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一练(答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知识复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政策: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政策改为实行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改革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________》,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________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进攻:______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__的序幕。
2.三大战役:
名称 _______战役 淮海战役 ________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至11月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荣恒 刘伯承、邓小平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地点 锦州、长春、沈阳 徐州 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
意义 解放_______全境 解放了_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地区 _________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__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北消灭,大大加速了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3.解放南京: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
二、基础练习
1.为适应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1946年到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团结富农,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依靠贫雇农,消灭中农,发展农业生产
2.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下列与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相关的内容是( )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反动统治的覆灭
4.人民解放军经历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增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
A.转战陕北 B.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5.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的是( )
A.锦州 B.徐州
C.北平 D.拉萨
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下列结束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统治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三、基础巩固
1.历史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右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
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使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2.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
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3.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
四、知识提升
1.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时,毛泽东写的诗词最有可能是( )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2.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中有“转战陕北”“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关键词。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专题是( )
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B.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根据材料一,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军于哪一年占领南京。该事件结束了哪一政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合1945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的谈判目的,说明该政党在中国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知识复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2.中国土地法大纲 封建剥削 平均分配 3.封建性剥削 5.积极性 人民解放战争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1947 大别山 战略进攻2.辽沈 平津 东北 江中下游
华北 150多 人民解放战争 3.1949 南京 台湾
二、基础练习
1.B 2.D 3.B 4.C 5.C 6.D
三、基础巩固
1.D 2.D 3.A 4.D 5.C
四、知识提升
1.C 2.D (1)目标:耕者有其田。 战争:解放战争。(2)时间:1949年。政党:国民党。原因:假和平、真内战,违背人民的意愿。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