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历史(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卷01-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
历 史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殷墟卜辞记载,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如大乙(太祖子履,即商汤)、太甲(太宗子至)盛庚(圆耀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这一现象可能直接涉及到商代的( )
A.国家组织形式 B.王位继承法 C.诸子分封次序 D.内外服制度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可以看出商朝历代王位继承者的相关状况,体现的是王位继承法,B项正确;历代商的继承,无法得出国家组织形式,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即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即由邦伯管辖的地区,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内服、外服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25.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答案】A
【解析】从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出,每个朝代记录的范围都比前代更加广阔,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是瘟疫的扩散范围,且内蒙古在河北、山东的北方,排除B项;材料只是记录了瘟疫发生地点,并未记录频率,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人口的迁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26.南宋除朝贡贸易外,政府鼓励私商贩洋贸易,东南沿海常年近10万人涉足外贸,民间海船七八万艘,铜钱、手工业品等大量流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广州、泉州等港甚至出现了外商聚居的“蕃坊”“蕃学”。这一现象( )
A.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表明中国是世界贸易中心
C.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 D.标志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南宋除朝贡贸易外,政府鼓励私商贩洋贸易,东南沿海常年近10万人涉足外贸,民间海船七八万艘,铜钱、手工业品等大量流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可知,南宋时期,中外海上贸易规模较大,铜钱、手工业品等大量流入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货币的储存量,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雇佣劳动关系,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外贸易的交易数据信息,无法得出中国是世界的贸易中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方面的内容,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7.有学者指出,黄宗羲不具有卢梭式的民主思想。作为一个追求纲常世界的儒者,他不仅直接参与维护这个纲常世界的政治运作,而且还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学术努力。可见,该学者( )
A.否定了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B.批评了黄宗羲对西方启蒙现念的排斥
C.强调了黄宗羲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D.认识到士大夫阶层躬行实践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黄宗羲与卢梭思想不同,维护儒家伦理纲常,因此强调了黄宗羲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黄宗羲对伦理纲常的维护,并未否定黄宗羲政治思想的进步性,排除A项;黄宗羲所处的时代西方启蒙观念还未传入中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黄宗羲对儒家纲常的维护,无法说明其认识到士大夫阶层躬行实践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8.《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三宝”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上宝”,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中宝”,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下宝”。这表明,《资政新篇》( )
A.较早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B.具有初步近代化的治理理念
C.体现出农民阶级革命的需求 D.注重消除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资政新篇》提出培养人才既要教授道德、诗画等传统文化,也要教授火船、火车等近代科学技术,体现了近代化的治理理念,B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人才应该中西兼通,并未具体论述中学与西学之间的“体用”关系,排除A项;《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排除C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传统的道德和文艺,并不完全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
29.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感慨道:“国家以全力图治,何施不可。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有排斥之人,有玩弄之人,有疑谤之人,有抵拒之人,消弭捍圉,艰苦尤甚。”这折射出清末( )
A.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 B.民族资本对外依赖度高
C.政府全力改革以图振兴 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看,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反观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宁若我垦牧公司之初建也,……,消弭捍圉,艰苦尤甚”可看出张謇在国内兴办实业遇到众多的困境与阻碍,说明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张謇开办通海垦牧公司遇到各色人等的阻碍,并不是土地开垦潜力枯竭,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若表明态度,全力支持,兴办实业也不至于如此困难重重,没有涉及到民族资本对外依赖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国家以全力图治,何施不可”可看出张謇希望政府进行改革,说明清政府还未改革以图振兴,排除C项。故选D项。
30.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1905年同盟会评议员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活动;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B.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级的认同
C.中国救亡图存指导思想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可知,1902年至1919年,先进国人通过著述的形式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信息,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级认同的结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比中国救亡图存指导思想的变化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1.有学者提出,“一国两制”作为探索国家统一的理论,与我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可以分为国家统一中的“一国两制"(1949-1997年),国家治理中的“一国两制(1997-2017年)和民族复兴中的“一国两制”(2017-2049年)。由此可知,“一国两制”
A.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 B.完善了人民民主制度程序
C.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 D.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与我国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国家统一中”、“国家治理中的”、“民族复兴中的”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初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用和平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制度程序,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指的是一国两制,而不是针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2.黑格尔认为:“活跃在希腊民族生活里的第二个元素就是海,地形造成了他们两栖式的生活,他们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漂泊无定,也不像江河流域居民那样安土重迁。”据此可知,古希腊民族的生活方式( )
A.促进了自由观念形成 B.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
C.推动了民主政治确立 D.推动了对外贸易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地形造成了他们两栖式的生活,他们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漂泊无定,……安土重迁”可知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政治上小国寡民的城邦林立,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经济上,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希腊的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思想上,孕育了人文主义精神,希腊人更多地关注人类自身,B项正确;游牧民族漂泊无定也很自由,A项与材料内容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自然环境是推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生活方式不是,排除C项;推动希腊人发展海外贸易的因素是以海洋为依托,陆地上地形支离破碎,农业不发达等,不是生活方式影响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33.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弗里德里希·诺曼将德意志帝国形象地称为“穿着农业国政治服装的工业国”,即这个国家主要靠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钱来支持,却受着来自农业领域的传统贵族的统治。材料表明德意志( )
A.国家分裂阻碍了经济发展 B.传统农业制约了工业发展
C.政治进步滞后于社会经济 D.贵族势力控制了经济命脉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德意志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对国家的作用十分重要,但资产阶级缺乏相应的政治地位,国家权力主要由“来自农业领域的传统贵族”掌握,存在政治与经济的不协调性,C项正确;1871年普鲁士完成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A项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国家主要靠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钱来支持”可看出工业发展较快,传统农业并没有制约工业发展,排除B项;贵族势力来自于农业领域而不是工业部门,当时帝国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工业部门,所以贵族势力没有控制经济命脉,排除D项。故选C项。
34.2022年3月24日,北约、七国集团、欧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分别举行以扩大对乌克兰援助、应对难民危机、协调对俄罗斯制裁、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等议题的峰会。当天俄罗斯驻法大使馆发布名为《2022年的欧洲》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美国想借俄乌冲突牟利 B.世界局势紧张与动荡并存
C.欧洲盲从美国作茧自缚 D.俄罗斯为发动战争找借口
【答案】C
【解析】由漫画可知,“欧洲”被医生(美国,欧盟)用针扎得满身窟窿眼,本以为这是治病救人却躺在床上半死不活,在欧盟和美国治理下的欧洲带来灾难。漫画发布者是俄罗斯驻法国大使馆,此举是在北约东扩挑起俄乌战争背景下嘲讽欧美,从中可得出欧洲盲从美国作茧自缚,C项正确;美国想借俄乌冲突牟利是其中原因之一,不是漫画主题,排除A项;从漫画中无法看出世界局势紧张与动荡并存,仅是欧洲区域,排除B项;俄罗斯发动战争是基于北约多次东扩,警告无效的无奈之举,为了自身安全担忧而发动,并不是找借口,排除D项。故选C项。
35.瑞士画家贾科梅蒂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指示者》,没有精致的五官和表情,小脑袋,细长腿,躯体消瘦。这个瘦骨嶙峋的引路人站得笔直,头转向右边,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前方,左手高高扬起,仿佛在诉说人类的苦难、脆弱和无助。这幅作品的创作风格( )
A.注重表达人的感情 B.侧重揭示社会现实
C.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感受 D.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没有精致的五官和表情,小脑袋,细长腿,躯体消瘦。这个瘦骨嶙峋的引路人站得笔直,头转向右边,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前方,左手高高扬起,仿佛在诉说人类的苦难、脆弱和无助”,并结合所学可知,瑞士画家贾科梅蒂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指示者》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现代主义绘画风格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感受,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里,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等,C项正确;“注重表达人的感情”属于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A项;“侧重揭示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B项;“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属于古典主义绘画艺术风格,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 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第45-47为选考题,学生根据要求做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历史上,宋代和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材料一、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牴牾:矛盾、冲突)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整理自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二、随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史学界“疑古”思潮再兴,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提出诸多怀疑。1919年,胡适提出:“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地造成的”,从而彻底否定了司马迁古史体系的真实性。顾颉刚否认夏禹的存在,他通过对古史传说及《说文》的考证,认为“禹不是人而是一种动物——虫”。
——整理自刘毓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疑古思潮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和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指出两次“疑古”思潮的不同点,简要评价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13分)
【答案】
(1)背景:儒学经典的缺失;儒学自身的缺陷;社会矛盾尖锐;佛、道思想的冲击;儒者捍卫圣道的责任意识。(10分)
特点:打破了汉唐儒学传统,重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2分)
(2)不同:宋代的疑古主要是在经学的范围之内疑古,20世纪疑古是建立在史学方法上的疑古;宋代疑古以维护传统为目的;近代疑古则彻底否定传统。(6分)
评价:
积极:利于打破旧思想旧传统的束缚,促进思想启蒙;辨伪存真的科学态度对后世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4分)
局限:存在绝对化倾向,既有悖于科学精神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3分)
【解析】
(1)背景:由“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得出儒学经典的缺失;根据“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得出儒学自身的缺陷;根据“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可得出社会矛盾尖锐;佛、道思想的冲击;儒者捍卫圣道的责任意识;特点:根据“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提炼得出打破了汉唐儒学传统,重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2)不同点:根据疑古的内容、目的分析不同点;评价:根据20世纪的“疑古”思潮的内容分析影响,进一步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思考回答。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示意图
材料、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
①选择“伟大的海”,可结合名言:伟大的罗马展开论述,具体为,罗马的扩张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伴随的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民法大全的历程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②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论题,当然,主要史实有罗马的衰落、封君封臣制、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赎罪券等。
③选择“智慧之海",主要以人文主义这一线索展开,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此后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等,以及宗教改革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
④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以及新航路开辟也可展开论述,比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人。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解析】
题目要求任选一称呼为题,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较熟悉的知识选择一个称呼进行论述。比如选“伟大的海",可结合罗马的扩张以及伴随的罗马法扩展到地中海世界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论题;选择“智慧之海",结合所学的古希腊智者运动和近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进行小结即可;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选考题,请考生在45、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把你所选题目的题号用2B铅笔涂黑,注意选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号一致。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文字的应用日益频繁而广泛。因为各地民间的自由创造,字的写法很不一致,连偏旁也有不同,出现了汉代许慎所说七国“文字异形”的现象。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一个农业大国军民两政的处理, 法令的推行, 军情的通畅, 民间商旅的往还,亟需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文字, 所以秦朝统一天下之后, 当务之急便是进行全国性的“文字改革”。实行“书同文”后,小篆成为官方用字,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各系文字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秦朝统一文字之后又一次的改革, 是由“篆”及“隶”的文字改革, 史籍记载的程邈所作隶书的功绩, 应是在整理、规范在民间流行的隶书字体并且得到始皇认可而加以推广, 汉朝初立, 尽废秦法, 唯独“隶书”得以沿用,在隶书走向代表地位的同时,草书、楷书、行书嬗变,竞相争秀,形成多样化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郑涵文《秦朝大一统下的文字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文字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文字改革的的意义。(7分)
【答案】
(1)原因:文字的应用日益广泛;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多样混乱,文字异形造成不便;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为了管理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8分)
(2)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国家认同;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方便了生活;对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7分)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战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文字的应用日益频繁而广泛。”可知,文字的应用日益广泛;根据材料“因为各地民间的自由创造,字的写法很不一致,连偏旁也有不同,出现了汉代许慎所说七国‘文字异形’的现象。”及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多样混乱,文字异形造成不便;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一个农业大国军民两政的处理, 法令的推行, 军情的通畅, 民间商旅的往还,亟需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文字”及所学可知,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为了管理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
(2)意义:根据材料“实行‘书同文’后,小篆成为官方用字,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各系文字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及所学可知,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国家认同;结合所学可知,文字的统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方便了生活;根据材料“汉朝初立, 尽废秦法, 唯独‘隶书’得以沿用,在隶书走向代表地位的同时,草书、楷书、行书嬗变,竞相争秀,形成多样化发展的局面。”可知,对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细菌战是一种极端灭绝人性的罪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朝鲜战争中,美国实施“绞杀战”一再受挫后,于1952年1月开始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秘密进行大规模的细菌战。美军将毒菌经过人工培殖,附着在动物、食品、用品上,制成细菌弹,由飞机投射或由火炮发射。面对美军的细菌战,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迅速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领导组织军民进行各种类型的反细菌战斗争。志愿军普遍实施了防疫及注射,同时帮助、指导驻地居民共同开展反细菌战斗争。朝鲜和中国政府相继发表声明,并搜集美国细菌战罪证,组织和接受国际专家入朝鉴定,举办细菌战罪证展览。在世界人民正义声援下,中朝军民粉碎了美国发动的细菌战。
-----摘编自张瑞、瓶小平《抗美援朝战争反细菌战的胜利及其启示》
材料二、据报道,美国在世界30个国家开设了多达336个生物实验室。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从1943年到1969年,一直是美国进攻性和防御性生物战研究中心。1969年,尼克松总统签署行政令,禁止进行进攻性生物武器研究,但“防御性”研究是被允许的。二战后,美国军方聘请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为德堡高级质问。1951年石井四郎到达朝鲜,第二年朝鲜战场上就出现了细菌武器。德堡基地研发的生化武器曾多次用于战争。比如越战期间,美图空军就使用了该基地研发的“橙剂”,导致越南生态遭到不可逆的伤害和出现大量畸形儿童。在2022年2月下旬开始的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功中,俄军发现乌境内有美国防部资助的30个生物实验室,其中留存有大量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危险病毒样本。
——根据央视、环球网主流媒体新闻综合摘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在朝鲜实施细菌战的背景。(6分)
(2)阅读材料二,简评美国广建生物实验室并进行生化武器研究的行为。(9分)
【答案】
(1)背景:美苏冷战;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利用日本细菌战犯及其技术;美国在朝鲜战争正初期的失利;(6分)
(2)简评:美国广建生物实验室,危害世界人民的安全和健康;研制大量的生物武器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生物武器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伤害范围大,作用持续时间长且难防难治;制止生化武器在全球的扩散,一直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美国一直对此予以拒绝,也是唯一一个迄今仍在阻拦重启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的国家,美国企图通过在生物技术和生物武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来维持自身霸权。(9分)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1952年1月开始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秘密进行大规模的细菌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时期,朝鲜战争爆发;根据材料二中“二战后,美国军方聘请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负责人石井四郎为德堡高级质问。1951年石井四郎到达朝鲜,第二年朝鲜战场上就出现了细菌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利用日本细菌战犯及其技术;根据“美国实施‘绞杀战’一再受挫”可知,美国在朝鲜战争初期失利。
(2)简评:根据材料二中“美国在世界30个国家开设了多达336个生物实验室”可知,美国广建生物实验室,危害世界人民的安全和健康;根据“越战期间,美图空军就使用了该基地研发的‘橙剂’,导致越南生态遭到不可逆的伤害和出现大量畸形儿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制大量的生物武器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生物武器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伤害范围大,作用持续时间长且难防难治;根据“(美国虽然)禁止进行进攻性生物武器研究,但‘防御性’研究是被允许的”“乌境内有美国防部资助的30个生物实验室,其中留存有大量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危险病毒样本”可知,制止生化武器在全球的扩散,一直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美国一直拒绝制止生化武器在全球的扩散,也是唯一一个迄今仍在阻拦重启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的国家;综合材料二的信息,运用唯物史观,从本质上分析美国投入生化武器研究的行为可知,美国企图通过在生物技术和生物武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来维持自身霸权。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刘焯,隋朝信都人,熟知经学,受聘为州博士。开皇六年,洛阳《三体石经》运至京师,因文字磨损难辨认,朝廷召群儒考证,刘焯以真知灼见力挫诸儒,由此受忌恨被革职;还乡后曾被召用,又再被罢黜,遂专心著述,写出《历书》《五经述义》等若干卷。隋炀帝时期,他在《皇极历》中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较好地解决了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计算问题;主张改革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并运用等差级数法和坐标变换法等解决计算问题。他第一个对史书记载的“千里影差一寸”说提出异议,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较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定出了春分点每76.5年在黄道上西移1度,与现行数据非常接近。他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天文学家刘焯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概括刘焯取得的主要成就。(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焯身上体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品质。(7分)
【答案】
(1)成就:考证石经;著书立说;创制《皇极历》;首创内插计算法;力主实测子午线;精确计算出岁差。(8分)
(2)精神:勇于担当:淡泊名利;潜心学术;敢于质疑;锲而不舍;求真务实。(7分)
【解析】
(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代。由材料“开皇六年,洛阳《三体石经》运至京师,因文字磨损难辨认,朝廷召群儒考证,刘焯以真知灼见力挫诸儒”可得出考证石经;由材料“写出《历书》《五经述义》等若干卷”可得出著书立说;由材料“他在《皇极历》中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较好地解决了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计算问题”可得出创制《皇极历》;首创内插计算法;由材料“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可得出力主实测子午线;由材料“较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定出了春分点每76.5年在黄道上西移1度,与现行数据非常接近”可得出精确计算出岁差。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代。由材料“刘焯以真知灼见力挫诸儒,由此受忌恨被革职”可得出勇于担当;由材料“还乡后曾被召用,又再被罢黜,遂专心著述,写出《历书》《五经述义》等若干卷”可得出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由材料“他第一个对史书记载的‘千里影差一寸’说提出异议,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可得出敢于质疑;由材料“较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定出了春分点每76.5年在黄道上西移1度,与现行数据非常接近”可得出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
卷01-2023年高考押题卷-全国乙卷
历史·参考答案
24-35.
24 25 26 27 28 29
B A C C B D
30 31 32 33 34 35
A C B C C C
41.
(1)背景:儒学经典的缺失;儒学自身的缺陷;社会矛盾尖锐;佛、道思想的冲击;儒者捍卫圣道的责任意识。(10分)
特点:打破了汉唐儒学传统,重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2分)
(2)不同:宋代的疑古主要是在经学的范围之内疑古,20世纪疑古是建立在史学方法上的疑古;宋代疑古以维护传统为目的;近代疑古则彻底否定传统。(6分)
评价:
积极:利于打破旧思想旧传统的束缚,促进思想启蒙;辨伪存真的科学态度对后世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4分)
局限:存在绝对化倾向,既有悖于科学精神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3分)
42.
①选择“伟大的海”,可结合名言:伟大的罗马展开论述,具体为,罗马的扩张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伴随的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民法大全的历程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②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论题,当然,主要史实有罗马的衰落、封君封臣制、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赎罪券等。
③选择“智慧之海",主要以人文主义这一线索展开,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此后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等,以及宗教改革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
④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以及新航路开辟也可展开论述,比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人。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45.
(1)原因:文字的应用日益广泛;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多样混乱,文字异形造成不便;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为了管理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8分)
(2)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国家认同;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联系;方便了生活;对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7分)
46.
(1)背景:美苏冷战;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利用日本细菌战犯及其技术;美国在朝鲜战争正初期的失利;(6分)
(2)简评:美国广建生物实验室,危害世界人民的安全和健康;研制大量的生物武器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生物武器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伤害范围大,作用持续时间长且难防难治;制止生化武器在全球的扩散,一直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美国一直对此予以拒绝,也是唯一一个迄今仍在阻拦重启公约核查议定书谈判的国家,美国企图通过在生物技术和生物武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来维持自身霸权。(9分)
47.
(1)成就:考证石经;著书立说;创制《皇极历》;首创内插计算法;力主实测子午线;精确计算出岁差。(8分)
(2)精神:勇于担当:淡泊名利;潜心学术;敢于质疑;锲而不舍;求真务实。(7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