ”,皇帝不交办的事务,军机处 无权过问。即使交办的事务,也只是遵照皇帝意旨协助处理,“而不能稍有赞画 于其间也 ”。这说明
A.清朝君主权力受到军机大臣的制约 B.清朝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C.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办事效率 D.军机大臣拥有最高决策权
23. 京剧是中国的“ 国粹 ”之一。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以京剧脸谱的颜色为例:红色 代表忠勇侠义;黑色代表正直无私;白色代表阴险狡诈;蓝色代表桀骜刚直……。
据此,你认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京剧脸谱应该是
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蓝色
24. 毛泽东说:“《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 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如果“当做历史看 ”《红楼梦》,它揭示了
A.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命运 B.科学文化的繁荣
C.昆曲艺术的兴衰 D.农业生产的发展
25. 某班同学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 ”为题,搜集到了“赛龙舟 ”“吃粽子 ”“屈原 ” 等资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是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卷 II(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 阅读材料,走近隋朝(共 10 分)
材料一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 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
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汴河怀古》
(1) 据所学知识,回答隋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和人物。(2 分)
(2) 据材料一归纳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有利条件。(4 分)
(3)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功大于过。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
理由。(4 分)
27.分析史料,感知宋朝(共 9 分)
材料一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 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 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 ”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
了统军的指挥权。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 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 互相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员互相推卸责任,
大多不干实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特点和实施目的。(4 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2) 据材料二,指出重文轻武政策产生的的消极影响。(4 分)
(3) 北宋中期,为了摆脱弊政引发的统治危机,宋神宗任用谁主持变法?(1 分)
28. 图说历史,归纳主题(共 9 分)
某班开展“ 图说历史 ”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几幅图片,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
②曲辕犁
) (
①毕昇像
)③关汉卿像
(
⑤李白画像
) (
④李时珍像
)⑥农政全书
(1)请仿照示例,从②—⑥五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撰写图片解说词。(3 分)
示例:① 毕昇像:毕昇是北宋时期的匠人,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同学们把以上六幅图片分为了两类,分别是科技类和文化类,请按照示例把图
片的序号对号入座。(4 分)
科技类:① 、 文化类:③ 、
(3)据上述图片,请你为本次“ 图说历史 ”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 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29. 比较外交,鉴古知今(共 10 分)
材料一
(
材料二
)
(1)据材料一推算,该邮票发行于哪一年?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4分)
(2)据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分)
(3)明清时期对外政策产生的不同影响对当今国家发展有什么启示?(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30.探究历史,聚焦台湾(共 12 分)
材料一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的情况,采取因 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例如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 ,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 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请把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材料二 台湾者, 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2)材料二中的“贵国 ”指哪个国家?郑成功“来索 ”的最终结果怎样?(4分)
(
材料三
)
C
D
B
A
(3)清朝疆域图中A 、B 、C 、D四处哪一处是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
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2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