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答案)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归纳】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 分布 的因素。
2.分类: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提出问题: 光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 阴暗 的环境中, 光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制订计划:设计 明暗 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 等量 (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实验现象: 阴暗 处鼠妇多。
◇易错易混◇
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的所有条件控制在理想状态,排除一切影响因素;实验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即要探究的条件),其他条件处于理想状态。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关系 特点 实例
① 捕食 (最常见)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猎豹捕食羚羊
② 竞争 争夺空间、阳光、食物、配偶等 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③ 合作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 蜜蜂、蚂蚁群体内的分工与合作
④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人和人小肠内的蛔虫
◇易错易混◇
1.同种生物间不是只有竞争关系,还有合作关系。
2.生物之间有的不止一种关系,如杂食性鸟与昆虫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骆驼尿液少。
6.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 疏松 。
【同步练习】
1.在小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2.(中考·大连)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能影响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光
C.温度 D.空气
3.(吉林模拟预测)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南北朝时,一位本草学家对人参有“三桠五叶,背阳向阴”的描述,这体现了影响人参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4.2022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此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地区已进入农闲时节,而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空气
5.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了四组对照实验,下列符合对照实验要求的是( )
A.适量浇水和不浇水
B.光照充足、遮光
C.室温(20℃)和低温(0℃)
D.适量浇水、光照充足
6.(广州期末)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入侵生物,它与当地植物争夺阳光、水分等。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合作
7.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昆虫进攻,并把它搬运到巢穴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合作
8.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9.(安阳期末)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箭毒蛙体表鲜艳的颜色警示天敌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11.“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 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和光照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土壤 D.光照和水分
12.(中考·日照)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13.(中考·梧州)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14.(海口期末)下列选项中,与“兔死狐悲”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不一致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C.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D.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15.(连云港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该探究实验要研究的变量是不同植被
B.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D.实验结论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16.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 ,实验变量是 。
(3)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方案(见表格)。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 改为 ,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项目 鼠妇数量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17.[探究实践]某同学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 (次/分)平均值
1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 000 mL常温水 25℃ 70
2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 000 mL常温水中加热水 35℃ 90
3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 000 mL常温水中加冰块 15℃ 35
(1)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将 确定为要研究的变量,除了该变量,其余的条件都应该保持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
(3)该实验用1条金鱼进行实验,结果可靠吗? ,原因是 。
(4)在2号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原来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与2号对比,哪一个组的设计更合理? ,理由是 。
(5)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 (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参考答案
1.在小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C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2.(中考·大连)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能影响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A )
A.水 B.光
C.温度 D.空气
3.(吉林模拟预测)人参是“东北三宝”之一。南北朝时,一位本草学家对人参有“三桠五叶,背阳向阴”的描述,这体现了影响人参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B )
A.水 B.阳光
C.空气 D.土壤
4.2022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此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地区已进入农闲时节,而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B )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空气
5.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设置了四组对照实验,下列符合对照实验要求的是( A )
A.适量浇水和不浇水
B.光照充足、遮光
C.室温(20℃)和低温(0℃)
D.适量浇水、光照充足
6.(广州期末)加拿大一枝黄花是外来入侵生物,它与当地植物争夺阳光、水分等。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当地植物的关系是( A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合作
7.许多蚂蚁一起向一个大型昆虫进攻,并把它搬运到巢穴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D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合作
8.下列关于生物和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生物的生活不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9.(安阳期末)下列实例中,生物与环境不相适应的是( D )
A.竹节虫形似竹节
B.箭毒蛙体表鲜艳的颜色警示天敌
C.草蜥遇到敌害自动断尾
D.有些人初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
11.“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 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 A )
A.温度和光照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土壤 D.光照和水分
12.(中考·日照)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D )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
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C.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D.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13.(中考·梧州)下列语句能体现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是( C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14.(海口期末)下列选项中,与“兔死狐悲”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不一致的是( C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C.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
D.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15.(连云港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该探究实验要研究的变量是不同植被
B.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D.实验结论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16.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和实验统计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
(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 是 ,实验变量是 光 。
(3)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
(4)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计了方案(见表格)。但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该将 玻璃板 改为 纸板 ,实验效果会更科学。
项目 鼠妇数量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17.[探究实践]某同学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 (次/分) 平均值
1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 000 mL常温水 25℃ 70
2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 000 mL常温水中加热水 35℃ 90
3号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 000 mL常温水中加冰块 15℃ 35
(1)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水温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
(2)实验中将 水的温度 确定为要研究的变量,除了该变量,其余的条件都应该保持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的状态下。
(3)该实验用1条金鱼进行实验,结果可靠吗? 不可靠 ,原因是 容易出现偶然性 。
(4)在2号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原来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与2号对比,哪一个组的设计更合理? 4号 ,理由是 保证了单一变量原则 。
(5)实验结论:温度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 加快 (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