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二完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特培班)(答案)
亳州市二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题(A卷)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 ~ 2章 用时: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灭菌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轻轻地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2.下列有关植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结构,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
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栖息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
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
C.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
4.下列有关群落中生物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导致生物发生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
C.群落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5.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
B.成功定居的先锋植物可能会通过影响环境来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C.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可以达到相对平衡
D.侵入定居阶段到竞争平衡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并未改变
6.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采用培养法或化学诱导法使精子获得能量后进行体外受精
B.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后的早期胚胎培养不需要额外提供营养物质
C.克隆牛技术涉及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
D.将小鼠桑葚胚分割成2等份获得同卵双胎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8.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D.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9.含硫蛋白质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硫化氢导致生活污水发臭。硫化氢可以与硫酸亚铁铵结合形成黑色沉淀。为探究发臭水体中甲、乙菌是否产生硫化氢及两种菌的运动能力,用穿刺接种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菌接种在含有硫酸亚铁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如图所示。若两种菌繁殖速度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乙菌的运动能力比甲菌强
B.为不影响菌的运动需选用液体培养基
C.该实验不能比较出两种菌产生硫化氢的量
D.穿刺接种等接种技术的核心是防止杂菌的污染
10.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菠萝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协调原理 B.整体原理 C.自生原理 D.循环原理
11.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12.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 B.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
C.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 D.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
13.某同学将1 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7和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数大约为5.7×107个/L
B.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
C.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都是稀释液中活菌数
1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脱分化过程中组织细胞的全能性不断增强
B.植物组织培养通常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做碳源
C.植物组织培养需用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外植体多次漂洗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15.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保证培养的动物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和培养用具等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B.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95 %空气和5% CO2的恒温箱中培养,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C.培养液中有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
D.使用合成培养基时,应加入动物的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个体较大、分布范围较小的生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种群数量
B.采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前提是调查的生物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
C.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统计的结果偏小
D.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统计结果偏大
17.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18.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B.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三营养级
C.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D.种草后,不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1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可表示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分解者与各种动植物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20.屠宰场废弃血污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传统的处理方法有填埋法和焚烧法等。填埋法易造成地表环境、地下水资源污染。焚烧法处理也会造成大气污染,且废弃物中所含的蛋白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研究人员以居宰场血污堆积士壤为分离基质,利用血平板培养基(添加了动物血液),分离出了高效降血红蛋白的菌株。并初步用于降解废弃血液、生产氨基酸液态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菌株分离纯化过程中用到了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B.对分离纯化得到的菌株培养后进行计数,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血平板培养基上透明水解圈大的菌落分泌的蛋白酶的活性往往较低
D.利用该菌株降解废弃血液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癌胚抗原(CEA)是某些癌细胞表面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临床上通过制备CEA的单克隆抗体来诊断癌症,回答下列问随。
(1)制备CEA的单克隆抗体时,首先将___________(1分)注入小鼠体内,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然后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脾脏中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染色体数目 40 条),将其与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 60 条)融合。因为融合率不是100%,且融合过程具有随机性,所以要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杂交细胞还要经过多次筛选,最终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3分)条。
(2)获得杂交瘤细胞后,将其注射到小鼠膜腔内增殖或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从中提取大量CEA抗体。CEA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偶联后,可以使抗瘤药物定向作用于癌细胞,该过程所利用的免疫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下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以及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方框内的实验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菌种流失。
(3)图B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_____时关闭,在_______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___(填微生物类型)产生的_________,在醋酸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若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葡萄糖发酵为醋酸?_________;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图解,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①~⑧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图示各种成分之间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虚线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4分)。
(2)图示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填字母)同化量的一部分。b同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b的同化量增加1 kJ,则生产者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_____ kJ。
(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形成温室效应。为了避免温室效应的形成,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2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2019年年底以来,东非地区暴发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也受到沙漠蝗灾的重大冲击,导致大量农作物被毁。沙漠蝗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繁殖周期约为30天。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沙漠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居型成熟沙漠蝗雄成虫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纶,驱避同种其他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该化合物属于一种________(1分)信息,上述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蝗灾发生及治理过程中的调查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环境容纳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用图中________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表示。在干旱季节,应将蝗虫种群的数量控制在图中_____(1分)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之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亳州市二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题(A卷)
一、选择题:
(单选)1-5、CBCBD 6-10、DCDBA 11-15、CBDDA
(多选)16-20、AB CD A ABD AD
二、非选择题:
21.(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癌胚抗原(CEA)(1分) 已免疫的B淋巴 既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又能无限的增殖 1 100(3分)
(2)体外培养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22.(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醋酸发酵
(2)除去污物 反复冲洗
(3)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泵入空(氧)气
(4)酵母菌 CO2 (含氧量少的)空气、CO2(2分)
(5)不能 因为酒精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的发酵需要充足的氧气(2分)
23.(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
(1)CO2 如图所示(4分)
(2)d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 25
(3)碳平衡(或碳循环的平衡) 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扩大绿化面积;增加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等(合理即可)
2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2)化学(1分)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B A(1分) A点之前蝗虫种群数量较少,增长速率较低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