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2022-2023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编B卷(含答案解析)

济南版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精编B卷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500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观点不谋而合。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阶段
B.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证据
C.人类学家将能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D.超级细菌的出现源于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
A.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从植物到动物
B.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C.从复杂到简单、从少到多、从水生到陆生
D.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等到低等、从陆生到水生
3.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植物和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  )
A.运动方式的不同
B.营养方式的不同
C.细胞结构的不同
D.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同
4 “生物圈中的动物”是沿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主线进化的,下列动物所属类群符合这一主线的排列顺序是 (  )
①大鲵 ②蜗牛 ③虾 ④海蜇 ⑤猫头鹰 ⑥蝙蝠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②③①⑤⑥
C.④②③①⑥⑤   D.⑥⑤①③②④
5.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6.人类从哪里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人类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的祖先就是黑猩猩
B.由于地壳的剧烈运动和气候变化,人类可能起源于东非大裂谷地区
C.人类本身就是进化的产物,所以探究人类的起源根本不需要化石
D.因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探究人类起源是没有意义的
7.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B.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C.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产生语言
D.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8.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不属于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 (  )
A.“中国美丽乡村”信阳郝堂村 B.焦作云台山的云台天瀑
C.安阳太行大峡谷风景区 D.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
9.研究鼠对食料植物(主要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和非食料植物(包括多年生草本和阔叶草本植物)相对生物量(每100 cm2总株高)的影响,实验地块设置围栏阻挡鼠进入。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缺少鼠时,食料植物的生长优于非食料植物
B.存在鼠时,非食料植物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C.实验地块和对照地块非生物因素应该基本相同
D.实验结果说明鼠不影响非食料植物相对生物量
10.下列哪些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
A.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B.沙漠里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C.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
D.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
11.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体毛长而密
B.享有“有生命的石头”美称的生石花形如彩石
C.有“自然界清道夫”称号的蜣螂能改善草原环境
D.枯叶蝶静止不动时很像一片枯叶
12.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
A.①④⑦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⑤⑥⑦
13.城市是以工业、商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形成的居住区,一般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
B.城市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易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C.城市生态系统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D.城市生态系统人口密集,容易造成污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
14.多年以来,聊城市十分注重东昌湖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如今,东昌湖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丰富,湖岸植被茂盛,鸟类日益增多。据统计,仅春夏季就多达60种鸟在此繁衍生息,还有效地丰富了该地域内生物 (  )
A.基因的多样性
B.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15.湿地能够降解各种污染物,是大自然天然的净化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
A.观赏价值    B.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间接使用价值
16.下列各种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
A.将蔬菜放在低温环境中保存
B.将剩饭直接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保存
C.将熟牛肉真空包装保存
D.将新鲜猪肉用盐腌制保存
17.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 (  )
A.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DNA上,培育出了生产生长激素的工程菌
B.科学家把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培育出了抗冻番茄
C.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个基因转移到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D.袁隆平院士利用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
18.不同的食品可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下列不是较长时间保存黄瓜、生菜等蔬菜的方法的是 (  )
A.低温保存   B.真空包装 C.常温保存   D.晒干脱水
19.通过生物技术,科学家把“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到牛的体内,可从牛奶中获得人乳铁蛋白,这种技术是 (  )
A.人工合成   B.发酵技术 C.杂交育种   D.转基因技术
20.图中所示装置是某同学在生物技术实践课中设计的制取葡萄酒的两套简易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实验装置的广口瓶上部不必留有空间
B.制造葡萄酒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C.甲装置需要防止杂菌污染,而乙装置不需要
D.甲装置和乙装置都应放在温度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10分)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等人根据原始地球环境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      逐渐演化而来的。
(2)在米勒实验中,密闭的实验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了      的成分。
(3)米勒的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中的    阶段,证明了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      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的有生物活性的      证实了这一学说的第二阶段。
22. (10分)建设“美丽中国”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制订保护草原的措施。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它能进行①    作用,把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进而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    。
(2)该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
(3)在该生态系统中,鼠与蛇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附近的居民兴起了吃蛇肉的不良风气,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这会导致鼠的数量在短期内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它们可以通过②这一过程将动植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23. (16分)塞罕坝林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习近平主席说:“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塞罕坝曾经是千里松林的皇家猎苑,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与山火,逐渐退化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图甲是荒原中仅存的一棵落叶松,它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推测影响其形态的生态因素是    。
(2)林场三代建设者用近60年的青春韶华创造了由一棵树到约666.67平方千米林海的生态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80%,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59种、脊椎动物293种、昆虫660种、真菌79种,这充分体现了    的多样性。图乙是林区部分生物的食物网简图,其中,松毛虫和蜘蛛是    关系。若青蛙的数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请写出含有山雀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和生态旅游之地。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4)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你打算怎样做            
            。
24. (14分)阅读以下材料,应用所学生物知识回答问题。
  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血液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等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的使用顾虑重重。如果应用转基因技术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细胞中,进而从牛的乳汁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可安全、高效地满足人类需求。
如图是利用奶牛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转基因技术最终能够在奶牛乳汁中提取出人血清白蛋白,是因为性状是由    控制的。
(2)将③中的细胞核取出,放入去核卵细胞中,再由融合细胞发育成为胚胎,这个技术要点和      技术很相似,“多莉”羊便是由此技术诞生的,“多莉”羊诞生的生殖方式是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由④细胞发育成奶牛的过程需经过细胞的      、      和      。将⑤胚胎植入奶牛A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并一天天成长,最后产出能分泌含有人      乳汁的小牛。
25. (10分)我国有酿制米酒的传统。淘淘对可能影响米酒发酵的因素进行探究,设计了以下实验:
编号 糯米处理 酒曲 加适量 凉开水 环境 温度
1号瓶 浸泡24小时 √ √ 30 ℃
2号瓶 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 √ √ 30 ℃
3号瓶 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 √ √ 10 ℃
4号瓶 浸泡24小时,蒸熟放至温热 × √ 30 ℃
3天后打开盖子,观察并记录现象。请据此回答:
(1)该实验共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了影响米酒发酵的3个因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号瓶。若所研究的变量是适宜的温度,应将此瓶和    号瓶对照;若研究的变量是酵母菌,则应将此瓶和    号瓶对照。
(2)酿制米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这是为了             。
(3)酒曲中的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4)1号瓶会散发出酸臭味,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解析
1.D 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了选择作用。
2.B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B 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植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4.B 大鲵属于两栖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虾属于节肢动物,海蜇属于腔肠动物,猫头鹰属于鸟类,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这些动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海蜇、蜗牛、虾、大鲵、猫头鹰、蝙蝠。
5.B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6.B 黑猩猩属于类人猿,人类和类人猿的亲缘关系最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A错误;科学家推测,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一代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所以人类可能起源于东非大裂谷地区,B正确;古人类的化石是探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C错误;探究人类起源可以更好地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时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
7.C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8.B “中国美丽乡村”信阳郝堂村、安阳太行大峡谷风景区、郑州北龙湖湿地公园都包括了生物与环境,都属于生态系统。 焦作云台山的云台天瀑只包括了非生物成分中的部分非生物,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
9.D 由于在设置围栏时,食料植物生长优于非食料植物,说明缺少鼠时,食料植物的生长优于非食料植物,A正确;存在鼠时,即无围栏情况下,非食料植物株高大于食料植物,说明非食料植物在与食料植物的竞争中占有优势,B正确;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地块和对照地块的非生物因素应该基本相同,C正确;设置与不设置围栏,非食料植物相对生物量不同,说明鼠影响非食料植物相对生物量,D错误。
10.C 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沙漠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主要是受水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说明光照影响玉米生长,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11.C 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体毛长而密,是为了适应高寒的气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享有“有生命的石头”美称的生石花形如彩石,生石花不是生物,B不符合题意;有“自然界清道夫”称号的蜣螂能改善草原环境,是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枯叶蝶静止不动时很像一片枯叶,有利于防御敌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12.A ①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②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③表示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故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①④⑦。
13.B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属于人工生态系统,A正确;城市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差,B错误;城市生态系统由少量的植物(生产者)、人和少量的动物(消费者)、分解者以及生活环境组成,C正确;城市生态系统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染物容易造成环境问题,D正确。
14.B 题干中东昌湖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丰富,湖岸植被茂盛,鸟类日益增多,仅春夏季就多达60种鸟在此繁衍生息,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5.D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降解各种污染物,是大自然天然的净化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16.B 将剩饭直接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保存,给细菌和真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较快,剩饭容易腐败,B符合题意。
17.D 利用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杂交水稻,这属于杂交育种,未用到基因工程。D符合题意。
18.C 为防止黄瓜、生菜等蔬菜腐败变质,可以采取的保存方法有晒干脱水、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等,而常温保存的黄瓜、生菜等蔬菜容易腐烂。
19.D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把人乳铁蛋白基因提取出来,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转入牛的体内,从而在牛奶中获得人乳铁蛋白,这种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20.D 两实验装置的广口瓶要留有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A错误;制造葡萄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B错误;甲、乙装置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C错误;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甲装置和乙装置应放在温度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21.(1)非生命物质
(2)原始大气
(3)第一 无机物(或无机小分子物质) 结晶牛胰岛素
解析 (1)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2)米勒实验的密闭装置内循环流动的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3)米勒的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证明了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的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证实了这一学说的第二阶段。
22.(1)草 光合 能量
(2)5 草→鼠→蛇→鹰
(3)捕食 增加
(4)分解者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解析 (1)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就构成了食物网。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能够通过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2)题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其中草→鼠→蛇→鹰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3)该生态系统中蛇吃鼠,因此鼠与蛇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附近的居民兴起了吃蛇肉的不良风气,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大量捕杀,这会导致鼠的数量在短期内增加。 (4)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A表示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可以将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给生产者再利用。
23.(1)自我调节能力 风
(2)物种 捕食 蛇 落叶松→松毛虫→山雀→鹰(或狗尾草→蝗虫→山雀→鹰)
(3)生物影响环境
(4)保护森林、湿地、海洋,多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
解析 (1)塞罕坝曾经是千里松林的皇家猎苑,但由于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与山火,逐渐退化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题图甲是荒原中仅存的一棵落叶松,它的树冠像一面旗帜,推测影响其形态的生态因素是风。(2)林场三代建设者用近60年的青春韶华创造了由一棵树到约666.67平方千米林海的生态奇迹。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达80%,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59种、脊椎动物293种、昆虫660种、真菌79种,这充分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图乙所示的食物网中,蜘蛛捕食松毛虫,松毛虫和蜘蛛是捕食关系。若青蛙的数量减少,则以青蛙为食的蛇会因缺少食物,数量减少最多。图中含有山雀最短的食物链是:落叶松→松毛虫→山雀→鹰或狗尾 草→蝗虫→山雀→鹰。(3)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和生态旅游之地。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4)为了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保护森林、湿地、海洋,多植树造林等措施。
24.(1)基因
(2)克隆 无性
(3)生长 分裂 分化 血清白蛋白
解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最终能够在奶牛乳汁中提取出人血清白蛋白。(2)将③中的细胞核取出,放入去核卵细胞中,再由融合细胞发育成为胚胎,这个技术要点和克隆技术很相似,“多莉” 羊便是由克隆技术诞生的,克隆的过程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故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3)由④细胞发育成奶牛的过程需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系统。将⑤胚胎植入奶牛A的子宫内,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并一天天成长,最后产出能分泌含有人血清白蛋白乳汁的小牛。
25.(1)2 3 4
(2)防止空气进入,影响酒精发酵,以及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3)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原料没有高温消毒,使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质
解析 (1)该实验分别探究了影响米酒发酵的3个因素:是否灭菌、温度是否适宜、是否有酵母菌。以3个影响因素为变量,以2号瓶作为对照组,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1、2号瓶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杂菌;2、3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2、4号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2号瓶加入了酵母菌(酒曲),4号瓶没有加酵母菌(酒曲),变量是酵母菌。(2)酿制米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这是为了防止空气进入,影响酒精发酵,以及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3)酒曲中的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把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4)1号瓶会散发出酸臭味,其原因可能是原料没有高温灭菌,使杂菌繁殖,这些杂菌分解原料中的有机物,产生具有酸臭味的物质。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济南版2022-2023度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精编B卷(含答案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