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练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近期,古都洛阳又出圈了,全城剧本杀风靡一时。其中,“运河迷踪”就是万众瞩目的 夜间剧本杀之一。洛阳之所以会有运河的元素,是因为它( )
A、最早开凿人工运河 B.位于大运河的中心
C、依靠大运河而兴起 D.是隋唐两朝的国都
2.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广受好评的“盛唐密盒”节目,让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穿越千年,出现在游客面前。这两位名臣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唐朝涌现出一大批闻名天下的女性人物,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防公主,又有女
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反映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4.文物具有多元的史证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5.年轻人都爱喝奶茶。相传唐太宗时期,某位公主嫁到吐蕃以后,喝不惯当地牛奶,便在牛奶中加入煮好的茶再饮用,奶茶也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下列可以与这段传说相印证的史实是( )
A、设置安西都护府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北庭都护府 D.金城公主入藏
6.《东京梦华录卷二御街》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表明宋代( )
A.都市生活繁华 B.中外交流频繁
C.诸子百家争鸣 D.民族融合
7.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8.小明喜欢寻访历火古迹。假期他计划前去寻访陈桥兵变的古迹,他应去下列的哪个景点( )
A.B.C. D.
9.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28
第7课 辽、西夏好北宋的并立………………………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崎………………………………37
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起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0.下图历史人物从小经历了许多磨难,他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各部统一起来,才能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击金兵 B.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C.建立元朝 D.统一全国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2.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13.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却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政治黑暗 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
14.近日,“淄博烧烤”席卷全网、风靡全国。其实,早在宋元时期,烧烤文化就已经进入鼎盛期,汉人、蒙古人都爱吃烧烤,这也从侧面反映出( )
A、民族融合 B、社会安定 C、经济繁荣 D、政治清明
15.13世纪初,一个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被西方称为“上 帝之鞭”。这个“上帝之鞭”的缔造者是( )
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李元昊
16.“它是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位居于游牧地区与农耕定居地区连接处,在客观上起到经济、文化的会聚作用,而且其防御效应促进了汉族与北方各族在中原文明基础上的凝聚融合。”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大运河 B.长城 C.紫禁城 D.大相国寺
17.崇祯皇帝曾痛切指出官员身居官位,却只为自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端,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感叹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C.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D.李自成发动起义
18.观察下图与两位历史人物相关的对联,这两副对联反映的共同点是( )
对联一 上联:开辟荆榛 千秋功业 下联:驱除荷虏 一代英雄 对联二 上联:拨云手指天心月 下联:拔剑光寒倭寇胆
A.人物都是民族英雄 B.驱逐的都是荷兰殖民者
C.都加强了君主专制 D.人物都是民族交融使者
1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这是中国与欧洲一大国签订的第一份条约,边界确立在沿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一线上,以后170年中,该国一直遵守条约规定,停留在黑龙江流域以外的地区。”材料中“条约”指的是( )
A.澶渊之盟 B.《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C.《尼布楚条约》 D.荷兰投降书
20.如下图所示,1661年至1766年,清朝时期耕地面积大幅增加,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文化专制的政策
C.当时人口的快速增长 D.大力推行垦荒的政策
21、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契据。该文物直接反映了清政府( )
A-扩大耕地面积 B.鼓励发展商业
C.重视兴修水利 D.推广种植甘薯
22.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A.中国古代改革家 B.对外友好交往
C.抗击外来侵略 D.发展民族经济
23.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想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24.清嘉庆皇帝把外国传来的钟表视为粪土,认为中国有自鸣鸟报时,根本用不着钟表。他称外国使节为“贡使”,称使节带来的礼物为“贡物”。据此可知中国统治者 ( )
A.不卑不亢 B.开放包容 C.盲目自大 D.虚心好学
25.右图所示小说被认为借家事影射国事而受到清政府的封禁。这反映了清朝( )
A.民众追求婚姻自由
B.讽刺文学十分流行
C.文化专制政策严酷
D.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古诗词包含很多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一一王冕《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1)以上诗句记述了我国古代什么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在位 时?
(2) 武则天是如何完善该制度的?唐诗的繁荣与这一制度有何密切关系?
材料二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
(3)据材料二指出该选官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和推行的根本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选官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同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后来,北宋向西夏、南宋向金也送岁币,换来了宋辽、宋夏、宋金的长时间和平。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以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请思考后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比较成熟的办法”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并指出唐太宗时期与西藏地区交往的史实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辽和议达成的盟约是指什么?此盟约对当时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统治者在东南、西南地区“因地制宜”分别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它们的设置分别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政府派驻西藏、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分别是什么?概括清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的积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28.(16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 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 10个行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记述了元朝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2) 材料二中的“我朝”指哪个朝代?当时罢免丞相是基于什么历史教训?(提示:不得 照抄原文)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材料三 漫画《军机木偶》
(3)材料三中的漫画讽喻了哪个机构?该机构由谁设立?如何理解漫画中所说的“木偶”
答案
1-5BBCBB 6-10AABDB 11-15BBDAC 16-20BBACB 21-25ABCCC
26.
(1)科举制度;隋朝;隋炀帝。
(2)创立殿试、武举。 科举制考察诗赋。
(3)皇帝(君主);维护统治(巩固统治)。
(4)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中央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统治基础);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27.(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
(2)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机构:澎湖巡检司;宣政院。意义: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西藏:驻藏大臣;新疆:伊犁将军。作用: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
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言之有理即可)
28.(1)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明朝;
教训:秦朝设置丞相导致政权迅速灭亡;汉、唐、宋设置丞相导致专权乱政。
机构:锦衣卫。
(3)军机处;雍正。
理解: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练习题(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