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
专题01 走进化学世界(真题精练)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2 贵阳)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管取液
C.取用氯化钠 D.液体的量取
2.(2022 荆州)下列关于酒精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火柴点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
B.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酒精和空气隔绝
3.(2022 福建)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4.(2022 玉林)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钻木取火
C.民间剪纸 D.叶脉书签的制作
5.(2022 阜新)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石蜡熔化 C.冰雪消融 D.玻璃破碎
6.(2022 巴中)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7.(2022 济南)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生长 B.冰变成水
C.火箭发射 D.粮食酿酒
8.(2022 朝阳)在家庭厨房中,下列做法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用食醋除水垢②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③用西瓜榨汁④用燃气煮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2022 内江)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 B.火药爆炸 C.陶罐烧制 D.高粱酿酒
10.(2022 威海)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11.(2022 哈尔滨)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检验氧气
C.小花喷水后放入CO2中 D.铁钉生锈
12.(2022 台湾)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做好的蛋糕需妥善冷藏,以防止鲜奶油腐坏变质。关于上述鲜奶油变色和鲜奶油变质两者的说明,下列何者最合理?( )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两者都不是化学变化
C.只有后者是化学变化 D.只有前者是化学变化
13.(2022 湘西州)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 D.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14.(2022 枣庄)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铁矿石炼铁
15.(2022 赤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铜做导线
C.用金刚石做钻头 D.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16.(2022 台湾)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上述使用氮气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氮气具有下列何种性质?( )
A.密度较大 B.比热较小 C.沸点较大 D.活性较小
17.(2022 台湾)一氧化二氮无色、无味,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它会吸收地表辐射,也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作用,常在医疗上作为麻醉使用。根据上述介绍,可知一氧化二氮会造成温室效应,其原因最可能是上述提到的何种特性( )
A.无色、无味
B.会吸收地表辐射
C.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D.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作用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8.(2023 墨玉县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化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现有如下仪器:
用仪器名称回答: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2)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
(4)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 ;
(5)可以用于转移、引流的仪器是 ;
(6)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 。
19.(2022秋 徐汇区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较多液体时,细口瓶的瓶塞应 放在桌上。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 。倾倒液体时,瓶口要 试管口。
(2)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滴管要 在容器口正上方。
(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4)给少量液体加热,通常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加热前要 ,试管与桌面成 角,加热时试管口不可朝着他人,以免液体溅出。
20.(2022秋 封丘县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a”、“b”或“c”)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 。
21.(2022 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
三.实验题(共1小题)
22.(2020 营口)请你分析如图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图1 ; 图2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3.(2022秋 沭阳县校级月考)量筒是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围绕量筒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 保持水平。
(2)用量筒量取45mL水时,一般采用的量筒规格 (10mL/50mL/100mL)。
(3)图甲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 (大于/小于/等于)25mL。
(4)如图乙所示为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为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实际体积 (大于/小于/等于)4mL。
24.(2022秋 高青县期中)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1) 。(2) 。(3) 。(4) 。
25.(2020 广州)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用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 。
1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2 贵阳)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管取液
C.取用氯化钠 D.液体的量取
【答案】A
【解答】解: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故C错误;
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选:A。
2.(2022 荆州)下列关于酒精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火柴点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
B.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酒精和空气隔绝
【答案】B
【解答】解:A、用火柴点酒精灯,使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说法正确;
B、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防发生火灾,说法错误;
C、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说法正确;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使酒精和空气隔绝,说法正确。
故选:B。
3.(2022 福建)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答案】D
【解答】解: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2 玉林)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钻木取火
C.民间剪纸 D.叶脉书签的制作
【答案】C
【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钻木取火包含着物质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民间剪纸,只是剪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中,氢氧化钠与叶肉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5.(2022 阜新)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石蜡熔化 C.冰雪消融 D.玻璃破碎
【答案】A
【解答】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6.(2022 巴中)以下巴中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
【答案】B
【解答】解:A、制作腊肉时将成品切块包装,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酿造白酒的发酵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制作中草药时晾干水分,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制作豆腐时用纱布滤浆,只是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2022 济南)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生长 B.冰变成水
C.火箭发射 D.粮食酿酒
【答案】B
【解答】解:A、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冰变成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火箭发射的过程中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22 朝阳)在家庭厨房中,下列做法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用食醋除水垢②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③用西瓜榨汁④用燃气煮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答】解:①用食醋除水垢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①错误;
②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②正确;
③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③正确;
④用燃气煮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④错误。
故选:C。
9.(2022 内江)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 B.火药爆炸 C.陶罐烧制 D.高粱酿酒
【答案】A
【解答】解:A、甲骨刻字,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陶罐烧制,原料是瓷土,烧制后变成了瓷,且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2022 威海)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答案】B
【解答】解: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过程中,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1.(2022 哈尔滨)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检验氧气
C.小花喷水后放入CO2中 D.铁钉生锈
【答案】A
【解答】解:A、冰雪融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该项正确;
B、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木条复燃,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该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属于化学变化,该项错误;
D、铁钉在空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该项错误;
故选:A。
12.(2022 台湾)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做好的蛋糕需妥善冷藏,以防止鲜奶油腐坏变质。关于上述鲜奶油变色和鲜奶油变质两者的说明,下列何者最合理?( )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B.两者都不是化学变化
C.只有后者是化学变化 D.只有前者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答】解: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鲜奶油腐坏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3.(2022 湘西州)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 D.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答案】D
【解答】解:A、无色无味描述的是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密度比空气小,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描述的是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2022 枣庄)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铁矿石炼铁
【答案】B
【解答】解:A、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做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铁矿石炼铁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2022 赤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铜做导线
C.用金刚石做钻头 D.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答案】A
【解答】解:A、用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金刚石做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2022 台湾)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上述使用氮气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氮气具有下列何种性质?( )
A.密度较大 B.比热较小 C.沸点较大 D.活性较小
【答案】D
【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活性较小,因此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
故选:D。
17.(2022 台湾)一氧化二氮无色、无味,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它会吸收地表辐射,也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作用,常在医疗上作为麻醉使用。根据上述介绍,可知一氧化二氮会造成温室效应,其原因最可能是上述提到的何种特性( )
A.无色、无味
B.会吸收地表辐射
C.常温常压下为气态
D.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作用
【答案】B
【解答】解: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二氮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最可能是它会吸收地表辐射。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8.(2023 墨玉县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化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现有如下仪器:
用仪器名称回答:
(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胶头滴管 ;
(2)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烧杯 ;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集气瓶 ;
(4)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 铁架台 ;
(5)可以用于转移、引流的仪器是 玻璃棒 ;
(6)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 漏斗 。
【解答】解:(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2)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一般要选用烧杯来完成实验;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
(4)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铁架台;
(5)可以用于转移、引流的仪器是玻璃棒;
(6)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是漏斗。
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烧杯;(3)集气瓶;(4)铁架台;(5)玻璃棒;(6)漏斗。
19.(2022秋 徐汇区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较多液体时,细口瓶的瓶塞应 倒 放在桌上。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 向手心处 。倾倒液体时,瓶口要 紧挨 试管口。
(2)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滴管要 垂直悬空 在容器口正上方。
(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4)给少量液体加热,通常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加热前要 预热 ,试管与桌面成 45° 角,加热时试管口不可朝着他人,以免液体溅出。
【解答】解:(1)依据液体取用原则可知,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
(2)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时滴管要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
(3)依据量筒使用原则可知,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防止沸腾溅出;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
故答案为:(1)倒;向手心处;紧挨;
(2)垂直悬空;
(3)凹液面的最低处;
(4);预热;45°。
20.(2022秋 封丘县月考)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 (选填“a”、“b”或“c”)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合理即可)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
【解答】解: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外焰处即a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为:a;烧杯内壁有水雾;水和二氧化碳。
21.(2022 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分解 。
【解答】解: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熔化、蒸发和升华过程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分解。
三.实验题(共1小题)
22.(2020 营口)请你分析如图图示的操作可导致的后果:
图1 所量液体体积偏小 ;
图2 打破试管底部 。
【解答】解:图1操作可导致的后果为所量液体体积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少于30mL,图2操作可导致的后果是打破试管底部;
故答案为:所量液体体积偏小;打破试管底部。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3.(2022秋 沭阳县校级月考)量筒是常用的化学仪器,请围绕量筒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2)用量筒量取45mL水时,一般采用的量筒规格 50mL (10mL/50mL/100mL)。
(3)图甲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 小于 (大于/小于/等于)25mL。
(4)如图乙所示为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为 6.8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实际体积 大于 (大于/小于/等于)4mL。
【解答】解:(1)正确读取示数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以减少误差,所以量取45mL水时,应选用50mL的量筒用量筒量取。
(3)图甲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在读数时是俯视读数,读数大于实际数,所以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5mL。
(4)如图乙所示为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根据图中可知该10mL量筒6和7之间是1mL,是五个格,所以每格是0.2mL,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为6.8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由于俯视读数时是读数大于实际数,所以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4mL。
故答案为:(1)凹液面的最低处;
(2)50mL;
(3)小于;
(4)6.8;大于。
24.(2022秋 高青县期中)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1) 分液漏斗 。(2) 燃烧匙 。(3) 坩埚钳 。(4) 陶土网 。
【解答】解:图示仪器依次为分液漏斗、燃烧匙、坩埚钳和陶土网。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燃烧匙;坩埚钳;陶土网。
25.(2020 广州)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
(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倾斜 ,用 药匙或纸槽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
(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瓶塞没有倒放 , 量筒没有倾斜 。
【解答】解:(1)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常用药匙或纸槽,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2)倾倒液体的操作是: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量筒稍倾斜,量筒口与细口瓶口紧挨着,缓缓地向量筒中倒入液体,
故答案为:(1)倾斜;药匙或纸槽;(2)瓶塞没有倒放,量筒没有倾斜。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