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三 材料阅读题(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题型三 材料阅读题(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安徽)

题型三 材料阅读题(5年4考,5~6分)
【方法指导】
1.考查点来源于已学知识:结合设问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解答,如文中(1)(2)小题。
2.从短文中直接摘抄信息:根据题目内容,摘抄出设问所对应的信息。
3.结合短文及题目提供信息完善作答:如文中(3)小题。
4.图表数据分析:分析图表中各个量的含义,根据题目中需要解答的问题,结合题目和图表信息寻找规律或归纳总结进行作答,如文中(4)小题。
5.开放性试题:多针对文章中的新技术、新材料等进行评价,可从环保安全和节约成本两方面出发,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生产、生活](2022安徽13题)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③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将②水蒸气冷凝在①硅、玻璃、塑
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②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塑料 。
(2)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  2H2O2 2H2O+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D.水蒸气冷凝为水滴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图中a点(-2.8 ℃)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  水结成冰,得不到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 。
解题关键在于能联想到水的三态变化及所对应的温度,即温度在0 ℃以下时,水蒸气会凝华为冰,得不到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就不会有水分子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
1.[革命文化](2021安徽13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由  离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  Na、H (填元素符号)。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 蒸发(或蒸发结晶) 。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  1000 g水溶解。
(4)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作调味剂(合理即可) (写出一点即可)。
2.【传统文化】(2024长沙改编)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汉代铜牛形缸灯是湖南省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之一(见图),这种青铜灯以动物油脂(主要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为燃料,其油料燃烧产生的气体或烟尘,可通过导烟管道进入牛腹中,腹中盛有的清水能吸收烟尘,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因此,又被称为环保灯。
(1)青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大 (填"大"或"小")。
(2)动物油脂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的气体有  CO2(或H2O或CO等,合理即可) (任写一种)。
(3)"牛腹"中盛放清水的作用是  吸收烟尘(或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或环保、降温等,合理即可) 。
(4)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的敷贴可使青铜器表面附着的土壤硬结物软化清除,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 。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用氢气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成氧化亚铁(Fe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Fe2O3 2FeO+H2O 。
3.【科学技术】(2024贵州)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天然金刚石较少。人工合成金刚石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进行。近期,科学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25 ℃条件下,将硅融入镓、铁、镍组成的液态金属中,通入甲烷(CH4)气体,硅(Si)与甲烷反应生成四氢化硅(SiH4)和石墨(C),石墨在液态金属表面转化成金刚石薄膜,其转化过程如图1和图2。金刚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在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图1 图2
(1)从宏观上看,甲烷由  碳、氢 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金刚石由  碳原子 构成。
(2)图1生成石墨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H4 SiH4+C ,图2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
(3)金刚石薄膜的性质有  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
4.[国家科技与建设](2023安徽13题)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补充宇航员吸入的氧气和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通过电解水制备氧气,利用分子吸附技术,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利用舱内外压强差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
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座舱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无水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再重新流回座舱。
(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CO2、H2O (填化学式)。
(2)空间站内的空气为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  N2(或O2或H2O,合理即可) (填1种即可)。
(4)LiOH、NaOH均可吸收CO2,请写出NaOH吸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 Na2CO3+H2O 。
(5)相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吸收CO2的最大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选用LiOH作吸收剂的原因是  等质量的吸收剂,在相同条件下,LiOH吸收的CO2比NaOH多(或相同条件下,吸收等质量的CO2,消耗LiOH的质量比NaOH小,合理即可) 。
5.【能源环保】(2024辽宁节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昼夜、季节及天气等因素对持续、稳定地利用太阳能有较大影响。
储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Ca(OH)2/CaO储热体系受到广泛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脱水反应器中,将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起来;需要能量时,水合反应器中发生反应释放热量。
除Ca(OH)2/CaO储热体系外,科研人员对其他体系也进行了研究。图2列举了几种储热体系的储热密度(单位质量储热材料的储热量),它们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A→B+C,吸热;B+C→A,放热。这些储热体系均借助物质相互转化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图1 Ca(OH)2/CaO储热体系工作原理 图2 几种储热体系的储热密度
(1)文中提到的能持续、稳定地利用太阳能的重要途径为  储能 。
(2)依据图1回答:
①图中参与循环的元素共有  三 种。
②脱水反应器中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CaO+H2O↑ ,该反应属于  分解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③液态水在进入水合反应器前需加热变成水蒸气,此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合反应器中  化学 能转化为热能。
(3)依据图2数据可知,Ca(OH)2/CaO储热体系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为  储热密度大 。
(4)为构建清洁低碳的新能源体系,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BC (填字母序号)。
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B.积极推广太阳能发电
C.为新能源研发新型储能技术题型三 材料阅读题(5年4考,5~6分)
【方法指导】
1.考查点来源于已学知识:结合设问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解答,如文中(1)(2)小题。
2.从短文中直接摘抄信息:根据题目内容,摘抄出设问所对应的信息。
3.结合短文及题目提供信息完善作答:如文中(3)小题。
4.图表数据分析:分析图表中各个量的含义,根据题目中需要解答的问题,结合题目和图表信息寻找规律或归纳总结进行作答,如文中(4)小题。
5.开放性试题:多针对文章中的新技术、新材料等进行评价,可从环保安全和节约成本两方面出发,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生产、生活](2022安徽13题)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③过氧化氢可用于消毒杀菌,具有不稳定性。将②水蒸气冷凝在①硅、玻璃、塑
料、金属等材料表面,均②发现了过氧化氢的存在。
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水微滴中形成的过氧化氢含量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减少。过氧化氢的产生量与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当使用硅材料、相对湿度为55%时,得到过氧化氢的最大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
(2)过氧化氢不稳定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一定为纯净物
C.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冷凝可用于材料表面的绿色消毒
D.水蒸气冷凝为水滴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图中a点(-2.8 ℃)未生成过氧化氢的原因可能是 。
解题关键在于能联想到水的三态变化及所对应的温度,即温度在0 ℃以下时,水蒸气会凝华为冰,得不到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就不会有水分子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
1.[革命文化](2021安徽13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 (填元素符号)。
(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 。
(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 g氯化钠,10 ℃时最少需用 g水溶解。
(4)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 (写出一点即可)。
2.【传统文化】(2024长沙改编)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汉代铜牛形缸灯是湖南省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之一(见图),这种青铜灯以动物油脂(主要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为燃料,其油料燃烧产生的气体或烟尘,可通过导烟管道进入牛腹中,腹中盛有的清水能吸收烟尘,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因此,又被称为环保灯。
(1)青铜是一种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2)动物油脂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的气体有 (任写一种)。
(3)"牛腹"中盛放清水的作用是 。
(4)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的敷贴可使青铜器表面附着的土壤硬结物软化清除,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用氢气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成氧化亚铁(Fe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科学技术】(2024贵州)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天然金刚石较少。人工合成金刚石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进行。近期,科学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25 ℃条件下,将硅融入镓、铁、镍组成的液态金属中,通入甲烷(CH4)气体,硅(Si)与甲烷反应生成四氢化硅(SiH4)和石墨(C),石墨在液态金属表面转化成金刚石薄膜,其转化过程如图1和图2。金刚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在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图1 图2
(1)从宏观上看,甲烷由 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金刚石由 构成。
(2)图1生成石墨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2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
(3)金刚石薄膜的性质有 。
4.[国家科技与建设](2023安徽13题)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太空中,如何补充宇航员吸入的氧气和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科学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空间站中,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通过电解水制备氧气,利用分子吸附技术,吸收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利用舱内外压强差实现二氧化碳的脱附,将其排入太空。
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座舱通过专用风机将座舱空气引入净化罐,利用无水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后的空气再重新流回座舱。
(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填化学式)。
(2)空间站内的空气为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 (填1种即可)。
(4)LiOH、NaOH均可吸收CO2,请写出NaOH吸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相同条件下,不同吸收剂吸收CO2的最大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选用LiOH作吸收剂的原因是 。
5.【能源环保】(2024辽宁节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昼夜、季节及天气等因素对持续、稳定地利用太阳能有较大影响。
储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Ca(OH)2/CaO储热体系受到广泛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脱水反应器中,将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起来;需要能量时,水合反应器中发生反应释放热量。
除Ca(OH)2/CaO储热体系外,科研人员对其他体系也进行了研究。图2列举了几种储热体系的储热密度(单位质量储热材料的储热量),它们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A→B+C,吸热;B+C→A,放热。这些储热体系均借助物质相互转化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图1 Ca(OH)2/CaO储热体系工作原理 图2 几种储热体系的储热密度
(1)文中提到的能持续、稳定地利用太阳能的重要途径为 。
(2)依据图1回答:
①图中参与循环的元素共有 种。
②脱水反应器中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③液态水在进入水合反应器前需加热变成水蒸气,此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合反应器中 能转化为热能。
(3)依据图2数据可知,Ca(OH)2/CaO储热体系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为 。
(4)为构建清洁低碳的新能源体系,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填字母序号)。
A.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B.积极推广太阳能发电
C.为新能源研发新型储能技术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