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期末综合复习试题(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期末综合复习试题( 三)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隋朝再次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以后 ,皇帝一方面联合新成长起来的寒门势力继续打压士族势力,另一方面迫切需要选拔一大批人才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于是应运而生了( )
A.九品中正制 B .贞观之治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
[知识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答案] C
[详解]据题干“隋朝再次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以后,皇帝一方面联合新成长起来的寒门势力继续打压士族势力, 另-方面迫切需要选拔一大批人才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可知隋朝皇帝为打压士族,选拔人才开创了科举制度,C项正确;
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排除A项;
贞观之治是唐朝唐太宗统治期间的盛世局面,排除B项;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建的中央官制,并非选拔人才的制度,排除D项。
故选C项。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度专制 ④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答案] 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朝前期,由于国家统-,社会稳,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于是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D项正确;
唐朝没有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度专制,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在长安和洛阳随处可见穿胡服、戴胡帽的中原人,而妇女尤喜欢穿男装。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时期( )
A.少数民族人数在长安和洛阳占多数 B .妇女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已经彻底平等
C .少数民族服装完全取代了汉族服装 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知识点]食住行与精神风貌
[答案] D
[详解]结合所学,唐朝时中原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中原与少数民族交往比较密切.胡服受到中原人青睞。妇女地位较高,衣着样式大胆新颖。根据材料,中原人流行穿胡服,妇女穿男装,女装款式奔放都表明唐朝社会风尚比较开放,D项正确;
妇女喜欢穿男装,不能表明少数民族人数在长安和洛阳占多数,排除A项;
妇女可以穿着男装,女装款式大胆,并不意味男女社会地位平等,“彻底平等"太绝对,排除B项;
中原人流行穿胡服,并不代表少数民族服装完全取代了汉族服装,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
故选D项。
5.下图为唐朝的彩绘陶打马球女俑,唐朝的妇女经常骑马出游、打猎、打马球。妇女骑马握弓的勃勃英姿常见于唐代的绘画和雕塑中。这些现象( )
A.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 B .揭示了贵族生活的奢靡
C .反映出开放的社会风气 D .深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
[知识点]衣食住行与精神风貌
[答案] 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尚武风气盛行;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容并蓄;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通婚;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C项正确;
唐朝的彩绘陶打马球女俑不能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
唐朝的彩绘陶打马球女俑不能说明贵族生活的者靡,排除B项;
打马球不是深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排除D项。
故选C项。
6.玄奘去往印度后,学习了印度的声明学和婆罗门经典,其间也极力推广璀璨的中华文化。玄奘还将印度E经失传的《大乘起信论》翻译为梵文,赠子印度。这表明玄奘西行( )
A.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B .增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C .促进了唐朝经济发展 D .推动了唐朝文化繁荣
[知识点]奘西游
[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其间也极力推广璀璨的中华文化。玄奘还将印度已经失传的《大乘起信论》翻译为梵文”,结合所学可知,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 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排除A项;
材料主要展示的是唐朝的中外交流,与唐朝经济发展、唐朝文化繁荣无重要联系,排除CD项。
故选B项。
7.《新五代史》记载:“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 )
A.朱温 B.黄巢 C.张角. D.忽必烈
[知识点]安史之乱和唐衰亡
[答案] A
[详解]根据材料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A项正确;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并没有在甲子年即位当皇帝,排除B项;
张角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领导者,朝代不符,排除C项;
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D项。
故选A项。
8.宋代枢密使是枢密院的最高领导,主管全国的军务。两宋共有枢密使和枢密副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91%。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
A.鼓励加强法律制度 B .抑制武将专权 C .极大分化宰相权力 D .控制地方财政
[知识点]北宋的建立 与统治
[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共有枢密使和枢密副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91%”可知宋朝枢密院中文臣占比远高于武臣,结合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可知这是为了抑制武将专权,B项正确;
枢密院主管全国军务,与法律制度、 宰相权力和地方财政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项。
9.“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每年给辽国银两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这段材料 ( )
A.反映了宋辽之间战争不断,谈判失败。
B .反映了宋辽之间签订和约,保持和平局面。
C .反映了两宋时期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划河为界。
D .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
[知识点]辽政权及 与北宋的和战
[答案] B
[详解]从“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每年给辽国银两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的内容。
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北宋给辽“岁币"。《澶渊之 盟》签订后,北宋与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B项正确;
“反映了宋辽之间战争不断,谈判失败"的说法与题干"“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不符,排除A项;
从题干“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可知,该和约是北宋与辽之间的和约,而不是宋金之间的和约,题干中也并未出现金这一政权,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宋辽《澶渊之盟》的内容,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且题干中也没有相关内容能体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大量南迁,排除D项。
故选B项。
10.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定都临安 B .宋金达成和议 C.宋军收复建康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知识点]宋金和议(解读
[答案] 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B项正确;
南宋定都临安在宋金达成和议之前,排除A项;
宋军收复建康、岳飞取得郾城大捷时宋处于战争状态,还未形成对峙局面,排除CD项。
故选B项。
11.黑板上老师写出:游猎于东北,阿骨打统-各部建立政权,灭亡辽。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学习的内容为( )
A.女真族的崛起 B .北宋的建立 C.蒙古的统一 D .满洲的兴起
[知识点]金的建国 与统治
[答案] A
[详解]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1125年灭辽,A项正确;
北宋不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排除B项;
完成蒙古统-的是蒙古族的铁木真,排除C项;
满洲兴起对抗的是明朝,排除D项。
故选A项。
12.宋神宗莆明言: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由此可知,当时交子( )
A.不利于财政增收 B .是北宋唯一货币 C .不能在市场流通 D .发行权收归官方
[知识点]纸币的出现及作用
[答案] D
[详解]根据’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可知,北宋时期之所以发行交子,主要是因为“财用”不足,北宋中期中央财政困难,将交子的发行权收归官方, D项正确;
材料说明北宋时期发行交子是为了应对财政的困难,排除A项;
交子和白银都可使用,排除B项;
交子可以在市场流通,排除C项。
故选D项。
13.谚语往往蕴含中一定的历史信息。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和“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最恰当的是( )
A.宋朝商品经济发达 B .宋朝科技的先进
C.人民生活安定 D .宋朝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宋)
[答案] 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农业经济发展迅速,D项正确;
“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反映的是宋朝南方农业的发展情况,而不是商业、科技的发展情况,排除AB项;
“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反映的是宋朝南方农业的发展情况,从这两个谚语中,并不能直接表明人民生活安定,排除C项。
故选D项。
14.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B .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关系发展
C .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D .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知识点]元朝的建 立和南宋的灭亡
[答案] 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故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伴随着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的民族关系,故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A项正确;
两宋时期,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两宋时期,民族关系以和为主,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相对安定,排除B项;
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不断发展繁荣,排除C项;
宋元时期,各民族的交融中发展,最终走向了统一,排除D项。
故选A项。
15.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党项族 B.回纥 C.回族 D.契丹族
[知识点]元朝民族融合
[答案] 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秒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个新的民族回族, C项正确;
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政权,排除A项;
回纥,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是维吾尔族祖先,排除B项;
契丹族建立了辽,排除D项。
故选C项。
16.2022年虎年除夕央视春晚,一幅《千里江山图》,一舞《只此青绿》,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道德经》 B .司马光——《史记》
C .宋应星——《农政全书》 D .关汉卿——《窦娥冤》
[知识点]元曲
[答案] D
[详解]据所学可知,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D项正确;
老子写的《道德经》一书,排除A项;
司马迁写的《史记》,排除B项;
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 排除C项。
故选D项。
17.《梦粱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 ,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 C .唐代 D.宋代
[知识点]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答案] D
[详解]依据材料中“舶商之船……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可以得出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D项正确;
战国时期出现的是罗盘,排除A项;
BC在时间上均不合题意,排除BC项。
故选D项。
18.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 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 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
A.宦官专权 B .内阁发挥作用 C .外戚干政 D .丞相权力加强
[知识点]加强君权的措施(明)
[答案] 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制度,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因此能够出现皇帝不理政务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情况,B项正确;
明代皇帝不理政务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主要是由于内阁的作用,不是因为宦官和外戚专权干政,排除AC项;
明代实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而非六部,排除D。故选B项。
19.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苏勃泥青”) 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 ;又吸收波斯等文化的因素,产性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 .传播了中国先进文化
C .促进了陶瓷生产水平的提高 D.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解读
[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工匠使用进口的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波斯等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说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陶瓷生产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
海上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开辟,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吸收了外国文化,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制瓷方面的信息,不能说明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排除D项。
故选C项。
20.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分类信息。其中①处适合填写的人物是( )
分类1:扁鹊 孙思邈 ①
分类2 :商鞅 周世宗 王安石
分类3:蔡伦 毕昇 郭守敬
分类4:甘英 马可波罗 崔致远
A.张骞 B.司马光 C.李时珍 D.沈括
[知识点]李时珍与 《本草纲目》
[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分类1的信息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是唐朝伟大的医药学家.药物学家和科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李时珍是明朝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他们都是医学方面的人物,C项正确;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作出贡献,排除A项;
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排除B项;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排除D项。
故选C项。
21.“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这是明朝末年民间流传的歌谣,从这首民谣中得出的信息是( )
A.人民歌颂的“闯王”是黄巢 B.人民对农民军政策热烈拥护
C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D .严明的军纪得到人民的拥护
[知识点]明灭亡和满清兴起
[答案] 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盼着闯王出主张“闯王江山不纳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的是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B项正确;
人民歌颂的闯王’是李自成,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排除A项;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排除C项;
严明的军纪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B项。
22.1653年,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713年,康熙册封五世班禅;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 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材料表明( )
A.清朝已经开始闭关锁国 B .清朝强化边疆地区管辖
C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清朝反抗外来殖民侵略
[知识点]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答案] B
[详解]根据题干中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宗教首领的册封和管理,可知,清朝时期对西藏的管辖越来越具体、强化, B项正确;
清朝对外闭关锁国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项;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排除C项;
管辖西藏属于治理边疆地区,巩固统政权,与外来殖民侵略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23.唐宋时期,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谚语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一变化反映的是( )
A.封建朝代的更替 B .专制王权的强化 C .经济格局的变动 D .农耕技术的革新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唐宋时期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时期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体现出以农业生产中心的变法,也就是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动,由苏湖地区转向湖广地区,所以,这-变化反映了经济格局的变动,C项正确;
农业生产中心的变化与封建朝代的更替无关,排除A项;
农业生产中心的变化与专制王权的强化无关,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农耕技术的革新,排除D项。
故选C项。
24.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提到,浙江富商庄氏雇人编篆《明史辑略》, 被看作是有意反清。康熙二年,庄氏家族、篆修者和为此书写序、校对以及买卖、刻印的等共70余人皆被斩杀,还有数百人充军边疆。这体现出清政府的措施是( )
A.大兴文字狱 B.建立厂卫制度 C.设立军机处. D.实行闭关锁国
[知识点]文字狱
[答案]A
[详解]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题干体现出清政府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A项正确;
建立厂卫制度是明朝的措施,排除B项;
军机处是加强君权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朝的经济措施,排除D项。
故选A项。
25“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 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的( )
A.艺术水平 B .批判作用 C .内容特点 D .深远影响
[知识点]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答案] C
[详解]依据题文信息“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体现了明清小说的内容,“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体现了明清小说的语言特点,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明清小说的内容特点,C项正确;
题干涉及的是明清小说的语言和内容,体现不出明清小说的艺术水平和作用或影响,排除ABD项。
故选C项。
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们在体育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列史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体育运动。
(1)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横线位置。(4分)
A文献史料是 ; B实物史料是 ; C影像史料是
材料二: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接触到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唐朝流行的马球就是从波斯传入的。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
一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
(2)从材料二中找出唐朝一个运动项目。 根据材料归纳唐朝时期体育发展的条件。(4分)
材料三:火炬、奖牌以及运动员的证书上那使用了中国传统纹样的“冰雪纹”和“祥云纹”,奖牌上的幾带充分汲取宋锦的特殊制造工艺,传统文化在细节中见真章,被运动员们带往世界各地。--张张文化“名片”在冬奥闪耀,与世界文化交流融通。
一《当冰雪之约遇见中国文化》 ( 《光明日报》2022年4月6日)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力推广体育的意义。(4分)
[知识点]国际大都会长安
[答案](1) A-2 B-① C-③
(2)项目:马球、围棋(任各其中一个条件:便利的中外交通。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充满活力。频繁的中外交流。
(3)意义:可以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交流.体育与健康、体育与经济等角度回答,有之有理即可。(任答两点) 如:推广体育有助于传承传福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白信:推广体育有助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推广体育有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广体育还可以带动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发展。(以上答案。任各其中两点即可)
[详解]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 乾隆皇帝《御制冰嬉赋(并序)》是文学作品是文献史料;宋代铜镜是当时遗物,是实物史料:
《古韵新声》是影视作品,是影像史料。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唐朝流行的马球就是从波斯传入的。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可知,两个项目是,马球、围棋。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体育发展的条件有,便利的中外交通,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充满活力,频繁的中外交流。
(3)此问相对开放,回答有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一-张张文化名片在冬奥闪耀,与世界文化交流融通"可知,推广体育有助于传承传福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白信,推广体育有助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推广体育有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推广体育还可以带动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发展。
27.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的牢固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南北统一” “南北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4分)
材料二: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图》(描绘了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场景。
(2)根据材料二,说出唐太宗时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材料反映出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分)
材料三: (元朝的疆域) “北逾阴山, 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一《元史. 地理志》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了对西北和东南等边疆地区进行有效治理,元朝统治者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 (4分)
[知识点]隋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 (1)隋文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
(3)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北庭都元帅府和澎湖巡检司。
[详解] (1) 皇帝:根据材料一“陈朝灭亡前”并结合所学可知,581年, 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南北。意义:依据所学可知,隋朝的统-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事件:依据材料二《步辇图》的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和文成公主入藏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特点:依据材料三“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知,说明元朝的疆域广大,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在西北地区,元朝为了管理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 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一摘编自 [美]斯塔夫里向诺斯《全球通史》(上卷)
材料三:中国古代人口户数(节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在8世纪上半期出现第一个高峰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述宋朝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水稻早熟品种是什么 (3分)
(3)材料三中南北方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 它折射出这段时期经济哪一发展趋势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两条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3分)
[知识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宋)
[答案] (1)隋唐时期,国家统-.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表现:农作物的-季多熟.水稻产量的增加;品种:占城稻。
(3)变化:从汉到宋,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趋势: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 .
(4)因素:生产工具的革新,优良品种的引进,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详解] (1) 根据时间判断589年至754年为隋唐时期,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国家统一, 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出现筒车、曲辕犁等工具,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根据材料"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达到一季两熟"“水稻产量增加了-倍可以分析得知宋朝农业发展的表现:农作物的一季多熟、水稻产量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属于水稻早熟品种。
(3)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可知,从西汉至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北方;从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4)隋唐农业发展的原因有社会稳定,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出现新的生产工具(筒车和曲辕犁)等,两宋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引进新的品种(占城稻),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综合隋唐、两宋农业发展原因可知,生产工具的革新,优良品种的引进,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是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9.为了更好地探究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发展情况,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13分)
[活动--:以图读史]
(1)根据图①,指出中国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是哪个国家。根据图②和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两点 )(4分)
[活动二:史料互证]
材料一: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一摘编自张高陵 《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材料二: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玄奘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利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上。
一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
材料三: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一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一, 概括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外历史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说说唐朝对外交往具有什么特征。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指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发展史上的地位或价值。(5分)
(3)结合以上所有内容,谈谈中国古代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哪些理念得到了应用或实践。(4分)
[知识点]陆 上丝绸之路,解读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
[答案] (1)起点:长安最远国家:大秦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等
(2)丝绸之路的影响:促进了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发展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范围广(官方和民间) .国家支持、规模大等地位或意义: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交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3)理念:坚持和平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相互促进等
[详解] (1) 起点:根据图①可知,中国汉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以起点为长安。国家:根据图①可知,丝绸之路最西端到达的国家是大秦。主要特点:根据图②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体现出航程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曾经于1405年至1433年先后七下西洋,体现出时间长次数多;而郑和船队最少- -次也有60余艘,体现其规模大。
影响: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大力向前发展"可知,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促进了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发展。特征:根据材料“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玄奘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 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可知,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征有范围广(官方和民间) ;根据材料二“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可知,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征有国家支持。根据材料二“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上”可知,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征有规模大。
地位:根据材料三“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交往;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根据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可知,郑和下西洋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3)应用或实践:根据上述材料,郑和下西洋是一场和平之旅,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交往,所以,我们要坚持和平外交。而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往都体现出相互促进的特点,所以要坚持相互促进,当然在外交工作中首先要坚持独立自主。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