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体现了少数大国的意志②都涉及中国问题③都确立了战后新的统治秩序
④都暂时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劳合·乔治和克里孟梭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将不存在,将创造哪些新的国家,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谁将统治它们,这表明,巴黎和会( )
A.维持了世界和平 B.具有大国强权色彩
C.为二战埋下隐患 D.维护了战胜国利益
3.仔细观察下图,图中间被缚的是德国代表,图左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后面矮个子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图右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慕尼黑会议
4.“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本身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黄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脏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这反映了
A.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尖锐 B.英法意日等国谋取继续统治世界
C.新体系蕴藏新的矛盾冲突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5.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开罗宣言》
6.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分说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
A.遵守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 B.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7.法冈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描述了普鲁士(指德国)在其所割占的法国阿尔萨斯省强迫学校进行德语教学的情形。这一情形得以结束的历史背景是( )
A.《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的签署 B.《九国公约》维护了法国的合法权益
C.“一战”时德国的综合国力赶超法国 D.“一战”后德法两国的矛盾逐渐消除
8.阅读《凡尔赛条约》,得出的结论是
A.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为自己争取了最大利益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的利益和关系
C.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苏维埃俄国被邀请参会,列宁就条约具体内容发表过意见
9.一百年前,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一个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条约是( )
A.《华盛顿条约》 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 D.《北大西洋公约》
10.某条约规定:“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签订该条约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1.《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情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形发生在(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2.蔡和森称它是“美帝国主义协同英、日、法各国帝国主义用门户开放、国际共管的网络宰制中国”的“吸血同盟”。它是(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国际联盟 D.法西斯同盟
13.此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此战役是
A.雅克萨之战
B.萨拉托加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太平洋战争
14.利用地图也是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下面地图中德国疆界变化的直接依据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华沙条约》
15.某条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原属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该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洛桑条约》 D.《色佛尔条约》
二、综合题
16.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理解。结合下侧示意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
(2)某同学在表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事件“A”之间的联系时,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旧秩序,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为了凭借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相关会议,建立起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据此可知,示意图中A代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示意图中“B”处可填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试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历史事件“B”之间的因果联系。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战发生前的1870年至1913年间,恰恰是一波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期。这波全球化的动力是英国,(在英国)打通世界边边角角的同时,也使一大批“新兴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崛起,而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在全球秩序逐渐陷入瓦解的情況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材料二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格雷为什么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何为“新秩序”。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的含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巴黎和会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英、法、美,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美、英、日,体现了少数大国的意志,①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签署了有关中国问题,都涉及了中国问题,②符合题意;这两次会议确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统治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能维护世界长久和平,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威尔逊、劳合·乔治和克里孟梭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将不存在,将创造哪些新的国家,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谁将统治它们”说明巴黎和会被美英法三国控制,成为会议的主导国,表明巴黎和会具有大国强权色彩,B项正确;美英法三国控制主导会议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A项;为二战埋下隐患是巴黎和会上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排除C项;题干体现不出维护了战胜国利益,反而是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及“中间被绳子束缚的德国代表,画左是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拿断头机绳索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画右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可知,此图反映的史实是巴黎和会。1919年1月到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和美国的威尔逊操纵。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对德国加以限制,所以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巴黎和会,A项符合题意;B项是1921—1922年召开,目的是为了协调美日之间的矛盾,C项是二战期间1943年召开的,D项是1938年召开的。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本身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黄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脏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隐含着诸多矛盾,如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等,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和平”,C项正确;“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尖锐”属于表象,不属于材料主旨,排除A项;“英法意日等国谋取继续统治世界”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解析】
【详解】
据题干“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九国公约》的内容,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循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是为美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符合题意;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条约》,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排除;《开罗宣言》是在二战期间签订,与题干内容无关,D排除。故此题选择B。
6.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定《九国公约》,中国 是战胜国,但遵守在中国“门户开放”和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统治的局面,这显示出中国并没有得到战胜国的权利,体现了“弱国无外交”,A项正确;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是表面文章,巴黎和会上决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A项正确;《九国公约》是美国主导下签订的对华条约,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一战”时德国综合国力赶超法国,不会导致德国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排除C项;《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惩罚过于严苛,加深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法两国的矛盾并未逐渐消除,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在领土、军事、赔款及殖民地的分割等方面严重制裁了德国,其中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直接体现了列强的分赃实质。C项正确;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主导地位,为自己争取了最大利益,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的利益和关系,排除B项;苏维埃俄国未被邀请参会,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一个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可知,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上签署了《九国公约》,这是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C项正确;《华盛顿条约》是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排除A项;《凡尔赛条约》是针对德国签订的条约,排除B项;《北大西洋公约》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签订的是条约,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11月,英美法日意荷比葡中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分析题干信息“施用各国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可知,签订条约是《九国公约》;签订条约的会议是华盛顿会议,B项正确;巴黎和会对一战战败德国的问题,把德国占领的山东给日本,排除A项;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排除C项。世界反法西斯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雅尔塔会议,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上,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A项正确;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 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因此,题干中的“它”是《九国公约》,B项正确;《凡尔赛条约》是针对德国签订的,排除A项;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与题干“门户开放、国际共管、宰制中国”不符,排除C项;德、意、日成立法西斯同盟,与题干“中国”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历史上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C符合题意;雅克萨之战发生在中国和俄国之间,故A不符合题意;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故B不符合题意;太平洋战争出现在二战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A
【解析】
【详解】
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疆界变化的直接依据是《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主要讨论对德的合约及战后的安排。在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条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有英法日等国瓜分,其中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A项正确;《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又恢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C项;《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并签订《凡尔赛条约》。分析材料信息,“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原属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可知是《凡尔赛条约》,A项正确;《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B项;《洛桑条约》又名《乌希条约》,指的是1912年10月18日奥斯曼帝国与意大利在瑞士洛桑附近的乌希签订的条约,排除C项;1910年8月10日,协约国在巴黎附近的色佛尔同土耳其素丹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
16.(1)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2)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3)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协约国共同参与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旨在减少世界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
【解析】
(1)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2)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旧秩序,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为了凭借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相关会议,建立起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战后的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新秩序。所以A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协约国共同参与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旨在减少世界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
17.(1)一战对欧洲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具体来看:一战使欧洲的政治秩序走向混乱;一战阻碍了欧洲经济的持续发展;一战使欧洲相对衰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逐渐失去中心地位和对世界的控制力。
(2)凡尔赛体系
(3)凡尔赛体系下存在着多重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解析】
【详解】
(1))“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说明一战对欧洲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具体来看:“世界却缺少新的领导者来维护基本秩序”说明政治上秩序混乱,“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说明经济上发展受到阻碍;地位上,“英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日益削弱”说明欧洲霸权受到挑战,逐渐失去中心地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建立起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虽然短暂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但是在这一体系下,埋藏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法德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之间的矛盾等。因此这些矛盾导致这一秩序纠缠不清,为二战埋下了祸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