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广西百色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广西百色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 “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西藏民主改革 D. 青藏公路通车
2.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3. 如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时间 成就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 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 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 工业门类齐全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4. 如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大跃进运动开展 D.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的是( )
A. 雷锋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邓稼先
6.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年,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材料说明了( )
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7.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
A. 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 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
C.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
8. 1992年,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A. 加入世贸组织 B. 实施拨乱反正 C. 加强科教兴国 D. 解放人们思想
9.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C.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新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新发展理念”具体指的是( )
A.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绿色 B.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放 D.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 )
A. 改革开放道路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2.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全世界都对此高度关注。在新冠病毒肆虐之时,中国再次向全球证明并没有辜负世界的期待。据环球网消息,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 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 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13. 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 经济开发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创新 D. 民族平等
14. 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围剿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中国,朋友遍天下。下列表述与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C. 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 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15. 中英香港问题自1983年7月12日正式谈判以来就火药味十足。英方围绕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让香港维持繁荣稳定这些内容,认为中国政府管不了香港,香港当地人也管不了,非得英国人管不可。但香港回归以来的现实证明:中国不仅管得了香港,更能管得好香港。这主要得益于( )
A.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中国全盘接受了英国的管理模式
C.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澳门回归祖国的积极影响
16.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是指()
A. 战略支援部队组建 B. 成立五大战区
C.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 重塑领导指挥体系
17. 徐中约认为:在新的三角(中美苏)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正如英国政治家坎宁在1825年“把新世界拉过来矫正旧世界的平衡”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开创了一个国际关系的新时代。这段话评述的是( )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中日建交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8. 2021春节档热映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玲饰演的女儿穿越回到1981年,其中有一段买电视机的情节,当时老百姓买电视机需要排队凭电视机票购买,此情景反映了( )
A. 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C.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 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伟大成就
19. 流行词汇的变化标志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下列词汇属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是( )
A. 当家做主 B. 人民公社好 C. 包产到户 D. 中国梦
20. “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这种“新的可能”是指()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秉承全球治理观
C. 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D. 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10月1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这个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图一、图二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农业方面的情境。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说出农民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这得益于哪一法令的实施?
(3) 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正确政策指导下,国民经济一路腾飞,举世艳羡!
图片说明:图一1978年以来农民人均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图示。图二首都钢铁公司: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1979年到2003年,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现已成为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图三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分析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 解读图一和图二图信息,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并分析取得这些成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个)
(2) 解读图三,写出两个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并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 通过探究可知,材料中“正确政策”指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该政策的认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歌曲《天路》唱道:……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材料二: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从零开始起步,但是在这张“白纸”上迅速涌现出了一批追赶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新兴产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科技能力持续增强……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举国盛事,“中国制造”走遍世界。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原始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成果。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天路”的名称,并分析其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台湾问题的主张。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防工业方面的重要成果。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业、科技、经济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提炼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材料评价的是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与“1953年”不符;三大改造是1953到1956年与“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无关,排除 ACD。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我国国民收入、商品零 售总额和工业总产值都是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的表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大跃进运动开展、国民经济调整到位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王进喜在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故B符合题意;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王进喜,知道被誉为“铁人”的是王进喜。
本题考查王进喜,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解析】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这一制度逐渐被完善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全国推行。“据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年,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可知,材料说明了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一九七八年”“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根据“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可知,当时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干什么事情都要汇报、请示。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能放开手脚,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知识,重点掌握国有企业的改革等知识。
重点掌握国有企业的改革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D
【解析】邓小平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旨在解放人们思想,明确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邓小平的思想、南方谈话的根本问题,需结合邓小平理论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邓小平理论,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结合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系列基本问题,所以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属于历史评价,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叙述是一种叙述方法,旨在用客观的视角展示已经发生的事件、状况和大事记等。A项陈述了1992年的史实,B项陈述了2021年的史实,C项陈述了习近平指出的史实,都是对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史实,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历史文化常识,解题关键是分析观点、对比表述。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历史文化常识的理解,侧重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辨析能力。
10.【答案】B
【解析】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绘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宏伟蓝图。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五大发展理念,要识记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
此题考查了新发展理念,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11.【答案】D
【解析】习近平主席多次讲话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的一条道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党的重要会议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反映了中国防疫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举办全球性体育盛会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都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反映。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影响力的提升。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提高。
理解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和影响。
13.【答案】B
【解析】在我国,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组成了中华文化,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壮族的“三月三节”的民族风俗活动,反映了少数民族重视文化传承,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14.【答案】D
【解析】与周恩来外交语言相符的是“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求同存异的方针。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行,通过“一国两制”,我国维持了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同时也证明“一国两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符合香港的,故A项正确;“全盘接受”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九二共识”是针对台湾问题的,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项;1999年澳门的回归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香港回归与“一国两制”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香港回归与“一国两制”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C
【解析】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军队的“格局一新”是指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军队的“格局一新”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军队的“格局一新”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评述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故选:B。
本题考查中美建交,知道题干评述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本题考查中美建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A
【解析】材料“当时老百姓买电视机需要排队凭电视机票购买”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物资的分配,表明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表现。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9.【答案】D
【解析】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所以D正确;“当家做主”是指1949年中华人名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人民公社好”是指1958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排除;“包产到户”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解答此题要熟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这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球治理观、和平发展道路,BD排除;“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是有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或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与理解,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21.【答案】【小题1】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旧中国国家四分五裂、民族蒙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可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这个伟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可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小题2】梦想: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农民实现了拥有自己的土地的梦想。法令:根据所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制。可知,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小题3】事件:根据所学,1950年十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取得了伟大胜利,可知,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
【小题4】初心和使命: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解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本题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相关知识。
22.【答案】【小题1】成效:农民人均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企业利润增加,活力增强。原因:改革开放的国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小题2】“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南通等。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题3】“正确政策”: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相关的史实。把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相关的史实。
23.【答案】【小题1】名称:青藏铁路。作用:加强了西藏与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
【小题2】主张:解决台湾问题由中国人决定;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祖国完全统一定要实现。
【小题3】成果: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实现了太空行走等。
【小题4】观点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证:1984 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顺利回归,而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顺利回归。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结论:台湾一定会和祖国大陆统一,我们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与“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观点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论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强起来了。
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天路”的名称以及其作用、我国对台湾问题的主张、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防工业方面的重要成果、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天路”的名称以及其作用、我国对台湾问题的主张、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防工业方面的重要成果、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等史实。
第1页,共1页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