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
株洲市天元区2023年初中毕业化学学科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中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
1. 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下列四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物变质 B. 水结成冰 C. 铁钉生锈 D. 木炭燃烧
2. 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液氢 B. 空气 C. 生理盐水 D. 自来水
3. “爱我家乡,赞我株洲”,株洲的美食美景欢迎八方来客。下列美食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 攸县香干 B. 醴陵酱板鸭 C. 炎陵黄桃 D. 茶陵黄牛肉
4. 春暖盛开的季节,漫步田间小道,花香阵阵。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是可分的
5. 某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幼儿及青少年缺乏此元素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乏此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此元素是( )
A. 钙 B. 铁 C. 锌 D. 碘
6.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列几位我国著名化学家中,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潜心研究制纯碱(Na2CO3)的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A. 侯德榜 B. 张青莲 C. 屠呦呦 D. 戴安邦
7. 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医用酒精应选用的警示标志是
A. B. C. D.
8. 小苏打常作为食堂的面食发酵粉,它的化学式是
A. NaHCO3 B. Na2CO3 C. NaOH D. CaO
9.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硫 B. 镁条 C. 红磷 D. 铁丝
10. 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A. 血浆7.35~7.45 B. 胃液0.9~1.5 C. 胆汁7.1﹣7.3 D. 胰液7.5﹣8.0
11. 叶子发黄的水稻,专家建议施用氮肥。下列肥料符合要求的是
A. NH4NO3 B. KCl C. Ca (H2PO4)2 D. K2SO4
12. 中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价 B. ﹣3价 C. +2价 D. +3价
13.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 CO、CO2都有还原性,都可用于冶炼金属
C. 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CO和CO2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4. 学习化学要多动手实验,下列实验室操作及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 酒精灯不慎碰倒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少于试管容积的
C. 为了节约,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D. 实验时,万一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1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能助燃,可作燃料 B. 稀有气体常用于制作霓虹灯
C. 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D.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
16. 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以及火场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提高煤的利用率
B.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C. 高层楼房着火,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D. 山林失火砍掉-片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1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 2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18.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测稀硫酸的pH
C 倾倒稀硫酸 D. 滴加稀硫酸
19.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软水和硬水 加入肥皂水
B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通入浓硫酸中干燥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A. A B. B C. C D. D
20. 氨气(NH3)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合成纤维、制药等领域。下图为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都没有改变
C. 反应物甲、乙均属于单质
D.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21分。)
21.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
(2)任意一种固体单质______。
22. 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下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结合A、B、C三种微观粒子的示意图分析:
(1)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A、B、C三种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A、B、C三种粒子与锂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B、C两种粒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23.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医疗上所用的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______。
(2)农业上常用______来改良酸性土壤。
(3)生活中常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______油污(填“溶解”或“乳化”)。
24. 晋代文献《华阳国志》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使用天然气国家,使用竹管输送天然气。查阅资料得知:煤和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燃烧产生的热量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煤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古代使用竹管输送天然气,“竹管”的功能与化学仪器玻璃管相似。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出一种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______。
(3)综合上图分析,天然气和煤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
2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籍中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舶上铁…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水和______三者同时接触反应而导致。
(2)《淮南万毕术》有“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的湿法炼铜工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
26.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分析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 将60g甲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g。
(3)t2℃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不饱和)变为N点(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t2℃时, 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2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______乙(填“>”“<”或“=”)。
三、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0分。)
27. 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等来擦洗铝制品?
(2)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减少“白色污染”,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1条)
28. 我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CO2,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以下为“碳捕集”流程图:
(1)“CO2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______;CO2捕集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2)反应、分离室中分离操作为______(填操作名称)。
(3)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
(4)中国科学家创新性的研究出可以将二氧化碳经过多步反应转化成淀粉,此过程的第一步反应是:CO2+3XCH3OH+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8分。)
29.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仪器名称______。
(2)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待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以后,应当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______放在桌面上(填“正”或“倒”)。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将其通入E装置中,请写出E装置中X试剂的名称______。
30. 中和反应通常没有明显现象。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就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后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探究Ⅰ、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同学们向盛有一定量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探究Ⅱ、酸和碱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探究I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除酚酞以外)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HCl
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NaCl、NaOH
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猜想______一定不合理。
【实验与探究】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了猜想一成立。请帮他们填写好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AgNO3溶液 产生______ 猜想一正确
方案二 取样,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方案三 取样,加入一小段镁条 有______产生
【反思与评价】
(1)同学们设计的上述实验方案中,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2)探究Ⅰ中反应后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拓展与提升】
数字化设备可以监控反应的进程。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图2中的c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图3中温度曲线从室温e点上升到f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
五、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1. 氯乙烷(C2H5Cl)气雾剂俗称运动场上的“化学大夫”,用于闭合性损伤后的快速镇痛。根据氯乙烷的化学式,请计算:
(1)氯乙烷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填数字)。
(2)氯乙烷中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2. 某纯碱样品中仅含有Na2CO3和NaCl,为测定其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工厂技术员取了11g该样品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再向其中缓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1)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是______克。
(2)11g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株洲市天元区2023年初中毕业化学学科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中1-15题每小题2分,16-20题每小题3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D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21分。)
【21题答案】
【答案】(1)O (2)C(合理即可)
【22题答案】
【答案】(1)6.941 (2)C (3)A
(4)Na2O
【23题答案】
【答案】(1)水##H2O (2)熟石灰 (3)乳化
【24题答案】
【答案】(1) ①. 石油 ②. 不可再生
(2) ①. 甲烷##CH4 ②. 太阳能等(合理即可)
(3)热值大##污染小
【25题答案】
【答案】(1)氧气##O2
(2)Fe+ CuSO4 =FeSO4 + Cu
【26题答案】
【答案】(1)t1 (2)150
(3)增加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4)=
三、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0分。)
【27题答案】
【答案】(1)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钢刷会破坏保护膜
(2)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合理即可)
【28题答案】
【答案】(1) ①.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②.
(2)过滤 (3)氧化钙、氢氧化钠
(4)H2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8分。)
【29题答案】
【答案】(1)酒精灯 (2) ①. ②. 正
(3) ①. B ②. 澄清石灰水
【30题答案】
【答案】 ①. 红 ②. ③. NaCl##氯化钠 ④. 三 ⑤. 白色沉淀 ⑥. 气泡 ⑦. 方案一 ⑧. 硝酸银和氯化钠、盐酸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猜想一正确 ⑨. 腐蚀下水道,污染水源(合理即可) ⑩. C
五、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6分)
【31题答案】
【答案】(1)3##三
(2)氯##Cl
【32题答案】
【答案】(1)4.4 (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11g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